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含有干姜的处方(六十六)

更新时间:2023-02-09 08:10:08作者:百科知识库

含有干姜的处方(六十六)

干姜,辛、热。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小编整理出含有干姜的处方共408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3901~3960共60个。

处方1、桑根白皮汤

处方桑白皮6克,干姜10克,桂心6克,大枣5枚。

功能主治温肝散寒,降气通阳。主肝经受寒。

用法用量加黄酒煎服。

摘录《备急知金要方》卷三

处方2、人参顺气散

处方麻黄(去节)45克 干葛30克 白术30克 甘草30克(炙)桔梗(去芦)30克 人参30克 干姜15克(炮)香白芷3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头疼,憎寒壮热,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葱白2寸,煎至240毫升,温服。如要出汗,连进二服。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七

处方3、石菖蒲散

处方菖蒲(锉,石上者)五味子(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细辛(去苗、叶)紫菀(去苗、土)干姜(炮裂)各15克 诃黎勒(炮,去核)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30克

功能主治治风冷伤肺,声嘶不出。

用法用量上八味,为细散。食后以温酒调服3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处方4、天浆散

处方罂粟壳(蜜炙)5枚 乌梅半枚 甘草半寸 干姜1块(炮)酸石榴皮1片(如钱大)

功能主治治下痢腹痛,脓血相杂。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温服,不拘时候。白痢,去甘草,赤痢,去干姜。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5、蓬莪茂散

处方蓬莪茂30克 鳖甲60克(涂醋炙令黄,去裙棚)赤芍药15克 槟榔30克 肉桂30克(去皱皮)枳壳30克(麸炒微黄,去瓤)当归39克(锉,微炒)干姜15克(炮裂,锉)京三棱30克(炮,锉)川大黄30克(锉碎,微炒)木香30克 柴胡45克(去苗)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破结通瘀,理气温中。治久积癖气不散,胁下如覆杯,多吐酸水,面目萎黄,或腹中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250毫升,入生姜3.75克,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

处方6、三圣丸

处方威灵仙(净洗去土,焙干)150克 干姜60克(炮制)乌头60克(炮制,去皮、脐)

制法上药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老人夏月腰膝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用温姜汤送下。

摘录《寿亲养老新书》卷一

处方7、升麻补胃汤

处方甘草2.1克 升麻 柴胡 草豆蔻 黄耆各1.5克 半夏0.9克 当归身 干姜各0.6克 红花少许

功能主治补气升阳,和中止痛。治因内伤服大黄、牵牛等泻下药,泄泻过多,腹中痛甚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空腹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8、活命金丹

处方甘草 板蓝根 干姜各30克 龙脑(研)9克 麝香(研)1克 牛黄(研)15克 生犀角 珠子末各15克 川大黄45克 辰砂1.2克(一半入药,一半为末)青黛9克 薄荷15克 桂90克 芒消3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与龙脑等研药合一处搅匀,炼塞同水浸蒸饼为剂,每30克作10丸,另以朱砂为衣,再以金箔贴外衣。瓷器收贮。

功能主治治中风不语,半身不遂,肢节顽痹,痰涎上潮,咽嗌不利,饮食不下,牙关紧闭;并解一切药毒、酒毒,发热腹胀,二便不利,胸膈痞满,气闭面赤,汗后余热不退以及劳病等。

用法用量如疗风毒,茶清化下,解药毒,用新汲水化下;汗后余热,劳病及小儿惊热,用薄荷汤化下,药量可据病情轻重及年龄大小加减应用。

摘录《御药院方》卷一

处方9、二术煎

处方白术(炒)6~9克 苍术(米泔浸,炒)3~6克 芍药(炒黄)6克 陈皮(炒)4.5克 炙甘草3克 茯苓3~6克 厚朴(姜汤炒)3克 木香1.8~2.1克 干姜(炒黄)3~6克 泽泻(炒)4.5克

功能主治主肝强脾弱,气泄,湿泄。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煎21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10、消癖丸

处方三棱(即鱼形者)莪术(名醋浸炒)陈皮 枳壳(麸炒)厚朴(姜汁炒)山茱萸 使君子 夜明砂 黄连(炒)木香 干姜(炒)各60克 海藻(洗净)15克 神曲 麦蘖 半夏曲各6克 干蟾(炙)九肋鳖甲(醋炒)各9克

制法共为末,酒煮面糊为丸,麻子大。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化积消癖。治疟母,食症,痰癖,饮癖。

用法用量每服5~10丸,米饮下。

摘录《幼科发挥》卷三

处方11、渗湿汤

别名参附渗湿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八)。

处方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附子(炮)干姜(炮)桂枝 芍药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坐卧湿地,或雨露所袭,身重脚弱,关节疼痛,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320毫升,不拘时服。

摘录《古今医统》卷十七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2、铁刷汤

处方半夏12克 草豆蔻 丁香 干姜(炮)诃子皮各0.9克 生姜30克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化痰止呕。治积寒痰饮,呕吐不止,胸膈不快,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上药哎咀,用水750毫升,煎至450毫升,去滓,分三服。相继不拘时候。大吐不止,加附子9克,生姜15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七引《卫生家宝》

处方13、泽兰散

处方泽兰 防风 蜀椒(去汗、目、闭口)石膏(末)附子(炮)干姜 细辛 辛夷(去毛)各60克 芎藭23克 当归23克(炒)甘草30克(炙)

制法上药十一味,捣筛和匀。

功能主治治金疮内塞。

用法用量每次2克,温开水调服,日三夜一。脓多,倍甘草;口渴,加瓜蒌15克;心烦,加黄芩15克;腹满,气短,加厚朴15克;疮中血瘀,加辛夷一倍。

摘录《刘涓子鬼遗方》卷二

处方14、渗湿汤

处方白术45克 苍术15克(炒)厚朴 肉桂 丁香 干姜各30克 陈皮 细辛 白茯苓各30克 肉豆蔻15克 砂仁15克 附子24克(先炮,同姜炒令赤,去姜,切片)

制法上药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妇人湿胜濡泄,经水反断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150毫升,空腹时热服。

摘录《女科百问》卷上

处方15、葱白散

处方当归1两,川芎1两,枳壳(制)1两,官桂1两,青皮1两,川白姜(生)1两,茴香(妙)1两,川楝肉1两,陈皮1两,紫苏1两,三棱(煨)1两,蓬术(醋浸1宿,焙)1两,白芍药1两,茯苓1两,木香1两,人参半两,沉香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肾气刺痛,七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葱白2寸,盐少许,煎服。大便秘,加大黄。

摘录《直指》卷十八

处方16、蠲痹四物汤

处方当归1钱半,赤芍7分,黄耆7分,白姜蚕7分,羌活7分,甘草3分,白芍7分,川芎6分,熟地7分。

功能主治血不荣筋,血虚瘦弱臂痛。

摘录《嵩崖尊生》卷七

处方17、椒附丸

处方胡椒、白姜、茴香、川附各等分,巴豆49粒。

制法上以巴豆去壳同炒,去巴豆,为细末。

功能主治翻胃。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椒附散”。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六引《余居士选奇方》

处方18、椒朴丸

处方益智仁(去壳,炒)、台椒(炒出汗)、川厚朴(去粗皮,姜制炒)、陈皮(去白)、白姜(炮洗)、茴香(淘去沙,炒)、青盐各等分。

制法上药于银石器内,以水浸平药,用慢火煮干,焙燥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壮脾暖胃。主五更溏泄由寒积所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加至40丸,空心、食前用盐汤、温酒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19、黄药末

处方川乌3斤(炮),草乌3斤(醋煮),枫香(别研)3斤,当归(去芦,酒浸1宿,阴干),赤芍药半两,川独活2斤(去芦),川芎2斤(汤泡7次),细辛2斤(去苗,净洗),香白芷2斤,山桂2斤(去粗皮),白姜2斤(面裹煨),黄姜2斤(湿纸裹煨),五加皮2斤(净洗,去骨),桔梗2斤(去芦),骨碎补2斤(去毛,炒),苍术2斤(醋煮7次),何首乌(用黑豆酒煮7次)2斤,知母半斤,没药半斤,牛膝2斤(酒浸7日,焙干)。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续筋接骨,常服活血止肿生力。主跌扑伤损,皮肉破绽,筋肉寸断。败血壅滞,结痈烂坏,疼痛至甚,或劳役所损,肩背四肢疼痛,损后中风,手足痿痹,不能举动,筋骨乖张,挛缩不伸。

用法用量每服2钱,盐酒调,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空心服;遍身损伤,临卧服。

注意孕妇莫服。

摘录《理伤续断方》

处方20、不老丸

处方川厚朴(去皮,姜制,炒)1两半,川白姜(湿纸煨)1两半,肉豆蔻1两半,(面裹煨)1两半,白术(炒)1两半,附子(去皮脐,切小块,姜汁罨1宿,炒)1两,肉桂(去粗皮)1两,丁香1两,荜茇7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神曲、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健脾胃,消痰饮,进美饮食。主脏腑虚滑久泻。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21、琥珀散

处方琥珀1分,朱砂1分,麝香1分,香墨(醋炙)1分,白姜蚕1分,当归1分,鲤鱼鳞(炒焦)半两,桂心半两,百草霜半两,白附子半两,梁上尘(炒令烟出,筛过)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产后一切危困之疾。

用法用量每服2钱,炒生姜、热酒调下。

摘录《妇人良方》卷十八

处方22、黑神丸

处方巴豆半两(以水2碗煮尽,去皮心,出油),白姜半两(炮),肉桂半两(去皮),黑附子半两(炮,去皮)。

制法上为末,曲糊为丸,如萝卜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诸疾。产后小便出血,大便涩痛。

用法用量每服3-5丸,冷茶下。热茶投之,泻下3-5行了,以粥止泻。

注意一日内忌热食。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五引《杨氏家藏方》

处方23、川白姜散

处方木香、陈皮、槟榔、官桂、川白姜、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产妇取冷太过,胎中受寒,令儿腹痛,不饮乳。

用法用量每取1捻,水1合煎,以绵蘸与之。呕,加木瓜、丁香。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一引《直指》

处方24、调经散

处方当归1两(酒浸),川芎半两,红花3钱,斑蝥(去翅足)2钱,水蛭2钱(炒),虻虫2钱(去翅足),红娘子1钱(去翅足),牡丹皮半两,赤芍药半两,白芷3钱,蓬术2钱,桂3钱,白姜2钱,生地黄2钱,干漆2钱,川牛膝2钱。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行血气。主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如小便癃闭不通,用甘草汤解。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二

处方25、川椒散

处方大红开口川椒(微炒,盖出汗)、诃子(煨,取肉)、川白姜(生者)、辣桂、川芎、细辛、净白术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风冷随气乘于鼻脑,津液不能自收,流涕。

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酒调下。

摘录《直指》卷二十一

处方26、料物丸

处方荜茇半两,红豆(去壳)半两,台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半两,白姜(炮,洗)半两,良姜(微炒)半两,胡椒半两,茴香(淘去沙,炒)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切片更炒)1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元怯弱,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27、敛经散

处方川白姜、棕榈皮、乌梅、棉子各等分。

制法烧为灰。

功能主治妇人败血及经血过多。

用法用量每服2大钱,煎茅花酒调下,只3服便住。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十

处方28、丁香饼子

处方半夏(汤泡)2两,白茯苓(去皮)1两,丁香半两(不见火),白术1两(炒),川白姜1两(炮),甘草1两(炙),白扁豆1两(用姜汁浸,蒸熟,焙),橘红2两(去白膜,姜汁浸1宿,焙)。

制法上为细末,用生姜汁煮薄面糊为饼,如大棋子大。

功能主治温胃去痰,解酒进食。宽中和气。主积滞不消,心腹坚胀,痰逆呕哕,噫醋吞酸,胁肋刺痛,胸膈痞闷,反胃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1饼,细嚼,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寿亲养老》卷四

处方29、调痛散

处方木香、丁香、檀香、大香附、天台、乌药、蓬术(煨)、辣桂、片姜黄、生白姜、白豆蔻仁、缩砂仁、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脾疼气膈。

用法用量每服2钱半,加紫苏4叶,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六

处方30、大料神秘左经汤

别名神秘左经汤

处方麻黄(去节)、干葛、细辛、厚朴(姜制,炒)、茯苓、防己、枳壳(麸炒,去瓤)、桂心、羌活、防风(去叉)、柴胡、黄芩、小草(即远志苗)、白姜(炮)、半夏(汤洗去滑)、甘草、麦门冬(去心)各等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下气,消痰,散风湿,退肿,进饮食,令人不虚。主风寒暑湿流注足三阳经,手足拘挛疼痛,行步艰难,憎寒发热,自汗恶风,头眩腰重,关节掣痛;或卒中昏塞,大小便秘涩;或腹痛,呕吐下利,恶闻食臭,髀腿顽痹,缓纵不随,热闷惊悸,心烦气上,脐下冷痹,喘满肩息。

用法用量神秘左经汤(《得效》卷九)。自汗,加牡蛎、白术,去麻黄;肿满,加泽泻、木通;热甚无汗,减桂,加橘皮、前胡、升麻;腹痛吐利,去黄芩,加芍药、附子(炮);大便秘,加大黄、竹沥;喘满,加杏仁、桑白皮、紫苏,所加并等分。

摘录《三因》卷三

处方31、姜橘汤

别名姜橘散

处方白姜2钱(炮),陈橘皮(去白)1两,粉草(炙)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温中定吐。主脾慢胃冷,呕吐不止;小儿寒吐,朝食暮吐,乳食不化,吐出之物不臭不酸,四肢逆冷,面唇色白。

用法用量姜橘散(《金鉴》卷五十二)。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32、常用冲寒散

处方香附1两半,陈皮1两半,草果1两半,砂仁7钱,白姜7钱,肉豆蔻7钱,藿香3钱,白茯3钱,木通3钱,吴萸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感寒腹痛作泄,或无泄而饮食少,胃弱怕吃肥腻等症。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东医宝鉴·杂病篇》引作“冲寒散”。夏月去吴萸,加扁豆,换赤茯。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33、接骨膏

处方赤小豆3合,草乌头2两,天南星1两,生白姜1两,白蔹1两,桂1两,黄丹1钱。

制法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调膏。

功能主治攧扑伤折。

用法用量贴患处。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五

处方34、唤肠散

处方草乌(生)1个,白姜1指大,白矾1钱(飞)。

制法上为末,加乳香1钱研匀。

功能主治诸痔。

用法用量每用半钱,葱涎调,涂于肛门内。不久,其痔自取落。

注意外痔不用。

摘录《普济方》卷二九五

处方35、草果饮

处方常山1两,柴胡1两,甘草半两,槟榔半两,白姜7钱,乌梅(随意加减)。

功能主治实疟。

用法用量本方名草果饮,但方中无草果,疑脱。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二

处方36、大圣散

处方川白芷2两,藁本2两,川椒2两,人参2两,白姜2两,丹参2两,白术2两,厚朴2两,石枣2两,卷柏2两,茯苓2两,柏子仁2两,细辛2两,桔梗2两,当归2两,白芍药2两,川芎2两,阿胶2两,石膏2两,桂心2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生藕自然汁、生姜自然汁1盏,蜜1盏,同煎数沸,令香熟,入药调成膏,用砂器贮。

功能主治五劳七伤。

用法用量每服1匙,灯心、枣汤化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二二

处方37、黑虎丹

处方白芷6钱,草芎8钱,正芎半两,草乌3两(汤泡3次),石膏3钱,苍术1两,白姜1钱,川乌3两(汤泡3次),甘草半两,防风半两,羌活半两,僵蚕1两3钱(炒),当归半两,墨2钱,肉桂3钱,北细辛半两。

制法上为末,糯米糊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风疾,左瘫右痪;伤寒、伤湿,浑身疼痛;跌破伤损;偏正头风、卒中急风、风牙肿痛;遍身疮癣,脚气,小肠气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常服茶清任下。左瘫右痪,生葱酒送下;伤寒、伤湿,浑身疼痛,炒姜、葱酒送下,跌破伤损,松节酒送下;偏正头风,生葱、茶汤送下;卒中急风,生姜、皂角子煎汤送下;风牙肿痛,烧盐同药掺痛处;遍身疮癣,炒乌头淬酒送下;脚气,木瓜酒送下;小肠气痛,炒茴香酒送下。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空心服。

注意孕妇休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六引《医学切问》

处方38、理中汤

处方人参(去芦)、白术、白姜(炮)、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脾胃虚冷,脘痛,腹胀,泄泻。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重者,加炮附子。

摘录《普济方》卷四○四

处方39、鹿茸大补汤

处方人参1两,北五味子1两,当归1两,白术1两,白茯苓1两,熟地黄(洗)1两,白芍药1两,黄耆(炙)1两,甘草(炙)1两,阿胶(炒酥)1两,续断(洗)1两,半夏(制)1两,山药(炮)1两,石斛1两,酸枣仁(浸,去皮,焙)1两,柏子仁(略炒)1两,远志(酒浸取肉,焙)3分,川白姜(生)3分,辣桂半两,鹿茸2两(去皮毛,酥炙黄)。

制法上细锉。

功能主治补虚损,益气血。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丸剂,名“鹿茸大补丸”(见《医统》)。

摘录《直指》卷九

处方40、大椒丸

处方大川椒(去目)2分(炒出汗),荜茇1分,辣桂1分,川白姜1分,华阴细辛1分。

制法上为细末,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筋冷缩,顽痹。

用法用量每服70丸,食后温酒吞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七

处方41、保寿丹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1两,肉豆蔻(面裹煨)1两,赤石脂(煅)半两,白姜(炮,洗)半两,荜澄茄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脏腑虚寒,泻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42、金银汤

处方白姜、黄连对半。

功能主治伤寒协热自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证治宝鉴》卷八

处方43、调荣汤

处方川芎2分,当归2分,芍药2分,生干地黄2分,三棱2分,莪术2分,白芷2分,延胡索2分,蒲黄2分,香附子2分,泽兰2分,细辛2分,川白姜2分,厚朴(制)2分,桃仁(浸,去皮,焙)2分,辣桂3分,半夏(制)3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妇人瘀血不消,脐腹引腰背俱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大枣,水煎。食前服。

摘录《直指》卷二十六

处方44、金花散

处方郁金2两,甘草(炙)2两,白姜(炮)2两,槐花(炒)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痔疮。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陈米饮下。

摘录《急救仙方》卷四

处方45、沉香开隔散

处方沉香半两,荆三棱半两,蓬莪术半两,白豆蔻仁半两,荜澄茄半两,缩砂仁半两,草果仁半两,益智仁半两,川白姜半两,丁香半两,人参半两,丁皮半两,木香1两,白茯苓1两,香附(炒)1两,藿香叶1两,半夏曲1两,青皮1两,陈皮1两,甘草(炒)1两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五膈五噎,痞满呕吐,心腹刺痛,胁肋胀拒。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中盏,食前服。

摘录《直指》卷五

处方46、绝疟药枣

处方白术1钱,黄芩1钱,槟榔1钱,常山(醋酒煮)1钱,半夏1钱,柴胡8分,茯苓7分,橘红5分,炙甘草3分,白姜蚕(炙黄)3条,乌梅1枚,生姜5钱,红枣49枚。

功能主治和中健脾,清痰止疟。主疟。

用法用量水、酒各1大碗,用武火煮3-5滚后,再用文火煮1枝香,去滓,露1宿,黎明空心热服,即以枣子过药一齐吃完,毋剩。

摘录《活人方》卷三

处方47、姜桂汤

处方白姜(炮)半两,红豆半两,肉桂半两,丁香半两,粉草半两,缩砂仁(炒)半两,败姜(用灶心土炒)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翻胃呕吐。

用法用量方中败姜,《普济方》引作“败酱”。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四

处方48、大正气散

处方当归半两,香附子(炒)半两,陈皮(去白)半两,甘草(炙)2钱,木香2钱,白姜3钱,白术3钱,缩砂仁3钱,桂心3钱,大附子1枚(炮)。

功能主治补虚,快气。主腹胁疼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8分,去滓,空心热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三引陈必胜方

处方49、固阳汤

处方人参2钱,黄耆2钱,白术(去芦)4钱,茯苓4钱,干姜8钱,良姜3钱,白姜8钱,厚朴3钱(姜汁炒),大附子(炮)4钱。

功能主治阳症归阴,阴囊缩入,手足厥冷,腹痛胀,冷汗出,脉或洪弦。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腹痛,倍良姜。

摘录《回春》卷三

处方50、固肠汤

处方罂粟壳3两(醋浸,炙稍黄),枳壳(麸炒,去瓤)2两,白芍药2两,橘红1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诃子(煨,去核)半两,木香(煨)半两,人参半两,白姜(炮)半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肠虚下痢,赤白频并,日久无度。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三因》卷十二

处方51、厚胃丸

处方诃子皮(纸裹蘸湿煨香,去核)、龙骨(煅)、肉豆蔻(面裹煨)、附子(炮,去皮脐)、赤石脂(煅)、木香(不见火)、川白姜(炮,洗)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泄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52、调中汤

处方生黄耆、白姜蚕、甘草、当归、白茯苓、炒扁豆、炒白芍、苡仁、连翘。

功能主治小儿病后虚热,生口疮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53、姜术汤

处方白姜(生)半两,白术半两,茯苓半两,半夏曲半两,辣桂1分,甘草(炙)1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虚证,停饮怔忪。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十一

处方54、保真丸

处方肉苁蓉(酒浸1宿,切,焙)2两,菟丝子(酒浸1宿,焙)2两,茴香2两,川楝子肉(炒)2两,威灵仙(去土净,锉)2两,菖蒲(九节者,锉)2两,五味子2两,破故纸(炒香)2两,葫芦巴(炒)2两,苍术(米泔浸1日,焙干)2两,白龙骨(生)2两,独活2两,木香2两,牛膝(酒浸1宿,焙)1两,覆盆子(拣净者)1两,天仙子(炒香)1两,杜仲(去粗皮,切细,微炒去丝)1两,熟干地黄(洗,焙)1两,白姜(炮)1两,枸杞子1两,川椒(炒去汗)1两,萆薢1两,赤石脂1两,巴戟(去心秤)1两,青盐(研,和药)1两,麝香(别研)1两。

制法上为细末,将别研者再同研匀,用好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羸,接真气,充实骨髓,益寿延年。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九

处方55、姜附汤

处方白豆蔻半两(去壳),附子1个(7钱,炮),缩砂仁3钱,白姜1两(炮),甘草半两。

功能主治脾虚腹胀,呕吐痰饮,食不进,或发寒热。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煎8分,空心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四

处方56、姜术散

处方半夏5钱,木香5钱,川白姜2钱5分,白术2钱5分,青皮2钱5分,陈皮2钱5分。

制法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滞颐。

用法用量1岁10丸,米饮送下。

摘录《慈幼新书》卷二

处方57、附子大独活汤

处方白姜9两,人参9两,肉桂9两,干葛9两,北芍药9两,当归9两,川独活16两,大附子9枚,防风12两,甘草12两。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体虚中风,半身不遂,左瘫右痪,口眼喎[音 wāi]斜,手足亸曳,经脉挛缩,足膝软弱,四肢酷冷,肌肉麻痹,骨间冷疼,行步艰难;及风湿相搏,关节酸痛,自汗恶风,项拘急,面目浮肿;兼疗八风、五痹,久患头风,每遇阴雨发则头疼,项强筋紧,头晕憎寒,呕吐不食,发渴不已;一切风气,虚损不足。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两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其验如神。中风者此药不过10服,立见殊效也。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

处方58、法制厚朴丸

处方台椒(去目,炒出汗)、青盐、川厚朴(去皮,姜制,炒)、益智子(炒)、橘红、白姜(炒)、茴香(淘去沙)各等分。

制法上以水浸药,慢火煮干,焙燥,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壮脾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加至40丸,空心盐汤或温酒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六

处方59、大正气散

处方白茯苓(去皮)4两,黄耆(蜜炙)4两,陈橘皮(去白)4两,白术(麸炒)4两,川芎(炒)2两,甘草(炙)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干葛(生)2两,乌药(去心)2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2两,山药(炮)2两,白姜(炮,洗)1两,红豆(炒)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补壮脾元,平顺胃气,调和脏气。主真阳不足,脏气虚弱,荣卫损耗。头目昏暗,耳鸣重听,四肢瘦倦,胸膈痞满,面色萎黄,畏风怯冷,肚腹时痛,噫气吞酸,恶心呕逆,不进饮食,心松盗汗;或阴伏下焦,足胫如冰,血气虚竭,阴阳失守,冷热相搏,四肢烦疼,或发寒热;及阴证伤寒,气虚感冷等症。

用法用量若空腹常服,令人饮食进美,血气充盛。自汗,加小麦百余粒同煎。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四

处方60、姜蔻散

处方人参1分,川厚朴(制)1分,草果仁1分,良姜1分,诃子(炒)1分,川白姜(生)1分,藿香1分,丁皮1分,苍术(炒)1分,真橘红1分,甘草(炒)1分,木香1分半,肉豆蔻(炮)1分半,缩砂仁1分半,茯苓1分半。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胸满腹肿,大泻不止,时或干呕。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煎,食前服。仍以木香、缩砂煎汤,浓调正料参芩白术散佐之。

摘录《直指》卷十七

本文标签: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