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含有干姜的处方(六十八)

更新时间:2023-02-09 08:10:10作者:百科知识库

含有干姜的处方(六十八)

干姜,辛、热。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小编整理出含有干姜的处方共408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4021~4080共60个。

处方1、辟风锭子

处方全蝎20个(生用),牛胆南星(腊月用肥泽无病犍牛胆1个,将南星入内,悬高处49日后取出,各晒干,收用)7钱,防风5钱,白附子5钱,干生姜3钱,川乌5钱,天麻5钱,川芎5钱,白芷5钱,人参5钱,牛黄3钱,辰砂1两,麝香2钱,片脑3钱,薄荷5钱,木香5钱,白术5钱,白僵蚕20个(生用),一方加天竺黄5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用麻黄1斤,甘草半斤,蜂蜜2两,煎作膏,令稀稠得宜,将前药末和匀为锭,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小儿急慢惊风;大人诸风,破伤风。

用法用量急惊风,手足搐搦,用金银磨汤化下;慢惊风,四肢不收,昏昏如眠,不省人事,淡姜汤化下,各量儿大小虚实,或半分,1分、2分、3分,斟酌与服;大人破伤诸风,温酒下。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十

处方2、槟榔散

处方干生姜、紫苏茎叶、陈橘皮(须久年者,去白)、桔梗(炒,去芦)各等分。

功能主治脚气上攻,头面四肢浮肿,上气喘急。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2盏,煎至8分,去滓,下槟榔末2钱,再煎3数沸,食稍空时服之;徐徐行履,药力过,又进1服。

注意忌一切咸物。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八

处方3、藿香半夏丸

处方藿香1钱,半夏2钱,红豆1钱,干生姜半钱,诃子皮2钱,乌梅肉2钱,干姜1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长夏湿热胃困。长夏5-6月,湿热蒸炊,人多困倦,胸满短气,支节疼痛,气高而喘,烦热,大便或泄而黄,或如白泔,或渴或不渴,膨闷不欲食,或气短不能言,小便多而黄。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温水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四

处方4、橙皮丸

处方沉香半两,白术半两,木瓜(干者,去皮)1两,乌梅肉1两,橙皮(去白,焙干)5钱,白茯苓(去皮)2两,糖霜2两,干生姜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用甘草膏子和成剂,每两作25丸。

功能主治调中顺气,生津止渴。

用法用量欲作渴,用水化开,寒热温凉任意饮之;欲噙化亦得。

摘录《御药院方》卷二

处方5、蝉花饼子

处方川芎2两,甘草2两,防风半两,天麻半两,细辛半两,半夏半两,蝉花(微炒半两,去土)半两,川乌(炮,去皮脐)半两,南星1两,荆芥穗1两,干生姜(炮)1两。

制法上为末,汤浸蒸饼,捻作饼子。

功能主治头风。

用法用量每服5-7饼,食后茶汤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十一引《修月鲁般经》

处方6、葛花解酲汤

别名葛花解酒汤、解酲汤、葛花汤

处方白豆蔻仁5钱,缩砂仁5钱,葛花5钱,干生姜2钱,神曲(炒黄)2钱,泽泻2钱,白术2钱,橘皮(去白)1钱5分,猪苓(去皮)1钱5分,人参(去芦)1钱5分,白茯苓1钱5分,木香5分,莲花青皮(去穰)3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和匀。

功能主治分消湿热,温中健脾。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或酒积,以致口舌生疮,牙疼,泄泻,或成饮癖。

用法用量葛花解酒汤(《医方大成》卷三)、解酲汤(《脉因证治》卷下)、葛花汤(《不知医必要》卷三)。本方改为丸剂,名“葛花解酲丸”(见《丸散膏丹集成》)。

各家论述1.《医方考》:葛花之寒,能解酒中之毒;茯苓、泽泻之淡,能利中酒之湿;砂仁、豆蔻、木香、青皮、陈皮之辛,能行酒食之滞;生姜所以开胃止呕,神曲所以消磨炙腻;而人参、白术之甘,所以益被伤之胃尔。2.《杏苑》:用葛花解酒毒;以神曲、砂仁、白豆蔻等消宿食;茯苓、猪苓、泽泻等利小便,导湿热;人参、白术补中健脾;生姜、陈皮、青皮、木香等行郁气而除痞闷。3.《医方集解》:此手足阳明药也。过饮无度,湿热之毒积于肠胃,葛花独入阳明,令湿热从肌肉而解,豆蔻、砂仁皆辛散解酒,故以为君,神曲解酒而化食,木香、干姜调气而温中,青皮、陈皮除痰而疏滞,二苓、泽泻能驱湿热从小便出,乃内外分消之剂,饮多则中气伤,故又加参、术以补其气也。4.《冯氏锦囊·杂症》:曲糵之积,令人腹痛,盖中州受伤,气逆而湿郁也。豆蔻、砂仁推逆气有功,且兼辛散之力,葛花独入阳明,令湿热之毒从肌肉而解,故以三味为君,解上焦之酲也;茯苓、猪苓、泽泻令湿热之毒从小便而出,故以三味为臣,解下焦之酲也;参、术、木香、二皮、干姜,中气赖以调和,湿热捣其巢穴,解中焦之酲也。

摘录《内外伤辨》卷下

处方7、干木瓜汤

处方干木瓜(去瓤,净)4两,粉甘草(炙)2两半,茴香(炒)1两,白檀1两,白豆蔻仁半两,缩砂仁2两,干生姜2两。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止渴,快气,除湿。

用法用量每用半钱,加盐,沸汤点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八引《居家必用》

处方8、调中丸

处方赤茯苓1两,白术1两,桔梗(锉碎)1两,泽泻1两,陈皮(去白)1两,干葛1两,滑石1两半,枳壳(麸炒去瓤)1两半,半夏(汤洗7次,焙)1两半,猪苓(去皮)2分,黄芩2分,木通2分,黑牵牛1两半,干生姜3钱。

制法上为细末,白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剖判清浊,升降水土,流湿润燥,消饮除痰。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三

处方9、茯苓汤

处方白茯苓(去皮)、泽泻、香附子、橘红、大腹皮、干生姜、桑白皮(细锉,炒)等分。

功能主治脾气不实,手足浮肿,小便秘涩,气急喘满。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

处方10、健脾人参丸

处方钟乳粉2两,人参3分,石斛3分,大麦糱5钱,干生姜5钱,陈橘皮5钱。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久虚,饮食全减。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二引《十便良方》

处方11、干木瓜丸

处方干木瓜(无盐)1两,干紫苏1钱,白术1钱,甘草1钱,干生姜1钱,乌梅肉1钱,神曲1钱,大麦芽1钱,丁香半钱,百药煎三字1分,人参1分,茯苓1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理脾胃,生津液,止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1丸,含化,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二

处方12、金露紫菀丸

处方草乌头(去皮尖)、黄连半两,官桂1两,桔梗1两,干地黄1两,干生姜1两,川椒1两,芜荑1两,紫菀(去皮)1两,柴胡1两,防风1两,厚朴1两,甘草1两,人参1两,川芎1两,鳖甲(酒浸)1两,贝母1两,枳壳(去瓤)1两,甘遂1两,巴豆3两(醋煮半日,出油),硇砂3钱。

制法上为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脾积,两胁虚胀,脐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心、临卧米饮汤送下。

摘录《宣明论》卷七

处方13、丁香汤

处方丁香半两,胡椒1钱,缩砂仁4两,干生姜1两,甘草2两,盐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消酒下痰,通中健胃。

用法用量每服1钱,不拘时候,沸汤点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四引《十便良方》

处方14、桂苓白术丸

处方拣桂1分,干生姜1分,茯苓(去皮)1两,半夏1两,白术半两,红皮(去白)半两,泽泻半两(一法更加黄连半两,黄柏2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消痰逆,止咳嗽,散痞满壅塞,开坚结痛闷,推进饮食,调和脏腑,流湿润燥,宣平气液,解酒毒。主寒湿,湿热呕吐泻利,肺痿劳嗽,水肿腹满。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生姜汤送下,日3次。病在膈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在中,不拘时候。

摘录《宣明论》卷九

处方15、桂苓丸

处方桂心2两,白术2两,赤茯苓3两,乌梅肉1两半,干生姜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消痰饮,宽胸膈。主伤暑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1丸至2丸,嚼细,熟水送下。

摘录《三因》卷五

处方16、除湿散

处方神曲(炒黄)1两,茯苓7钱,车前子(炒香)5钱,泽泻5钱,半夏(汤洗)3钱,干生姜3钱,甘草(炙)2钱,红花2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伤马乳并牛羊酪水,一切冷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食前以白汤调下。

摘录《内外伤辨》卷下

处方17、丁香茱萸汤

处方干生姜2分,黄柏2分,丁香5分,炙甘草5分,柴胡5分,橘皮5分,半夏5分,升麻7分,吴茱萸1钱,草豆蔻1钱,黄耆1钱,人参1钱,当归身1钱5分,苍术2钱。

制法上药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胃虚呕哕吐逆,膈咽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稍热服。

注意忌冷物。

摘录《脾胃论》卷下

处方18、法制陈皮

别名法制陈皮散

处方陈皮半斤(去瓤,净4两,切作条子),茴香2两,青盐4两,甘草2两(炙),干生姜半两,乌梅肉半两,白檀2钱半。

制法上除陈皮外,并为细末。

功能主治消食化气,宽胸利膈。

用法用量法制陈皮散(《普济方》卷一八一)。

摘录《御药院方》卷三

处方19、姜汁丸

处方半夏(汤洗7次)1两,干生姜1两,巴豆2钱半(去皮心膜油,取霜)。

制法上为细末,入巴豆霜再研匀,姜汁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肺气壅盛,喘满咳嗽,呕吐饮食,便溺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八

处方20、姜鱼丸

处方干生姜末1两。

制法用鲫鱼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饮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7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处方21、和中丸

处方人参1钱,干生姜1钱,橘红1钱,干木瓜2钱,炙甘草3钱。

制法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补胃进食,理气消痰。去湿滞,厚肠胃,调和脾胃,补益中气。主脾虚胃弱,纳少脘痞,干呕吞酸,或肿满。服寒药脾胃虚弱。久病虚弱,厌厌不能食。鼓证肿满初起,或因郁而成者。胃弱痞积,脾胃病纳少化迟。

用法用量《医学六要》有白术。

各家论述《脾胃论注释》:方中人参补气,又用橘红利气,则补而不滞,利而不耗;重用炙甘草配干生姜,辛甘阳药有温脾助运的功用;配木瓜酸以敛阴,有养胃生津的效力。蒸饼为丸,有养脾胃消食化滞的作用。

摘录《脾胃论》卷下

处方22、豆蔻汤

处方草豆蔻仁7钱(炒),杜茴香(炒)1两,大盐(炒)1两,干生姜1两,甘草(炒)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中和气,进美饮食。主胸膈痞满,呕哕恶心,腹胁刺痛,短气噎闷,噫气吞酸,不思饮食,一切气痰。

用法用量每服1钱,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23、大枳壳丸

处方枳壳(麸炒,去瓤)1两,茯苓(去皮)1两,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制)1两,半夏(汤洗7次)1两,人参(去芦头)1两,木香1两,青橘皮1两,陈橘皮(2味各汤浸,去瓤,焙干,称)1两,京三棱1两,蓬莪术(2味煨香熟)1两,槟榔1两,神曲(炒黄)1两,麦糵(微炒)1两,干生姜半两,牵牛(拣净,微炒)2两,大黄(锦纹者)2两。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酒食所伤,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心腹疼痛,饮食不消,痰逆呕吐,噫醋吞酸,饮食迟化。

用法用量《丹溪心法附余》引本方有枳实,名“木香枳壳丸”。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24、姜枣丸

处方干生姜1斤,大枣4斤(去核,饧水洗,拌匀,焙干),陈橘皮(去白)1两。

制法上为细末,别用枣1斤,生姜1斤,切作片子,同枣煮烂,不用生姜,只将枣去皮核,取肉和前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安和脾胃,美进饮食。主中脘不快,呕吐无时。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食前温米饮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处方25、快活丸

处方木香3钱,橘红3钱,青皮3钱,缩砂仁3钱,槟榔3钱,枳壳3钱,荜澄茄3钱,白术3钱,干生姜3钱,三棱3钱,广木半两,神曲半两,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胸膈饱闷。

用法用量每服60丸,食后用生姜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七一

处方26、诃黎勒丸

处方诃黎勒皮(微炒)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干生姜(切)3分,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霍乱吐逆,腹痛,或便利数多,冷热不调。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生姜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27、灵黍汤

处方大麦半升(炒黄),小麦半升(炒黄),甘草2两,盐4两,干生姜6两,肉豆蔻2个,草豆蔻2个。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和养脾胃。

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二十五

处方28、百杯丸

处方沉香半两(细锉),丁香6钱,缩砂仁1两半,白豆蔻仁2两,红豆半两,干葛半两,陈皮(去白)半两,甘草(炙)半两,干生姜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20丸。

功能主治酒不散,胸膈滞闷,呕吐酸水,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29、辰砂利膈丸

处方天南星(炮)2两,白茯苓2两,干生姜2两,生犀2两,半夏半斤,白矾3两(一半生,一半枯),干山药3两,皂角1斤(去皮子弦,水3斤,熬膏子)。

制法上为细末,以皂角膏子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胸膈痞满,痰饮气滞,上焦窒塞,肺气不利,咳嗽喘满,呕吐痰涎,咽(口益)不利,风热相搏,头目昏痛,精神困倦。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30、白豆蔻散

处方沉香3分,缩砂仁(微炒)1两,白豆蔻仁(微炒)1两,干生姜1两,木香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白术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丁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中脘痞闷,气不升降,痰逆恶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入盐1捻,加生姜3片,煎至7分,食前热服;或用盐汤点亦得。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31、导痰汤

处方白茯苓、桂心、半夏(汤洗10次)、干生姜、橘红、枳壳(炒香)、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痰饮。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煎至7分,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百一》卷五引费达可方

处方32、参香枳术丸

处方人参3钱,木香3钱,枳壳(麸炒)1两,白术1两半,陈皮4钱,干生姜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用荷叶包米煨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开胃进食,止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用米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奇效良方》卷十九

处方33、建脾人参丸

处方钟乳粉2两,人参3分,石斛3分,大麦糵半两,干生姜半两,陈橘皮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久虚,饮食全减。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二

处方34、白茯苓陈皮丸

别名缓中丸

处方白茯苓1两,陈皮1两,干生姜1两,人参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六脉俱弦而指下虚。食少而渴不止,心下痞、腹中或痛,或窄狭如绳束之急,小便不利,大便不调,精神短少。

用法用量缓中丸(《卫生宝鉴》卷五)。如脉弦或腹中急甚,加甘草3钱(炙);秋减姜1半。

摘录《洁古家珍》

处方35、加减理中丸

处方半夏(汤炮7次)1两,白术(麦麸炒)1两,干生姜1两,梓朴(锉,姜制炒)1两,附子(去皮脐,姜煮)1两,人参(去芦)1两,荜拔半两,丁香半两(不见火)。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快膈,壮脾胃,消痰饮。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36、半夏厚朴汤

处方红花5厘,苏木5厘,吴茱萸1分,干生姜1分,黄连1分,木香2分,青皮2分,肉桂3分,苍术3分,白茯苓3分,泽泻3分,柴胡3分,陈皮3分,生黄芩3分,草豆蔻仁3分,生甘草3分,京三棱4分,当归梢4分,猪苓4分,升麻4分,神曲6分,厚朴8分,半夏1钱,桃仁7个,昆布少许。

功能主治消胀化积。主中满腹胀,内有积聚,坚硬如石,其形如盘,令人不能坐卧,大小便涩滞,上喘气促,面色萎黄,通身虚肿。

用法用量服广茂溃坚汤二服之后,中满减半,止有积不消,再服此药。渴,加葛根3分。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37、开结枳实丸

别名开结导引丸、开郁导饮丸

处方橘皮1两,白术1两,泽泻1两,茯苓1两,麦蘖面1两,炒曲1两,干生姜半两,青皮半两,枳实(麸炒)1两半,半夏(汤洗7次)1两。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导引行水,化脾气。主饮食不消,心下痞闷。腿脚肿痛。

用法用量开结导引丸(《东医宝鉴·外形篇》卷四引《宝鉴》)、开郁导饮丸(《东医宝鉴·外形篇》卷四引《丹溪心法》)。本方方名,《丹溪心法》引作“开结导饮丸”。如有积块,加巴豆霜1钱半。

摘录《医学发明》卷八

处方38、加减千金思食丸

处方乌梅肉1两,干生姜1两,小麦糵2两,神曲2两(并炒),缩砂仁半斤,甘草(炙)半斤,橘红半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病。

用法用量每服1-2丸,米饮嚼下,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39、化痰延寿丹

别名延寿丹、五福寿命丹、长寿丹

处方天麻半两,枸杞子2两半,白矾1两半(半生半熟),半夏1两半(汤洗7次),干生姜1两半,人参1两。

制法上为细末,好糯酒拌匀如砂糖,用蒸饼剂蒸熟,去皮,捣为丸;如干,入酒3点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解酲,宽胸利膈。主咳嗽痰涎。劳风心脾壅滞,痰涎盛多,喉中不利,涕唾稠粘,嗌塞吐逆,不思饮食,或时昏愦。酒痰食积,一切积气。

用法用量延寿丹(《卫生宝鉴》卷十二)、五福寿命丹、长寿丹(《普济方》卷一六四)。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五

处方40、搜风丸

别名人参半夏丸(《儒门事亲》卷十二)。

处方人参 茯苓 南星各15克 半夏 干生姜 白矾(生)凝水石各30克 蛤粉60克 薄荷15克 藿香15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治风证偏枯,口眼歪斜,涎多昏愦,痰唾粘稠,或时喘咳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用生姜汤送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处方41、木香分气丸

处方木香 槟榔 青皮(汤浸,去白)陈皮(汤浸,去白、瓤)姜黄 玄胡 京三棱(湿纸裹炮,香为度,捶碎)蓬莪术(炮制)干生姜 当归(切,炒)白术 赤茯苓(去皮)肉豆蔻各等分

制法上十三味,为细末,白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心腹胀满,两胁膨胀,胸膈注闷,痰嗽喘息,醋心干呕,咽喉不利,饮食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日进三服。秋、冬加丁香为妙。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马齿苋、生茄子。

摘录《御药院方》卷三

处方42、消痞丸

处方黄连(去须,拣净,炒)18克 黄芩(刮去黄色)18克 姜黄 白术各30克 人参12克 炙甘草6克 缩砂仁9克 枳实(麸炒黄色)15克 橘皮12克 干生姜6克 半夏(汤洗七次)12克 曲(炒黄色)6克

制法上为极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化温,健脾消痞。治温热内阻,脾胃不和,心下痞闷。

用法用量每服50~100丸,白汤送下,食后服。

摘录《医学发明》卷一

处方43、犀角搜风丸

处方干生姜(半两)木香(半两)白茯苓(去皮.一两)车前子(一两)木通(一两)青皮(去白.三两)陈皮(去白.二两)枳实(麸炒.二两)牵牛(取头末.四两)犀角(镑.一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下痰解结顺气。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食后温生姜汤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4、搜风丸

处方南星、人参、茯苓,各半两。干生姜、寒水石、白矾、半夏,各一两。蛤粉、大黄、黄芩,各二两。牵牛末、滑石,各四两。薄荷叶(半两)、藿香(二钱半)。

炮制上为末,滴水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治邪风上逆,以致上实下虚,风热上攻,眼目昏朦,耳鸣鼻塞,头痛眩晕,燥热上壅,痰逆涎嗽,心腹痞痛,大小便结滞。常服清利头目,开通?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1879.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乔希隙髂浚ㄑ魉骋场?/p>

用法用量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用生姜汤下,日进三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5、温中降气丸

处方附子(去皮脐.切作半枣大.称一两.用生姜自然汁半升.银石器内慢火煮.姜汁尽为度.薄切.焙)、干生姜(二两.去皮)。白术、人参、陈皮(去白)、神曲(炒黄)、半夏(汤洗七次)、白附子(炮)、当归(洗焙)、天南星(炮)、高良姜(煨切.油炒)、丁香、木香、沉香、胡椒、肉桂(去粗皮),各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用生姜自然汁煮,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中寒气痞,脾胃不和,饮食进退,脐腹虚冷;及中酒吐逆,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五十丸,生姜汤下,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6、草豆蔻丸

处方草豆蔻(面裹煨,去皮取仁)枳实(麸炒黄色)白术各30克 大麦蘖(面炒黄色)半夏(汤洗七次,日干)黄芩(刮去皮,生)神曲(炒黄色)各15克 干生姜 橘皮 青皮各6克 炒盐1.5克

制法上药研极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主秋冬伤寒冷物,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白汤下。

摘录《内外伤辨》卷下

处方47、生姜汤

处方干生姜二斤,白面(炒)三斤,甘草(炒)十三斤,杏仁(去皮.尖.麸炒.别研)十斤。

炮制上炒盐二十二斤同为末。

功能主治治酒食所伤,心胸烦满,口吐酸水,呕逆不定,饮食无味,胸膈不快。常服一字,消食化痰,宽利胸膈,不拘时候。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如茶点吃。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8、化痰铁刷丸

处方白附子(炮)南星(炮)半夏(汤洗)白矾(生用)各15克 寒水石30克(烧)干生姜22克 硇砂 轻粉各3克 皂角(去皮、子)3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细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坠痰,止嗽定喘。治痰逆呕吐,痰厥头痛,头目昏眩,肺痿吐脓,声如拽锯。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后用生姜汤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49、内消散

处方陈皮 半夏(姜制)白茯苓(去皮)枳实(去瓤,麸炒)山楂肉 神曲(炒)砂仁 香附 三 棱 莪术 干生姜

功能主治治过食生冷硬物,脾不能运,呕吐痞满胀痛,饮食少思。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二

处方50、破积导饮丸

处方槟榔 陈皮(去白)广木香 青皮(去白)枳壳(麸炒)枳实(麸炒)广茂(炮)半夏(泡七次)京三棱(炮)神曲(炒)麦蘖(炒)干生姜 茯苓(去皮)甘草(炙)泽泻各15克 牵牛(头末)6克 巴豆(去心、膜)3个(取霜)

制法上药为末,入巴豆和匀,生姜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积块坚硬,饮食不消,心下痞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姜汤下。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四

处方51、失笑丸

别名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干生姜3克 炙甘草 麦蘖面 白茯苓 白术各6克 半夏曲 人参各9克 厚朴12克(炙)枳实 黄连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予大。

功能主治行气消痞,开胃进食。治脾虚气滞,寒热错杂,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右关脉弦。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备注方中枳实行气消痞为君;厚朴行气除满为臣;黄连清热泄痞,半夏曲散结和胃,干姜温中祛寒,人参补气扶正,白术、茯苓健脾祛湿,麦蘖消食和胃,以上均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药消补兼施,温清并用,共奏行气消痞,开胃进食之效。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52、平肝顺气保中丸

处方香附米90克(童便浸三日,炒)川芎60克 陈皮90克(去白)白术120克(土炒)厚朴30克 枳实60克(炒)黄连60克(姜汁炒)神曲60克(炒)麦芽21克(炒)木香9克 栀子30克(姜汁炒)莱菔子30克(炒)半夏45克(姜汁炒)白茯苓30克 砂仁12克(炒)干生姜30克 山楂60克(取肉)青皮18克(香油炒)甘草12克(炙)

制法上为末,竹沥打神曲糊为丸,绿豆大。

功能主治顺气和中,化痰清火。治郁火伤脾,中气不运,胃中伏火,郁结生痰,致令呕吐,吞酸嘈杂,心腹胀闷。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食后用白滚汤送下,一日二次。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53、桂苓白术丸

处方拣桂 干生姜各0.3克 茯苓(去皮)半夏各30克 白术、红皮(去白)泽泻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消痰止咳,散痞开结。健脾利水。治痰饮咳嗽,胸腹痞满,水肿腹胀,呕吐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用生姜煎汤送下,日三服。病在膈上,食后;在下,食前;在中,不计时候。

摘录《宜明论方》卷九

处方54、木香顺气汤

处方木香0.9克 厚朴(姜制)1.2克 青皮(去白)陈皮 益智仁 白茯苓(去皮)泽泻 干生姜 半夏(汤洗)吴茱萸(汤洗)各0.6克 当归1.5克 升麻 柴胡各0.3克 草豆蔻(面襄煨,去皮)0.9克 苍术(泔浸)0.9克

功能主治治浊气在上,则生腆胀。

用法用量上哎咀,都作一服。用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大温服,空腹时。

注意服药期间,忌生冷硬物及怒。

摘录《医学发明》卷四

处方55、宽中喜食无厌丸

别名宽中进食丸(《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木香1.5克 青皮 人参 干生姜各3克 炙甘草4.5克 白茯苓 泽泻 槟榔 橘皮 白术各6克 缩砂仁·猪苓各7.5克 枳实12克 草豆蔻仁15克 神曲16.5克(炒)半夏21克 大麦蘖曲30克(炒)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理气消滞。治脾胃虚寒,运化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胸闷,大便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米汤送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56、黄连消痞丸

处方泽泻 姜黄各3克 干生姜6克 炙甘草 茯苓 白术各9克 陈皮15克 猪苓15克 枳实21克(炒)半夏27克 黄连30克 黄芩60克(炒)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心下痞满,壅滞不散,烦热喘促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温汤送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57、扶脾丸

处方干生姜 肉桂各1.5克 干姜 藿香 红豆各3克 白术 茯苓 橘皮 半夏 诃子皮 炙甘草 乌梅肉各6克 大麦蘖(炒)神曲(炒)各12克

制法上为细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脾消食,涩肠止泻。治脾胃虚寒,腹痛便溏,饮食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58、葛花解酲汤

别名葛花解酒汤((普济方》卷一六四引《医方大成》)、解酲汤(《脉因证治》卷下)。

处方莲花青皮(去瓤)0.9克 木香1.5克 橘皮(去白)人参(去芦)猪苓(去黑皮)白茯苓各4.5克 神曲(炒黄)泽泻 干生姜 白术各6克 白豆蔻仁 葛花 砂仁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极细末,和匀。

功能主治分消酒湿,温中健脾。治嗜酒中虚,湿伤脾胃,头痛心烦,眩晕呕吐,朐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大便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10克,用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病去除。

备注方中葛花独入阳明,解酒醒脾;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使酒湿之邪从小便而出;砂仁、白蔻仁、青皮、橘皮、木香、干姜温中健脾,行气和胃;人参、白术补气健脾;神曲解酒化食。诸药同用,共奏分消酒湿,温中健脾之功。

摘录《脾胃论》卷下

处方59、木香半夏丸

处方木香22.5克 半夏30克(汤洗七次,切片,焙干)陈皮(去白)15克 白茯苓15克 干生姜1.5克。草豆蔻仁15克 白附子15克 人参1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用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痰涎上壅,胸膈不利,呕吐恶心,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不拘时候,煎生姜汤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60、二母散

处方贝母(去心,童便洗)知母等分 干生姜1片

功能主治主肺热咳嗽,及疹后咳甚者。

用法用量上药水煎服;或为末,每服1.5~3克,沸汤送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七

本文标签: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