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含有干姜的处方(六十)

更新时间:2023-02-09 08:09:58作者:百科知识库

含有干姜的处方(六十)

干姜,辛、热。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小编整理出含有干姜的处方共408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3541~3600共60个。

处方1、内灸散

处方茴香、藿香、丁香皮、熟干地黄(洗.焙)、肉桂(去粗皮),各一两半;甘草(炙赤)、山药、当归(去芦.洗)、白术、白芷,各八两;干姜(炮)、川芎、黄蓍(去苗),各二两;木香一两,陈皮(去白)四两,白芍药十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妇人产前、产后一切血疾,血崩虚惫,气逆呕吐,冷血、冷气凝积,块硬刺痛,泄下青白,或下五色,腹中虚鸣,气满坚胀,沥血腰疼,口吐清水,频产血衰,颜色青黄,劳伤劣弱,月经不调,下血堕胎,血迷、血运、血瘕,时发疼痛,头目眩运,恶血上心,闷绝昏迷,恶露不干,体虚多汗,手足逆冷,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入生姜五片,艾一团,同煎至七分,空心,食前热服,温酒调下亦得。如产后下血过多,蒲黄煎服。恶露不快,加当归、红花煎服。水泻,加肉豆蔻末煎服。呕吐,加藿香、生姜煎。上热下冷,如荆芥煎。但是腹中虚冷,血气不和,并宜服。产后每日一服,则百病不生。丈夫虚冷气刺,心腹疼痛,尤宜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豆蔻橘红散

处方丁香30克 木香30克 白豆蔻仁 人参(去芦头)白术 厚朴(生姜汁制)神曲(炒,)干姜(炮)半夏曲 陈橘皮(去白)甘草(炙)藿香叶(去土)各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脾养胃,消食和中。主脾胃虚弱,食谷不消,泄泻,呕吐,腹胀。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同煎至105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处方3、南岳魏夫人济阴丹

处方秦艽 石斛(去根,酒浸,焙)藁本(去芦)甘草(炙)蚕布(烧灰)桔梗(炒)各60克 京墨(煅,醋淬,研)茯苓(去皮)人参(去芦)木香(炮)桃仁(去皮、尖,炒)各30克 熟干地黄(洗过,酒蒸,焙)香附(炒,去毛)泽兰(去梗)各120克 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干姜(炮)细辛(去苗)川芎 牡丹皮各45克 山药 川椒(去目,炒)各22.5克 苍术(米泔浸,去皮)240克 大豆黄卷(炒)200克 糯米(炒)50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搜和,每30克作6丸。

功能主治治妇人气血不足,冲任虚寒,久不生育,或多次小产,经水不时,暴下不止,月内再行,或前或后,或崩中漏下,积聚症瘕,脐下冷痛,小便白浊。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空腹时用温酒或醋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处方4、附子散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干姜(炮.一两)防风(去叉.一两)山茱萸(去核.一两)细辛(一两)山芋(一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风眩,目痛耳聋。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匕,空心温酒调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黑神散

处方黑豆(炒,去皮)150克 熟干地黄(酒浸)当归(去芦,酒制)肉桂(去粗皮)干姜(炮)甘草(炙)芍药 蒲黄各12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治妇人产后恶露不尽,胞衣不下,攻冲心胸痞满,或脐腹坚胀撮疼;及血晕神昏,眼黑口噤。

用法用量每次6克,用酒75毫升,童便75毫升,同煎调下。急患不拘时候,连进二服。

备注方中黑豆、蒲黄活血祛瘀,专下恶露、胞衣;熟地黄、当归、芍药补血和阴,主养冲任;肉桂、干姜辛热善行,温散瘀滞;更以甘草缓中益气,调和诸药,童便以散瘀逆,黄酒引药入血行血。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之效。按:《产育宝庆集)卷上所载“黑神散”有附子,无蒲黄。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处方6、大温中饮

处方熟地9~21克 冬白术9~15克 当归9~15克(如泄泻者不宜用,或以山药代之)人参6~15克(甚者30克,或不用亦可)炙甘草3克 柴胡6~12克麻黄3~9克 肉桂3~6克 干姜(炒熟)3~6克(或用煨生姜3-7片亦可)

功能主治温中补虚,解表祛邪。主阳虚伤寒及一切四时劳倦寒疫阴暑之气,身虽炽热,时犹畏寒,即在夏月亦欲衣被覆盖,或喜热汤,或兼呕恶泄泻,但六脉无力,肩脊怯寒;邪气不能外达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去浮末,温服,或略盖取微汗。如气虚,加黄耆6~9克:寒甚阳虚者,加制附子3~6克,头痛,加川芎或白芷、细辛;阳虚气陷,加升麻,肚腹泄泻,宜少减柴胡,加防风、细辛亦可。

备注原书云:服后畏寒悉除,觉有躁热,乃阳回作汗佳兆,不可疑之畏之。此方宜与理阴煎、麻桂饮相参用。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7、鳖甲丸

处方鳖甲60克(炙)牛膝37.5克 芎藭30克 防葵30克 大黄45克 当归30克 干姜30克 桂心30克 细辛30克 附子30克(炮)甘草30克(炙)巴豆14枚

制法上药十二味,捣细过筛,蜜和丸。

功能主治主腹中痃气癖硬,两胁脐下硬如石,按之痛,腹满不下食,心闷咳逆,积年不愈。

用法用量平旦空腹温酒下4丸,日三服,渐加,以微利一二行为度。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葱、苋莱。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二引《广济方》

处方8、枳实参朴汤

处方白术20克,人参6克(先煎),茯苓12克,枳实10克,陈皮10克,半夏曲10克,川厚朴10克,莱菔子10克,槟榔10克,砂仁5克,黄连5克,干姜5克,炒麦芽15克,炙甘草3克。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理气消导。主脾虚气陷。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王校方

处方9、远志圆

处方远志(去心.姜汁炒)、牡蛎(煅.取粉),各二两;白茯苓(去皮)、人参、干姜(炮)、辰砂(别研),各一两;肉苁蓉(净洗.切片.焙干)四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心气不足,肾经虚损,思虑太过,精神恍惚,健忘多惊,睡卧不宁,气血耗败,遗沥泄精,小便白浊,虚汗盗汗,耳或聋鸣,悉主之。此药性温无毒,常服补益心肾,聪明耳目,定志安神,滋养气血。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粒,空心,食前,煎灯心盐汤下,温酒亦可。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0、棘刺丸

处方棘刺 干姜 菟丝子各60克 天门冬 乌头 小草 防葵 薯蓣 石龙芮 枸杞子 巴戟天 萆薢 细辛 萎蕤 石斛 厚朴 牛膝 桂心各30克

制法上十八味,共研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虚劳诸气不足,夜梦遗精。

用法用量每次5丸,用酒送服,一日三次。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处方11、半豆饮子

处方半夏 白豆蔻 苍术 干姜 藿香 陈皮 归尾 川芎 人参 白术 甘草 猪苓 砂仁 莲子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健脾和胃。主治产后脏腑虚损,触冒风冷,阴阳不和,饮食失调,或冷或热,致成上吐下泻,肚腹疼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处方12、香连圆

处方白石脂、龙骨、干姜(炮)、黄连(去须.微炒)、白矾(煅),各半两。

炮制上件药捣,罗为末,醋煮面糊和圆,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痛肠鸣;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夜起频并,不思乳食,肌肉消瘦,渐变成疳。

用法用量每一岁儿服十圆,米饮下,乳食前服。如烦渴,煎人参汤下,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日三、四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3、大戊已丸

处方荜茇 肉桂各120克 干姜(炮)良姜各180克

制法上药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湿泻。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饮送下30丸。

摘录《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四

处方14、回阳返本汤

处方附子 干姜 人参 麦冬 五味子 炙甘草 腊茶

功能主治回阳复阴。治阴盛格阳,烦躁。

用法用量上药以水200毫升煎服,临服入蜜5匙,顿冷服之,取汗为效。面赤戴阳者,加葱白7茎、黄连少许。

摘录《伤寒六书》卷三

处方15、白豆蔻汤

处方白豆蔻(去皮)诃黎勒(炮,去核)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炒)干姜(炮)各15克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2克

制法上五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肠胃受湿,濡泻无度,腹痛,饮食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切薤白3寸,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一日二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16、丁香五套丸

别名五套丸(《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南星(每个切作十数块。同半夏先用水浸三日,每日易水,次用白矾60克,研碎,调人水内,再浸三日,洗净,焙干)半夏(切破)各60克 干姜(炮)白术 良姜 茯苓各30克 丁香(不见火)木香 青皮 陈皮(去白)各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另用神曲30克,大麦蘖60克,同研取末,打糊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消饮化食。主脾胃虚弱,痰饮内停,聚于胸膈,头目昏眩,胸膈胀满,咳嗽气急,呕吐腹疼;或伏于中脘,臂疼不举,腰腿沉重,脘腹虚满,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温熟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处方17、豆附丸

处方肉豆蔻(炮)白茯苓(焙)附子(炮,去脐)各120克 木香(不见火)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各60克 丁香(不见火)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补脾肾,理气和中。主肠胃虚弱,内受风冷,泄泻注下,腹痛肠鸣。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50~100丸,用生姜汤或粥饮吞下,空腹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18、阿胶汤

处方阿胶(炙令燥,别捣末)人参各30克 干姜(炮)60克 远志(去心)120克 附子1枚(炮裂,去皮、脐)甘草(炙,锉)90克 大麻仁(烂研)175克

制法上七味,粗捣筛五味,与麻仁拌匀。

功能主治肾虚小便多。

用法用量每服18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入间胶末1.5克,更煎两沸,空腹时温服,一日三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处方19、半附理中汤

处方半夏 附子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

功能主治主治妊娠胃中虚冷,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上以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温服。

摘录《产科发蒙》卷二

处方20、大黄朴消汤

处方大黄 牛膝各15克 朴消 牡丹 甘草 紫菀各9克(千金翼作紫葳)代赭10克 桃仁 虻虫 水蛭 干姜 细辛 芒消各6克 麻仁10克

制法上十四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妇人经年月水不利,属风寒瘀血阻于胞中者。

用法用量用水1.5升,煮取500毫升,去滓,纳消令烊,分五次服,五更时第一次,以后每隔约一小时服一次。自下后将息,须避风。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四

处方21、贝母散

别名贝母饮(《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贝母(煨微黄)桔梗(去芦头)马兜铃 百合 款冬花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干姜(炮裂)汉防己 麻黄(去根、节)各7.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别研如膏)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主小儿咳嗽,心胸痰壅,咽喉不利,少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人生姜少许,煎至75毫升,去滓温服,一日三五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处方22、内补丸

处方黄连30克(去须,微炒)当归22.5克(锉,微炒)干姜15克(炮裂,锉)阿胶22.5克(捣碎,炒令黄燥)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冷热气不和,腹痛,下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

处方23、太阳汤

处方白术9克 干姜(炒)3~6克 当归4.5克(泄者不用)山药(炒)6克 附子6~9克(势危者用生附子,湿纸包煨热用)甘草(炙)3克 白芍(煨)4.5克 生姜3克 红枣3枚

功能主治治寒中三阴,战栗厥逆,呕吐昏迷,唇青囊缩。

用法用量水煎服。或假热,拒格不纳,冰冷服。

摘录《会约医镜》卷三

处方24、贝母汤

处方贝母(去心,姜制)黄芩(生,去皮)干姜(生)陈皮(去白)五味子(拣)各30克 桑白皮(蜜炙)半夏(汤浸)柴胡(去苗)桂心(不见火)各15克 木香 炙甘草各7.5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咳嗽日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加杏仁(去皮、尖)7个,生姜5片,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三

处方25、温中化痰圆

处方干姜(炮)、半夏(煮),各一两;细辛(去叶.洗)、胡椒,各半两;白术(焙)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生姜汁打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停痰留饮,胸膈满闷,头眩目运,好卧减食,咳嗽呕吐,气短恶心。或饮酒过多,或引饮无度,或过伤生冷,痰涎并多,呕哕恶心,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至五十圆,汤、饮任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6、小驻车圆

处方当归(去芦)二两,诃子(炮.去核)一两,干姜(炮)、黄连(去须),各三分。

炮制上为细末,用阿胶一两三分,水煎成汁,搜和为圆,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冷热不调,或乳哺失节,泄泻不止,或下痢鲜血,或赤多白少,腹痛后重,肠胃虚滑,便数频并,减食困倦,一切泻痢,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一岁儿服十粒至二十、三十粒,温饭饮下,随乳亦得,更量岁数加减与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7、内补黄耆汤

处方黄耆 当归 芍药 干地黄 半夏各9克 茯苓 人参 桂心 远志 麦门冬 甘草 五味子 白术 泽泻各6克 干姜12克 大枣30枚

制法上十六味,哎咀。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治妇人气血两虚,身体疼痛,小腹急满,面目黄黑,不能饮食,并诸虚少气,心悸不安。

用法用量用水1.5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处方28、木香硇砂煎丸

处方木香 硇砂 官桂 附子(炮)干漆(炒去烟)猪牙皂角 细辛 乳香(研)三棱(炮)莪术(炮)大黄(炒,研末)没药(研)干姜(炮)青皮各30克 巴豆霜15克

制法上除研药外为末。以好醋1升化开硇砂,去津,银器内慢火熬,次下巴豆霜、大黄末,熬成膏后,将余药末入膏内和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痃癖积聚,血块刺痛,脾胃虚寒,宿食不消,日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食后用酒酒送下。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四

处方29、甘草干姜汤

别名干姜甘草汤(《妇人大全良方》卷七)。

处方甘草12克(炙)干姜6克

功能主治温中益气。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咽中干,烦躁吐逆;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

用法用量上二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摘录《伤寒论》

处方30、如意丸

处方枳实(去瓤)槟榔 橘红 半夏(汤泡七次)蓬术 京三棱 干姜(炮)黄连(去须)各60克 巴豆21粒(连壳用)

制法上药除巴豆外,锉如豆大,用好醋合巴豆煮干,去巴豆;余药焙,为细末,薄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宿食。两胁胀满,心腹疼痛,噫宿腐气;霍乱吐泻,米谷不消,脓血相杂。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加至15丸,食后临卧时茶清或姜汤送服。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31、化气汤

处方沉香、胡椒,各一两;木香、缩砂(去壳)、桂心(去粗皮),各二两;丁香皮、干姜(炮)、蓬莪茂(煨)、茴香(炒)、青皮(去白.麸炒)、陈皮(去瓤.麸炒)、甘草(炙),各四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气逆,胸膈噎闷,偏胀膨满。又治心脾疼痛,呕吐酸水,丈夫小肠气,妇人脾血气。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姜苏盐汤调下。妇人淡醋汤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2、木香煮散

处方木香 人参 白茯苓(去黑皮)白术 半夏(汤洗七遍,炒)厚朴(去粗皮,入生姜7.5克同捣,炒干)各7.5克 干姜(炮)桂(去粗皮)枳实(去瓤,麸炒)甘草(炙,锉)各15克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0克 槟榔(锉)1枚 草豆蔻(去皮)2枚 诃黎勒(煨,去核)5枚

制法上十四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不能饮食,心胸痞闷,口淡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33、诃子散

处方诃子(炮,去核)甘草(炙)厚朴(姜制,炒)干姜(炮)草果(去皮)陈皮 良姜(炒)茯苓 神曲(炒)麦芽(炒)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心脾冷痛不可忍,及老幼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6克,候病发,刺痛不可忍时,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入盐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

处方34、安石榴汤

处方干姜6克(或用生姜12克)黄柏3克(细切)石榴1枚(小者2枚)阿胶6克(另研,渍之)

制法上四味,切。

功能主治下痢白滞,久治不愈,困笃欲死。

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煮取220毫升,去滓,入阿胶烊化,顿服之。不愈再服。体弱者稍稍服之,不必顿尽。

摘录《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陈癛丘

处方35、干姜汤

处方干姜12克 紫菀3克 杏仁9克(去皮、尖、双仁,切)麻黄(去节)12克 桂心 甘草(炙)各6克 五味子3克

制法上七味,切。

功能主治治肺中有寒,咳逆上气。

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等。

摘录《外台秘要》卷九引《深师方》

处方36、干姜散

处方干姜15克(炮裂,锉)桂心13克 款冬花15克 细辛0.9克 白术0.9克 甘草0.9克(炙微赤,锉)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五味子0.9克 木香0.9克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寒邪伤肺,气嗽短气,心胸不利,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入大枣2枚,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每日三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六

处方37、火轮丸

处方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脐)肉豆蔻(麸裹,煨)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止泻。治肠胃虚寒,心腹冷痛,泄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38、当归圆

处方真蒲黄(炒)三分半,熟干地黄十两,阿胶(捣碎.炒燥)、当归(去芦.微炒)、续断、干姜(炮)、甘草(微炙赤)、川芎,各四两;附子(炮.去皮.脐)、白芷、白术、吴茱萸(汤洗七次.微炒),各三两;肉桂(去皮)、白芍药,各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产后虚羸,及伤血过多,虚竭少气,脐腹拘急,痛引腰背,面白脱色,嗜卧不眠,唇口干燥,心忪烦倦,手足寒热,头重目眩,不思饮食,或劳伤冲任,内积风冷,崩中漏下,淋沥不断,及月水将行,腰腿重疼,脐腹急痛。及治男子、妇人从高坠下,内有瘀血、吐血,下血等病。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食前以温酒下,渐加至五十圆。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9、黄芽丸

处方人参60克 焦干姜9克

制法上药研末,炼白蜜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益气温中。治脾胃虚寒,或饮食不化,或时多胀满泄泻,吞酸呕吐。

用法用量常嚼服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40、禹余粮丸

处方禹余粮石(煅)赤石脂(煅)龙骨 荜茇 诃子(面裹煨)干姜(炮)肉豆蔻(面裹煨)附子(炮)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胃散寒,涩肠止泻。治肠胃虚寒,滑泄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41、椒附圆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川椒(去目.炒出汗)、槟榔,各半两;陈皮(去白)、牵牛(微炒)、五味子、石菖蒲、干姜(炮),各一两。

炮制上八味碎,以好米醋,于瓷器内,用文武火煮,令干,焙为细末,醋煮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壮气,温和五脏。治下经不足,内挟积冷,脐腹弦急,痛引腰背,四肢倦怠,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鸣,心忪短气,夜多异梦,昼少精神,时有盗汗,小便滑数,遗沥白浊,脚膝缓弱,举动乏力,心腹胀满,不进饮食,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盐酒或盐汤空心食前吞下。妇人血海冷,当归酒下。泄泻,饭饮下。冷痢,姜汤下。赤痢,甘草汤下。极暖下元,治肾气亏乏,及疗腰疼。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2、当归附子汤

处方当归0.6克 炒盐0.9克 蝎梢 升麻各1.5克 甘草1.8克 柴胡2.1克 黄柏少许(为引用)附子3克 干姜 良姜各3克

制法上十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赤白带下,脐下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7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服。亦可研为细末,酒面糊为丸,每服6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43、九物五膈丸

处方麦门冬(去心)蜀椒(汗)各90克 远志90克(去心)甘草150克(炙)附子30克(炮)干姜90克 人参120克 桂心90克 细辛90克(夏月可酌加麦门冬、甘草、人参的用量)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忧隔、气隔、食隔、寒隔、饮隔等五隔。

用法用量每服1丸,含化,日三至四次,夜一至二次。若不能含者,可一大丸作二小丸,尽服之。

注意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生葱、生菜。

摘录《外台秘要》卷八引《延年秘录》

处方44、内灸散

别名代灸散(《普济方》卷三二七)。

处方茴香 藿香 丁香皮 熟干地黄(洗,焙)肉桂(去粗皮)各45克 甘草(炙赤)山药 当归(去芦,洗)白术 白芷各240克 藁本(去芦)干姜(炮)川芎 黄耆(去苗)各60克 木香30克 陈皮(去白)120克 白芍药30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妇人血崩虚惫,腹胁疴痛,气逆呕吐,冷气、冷血凝积,块硬刺痛,泄下青白,或下五色,腹胀肠鸣,口吐清水,月经不调,头目眩晕,体虚多汗,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50毫升,加生姜5片,艾1团,同煎至250毫升。空腹时热服,温酒调下亦得。产后下血过多,加蒲黄;恶露不快,加当归、红花;水泻,加豆蔻末;呕吐,加藿香、生姜。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处方45、木瓜茱萸汤

处方木瓜(切片,曝干)30克 吴茱萸(汤洗,焙干,炒)22.5克 干姜(炮)30克 木香60克 桂(去粗皮)22.5克 白槟榔(锉)10枚

制法上六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脚气攻心,闷绝呕逆,脚冷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2片,大枣2枚(劈),同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处方46、挨积圆

处方京三棱(炮)、丁香皮(不见火),各三两;丁香(不见火)、青皮(去白),各一两;干姜(炮)、巴豆(去皮.膜.油),各二钱半。

炮制上件为细末,入巴豆拌匀,面醋糊为圆,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脾胃不和,宿滞不化,腹胀肠鸣,呕逆恶心,便利不调,乳食减少,或疳泻、积泻,大便酸臭。亦治丈夫、妇人胸膈不快,酒积、食积,呕逆恶心,吐泻脾疼。此药不用大黄、汞粉之类,并是性温之药,常服消积滞,进乳食,退黄长肌。

用法用量每服五十圆至六十圆,二岁儿可服七圆至十圆,生姜汤吞下,熟水亦得,不拘时候,更量儿岁数加减与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7、斗门散

处方干葛(去皮)15克 地榆(去芦)甘草(炙)各60克 干姜(炮)当归(去芦)各30克 黑豆(炒,去壳)罂粟壳(去瓤,蜜炙)各12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毒痢,脓血赤白,或有五色相杂,日夜频作,腹中撮痛;兼治噤口痢,里急后重,大渴不止;酒利脏毒,全不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48、理饮汤

处方于术12克 干姜15克 桂枝尖6克 炙甘草6克 茯苓片6克 生杭芍6克 橘红4.5克 川厚朴4.5克

功能主治治心肺阳虚,脾湿不开,胃郁不降,饮食不化,变为饮邪。脘腹满闷,短气喘促,咳吐粘涎,脉弦迟细弱。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桂枝,干姜以助心肺之阳;白术、茯苓、甘草理脾胃之湿;厚朴通胃中阳气;橘红助白术、茯苓、甘草以利痰饮;白芍酸敛,可防热药之上窜,制虚火之浮游,且药之热者,宜于脾胃,恐不宜于肝胆,又取其凉润之性,善滋肝旭之阴,即预防肝胆之热也。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处方49、伏龙肝散

处方伏龙肝3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赤石脂30克 芎藭22.5克 桂心15克 当归22.5克(锉,微炒)熟干地黄60克 艾叶60克(微炒)麦门冬45克(去心,焙)干姜22.5克(炮裂,锉)

制法上药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主治气血劳伤,冲任脉虚,经血非时,忽然崩下,或如豆汁,或成血片,或五色相杂,或赤白相兼,脐腹冷痛,经久未止,令人黄瘦口干,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虚烦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80毫升,加大枣3枚,煎至11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

处方50、内固丸

处方茴香子75克(微炒,舶上者)木香30克 楝实(炒)45克 草豆蔻(去皮)22克 干姜(炮)15克 吴茱萸(汤洗,微炒)胡芦巴(微炒)补骨脂(微炒)各30克 甘草(炙)7.5克

制法上九味,捣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小弹子大。以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下焦虚寒,脾肾不足,胁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嚼破,以温酒下,空腹时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处方51、南白胶香散

处方粟壳(去须、带,醋炒)120克 南白胶香 龙骨各22.5克 甘草(炙)21克 干姜15克(炮)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寒,滑肠久泻,脐腹胀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引《卫生家宝》

处方52、理阴煎

别名理营煎(《仙拈集》卷一)。

处方熟地9~21克或30~60克 当归6~9克或15~21克 炙甘草3~6克 干姜(炒黄色)3~9克 或加肉桂3~6克

功能主治益肾健脾,活血调经。治真阴虚弱,痰饮内停。胀满呕哕,恶心吐泻,腹中疼痛,妇人经迟血滞。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80~320毫升,热服。命门火衰,阴中无阳,加附子、人参;外感风寒,邪未人深,但见发热身痛,加柴胡6克;寒凝阴盛而邪气难解,加麻黄6克;阴盛之体,外感寒邪,恶寒脉细,加细辛3~6克,甚者再加附子3~6克,或并加柴胡以助之;阴虚内热,宜去姜、桂,单用三味,或加人参;脾肾两虚,水泛为痰,或呕或胀,加茯苓4.5克,或加白芥子1.5克;泄泻不止,少用当归或去之,加山药、扁豆、吴茱萸、破故纸、肉豆蔻、附子之属;腰腹疼痛,加杜仲、枸杞;腹胀疼痛,加陈皮、木香、砂仁之属。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53、如圣散

处方棕榈30克(烧黑灰)乌梅90克 干姜30克(烧过,存五分性)

制法上三味药,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冲任虚寒,崩漏下血,淋漓不断,血色淡而无血块者。

用法用量每服3克,空腹时用乌梅汤调下。久患甚者,不过三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二

处方54、四神散

别名四顺散(《奇效良方》卷六十三)。

处方当归 芍药 川芎各30克 干姜15克(炮)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血气心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暖酒调下。

摘录《苏沈良方》卷五引《灵苑方》

处方55、伏龙肝散

处方伏龙肝30克 生地黄18克 芎藭3克桂心9克 细辛0.5克 白芷 干姜 芍药 吴茱萸 甘草各9克

功能主治主治衄血。

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酒1.4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鸡峰普济方》卷十补。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六

处方56、八宝回春汤

处方附子(炮)人参 麻黄(去节)黄芩 防己 香附子(去毛)杏仁(去皮)川芎 当归各30克 茯神45克 陈皮30克 防风30克 白芍药150克 沉香15克 半夏45克 川乌15克(炮)桂枝30克 白术60克 天台乌药15克 干姜30克 黄耆90克 甘草30克 熟地黄30克 生干地黄30克

制法上药二十四味,为末嚼咀。

功能主治祛风,和气,活血。一切诸虚不足,风疾血气交攻,凝滞脉络,拘急挛拳,气不升降,瘫中疼痛,痰涎壅盛,脾胃不和,饮食不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一枚,煎取150毫升,空腹时服。合二服滓,再煎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

处方57、益智散

处方川乌(炮.去皮.脐)四两,益智(去皮)二两,干姜(炮)半两,青皮(去白)三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治伤寒阴盛,心腹痞满,呕吐泄利,手足厥冷,及一切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绞痛。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二盏,入盐一捻,生姜五片,枣二个,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8、黑花蛇散

处方麻黄(炙)30克 黑花蛇(即乌蛇,酒浸)18克 天麻 白附子 干姜 川芎 附子(制)草乌(泡,去皮)各15克 蝎梢7.5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治破伤风,痰盛抽搐,身凉者。

用法用量每次3克,用热黄酒调下,每日二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五

处方59、加味理中汤

处方人参 白术 甘草(炙)干姜(炮)干葛 川芎各等分

制法上为锉散。

功能主治治饮酒过多,及啖炙博热食动血,发为鼻衄。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

处方60、倍术丸

处方白术500克 桂心 干姜各250克

制法上三味,捣筛,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五饮酒澼。

用法用量每次10丸,温开水送下,一日二次。稍加之,日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桃、李、餐肉。

摘录《外台秘要》卷八引《深师方》

本文标签: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