口蹄疫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7 02:30:03作者:热心网友
魏晋时期,有许多广为人知的诗人,他们不仅有较高的学识和广为流传的诗词,还各有其特点,这其中就有“竹林七贤”的故事广为流传。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七人当中最能喝的一位,刘伶。
?
刘伶传世之作不多,仅有《酒德颂》和《北芒客舍》两部,他的作品充满了对魏晋官僚的玄虚做派之风的反感和对自然的向往。
而刘伶更广为人知的是他嗜酒如命,饮酒如水的豪迈壮举。
这里面有三个故事反映他对酒的不舍之情。
?
刘伶在做参军的时候,因为功绩平平得不到提拔认可便辞官回了家,在家终日郁郁寡欢边饮酒消愁。
话说古代诗人多数都爱喝两口,唐朝的李白也是饮酒作诗乐在其中。
但刘伶不同于他人,他是终日酗酒,吃饭饮酒、走路饮酒,就连睡觉都捧着酒壶。
一日朝廷派人邀请他再入朝堂,刘伶却对高官俸禄不屑一顾,早已心灰意冷的他只想逍遥自在,饮酒作乐。
当朝廷的使臣来到刘伶所居住的村子时,只见刘伶脱光了衣服四处裸奔,俨然一副伶仃大醉的样子。
来者看到他这般模样,只得悻悻离去,将所见所闻如实报给晋武帝,从此武帝便不再邀其做官,刘伶也遂了他的愿,能够独享清乐了。
刘伶也知道自己终日饮酒早晚会因酒而亡,随时给跟随他的人准备着一把锹并告诉他:如果我死了就将我就地掩埋。
刘伶妻子见他不思进取,酗酒如命甚是担心,便奉劝他戒酒。
刘伶说道:“让我戒酒可以,必须要有神迹显灵才行。
”其妻听闻后,立即备酒备肉要让他对神祗起誓,哪曾想刘伶在神前说道:“我刘伶就是靠酒生活和扬名立万的,喝酒越多越好,还请您不要听信妇人之言。
”说完后将台面上的酒肉一扫而光,又接着醉生梦死去了。
妻子闻言十分恼怒却又没有办法。
一日,刘伶朋友准备了一口大缸,酿了满缸的酒,刘伶兴奋地前去喝酒,哪知一不小心掉进了大缸里,大缸太高,刘伶怎么也爬不出来。
就这样,三天后刘伶的妻子前来与其友寻之,发现大缸后才得知刘伶已经在里面待了三天三夜了,正当他们伤心不已时大缸中却传来打嗝的声音,其妻赶忙去看,只见那刘伶慢慢抬起头来说道:“我不是去朋友家喝酒吗?怎么被关在了这口大缸中。
”原来,刘伶在这三天里面未曾清醒过,竟将缸中的酒喝了一干二净。
其妻见刘伶如此嗜酒如命,便依附了他,不再劝他戒酒。
?
最后还有一个有趣轶事,话说刘伶向往自然,不羁放纵,就如之前中提到的,他喝醉以后经常光着身子。
一次,刘伶又喝了个昏天暗地,其在这时有人前来造访,看到刘伶身无衣物笑道:“喝醉也就罢了,不穿衣服实在有失体统”。
刘伶听闻不以为然,遂即反驳他:“我将天地作为我的上衣,房屋作为我的裤子,你怎么跑到我的裤裆里来了?”来访者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值得落荒而逃。
刘伶逢饮必醉,但他却主张老庄之学,放任自然,不为而治。
不仅如此,终日酗酒的他还是“竹林七贤”中寿命最长的一位,饮酒作诗直到八十岁才寿终正寝。
是刘伶。
刘伶喝了一辈子,醉了一辈子,嗜酒如命,纵酒放达,以其善饮、豪饮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醉星”;其酒量、酒德、酒疯都堪称一绝,人送绰号“天下第一酒鬼”、“饮坛北斗”。
刘伶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酒肉穿肠过,道义心中留,最终嗜酒寿终,活了八十岁,在“竹林七贤”中是活得最长的。
白酒和啤酒哪个伤肾: 啤酒。
喝啤酒,尤其是大量饮用啤酒,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另外啤酒有利尿的作用,大量喝过还可以造成体内氺液过度代谢,引起口渴饮水,当然对肾脏不好。
至于白酒,喝多了会损害肝脏,长期大量饮用白酒容易造成酒精肝,当然对肝脏不利。
但是万事不是绝对的,只要适度就可以喝。
喝酒的注意事项: 饮酒养生自古有之,古人对于酒的品质格外注重,认为饮好酒实属保健最佳。
清代医家顾仲在《养心录》中就有论述:“酒以陈者为上,愈睐愈妙。
暴酒(指仓促酿成的酒)切不可饮,饮必伤人。
”
喝酒的注意事项: 很多人都喜欢在酒桌上干杯,感觉这样很豪爽,很有豪迈的男儿气概。
其实这样饮酒是不科学且错误的。
酒正确的饮法是小口慢饮,方能充分品味酒香余韵,而喝得太急容易刺激损伤肠胃。
喝酒的注意事项: 不同的酒成分不同,有些成分混合在一起可能会产生有害成分,令人肠胃不适、头痛,所以尽量不要把酒混在一起喝。
喝酒的注意事项: 饮酒时,喝到差不多了就不要硬往肚里灌,不喝赌气酒,也不强逼、硬劝别人喝酒。
喝酒的注意事项: “空腹盛怒,切勿饮酒”,这是自古传承的道理。
唐孙思邈《干金食治》中提醒人们忌空腹饮酒。
因为酒进入人体后,乙醇靠肝脏分解,而肝脏的劳作需要各种维生素维持,如果肠胃空空,很容易使得肝脏受损。
因此,饮酒与美食相互搭配食用,更有益于健康。
喝酒的注意事项: 从古至今,不少饮酒之人都喜欢酒后喝茶,以为茶能解酒。
现代各类宴席之后,人们也有结伴去茶坊饮茶闲聊的习惯。
但是,这是一个重大的误区。
酒后喝茶对身体极为有害。
李时珍曾说:“酒后饮茶,伤肾脏,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消渴孪痛之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