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宇宙大爆炸后187亿年向前(大撕裂)

更新时间:2023-02-08 11:54:14作者:百科知识库

宇宙大爆炸后187亿年向前(大撕裂)

刚开始时,情况并没有什么明显不同。事情或许进展得更快,我们很快就会被遗弃在一个孤独的星系团中,那时星系团仍然在引力束缚下聚在一起。在小尺度上,当物体靠近到一起的时候引力最大,相反,斥力则随着距离增加而增加。即便如此,最终宇宙常数产生的斥力也将在越来越小的尺度上起支配作用。一开始是星系团四分五裂,在可观测宇宙的中心只留下一个形单影只的星系。这一阶段,宇宙中的结构的弥留期只有不到10亿年了。在它们走向终结之前6000万年,单个的星系也将溃散,恒星(或者只是残存的残迹)向四面八方逸散。宇宙现在更加空旷了,物质更加分散,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但这时还有更加惨烈的一幕等待上演,那就是所谓的“大撕裂”。

  宇宙膨胀持续不断而且越来越快,最终在万物完结之前30分钟,组成恒星的物质本身也将被扯成碎末——任何现在还幸存着的行星都将被摧毁。这时留给宇宙的是一片原子的海洋。甚至连这也还不是终结。仍在膨胀的宇宙继续将原子加速,直到它们也被撕裂开去,发出辐射,此时连原子中的强大核力也不是斥力的对手,宇宙变成了一个由辐射和基本粒子组成的汪洋,和大爆炸之初颇为相像,但是相比之下密度就低得微不足道了。

  这是严肃的科学,尽管可能会令人有一个直觉,相当荒诞地觉得是哪儿出了问题。一个会以上述任何一种方式死亡的宇宙都总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很可能我们遗漏了一个关键参数。但如果最终没有更多的事情发生,那么我们就没什么参数可以测量,这时实际上我们认为时间已经终结了。如果时间终结了,我们就不能推测在那之后将发生什么,因为已经没有“之后”了。很难令人相信这个无所不包的复杂而又有序的宇宙将会在毫无意义的混乱中结束。科学并不能把我们带往未来,除非我们充分提升自身的理解力,并带来一个崭新的视野,我们只能如此。

本文标签:天文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