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药理

更新时间:2023-02-10 02:28:14作者:百科知识库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药理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药理

1.药效学

本药为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钾组成的复方制剂,其中阿莫西林为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属氨基青霉素类,作用特点是广谱,不耐青霉素酶;克拉维酸是细菌产生的天然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具有与青霉素类似的β-内酰胺结构,抗菌作用很弱,但有强效广谱抑酶作用。

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联合,制成复方制剂后,因克拉维酸可保护阿莫西林不被β-内酰胺酶灭活,从而提高了阿莫西林抗产酶耐药菌的作用。两药联合后扩大了抗菌谱,但抗菌活性与阿莫西林相同。

·作用机制 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机制与青霉素类药相似,系通过与细菌主要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抗菌作用。

克拉维酸的抑酶作用机制是它能与β-内酰胺酶结合,发挥竞争性抑制作用。通过克拉维酸分子结构中的β-内酰胺羧基部位使β-内酰胺酶乙酰化,并且β-内酰胺酶与克拉维酸形成的乙酰化酶水解非常缓慢,不能很快释放出活性酶。因而可暂时性抑制β-内酰胺酶,从而保护酶的作用底物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被酶水解灭活。

·抗菌谱 对需氧粪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除外)、棒状杆菌属、炭疽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厌氧性梭状芽胞杆菌属、消化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等革兰阳性菌及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百日咳杆菌、布鲁菌、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双球菌、杜克雷嗜血杆菌、霍乱弧菌、败血性巴斯德菌、厌氧性拟杆菌属(包括脆弱拟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对某些产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属细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也有较好抗菌活性。

对高度耐药的肠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无抗菌活性。

2.药动学

本药对胃酸稳定,口服吸收良好,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7%和75%。空腹口服375mg(阿莫西林250mg,克拉维酸钾125mg),阿莫西林于1.5小时后达血药浓度峰值,约为5.6mg/L,克拉维酸钾于1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约为3.4mg/L;静脉给予1.2g(阿莫西林1g,克拉维酸钾0.2g),两者均立即达血药峰浓度。

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均较低。阿莫西林的消除半衰期为(1.03±0.11)小时,克拉维酸钾的消除半衰期为(0.838±0.04)小时。两者均以很高的浓度从尿中排出,8小时尿中排泄率阿莫西林约为60%,克拉维酸钾约为50%。

本文标签:药学  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