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应又改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建立了高度关联和深刻认同。
2023-02-05
更新时间:2023-02-07 03:39:46作者:百科知识库
本文包含读《平凡的世界》有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216字)、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229字)、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232字)、爱与善良不止,生命不息——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238字)等1200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作文5篇,供您参阅。
世界也是平凡的,是喜剧?悲剧?正剧?也许都有一点。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老师推荐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以为她是在搪塞我,因为我读完第一遍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感觉,这里面的事情太平凡了,平凡得让我感觉到他们都好像是发生在我的身边。然而,当我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了我的血液慢慢地开始沸腾了。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关于苦难的哲学,书中这样表达"……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认识?就算是哪天放学是下了场雨,亦或是天气有些闷热而又停了电,我们往往会听到许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读了《平凡的世界》以后,读懂了“苦难的哲学”,那么就算是你今后遭受再多的苦难,你也不会怨天尤人。对于劳动的认识,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理论。“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这里体现出的是两种人,勤劳的和懒散的。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而在这期间,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同,对产生这样的差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如我们考到大学的时候,在学习方面,我们没有太多的差别。然而,经历了三年的大学生活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又是何其巨大。宰相刘罗锅在和绅临终前对他说:“其实,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设计的。”当义有着更高层次追求的人。在写给妹妹孙兰香的信中充分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认识:“……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求更高的生活意义。……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孙少平这样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称之为平凡的人。
成语铮铮铁骨:比喻人的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骨气。如:柯岩《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狂风暴雨刮走的只是枯枝败叶,留下的却是铮铮铁骨。”又如:铁窗生活并没有销磨他的铮铮铁骨。——袁鹰《悲欢·不灭的诗魂》
成语惊天动地:惊天动地[jīng tiān dòng dì],意指形容声音很大。语本汉·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後用“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惊人。[源]汉·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据《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引)於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猎。乘镂象,六玉虯,拖蜺旌,靡云旗,前皮轩,後道游;孙叔奉辔,卫公骖乘,扈从横行,出乎四校之中。鼓严簿,纵獠者,江河为阹,泰山为橹,车骑雷起,隐天动地,先後陆离,离散别追,淫淫裔裔,缘陵流泽,云布雨施。另可参考:汉·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据《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上》引)[典故]“惊天动地”原作“隐天动地”。汉朝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他的赋,词藻瑰丽,气韵排宕,为汉赋辞宗,影响当代及後世甚钜。司马相如以〈子虚赋〉得到武帝的赏识。在见到武帝之後,他又写了一篇〈天子游猎赋〉,也就是〈上林赋〉,献给武帝,文中藉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个假想人物的对话,大肆铺陈汉朝“上林苑”的壮丽,以及天子游猎的盛况,文章最後对天子贪恋游猎,荒废政务,提出讽谏。典源所收的内容节录自〈天子游猎赋〉,大意是说:秋冬交会时节,皇上乘坐华丽的车子,率领官员、随从出外校猎。他命令随身护卫他的侍卫击鼓,让猎人出击,以江河作为围挡野兽的栅栏,大山当作是了望楼,一时间车马奔驰,像忽然响起的雷声,声音很大,足以遮天动地。猎人分散四处,各自追逐自己中意的猎物,沿着山陵,顺着沼泽行进,人数多到像天上密布的云、倾注的大雨。後来“惊天动地”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声势惊人。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以一个不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个平静背后都有激情澎湃,无声有时胜有声。
读完《平凡的世界》后,我感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曾经的抱怨、愤世不公是多么的幼稚。与主人公的经历比起来,我们是多么渺小,从小学一路走来,没有经历什么挫折,而我们称道的是考试失败,情绪失落等等,与少安、少平相比较我们又算什么呢?相信自己能飞!这是读完这本书后,我的第一个感受。在这部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的巨著中,作者围绕着主人公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俩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终获得生活上的成功,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并以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所展示出的人物的顽强坚韧的信念告诉人们:苦难与挫折只是个躯壳,真正广阔的生活意义在于我们对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中所体现的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能飞!”少安与少平两兄弟同为黄土地的儿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人生。不向命运妥协,他们相信自己的双手可能改变命运。他们在一次次苦难中得到锤炼与升华,表现出当代农民的顽强与坚韧。小说广泛涉及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生动地记录了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它表达了昂首向上的奋发精神,展示了人的自尊、自强与自信。
没有一条小船不是经过风暴而顺利抵达港湾的。孙少安的成功亦不例外,在实现“飞”的壮举与体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他也曾遭遇到不断的挫折和打击。为了扩大社员自留地,他曾被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典型来批判;曾为尝试着进行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而遭到县委的严厉批评;最为残酷的是在第一次扩大砖厂时,因高薪聘来的烧砖师是骗子的缘故,他的砖全部被烧砸了。无力归还贷款,也付不出村中帮忙劳力的工资,那时,他就像一只被风暴打断翅膀的小鸟在冷风中簌簌地颤抖着。
真、善、美,永远是人们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书中的一个个主要人物,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善良。然而,人物的结局总令人伤怀,几乎没有一个结局是完美的:孙少安干出了点名堂,他贤惠的妻子却劳累至喷血;天润叶终于明白了李向前对她的一往情深,毅然与之结合,可向前却已是残废。孙少平以他独有的人格力量赢得了地位悬殊的田晓霞的爱,可田晓霞却再也回不到他的身边;润生义无反顾地与郝红梅结合,可她毕竟还带来孩子;金波呢,还不知道要追寻那梦中女子到何时。这一切的一切,总令人有些惋惜。特别是少平与晓霞,地位相差那么多,却能够心心相印,都愿他们会有个完满的结局,可作者路遥偏偏那么残忍!我有些明白: 我们心理上总不愿去接受悲剧,所以很多作品多以大团圆结局。然而,生活中是没有完美的。而正是这不完美,才是更能打动人的一种美。维纳斯正因为断臂才显得更美,把这种美称为残缺的美。正是书中人物结局如此安排,真、善、美的统一,使读者唏嘘不已。
我们应该相信:“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
成语义无反顾:义无反顾[yì wú fǎn gù],意指秉持正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语本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源]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据《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引)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檄曰:……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後,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雠。彼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而与巴蜀异主哉?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典故]“义无反顾”原作“义不反顾”。“义无反顾”这句成语的意思是说:本着正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有一年,汉武帝派唐蒙修治通往夜郎、僰中的西南夷道。由於唐蒙徵集民工过多,又用战时法规杀了大帅,使巴蜀百姓大为震惊恐惧。武帝听到这种情况,就派司马相如去责备唐蒙,发布一份文告(喻巴蜀檄〉,告诉巴蜀人民唐蒙的举动皆非皇上本意,并且恳切要求巴蜀官民了解和支持皇上开发西南夷的行动。檄文中提到:边疆郡县的士兵,听到烽火高举、燧烟点燃的消息,都张弓待射,驰马进击;扛着兵器,奔向战场;汗流夹背,唯恐落後;即使身触利刃,冒着被流箭射中的危险,也从没想要回头。就是因为他们一心只想着国家的危难,竭尽全力去履行臣民的义务。希望巴蜀百姓也能忠於朝廷,将国家的事视为自己的事。後来此篇文告原文中的“义不反顾”演变成“义无反顾”这句成语,用来指本着正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
成语自留地:在实行农业集体化以后留给农民个人经营的少量土地。比喻自己的私人空间。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五章:“他们把农村扩大了几尺自留地或犯了点其它‘资本主义’禁忌的老百姓以及小偷、赌徒和所谓的‘村盖子’、‘母老虎’,都统统……”
生活总是会给人出一道道坎,它的含义不仅仅是让你有一条生命足矣,还让你学着如何活下去,如何活得精彩。
刚在书店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被它的名字所吸引——《平凡的世界》,我就好奇,这平凡的生活作者能写出什么花样来,便翻开了书,于是就被开头作者描写的环境给拉了进去,我毫不犹豫地决定,我要买下它。
这本书以文革后期的时代为背景,以陕北的黄土高原双水村田、孙、金三家人的生活为线索,主要讲述了孙家两兄弟的变迁。他们两个性格不同,但都为着自己的梦想拼搏着,虽然痛苦,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在那样的岁月年代里他们代表了一批拥有理想自强不息的年轻人。
田晓霞是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女性人物,她热情勇敢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似乎所有有活力的词语都能与她沾上边,她虽然出身于干部家庭,但是却没有一点大小姐的作风,平易近人举止大方,敢于批判社会现实,又敢于为自己的爱情洒热血,如此血性的女子,怎叫人不喜欢?如果没有她,少平可能还躲在那僻壤的山沟沟里种地;如果没有她,少平又哪会燃起对生活理想的渴望?是她给了少平动力,给了少平希望,更是她让少平明白爱情的美好。我还记得一个场景,少平陪她东家的女儿去县城买书,他就到晓霞的学校外站了一会,瞅了一瞅,而后正当晓霞看到他时,那个东家女儿便买书回来了,他把伞给她带,就只给晓霞留了一个背影,有可能是误会有可能是遗憾,晓霞失魂落魄的样子至今仍在我脑海里活跃着。然而,她最后却在抗洪中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带着对这片土地和对少平的热爱,她长辞于世了。那么年轻耀眼的生命,转瞬就没了踪影,令人扼腕叹息,也许,遗憾才最美丽。
少平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人物,一开始他很自卑,我还清楚的记得他老是最后一个打饭。因为自己打的是最差的主食——焦黑的高粱面馍,因为想维护自己那份自尊心,寒冷的冬天宁愿再饿也最后一个打饭。但是他逐渐变得自强起来,就算因为遇到矿难而毁容,他也不曾失去对生活的勇气,对生活的热爱。完成了从平凡向伟大的蜕变。
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多启示,当我看到孙少平因为一点差错而被亲戚赶出去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平凡的世界电视版中的那些话:是的,小时候,我们常常把亲戚这两个字,看得多么美好和重要,一旦长大成人,我们便很快就知道,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还有一些迷信的地方,比如造矿啊不能在石头上沾一点东西,以及世俗对两个人爱情的看法,都令我沉思。
有人评价《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并且我认为,它用平凡的生活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热爱。他们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自己的家园,热爱自己的亲人,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生活。哪怕生活再怎么给我们重重的打击,再怎么一锤子闷脑地砸过来,支撑起我们骨架里的!那就是热爱!我们拥有无尽的鲜血,我们用它创造我们自己的生活。
只要热爱不竭,鲜血不穷,平凡的生活也定能酿出甘醇的美酒。
成语失魂落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如: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又如:那知我福气薄,叫神鬼支使的失魂落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七回
成语自强不息: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如:《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如: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必须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地球上有亿亿万万的人,他们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种族身份,我们亦是亿万之一,亿万平凡之一。平凡不是贬义词,它是我们最普遍的形容词,最大众化的,因为我们不会是每个人都是伟大的,如何守住平凡创造非凡才是最重要的。
书中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许多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农民,一代又一代演绎着一幕又一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的戏剧。是喜剧、悲剧或正剧?也许都有每个多少都有一点。在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惊险离奇的情节或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生活、感情、故事。
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他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强大的精神力量、巨大的勇气。从学生到成年,他经历的是艰苦的人生奋斗,不断在痛苦与磨砺中,他有了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
“……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经历了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确信自己千辛万苦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白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想到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也许只有孙少平的百万分之一——我们曾有过这样的认识吗?
“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结论,这是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这里体现的是两种人,一个勤劳、一个懒散。人生生来是没有差别的,在经过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
事实上,孙少平就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只比普通农民多读了几本书,一个对生存的意义有了更高追求的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淋漓地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认识:“……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我们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陌生的世界。不怕苦难!只要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耐痛苦,你一定要坚持下去。“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孙少平这个对生存的意义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称为平凡的人呢。就算是平凡,也是个更高层次的伟大的平凡。
幸福的是,我们生活在这样平稳的时代,可以有着安稳的生活,不会遭遇到孙少平的苦难,但是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就有不同的历练,我们是平凡的一员,要跨过泥泞,我们要做不平凡的自己。
成语生老病死:佛教指人的四苦,即出生、衰老、生病、死亡。今泛指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鸡猪鱼蒜,逢着便;生老病死,时至则行。”《仁王经·无常偈》:“生老病死,事与愿违。”又如:只是在家受不得那爱欲牵缠,生老病死,世态炎凉,人情险恶。——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
成语悲欢离合: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如:宋·苏轼《水调歌头》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又如:童年的记忆最单纯最真切,影响最深最久,种种悲欢离合,回想起来最有意思。——朱自清《我是扬州人》
他上了二级平台,沿着铁路线急速地向东走去。他远远地看见,头上包着红纱巾的惠英,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以及脖项里响着铜铃铛的小狗,正向他飞奔而来……这是这部百万字小说的结尾,我似乎看到了少平带着伤疤的刚毅的笑脸,以及他未来依旧平凡而艰辛的生活。少安、金波、润叶、兰香、润生、孙玉厚、田福堂、双水村、石圪节、黄原……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吗?说实话,读完这本书后,我郁闷了。它在讲述着一个沉重而严肃的问题——命运,却没有用任何修辞手法,不加任何粉饰,不带一丝幽默。润叶深爱着少安,却不得不嫁给李向前!李向前得到润叶的爱,代价却是失去双腿!无法想象,像少平这样优秀的高中生,却成为了一个煤矿工人?而田晓霞如花的生命,竟在洪水中逝去,和少平的爱情,也在汹涌的波涛中湮灭……社会的变革,带来的不仅是希望、机遇与拼搏:像少安、田福军、乔伯年;伴随而来的还有固执、痛苦、人性的堕落:像田福堂、张有智、苗凯……理性与智慧的光,在时代的长河微弱地摇曳,将光遮住的,是自私、固执、堕落、“出身的局限性,农民的狭隘性”……啊,平凡的世界,已使我“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了!……“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不甘心,我试图从纷繁的故事与人物中找出共通之处——一种支持时代与历史前进的力量。于是我开始仔细的思考……少安与润叶因为爱而相聚,也因为爱而分离;命运夺去了李向前的双腿,带来安抚与希望的也是爱;时代可以泯灭一个优秀青年的辉煌未来,却无法阻止他对真理和爱的追求,即使在最艰苦的时代,少平不也坚持读书吗?命运可以将两个人分离,将一个人毁灭,但却无法阻止一个煤矿工人与记者的爱……生活中固然拼搏与颓废并存,但取得成功与人民爱戴的,不还是那些心存爱、正义和善良的人吗?是的,有些人会颓废,会堕落,会迷失方向。是的,有些人,可以侥幸?不,应该相信,没有侥幸!真理和爱虽有时看起来衰微,但却不会随时代的更替而改变。甘地说,“历史上只有爱和真理才能获胜。”至于命运中的不幸与苦难,应该是财富。就像少平在给兰香的信中所说,“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亲爱的妹妹,我多么希望你的一生充满快乐。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他应该使我们伟大!”
正与负本来就存在,存在于自身,存在与社会,我不惧将两类事物陈放于眼前,因为我相信,任何明辨事理的人都会选择前者,而选择后者的人,终将无所作为。我所悲哀的,是不幸的人坠落于痛苦的怪圈,被愚蠢蒙蔽了双眼,不能认清自我,于仇恨与自私中陨落……故事并没有给出一个结局,少安、少平、兰香应该还有更精彩的经历,但是,平凡的世界,悠悠的时间,哪里又会有一个尽头呢?或许,路遥把故事留给了我们,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平凡的故事,不平凡的经历,书中的,终究不属于你,身边的,才可以给你创造奇迹!我又看见了少平,远方的天边,朝阳从彩霞中喷薄而出,他迈着更加稳健步伐向远方走去……
成语耳不忍闻: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如:清·叶燮《原诗·内篇》:“想其时,陈言为之祸,必有出于目不忍见,耳不忍闻者。”又如:其启行也,数日前号泣震地,耳不忍闻。——《中国的西北角·贺兰山的四边》
成语咬紧牙关:尽最大努力忍受痛苦或克服困难。如: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十三回:“一面问个着落,一面咬紧牙关把朴斋腿膀狠命的摔一把。朴斋忍不住叫声‘阿呀’。”又如:他咬紧牙关,忍受剐心似的痛楚。——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