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什么是顺应自然养生法?

更新时间:2023-02-09 16:16:41作者:百科知识库

什么是顺应自然养生法?

自然界有一条法则,叫做适者生存,或又称适者健康。适,就是适应、顺应的意思。人生活在大自然当中,那么人体的一切生理、心理活动就要与自然界常处在一种相对的和谐与统一之中。因此,人类的健康与长寿就必然和大自然息息相关了。

  中医学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已经认识到“适四时,益寿年”的养生方法,例如《内经·素问》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这就是说,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是自然界的正常规律,亦是一切生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倘若违背这个规律,就要遭受灾害或疾病缠身,顺应它就体健而百病不生。这就是中医学所谓“天人相应”,即人体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理论依据。大家知道,四季气候变化的突出表现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生物随着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也逐渐产生并形成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相应规律,人也不例外。这是因为人类在其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也逐步具备了适应自然界的良好人体结构和生理上的应变能力。因此,所谓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就要求人们在生活起居等方面,要按照四季气候的不同特性来调节自己,正像《灵枢·本神》篇所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从而强调人体顺应四时自然变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人体适应自然的能力,以利用自然的有利因素,抵抗自然变化的不利因素,来保证人体的健康长寿。

  谚语云:一年之际在于春。当春回大地,气候转暖,生机勃勃的时候,按中医所说,即人体内的阳气亦随春季之到来而升发。此季应随气温而逐渐减衣,并调整作息,晚睡早起;多从事户外活动(如踏青等),使身心愉快,情志舒畅;饮食不宜过饱,并少食辛辣。夏季炎热,阳光充沛,体热熏蒸,汗淋如雨,体力消耗较大。因日长夜短,使睡眠不足,故当以午睡补充,但卧不当风、不贪凉;宜常饮水而不食生冷不洁之物;常洗浴,使皮肤疏松洁净,使体热外泄。秋季有“一场秋雨一场凉”之说,植物逐渐凋谢,生物始眠,早晚温差悬殊。

  中老年人宜随气温变化勤添换衣,应常运动,食宜温暖;体弱者可择适宜补药服用,以增强抗病能力。冬季寒冷,万物闭藏,人体也应该避寒就温。起居上应早睡晚起,饮食宜增加营养,并应因地制宜地加强自我健身运动,使气血流畅,筋骨强壮。

  另外,顺应自然养生还应包括适应环境和适应偶发事件变化这两方面。例如南方气候多潮湿,北方气候多干燥,平时人们均能适应各自生活的水土环境。倘若一旦南北搬迁居住地,就可以从水土不服的现象中得到印证。还有的人虽未变更居住地,只是调换了一下工作单位,因所见均是陌生人而产生一种心理压力,或抑郁寡欢,久之亦能影响健康。其他如中年丧偶、老年丧子,以及事业上的失败、天灾的降临、同事间的矛盾等突发事件,都应该以顽强的毅力,豁达的胸怀来疏散、解脱由此而产生的悲愁压抑或痛苦哀伤的情绪,使心理迅速恢复常态。

本文标签:中医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