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什么是治未病?

更新时间:2023-02-09 16:16:34作者:百科知识库

什么是治未病?

《内经》中“治未病”的含义有两种:其一是养生防病,其二是针对疾病初期,刚有先兆表现时给予早期治疗,已病防变。

  关于养生防病,经文将疾病与战乱相比拟,说明顺应四时养生对预防疾病发生的积极意义。

  养生防病的关键是“形与神俱”,既要采取各种摄生手段与方法,使人体适应四时变化,避免外邪侵袭,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的五大养生法则及四季不同养生方法,同时还要调摄精神,减少不良精神刺激,使五脏元真通畅,疾病不生。

  关于早期治疗已病防变,《素问·刺热》云:“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说明此时五脏热病已有,但还未成未发,要求医者在病未成刚有先兆表现时就及时施予治疗,此即《素问·八正神明论》言“上工救其萌芽”,《灵枢·逆顺》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素问·离合真邪》:“邪之新客来也,未有定处,推之则前,引之则止,逢而泻之,其病立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另外《内经》早期治疗还包括某些定时发作的疾病,先其发时而治。《素问·刺疟》云:“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治疗于疟病发作之先,是取其正邪交争之前,以正气攻伐邪气,令邪气欲起而顿伏,正气方兴而大振,正盛邪衰,则病祛邪除。这些论述都提示医者,对于疾病要抓紧时机早期治疗,在控制邪气蔓延的同时,也可避免正气的过度损耗,有利于病人健康恢复。

  “治未病”在中医养生学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祖国医学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养生防病方法,如外避邪气、内养精神、身体锻炼、生活起居规律等。早期治疗、已病防变的“治未病”内容已经成为后世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如《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治未病”思想的具体表现。

本文标签:中医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