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08:10:04作者:百科知识库
干姜,辛、热。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小编整理出含有干姜的处方共408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3781~3840共60个。
处方1、当归摩膏处方当归(切,焙)细辛(去苗、叶)各45克 肉桂(去粗皮)30克 生地黄500克(切,研,绞取汁)天雄10枚(去皮、脐,生用)白芷22.5克(留一块不锉,全用)芎藭15克 丹砂(研)30克 干姜(炮)22.5克 乌头(去皮、脐,生用)52.5克 松脂120克 猪脂2.5千克(别炼,去滓)
制法上药十二味,先将前八味锉如大豆粒,以地黄汁浸一宿,同猪脂、松脂慢火煎,以所留的一块白芷煎至黄色为度,再用厚绵滤去滓,盛入瓷罐,入丹砂末,搅拌至凝即止。
功能主治主诸风寒湿,骨肉痹痛。
用法用量使用时用火炙,搽患处,反复摩擦。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处方2、大建中汤别名三物大建中汤(《张氏医通》卷十六)。
处方蜀椒3克(炒去汗)干姜12克 人参6克
功能主治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主脾胃虚寒,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
用法用量上三味,用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胶胎70毫升,微火煎取150毫升,分二次温服,每次相隔约一小时。药后可饮粥适量。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备注方中蜀椒味辛大热,温脾胃,助命火,并能散积杀虫;干姜辛热,温中助阳,散寒降逆;人参补益脾胃,扶助正气;重用饴糖建中缓急,并能缓和椒、姜燥烈之性。诸药合用,共奏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之功。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3、龙虎丹处方黑牵牛(爁)藿香叶(生)天麻(去苗)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微炒)硫黄(结沙)天竺黄(生,研)细辛(去苗,洗)半夏(汤洗七次,生姜汁制)附子(炮,去皮、脐)何首乌(去粗皮)羌活(去苗,洗,焙)独活(去苗)柴胡(去苗)川芎(洗)桔梗(生)各60克 寒水石(烧通赤,研,飞)500克 茴香(淘去土,焙)甘松(洗去土,焙)肉桂(去粗皮)五灵脂(生)白芷(生)菊花(去土)川乌(炮,去皮、脐)白僵蚕(去丝、嘴,炒)缩砂仁(生)各150克 牙消(研)木香(生)水银(与硫黄用慢火结成沙子)雄黄(研,飞)麝香(研)各30克 地龙(去土,爁)白干姜(炮)朱砂(研,飞)白蒺藜(爁)防风(去苗)各90克 乌蛇(酒浸,炙,去皮、骨)240克 龙脑(研)1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治半身不遂,及风毒攻注,遍身疮疥,头风多饶白屑,毒风面上生疮,刺风状如针刺,痫风急倒作声,顽风不识痛痒,疠风颈生斑驳,暗风头旋眼黑,瘗风面生赤点,肝风鼻闷眼瞤,偏风口眼歪斜,节风肢节断续,脾风心多呕逆,酒风行步不前,肺风鼻塞项疼,胆风令人不睡,气风肉似虫行,肾风耳内蝉鸣,阴间湿痒。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薄荷酒嚼下;日进一服,重即二服。产后惊风,乱道见物,朱砂酒磨下。产后身多虚肿,频增昏沉,身如针刺,发随梳落,面黄心逆,并煎当归酒嚼下,日进二服;若治伤寒,炒葱豉酒嚼下,盖覆出汗立愈;小儿惊风,薄荷酒化下少许;大人急风口噤失音等,薄荷酒化灌之。常服茶、酒任下,不拘时候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处方4、白通汤处方葱白4茎 干姜3克 附子10克(生)
功能主治破阴回阳,宣通上下。治少阴病,下利,四肢厥逆,面赤脉微之戴阳证。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摘录《伤寒论》
处方5、七枣汤处方茴香(去土,炒)川乌(炮,去皮、脐)缩砂(取仁)各200克 厚朴(去粗皮,姜制)500克 益智(去皮)250克 干姜(炮)120克 甘草180克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内受寒气,泄泻如注,水谷不分,腹胁胀满,脐腹疼痛,心下气逆,腹中虚鸣,呕吐恶心,胸膈痞闷,困倦少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大枣7个,擘破,同煎至105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6、枳实理中汤处方枳实 干姜 人参 白术 甘草 砂仁 桔梗 厚朴
功能主治治寒结胸,心下满闷,按之痛者,及胃口着寒,伤生冷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仍用生姜60~90克,捣烂擦胸部。寒甚,加熟附子;生冷饮食,胃口着寒,加草果、丁香;有寒痰,加半夏。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三
处方7、中和丸处方良姜120克 乌梅肉30克 茴香45克 干姜 神曲 小麦芽各15克 白茯苓 苍术 甘草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治脾胃不和,寒气积聚,饮食减少,肢体困倦。
用法用量每次以米汤嚼下1粒,不拘时。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二十
处方8、扶脾丸处方干生姜 肉桂各1.5克 干姜 藿香 红豆各3克 白术 茯苓 橘皮 半夏 诃子皮 炙甘草 乌梅肉各6克 大麦蘖(炒)神曲(炒)各12克
制法上为细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脾消食,涩肠止泻。治脾胃虚寒,腹痛便溏,饮食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9、附子八物汤别名人参附子汤(《御药院方》卷一)、附子汤(《玉机微义》卷四十八)。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干姜(炮)芍药 茯苓 甘草(炙)桂心各90克 白术120克 人参90克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风历节,四肢疼痛,如槌打不可忍;疮疡阳气脱陷,呕吐畏寒,泄泻厥逆。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
处方10、三合汤处方麻黄 陈皮 乌药 川芎 僵蚕 白芷 桔梗 枳壳 甘草 干姜 茯苓 半夏 香附 苏叶 苍术
功能主治治寒聚背部,背心一点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原书云:此即乌药顺气散、二陈汤、香苏散,三方合而成剂,故名『三合』。三方之外,需要再加羌活。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
处方11、木香通气散处方木香 戎盐(炒)京三棱(炮)各15克 厚朴30克(姜制)枳实(麸炒)甘草(炙)各9克 干姜(炮)蓬茂(炮)各6克
制法上八味,为末。
功能主治治寒气结瘕,腹大坚满,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淡生姜汤调下。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八
处方12、对姜丸处方半夏 天南星各250克 干姜500克
制法上为细末,姜汁调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化痰饮。主膈有寒痰,呕逆眩晕。
用法用量用米饮送下30~50丸,不拘时。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八
处方13、二气丹处方硫黄(细研)肉桂(去皮,为末)各0.3克 干姜(炮,为末)朱砂(研,为末)各6克 附子(炮,去皮、脐,为末)15克
制法上药研匀,用细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助阳消阴,正气温中。主内虚里寒,冷气攻击,心胁脐腹胀满刺痛,泄利无度,呕吐不止,自汗时出,小便不禁,阳气渐微,手足厥冷;伤寒阴证,霍乱转筋,久下冷痢,少气羸困,一切虚寒痼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煎艾盐汤放冷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14、大三五七散别名三五七散(《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天雄 细辛各90克 山茱萸 干姜各150克 薯蓣 防风各210克
制法上六味;捣末过筛。
功能主治主头风眩晕,口喁目斜,耳聋。
用法用量每次1.5克,用清酒调服,一日二次,不知稍加。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处方15、顺气散处方甘草 茯苓各120克 白术 厚朴各180克 干姜60克 陈橘皮9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气逆呕呃。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二十
处方16、回阳汤处方制附片9克,人参6克,白术3克,干姜3克,广木香4.5克。
功能主治益气通阳,温阳救逆。主精气暴脱。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丹台玉案》卷二
处方17、温经活血汤处方泡附子15克,干姜6克,当归15克,赤芍30克,地龙12克,鸡血藤30克,牛膝15克,丹参30克,炙甘草6克,蜈蚣1条(研末冲服)。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主寒邪外邪,络脉不通,气血阻滞。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兰少敏方
处方18、补中芎藭汤处方当归(洗,焙)干姜(炮洗七次)川芎 黄耆(蜜炙)吴茱萸(汤洗七次)白芍药 甘草 熟干地黄(洗,焙)杜仲(炒令丝断)人参(去芦头)各3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妇人劳损冲任,月水不调,崩中暴下,腰重里急,淋沥不断,妊娠胎动不安,下血连日,小便频数,肢体烦倦,头晕目暗,不欲饮食,产后失血过多,虚羸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5毫升,煎取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热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五
处方19、丹参丸处方丹参 杜仲 牛膝 续断各90克 桂心干姜各60克
制法上六味,研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腰痛并冷痹。
用法用量酒服20丸,日再夜一。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处方20、白头翁汤处方白头翁 厚朴 阿胶 黄连 秦皮 附子 黄柏 茯苓 芍药各6克 干姜 当归 赤石脂 甘草 龙骨各9克 大枣30枚 粳米12克
制法上十六味,叹咀。
功能主治清热止痢。治赤痢下血,里急后重,连月不愈。
用法用量以水1.2升,先煮米令熟,出米纳药,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下
处方21、理气丸处方杏仁 桂心各30克 益智子 干姜各60克
制法上四味,研为细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肺气虚弱,外感寒邪,短气不足以息。
用法用量空腹时每服3丸。以知为度。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
处方22、地榆散处方赤芍药 茯苓(去皮)各180克 地榆(炒)干葛各250克 罂粟壳(蜜炒)360克 当归(去苗)90克 甘草(炙)120克 干姜(炮)6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调和脾胃,涩肠止痢。主下痢已久,赤多白少,脐腹绞痛,里急后重,口燥烦渴,小便不利;或下痢纯白,或下血紫黑,肠滑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温开水调下。小儿视年龄大小,每服1.5~3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23、槟榔散处方槟榔 半夏(汤泡七次)杏仁(去皮、尖,炒)桔梗(去芦,锉,炒)橘红 旋复花(去枝、梗)干姜(炮)白术各30克 人参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胸膈痰饮,腹中虚鸣,食不消化,或加呕逆,或臂痛项疼。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24、人参茯苓丸处方人参 白茯苓(去黑皮)白术各75克 桂(去粗皮)干姜(炮)当归(切,炒)甘草(炙,锉)芎藭 黄耆(锉)各60克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45克
制法上药十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肺气虚寒,咳逆下利,少气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酒或生姜汤送下。逐渐加至50丸,日服二次。若下利较甚,加厚朴(去粗皮)75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处方25、参连丸处方艾叶(用糯米糊拌,焙,取细末)45克 干姜(炮,取末)60克(同艾末用米醋900毫升,慢火熬成稠膏)宣黄连45克(锉如豆大,用吴茱萸45克同炒紫色,拣去吴茱萸不用)木香45克(别用黄连45克为粗末,用水600毫升,慢火煮尽水,去黄连不用,将木香薄切,焙干)酸石榴皮(炒)白茯苓(去皮)地榆 百草霜(别研)当归(洗,焙)各45克 龙骨39克(火煅通红)赤石脂39克 诃子(煨,去核)30克 阿胶60克(蛤粉炒)罂粟壳60克(蜜炙)
制法上为细末,将前项艾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肠胃虚弱,冷热不调,泄利肠鸣,日夜无度。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陈米饮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26、乌头赤石脂丸别名赤石脂丸(《金匮要略》卷上)、乌头丸(《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处方蜀椒14克 乌头7.5克(炮)附子7克(炮)干姜14克 赤石脂14克
制法上五味,研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用法用量先食服1丸,一日三次。不知,稍加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27、分气丸处方附子 吴茱萸 当归 川芎 陈皮 蓬莪术 干姜 延胡索 桂 五味子 白芷 白及 益智仁 白术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治脾胃虚弱,气不升降,中脘痞塞,四肢倦怠,无力多困,饮食不消;妇人荣卫俱虚,经候不调,两胁刺痛,脐腹胀满,肢节疼痛,时发寒热,面色萎黄,日渐瘦弱,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腹时用生姜汤送下。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二十
处方28、熟干地黄煎处方白芷 石斛 苁蓉 细辛 防风 卷柏 厚朴 白茯苓 白术 甘草 桂 干姜 山药 禹余粮 石膏 赤石脂 泽兰叶 芜荑各30克 川椒 人参225克 杜仲 蛇床子 续断 艾叶各110克 当归 熟地黄 牛膝 五味子 川芎各225克 藁本210克 紫石英450克 柏子21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虚损,寒痹筋脉,血闭无子,或漏下赤白,或月水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五
处方29、风引汤别名紫石煮散(《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癫痫汤(《普济方》卷三七八)。
处方大黄 干姜 龙骨各56克 桂枝42克 甘草 牡蛎各28克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84克
制法上十二味,杵末粗筛,以韦囊盛之。
功能主治清热熄风,镇惊安神。主治癫痫、风瘫。突然仆卧倒地,筋脉拘急,两目上视,喉中痰鸣,神志不清,舌红苔黄腻,脉滑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用井花水300毫升,煮三沸,温服100毫升。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30、托里温中汤处方沉香 丁香 益智仁 茴香 陈皮各3克 木香4.5克 甘草(炙)6克 羌活 干姜(炮)各9克 黑附子(炮,去皮、脐)12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痈疽阳虚内陷,脓汁清稀,皮肤不温,心下痞满,肠鸣切痛,大便微溏,食则呕吐,呼吸短促,呃逆不绝,时发昏愦。
用法用量用水45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三
处方31、橘皮煮散处方橘皮(去白)白术各60克 诃子 干姜(炮)官桂(去皮)枳壳(去瓤,麸炒)木香 人参 甘草(炙)各30克 草豆蔻7枚(去皮)厚朴45克(姜汁涂、炙黄)槟榔5枚 半夏15克(汤洗二十度用)
制法上十三味,杵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气不足,寒滞内停,泄痢不止,腹中雷鸣,胀满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加生姜3片,枣子2枚,用水1SO毫升,同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博济方》卷三
处方32、蟠葱散处方延胡索90克 苍术(米泔浸一宿,去皮)甘草(爁)各250克 茯苓(白者,去皮)蓬莪术 三棱(煨)青皮(去白)各180克 丁皮 缩砂(去皮)槟榔各120克 肉桂(去粗皮)干姜(炮)各6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芳香健胃。治脾胃虚冷,心腹痛连两胁,胸膈癌闷,背膊连项拘急疼痛,不思饮食,时或呕逆,霍乱转筋,腹冷泄泻,膀胱气刺,小肠及外肾肿痛;及治妇人血气攻刺,症瘕块硬,带下赤白,或发寒热,胎前产后,恶血不止,脐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连根葱白1茎,煎至10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33、加味治中汤处方干姜(炮)白术 青皮(去白)陈皮(去白)缩砂仁各30克 人参(去芦)甘草(炙)各15克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治脾胃不足,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肠鸣腹痛,泄泻注下。
用法用量上哎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枣子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34、老疟饮处方苍术(泔浸)草果(去皮)桔梗 青皮 陈皮 良姜各15克 白芷 茯苓 半夏(汤洗去滑)枳壳(麸炒,去瓤)甘草(炙)桂心 干姜(炮)各9克 紫苏叶 川芎各6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久疟,腹胁结成症瘕癖块。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盐少许,煎至21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每日四次。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
处方35、风引汤别名风饮汤(《普济方》卷二四四)。
处方麻黄 石膏 独活 茯苓各6克 吴茱萸 秦艽 细辛 桂心 人参 防风 芎劳 防己 甘草各3克 干姜4.5克 白术9克 杏仁6枚 附子3克
制法上十七味,哎咀。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主治两脚疼痹,肿或不仁,拘急,屈不得行。
用法用量以水1.6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服。取汗佳。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七
处方36、木香白术散处方诃黎勒(炮,去核)龙骨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当归(微炒)各15克 木香 干姜(炮)白术各7.5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冷痢腹痛,四肢不和,饮食减少,渐至羸瘦。
用法用量三岁小儿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入大枣2枚,同煎至75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处方37、镇心牛黄丸别名牛黄丸(《普济方》卷二三三)。
处方牛黄(研)紫菀(去苗、土)菖蒲各60克 防风(去叉)人参 细辛(去苗叶)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茯神(去木)附子(炮裂,去皮、脐)紫石英(研)防葵各30克 铁精11克 桂(去粗皮)干姜(炮)各45克 丹参 远志(去心)麦门冬(去心,焙)甘草(炙)各37.5克
制法上一十八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老少气虚弱惊悸,语则劳乏气短。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一日二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处方38、楮实丸处方楮实600克(炒)牛膝(酒浸,切,焙)当归(切,焙)干姜(炮)各30克
制法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产后感受风寒,腰部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处方39、六味回阳饮处方人参30~60克 制附子6~9克 干姜(炮)6~9克 炙甘草3克 熟地15~30克 当归身9克(如泄泻或血动者,以冬术易之)
功能主治益气回阳,养血救脱。治阴阳将脱。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武火煎至320毫升,温服。如肉振汗多者,加炙黄耆12~15克,或30克,或冬白术9~15克;如泄泻者,加乌梅2枚,或北五味20粒。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40、射干丸处方射干30克 半夏(汤洗十遍,炒干)37.5克 干姜(炮裂)款冬花(焙干)皂荚(去皮、子,炙)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30克 百部(焙干)五味子(拣净)各37.5克 细辛(去苗、叶)贝母(去心,炒令微黄)白茯苓(去黑皮)郁李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如脂)各30克
制法上十二味,先捣前十一味,细罗为末,入郁李仁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久患呷嗽,咳而喉中多痰,结于喉间,喉中呀呷有声,发即偃卧不得。
用法用量空腹饮下7丸,稍加至15丸,一日二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41、六物胡粉膏处方干商陆30克 干枸杞白皮15克 干姜15克 滑石30克 甘草15克 胡粉30克
制法上研为末。
功能主治治腋下及手足心、阴下、股里恒如汗湿,其气甚臭者。
用法用量以苦酒涂腋下,微汗出,易衣复更着之,不过三次便愈。或一岁复发者,复涂之。不可多涂。
摘录《医心方》卷四引《小品方》
处方42、肉豆蔻丸处方肉豆蔻 赤石脂 钟乳粉 石斛 干姜 附子 椒 当归 茯苓 龙骨 人参各30克 诃子皮 桂各60克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俱虚,寒湿气胜,心腹绞痛,胁肋牵痛,手足厥冷,脘痞呕吐,不思饮食,怠惰嗜卧,滑泄频数,米谷完出,久痢肠滑,或变脓血,腹痛肠鸣,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二
处方43、乌金散处方附子 蛇蜕皮 干姜 故纸(多年者)黄丹 川大黄 重台 黎芦 槟榔 旧绵絮 乱发 胡粉 蓼叶 榆皮 楸皮各30克
制法上药细锉,入瓷瓶中固济,烧令熟,取出捣罗为末,入麝香、龙脑各7.5克,更于乳钵中细研。
功能主治治恶疮。
用法用量先以甘草30克,捶葱白7茎,白矾15克,以水1.3升,煎取660毫升,看冷暖,净洗疮后,将上药干掺患处,一日二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五
处方44、破饮丸处方旋复花240克 白术530克 肉桂(去粗皮)干姜(炮)各180克 枳实(麸炒)60克 赤茯苓(去皮)210克
制法上药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寒饮停积不散,时呕痰沫,头眩欲倒,膈脘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熟水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处方45、木香散处方木香30克 肉豆蔻20克(去壳)人参30克(去芦头)附子60克(炮裂,去皮、脐)当归60克(锉,微炒)干姜30克(炮裂,锉)甘草15克(炙微赤,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苍术60克(锉,炒)吴茱萸15克(汤浸七遍,焙干,微炒)厚朴6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药捣筛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脏虚冷,大肠泄痢,腹内疼痛,四肢乏力、饮食少思。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枣2枚,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
处方46、天麻丸处方天麻30克 肉桂22.5克(去皱皮)白僵蚕15克(微炒)白附子(炮裂)22.5克 朱砂22.5克(研细,水飞过)麝香7.5克(研)犀角屑22.5克 蔓荆子30克 独活30克 干姜7.5克(炮裂,锉)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茯神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研入朱砂、麝香等,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肝风筋脉拘挛,脚膝疼痛,心神虚烦。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不计时侯,温酒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鸡、猪、鱼、蒜等。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
处方47、酸枣仁丸处方酸枣仁60克(微炒,捣,研)人参 白术 白茯苓(去粗皮)半夏(汤洗七遍去滑,切,焙)干姜(炮)各45克 陈橘皮(去白,焙)榆白皮(锉)旋复花 前胡(锉)各30克 槟榔5枚(捶碎)
制法上十一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胆虚睡眠不安,精神恐怯。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枣汤送下。再服加至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二
处方48、枳实散处方枳实30克(麸炒令微黄)人参30克(去芦头)干姜15克(炮制,锉)白术22.5克 桂心22.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桔梗22.5克(去芦头)木香15克 半夏15克(汤洗七遍,去滑)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时气后,脾胃气虚,心腹虚胀,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200毫升,加生姜4克,大枣3枚,煎至12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五
处方49、升气实脏丸处方黄耆(蜜炙)30克 人参(去芦)30克 白术(土炒)60克 白茯苓(去皮)15克 山药(炒)30克 莲肉(去心)30克 芡实30克 升麻(酒炒)15克 柴胡(酒炒)15克 干姜(炒黑)15克 肉豆蔻(面裹煨,捶去油净)15克 粉草(炙)15克 椿树根皮(酒炒二次)120克
制法上为细末,阿胶水化开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治久泻,元气下陷,脾胃衰惫,大肠滑脱,肛门坠下,日夜无度,饮食不思,米谷不化,汤水直过,烦渴引饮,津液枯竭,肌瘦如柴,寒热互作。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糯米半生半炒煎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50、温脾汤处方干姜45克 当归 黄柏 地榆各60克 阿胶(麸炒焦)茴香(炒)石榴皮 黄连各30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久痢阴虚,湿热未清,脾阳不振,下痢赤白相杂,腹中疠痛,里急后重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处方51、楮实丸处方楮实300克(水淘去浮者,微炒,捣如泥)牛膝250克(去苗)干姜90克(炮裂,锉)桂心150克 附子60克(炮裂,去皮、脐)石斛60克(去根,锉)巴戟60克 麋角屑60克(酥拌,微炒。一方用鹿茸)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千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肾壮阳。主下元虚冷惫极。
用法用量每日空腹时用温酒送下30丸,渐加至40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
处方52、加减附子理中汤处方白术9克 附子6克 干姜6克 茯苓9克 厚朴6克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健脾燥湿。治脾阳不振,寒湿中阻,自利腹满,小便清长,脉濡而小者。
用法用量用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53、大镇心散处方紫石英 白石英 朱砂 龙齿 人参 细辛 天雄 附子 远志 干姜 干地黄(一本无)茯苓 白术 桂心 防风各60克
制法上十五味,研末过筛。
功能主治主心气虚弱,惊悸恍偬,喜怒无常。
用法用量每次3克,用酒送服,一日三次。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
处方54、渗湿汤别名七味渗湿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处方苍术 白术 甘草(炙)各30克 茯苓(去皮)干姜(爁)各60克 橘红 丁香各7.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寒湿所伤,身重腰冷,如坐水中,小便或涩或利,大便溏泄,腰下重疼,两脚疼痛,腿膝或肿或不肿,小便利反不渴。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大枣1枚,生姜3片,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55、建中散处方青州枣 厚朴(姜汁制)各500克 干姜(炮)半夏(汤洗去滑)甘草各150克 陈皮(去白)240克(以上六味,用水6升煮令水尽,焙干)草豆蔻(去皮)人参 藿香 诃子(煨,取皮)白茯苓(去皮)白术各30克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呜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90毫升,去滓温服,食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56、平胃地榆汤处方苍术3克 升麻3克 黑附子3克(炮)地榆2.1克 陈皮 厚朴 白术 干姜 白茯苓 葛根各1.5克 甘草(炙)益智仁 人参 当归 神曲(炒)白芍药各0.9克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除湿和胃。治结阴便血。
用法用量上十六味,作一服。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2个,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六
处方57、百部丸处方百部根90克 升麻15克 桂心 五味子 甘草 紫菀 干姜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久新咳嗽,喘息有音,时吐脓血,咽中腥臭,气息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克,食后、临卧前开水送下。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
处方58、既济丹处方干姜 黄连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口疮。
用法用量搽患处。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九
处方59、温白丸处方紫菀22克 吴茱萸22克 菖蒲15克 柴胡15克 厚朴15克(炙)桔梗15克 皂角22克(去皮、籽,炙)乌头75克(熬)茯苓15克 桂心15克 干姜15克 黄连15克 蜀椒15克(汗)巴豆7.5克(熬)人参15克
制法上十五味,合捣下筛,加白蜜和匀,更捣二千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里祛寒,消症除癖。治心腹积聚、症癖。
用法用量一服2丸,不知,渐增至5丸,以知为度。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二引崔氏方
处方60、续嗣降生丹处方当归 桂心 龙齿 乌药(真天台者佳)益智 杜仲 石菖蒲 吴茱萸各45克 茯神 川牛膝 秦艽 细辛 苦桔梗 半夏 防风 白芍药各22克 干姜30克(半生半炒)附子1只重24克(脐心作一窍,如皂子大,入朱砂3克,湿面裹煨)川椒60克(汤浸半日,焙)牡蛎1大片(用童便浸四十九日,五日一换,取出,用硫黄末30克,米醋涂遍,却用皮纸裹,又用米醋浸令纸湿,盐泥厚固济干,用木炭煅。每遇合药时入60克,余者留后次合药用)
制法上为细末,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禀受气弱,胎脏虚损,子宫冷惫,血寒痼冷,难成子息,血虚带下,肌瘦寒热。及男女诸虚百损,客热盗汗,气短乏力,面无颜色,饮食少味。(不孕)
用法用量每服30~100丸,空腹时用淡醋、温酒或盐汤送下,一日二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九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