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16:02:12作者:百科知识库
《内经》论消瘅的病因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五脏柔弱:《灵枢·五变》指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指出五脏之脉微小为消瘅。所谓“五脏柔弱”、“五脏脉微小”,都表明五脏的精血虚衰,津液亏乏。张志聪《灵枢集注》说:“盖五脏主藏精者也,五脏皆柔弱,则津液竭而善病消瘅矣。
(2)肥甘太过:《素问·通评虚实论》云:“消瘅……甘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由于“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肥甘过度生内热,内热则灼津,故可发生消渴。
(3)内热炽盛:《素问·气厥论》指出:“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入”。《灵枢·师传》又指出“胃中热则消谷,令人县心善饥”。凡内热炽盛,内则消灼津液,外则消灼肌肉,所以张从正提出“三消当从火断”。
(4)脏气虚寒:《素问·气厥论》云:“心移寒于肺,肺消。张景岳《类经》释:“心移寒于肺者,君火之衰耳。心火不足则不能温养肺金,肺气不温则不能行化津液。《轩岐救正论?消证》所谓“老人阳虚……寒消肺肾,金水衰竭之病”,即属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