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初中三年级读后感作文8篇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7 00:23:12作者:百科知识库

初中三年级读后感作文8篇1000字

本文包括阿来的尘埃落定读后感(1028字)、《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1009字)、读《家》有感(1054字)、慎独—《自在独行》读后感(1047字)、那盆水仙花读后感(1054字)、做人与处世读后感(1007字)、一只马蜂读后感(994字)、《红楼梦》读后感(996字)等1000字左右的初中三年级读后感作文8篇,供您参阅。

阿来的尘埃落定读后感_1000字

读这本书,仅仅是一时的冲动,只是背后还有着永恒的感动。在高考前的第N天,心突然迷惘起来,失去了自己的方向。我寻找着自己,摸索着道路,想找一个出口让自己冲出这‘围城‘。不知怎的就突然想看这本书。于是,便开始向身边的朋友去借,借了一两天,结果却令我失望。在我将要放弃看着本书的时候,辉哥把这本书给我借来了。据说是在一个很远的图书社借的,他打听了几天才借到这本书,只想在这里对他说,辉哥,谢谢你。

在刚翻前几页时看到对这本书的介绍:阿来,藏族人……《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心中不由一怔,不,应该是两次,一直都很喜欢藏族人,觉得他们都是那样的纯洁,他们住在西藏,守侯着美丽的布达拉,守侯着洁白之神,也希望有一天能够到西藏去感受那里的美,在那悠远的天空下,为自己的灵魂找一片净土,找一个守护灵魂的天堂,再一看是获茅盾文学奖,就更欣喜……

《尘埃落定》写的是我由一个傻子变成一个聪明人的故事。本故事大约发生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写西藏土司制度瓦解之前他们做的事情。感觉我的转变过程就象是一个人从童年走到成年,一个慢慢长大的过程。小孩子说的带稚气的话语在大人们眼中只是一个傻子说出来的,一些真实都被当作愚蠢,一些谎言都被当作经典,当成聪明人说的话。我在成长过程中,渐渐明了事理,只是仍然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仍然别人当成傻话。

是的,在我还只是一个傻子时,哥哥是那样的疼爱我,并且不会担心我会和他抢土司的位置,只是随着我慢慢的聪明起来,他便开始成为我的敌人,时刻提防着我。或许,那一些成熟的人总喜欢关心那些思想还幼稚的朋友,关心着他们,照顾着他们,只是当这些孩子长大了,他们也不在会有兄长似的照顾。

没有变的是自己的真实,坦诚,变化的是别人对我的看法,也曾尝试过沉默,只是自己想对这个世界的抗争,想用沉默抗争所有的假恶丑,我宁愿不说话也不愿说违心的话,或许一些孤独的人总喜欢沉默。一直苦于找不到能够理解自己的人,其实是自己缺少沟通,只是虽然沟通能解决问题,但孤独的人不愿说出违心的话来。

想想自己仿佛就是书中的“我”,“人越成长,彼此想了解似乎越难”,只是大家都彼此的把心藏的更深了,都不愿再让它受伤了,到最后我们都会走向一座归宿。

当所有的一切有了结果,当所有的一切象尘埃一样飞了起来,又象尘埃一样落了下来。尘埃落定,一切成空,六下的只有刺眼的阳光在空气中那样的强烈,仿佛刚做了一个梦醒来。尘埃落定,一切成空。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_1000字

一直对三毛怀有一份独特的情感,大抵是心下羡慕有人可以活得如此洒脱不羁,爱她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直寻求自然与单纯,从台北到德国,从撒哈拉到美利坚,她的一生似乎都是一个传奇。

对于三毛所有作品都是钟爱的,如果一定要选择,那还是会选择撒哈拉里的三毛。如一朵艳红在沙漠里绽放,沙漠的热度和躁砺让她显得那么饱满、奔突,她满头的黑发和遮挡于后的眼神,有着生命最亮眼的光芒。这段故事记叙着她与荷西的幸福,记录着琐碎的烦恼、忧愁、快乐。同时也带给我从未体验过的沙漠风情。三毛说她第一次见着撒哈拉,像见到久违的故乡。那时她已在异国多年,也心存了各种风情。但还有比沙漠更适合安顿下三毛的云游四方的心的居所吗?沙本是世间最无依无着之物,安定流浪听凭风停风起。而沙漠收容他们——还有三毛,一并揽入它的怀抱。

我想曾经甚至是现在,有很多人因为《撒哈拉的故事》,而爱上沙漠,开始对流浪产生憧憬。从她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遥远而又新奇的世界,我们可以想象她在沙漠里一步一步行走的模样,可是在现实中我们不曾想象过一个现代人在荒凉的沙漠里会是什么样的生活。一定不是像她所写的那样浪漫,一定有许多艰辛和阻碍,而她居然凭着一时的冲动就拎着少少的行李就去了撒哈拉,所以从中我们还可以读到三毛对于沙漠的渴望是内心洋溢而出的一种对生活超逸不俗的态度,她的浪漫奇想总是可以为枯燥艰辛的沙漠生活制造无限情趣,就连痛苦也好似扎着蝴蝶结的。在三毛的笔下,她还原了一个女人的本性——天真,热情,心中充满了爱与感恩。一个女人,和自己心爱的人远离故土,来到一个贫瘠,甚至是落后的地方,却从未对生活失望,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信念支持着这么一个瘦小的身躯。我想正因为不知道和许多的无法解释,所以我们会心生羡慕。

人们常说,文字如人,三毛的文字,向来都是质朴,感人。阅读她的书,仿佛你是在跟她交谈,而不是在读她的书,就像别后的友人在向你诉说着她远行的故事,不加任何修饰。看的时候舒服,放下时却是如此的感动。

三毛曾说:“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我想往往过于追求完美,追求理想化的人,容易选择决绝的方式去达到超脱和升华的境界。可是不管怎么说,她一直都在追求她生命中定义的完美与幸福,三毛的心里一直深埋一份坚定不移的信念在支撑着她,正如她自己所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

成语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如: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又如:长老听了,赞叹不已道:“真是阳春白雪,浩气冲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

成语坚定不移:移:改变,变动。稳定坚强,毫不动摇。如:《资治通鉴·唐记·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又如:他们走得很慢,然而是坚定不移地向前走。——茹志娟《澄河边上》

读《家》有感_1000字

现在的我们几乎都是在家中父母的怀抱里长大的,因此,对于家,我们会觉得家是温暖的。可是在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之一——《家》里面的家却更像是一个虎穴。

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的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里,这是一个地主家庭高公馆。其中,高老太爷是家族中的最高领导人,典型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制的代表。主人公高觉新是家中的长孙,性格懦弱胆小,对长辈之言都是言听计行。在毕业那天,觉新就因为长辈的安排被迫放弃自己的出国深造的机会,还和深爱的钱家梅表妹分开而和另一位姑娘瑞珏结为夫妻,而梅则嫁给了省城外的赵家。可好景不长,没多久梅姑娘便守了寡,而瑞珏也因太太们以“血光之灾”的理由送到城外待产,结果难产而死。觉慧是家中的老三,因参加了向总督示威游行的队伍曾被软禁家中,所喜欢的丫头鸣凤也因高老太爷的逼迫跳湖而死。相比于觉新和觉慧,觉民则幸运许多。觉民心里爱的是姑娘琴,并且为反抗高老太爷而逃离高公馆,高老太爷临死前终于才答应不再逼迫他。最终,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在觉新的理解下离开了这个家。

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四代同堂的家:既有独裁的高老太爷,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冯乐山,腐化堕落的五老爷克定,也有以死抗议的丫头鸣凤,善良却不敢反抗的梅姑娘,用情专一的瑞钰等;以及敢于“叛逆”的觉慧、觉民、琴等。这个家并不像是一个纯粹的家,更像是当时的社会。它由两大势力组成:一是以高老太爷和冯乐山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团体,二是以觉慧、觉民、琴等为代表的新思想流派。而觉新、梅姑娘等就是封建势力下的牺牲品。这些人物在当时社会都有,而巴金的《家》则将这些当时的各类人物集中在一起,可以说《家》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在《家》中,只有以觉慧、觉民、琴等为代表的新思想流派取得了胜利,而以觉新、梅姑娘等为代表的不抵抗流派则是被封建势力团体所残害。在这个家里,封建团体注定会失败,因为它有着太多的污点;而也只有坚持、勇敢的“反叛者”才能迎来胜利的曙光。

《家》这个作品中,揭露高老太爷等的冷酷、无情、残忍,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表达了作者的愤怒;也体现觉新、觉民、觉慧等各自的爱情故事的美好纯真,使得作品中弥漫着一种清新的香味;更多更重要的是歌颂追求自由的反叛精神,那人性中的光辉,这是点亮黑暗的至为重要的一点。

在那个革命的年代里,敢于追求自由的年轻一代和封建的长辈一代展开了艰苦的战斗,胜利终究属于年轻一代,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个年代里,《家》中的敢于追求,敢于斗争,敢于开扩的精神仍然是必须的,就让我们为了理想而奋斗吧!

成语血光之灾:迷信指有被杀的灾祸。如: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吴用道:‘员外这命,目下不出百日之内,必有血光之灾。”又如:我们要尽量避免血光之灾。

成语言听计行: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如:《新唐书·魏知古卢怀慎传赞》:“观玄宗开元时,厉精求治,元老魁旧,动所尊惮,故姚元崇、宋璟言听计行,力不难而功已成。”

慎独—《自在独行》读后感_1000字

文/检修四车间

很长时间之后,我依然觉得当时在书店偶得这本《自在独行》实为幸运。那时是被书名吸引,自在独行,是从容不迫而潇洒畅快;是不惧孤独而心境安宁。一本书读罢,想必贾平凹先生本人也同他的文字一般,如木坚硬质朴,如酒醇厚清冽。

道理与人生不同,自然有人说书中多是些泛泛而谈的人生哲理,即便能引起一时动容也经不起生活本身的折腾。不可置否,市面上的文章多是如此,文字似是雕琢精致却看不出其本质,亦无法与读者相通。因此越是发觉先生这本散文集子弥足珍贵,琐碎的生活砌成了故事,一字一言读起来平和,却是真实厚重,直至内心深处的。人生真切的体验都是从原始开始的,书中第一篇便是先生对孩提时代的回忆,对母亲的回忆。先生的母亲半辈子都坐在纺织机前重复着手里的动作,纺织的线丝丝缕缕如同母亲的心事,可为了一个家而坚守付出的强大内心,抵过朝朝夕夕的日月。《祭父》与《喝酒》中的父亲让人心生敬佩,先生遭受社会各界的质疑时,他便千里迢迢地赶来,半句不言却日日陪伴,最后父亲借酒表露自己的担心,对他没有责备甚至怀疑,父亲只是说,“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也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自己心里要有个主见,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就是这些朴实的话让先生泪目,也许,自在独行说的就是这样的生活态度,困苦有余也湮灭不了血肉之亲。谁也知道路途遥远,谁也不愿苦难缠身,心中有依靠才行得自在,安宁。

先生喜静,平日里最怕有人来敲门,他认为的自在,就是行走于西北的大地。《自在独行》算是半本游记,书的扉页就有写:独自走一走,大地的魂灵,有敬无畏。八百里秦川旷远,细说的却是秦腔里唱的喜怒哀乐,山川不同,韵味也不同。商州故里,春秋光景一一道来,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性子,山民老妇的生活像天上的月亮,照得山谷满是光辉。五味巷远离市井喧嚣,然而南北千百里长之内,酱醋油茶一应俱全,街坊四邻最是本分,巷内若有位老师,便人人器重。说来也蹊跷,书里虽写的是游记,却在景里读出人情冷暖世事变迁来,好在这一路的景和景里的故事一样,有种不枉此行的感觉。先生也曾说过,这本书要写给生命的行者。写一书游一方,虽然活着的方式不尽相同,而这种从容不迫在千万种命途中最是难得。

有时也会不禁发问,越是成长就越是不懂如何自在的生活,好像世事正如他人口中的不得已,明明最怕随波逐流,却沉溺于轻而易举的妥协还心安理得。“慎独”二字让人如坐针毡,旁人眼里的古怪大抵如此,让任性的人难以雄辩。《自在独行》里我找不到答案,但至少给予我勇气。

成语从容不迫: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如:《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又如:这些人从容不迫地叩了头,花费了半点钟以上的时间。——巴金《家》十五

成语喜怒哀乐: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如:《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又如:虽是海外之邦,不过言语不同,衣服有异,那喜怒哀乐的人情,原是一样的。——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

那盆水仙花读后感_1000字

尊重是冬日里的一束明媚阳光,是初春里的一树新绿,是夏日里的一场倾盆大雨,更是秋日里的一片金色稻田。尊重每一个人,同时你也会获得同等、甚至更甚的尊重。

文章记述了一个捡垃圾的怪老头的故事,他的脾气古怪倔强,不管你有没有上课,常常旁若无人地闯入教室把垃圾桶翻得一片狼藉。所有师生,都对他厌恶不已,唯独作者,不仅不轰老头离开教室,还主动让出一条路来,让他捡垃圾。甚至鼓动孩子们帮助老头收集好班上的瓶子。由于作者的尊重,怪老头的态度来了个180°大转变。不紧不再私自闯进教室捡垃圾,还买来水仙花放在讲台上。最后,怪老头为了救作者班上的一个溺水的孩子,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只是一个平凡的尊重,竟温暖了一颗饱经风霜的心冷。

只是一个平凡的尊重,却彻底地改变了一个人。

只是一个平凡的尊重,竟赢得了如此珍贵的回报。

尊重很简单,一个真心的微笑,一个弯腰的姿态,一句礼貌的回答。如此简单,却可以让一个可能身处困境的人获得自信,也可以让一个低迷彷徨的人找到方向,还可以让一个悲伤难过的人学会坚强。

我记得那天是初夏不久,我拿着10元钱,想要去买一件心仪已久的小物件。车还没骑两步,就看见街道旁,有一个下肢萎缩的残疾人,坐在,一块装有几个轮子的木板上,用手撑着地,一边乞讨,一边艰难的行走着。头发乱蓬蓬的,身上也脏兮兮的,路人的眼神,像是极地的温度一样寒冷,满脸的鄙夷。就算是施舍,也是从口袋里很不耐烦的掏出一两个硬币,扔在旁边。本来就行动不便的他,还要费很大的劲去捡。

我看了很心酸,停下车,走到他的面前,弯下腰,轻轻地把10元钱放进了他的钱碗里,他像是收到了巨大的惊吓,猛然的抬起头,瞪大了眼睛愣愣地看着我,我看得见他眼中的泪光,在初夏的阳光中闪烁着。我挠挠头,有些不要意思的笑了。他用力的给我磕头,我有些受惊地走开了,但我能感受到背后那满含泪光的感激的眼神,我回头,用口型对他说了两个字:加油!我想此时他的心一定和我一样,充满了满满的温暖。

之后的好几天,我的心里都是暖暖的,像那天的阳光一样。

如今我依然记得他的泪光在初夏的阳光中闪烁着的摸样。或许现在的他,已经不同于曾经的他了,他已经获得了自信,找到了方向,学会了坚强,和一个普通人一样在朝着梦想努力的奋斗着。我想,那时令他感动的,一定不仅仅是那10元钱,而是我的尊重:弯腰的姿势、微笑的样子、和无声的话语。而我快乐的、一定也不仅仅是他的感谢、而是把心里的温暖,用尊重的方式分享给一个身处寒冷的人,并获得双倍的温暖的感觉。

成语饱经风霜:饱:充分;经:经历;风霜: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如: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鸡皮瘦损,看饱经雪霜,丝鬓如银。”又如:人们那被晒黑的饱经风霜的脸上,显出严肃而紧张的神情。——冯德英《苦菜花》第一章

成语艰难困苦:形容处境艰苦,困难重重。如: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八回:“这日子穷了,受过了艰难困苦,也就渐渐的明白过来。”又如: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做人与处世读后感_1000字

一直以为《做人与处世》这本杂志是不适合我们这个年龄阶层的人看的,因为书名后有一句类似标题注释的文字:讲述成长的故事,我想,这该是给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看的吧。

这只不过是我单纯看书名时的臆想。可当那天我翻开其中的内容的时候,却怦然心动!那上面的每一篇文章,绝不单纯只是给那些年轻人看的。而且其中的内容都比较新颖,又那么贴近生活,让你对整个人生不能不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就算是我这个已过不惑之年的人也仿佛重新找到了人生的坐标。

《做人与处世》上刊登的都是原创文章,其中的标题有的朴素平实,如我现在正在看的这个第三期上,就有《做人当有底气》,《一个简单的信仰》,让人一目了然。而有的却别致独特,如《天天预习你的梦想》、《带一截树枝漂洋过海》,就引发着我们的好奇心,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解开那个谜底。

其中让我感受至深的是《天天预习你的梦想》。文章说的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在30岁的时候萌发了当导游的梦想,她开始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十几年前到2005年她一直只是龙虎山的一个临时工,最后也只是一个保洁员。但是在漫长的将近二十年的过程中,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她从心底里喜欢龙虎山上的那群猴子,能够把可爱的猴子和龙虎山的山水介绍给全国各地的游客,是她一直梦寐以求的。她对梦想的执着和十几年练就的“导游本领”最后打动了董事长,在她49岁的“高龄”,成为了龙虎山上的顶级导游员。

她终于圆梦了,而且是在这样一个别人都意想不到的年龄圆梦了!这无疑给了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一剂强心针!原来任何年龄你都可以拥有梦想。所以文章最后说:还未圆梦的人们,不要忘记了天天预习你的梦想。

《天天预习你的梦想》!多么新鲜的标题!多么有趣的预习!我们只听见过预习功课,没有听见过预习梦想,原来,梦想也能预习,并可以在任何年龄段实现!只要你天天预习,努力不会白费的,就算你最后没有实现你的梦想,你付出了也值得。但是如果不付出一切都只会是零!

年少时期因为自卑,甚至不曾有过梦想。没有想到这个时期的我,反而会因为这样一些文字而激发心中的那种美好希望和情愫。虽然我不敢有大的梦想,但是至少知道我还可以让自己的生命不至于那么没有意义,至少我可以脚踏实地地过好我每一个日子吧。

这本杂志上的其他文章也激活了我年轻的细胞,仿佛一把火点燃了我青春的激—情,内心也开始蠢蠢欲动,每一个血液都澎湃着青春的声音!虽然我已经不再年轻!这种感受真是妙不可言!

成语梦寐以求:寐:睡着。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如:《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又如:这一切,也正是鲁迅所梦寐以求并终生为之奋斗的! ——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

成语迫不及待:迫不及待[pò bù jí dài],意指情况急迫,不能再等。语或出明·王夫之《读通监论·卷二四·唐德宗》。後亦用“迫不及待”形容心情急切,不愿等待。[源] 明·王夫之《读通监论·卷二四·唐德宗》德宗不许李惟岳之嗣位而乱起。延及数年,身几危,国几亡,天下鼎沸,是岂可谓德宗之宜听其嗣?使假我之爵位,据我之土地甲兵,以抗我哉?而不许之,则又兵连祸结而不解。论者至此,而议已穷,谓不先其本,而急图其末是已。顾处此迫不及待之势,许不许两言而判。徒追咎於既往,而无以应仓卒,是亦尘羹土饭之言耳。[典故]“迫不及待”是指情况相当紧急,不能再等待,可能出自明代文人王夫之的《读通监论》。《读通监论》是王夫之读了《资治通监》这本书所写的心得,其中第二十四卷里是抒发对唐德宗这段历史的感想。《资治通监》里记载,唐朝由於在各处边境设立节度使,让他们领兵镇边,导致各节度使独揽区域里的军政大权,雄霸一方,与中央对抗,至中叶以後渐成祸患。唐德宗时,成德节度使李宝臣过世,他的儿子李惟岳想要继承父亲的职位。因德宗想削弱节度使的势力,便不答应。有大臣向他上谏说:“李惟岳现已掌握父亲的势力了,如果不正式任命他接任,必定会作乱。”德宗听了说:“这些叛贼原来根本没有本钱作乱,都是假我的名号,占我的土地,聚众为害。如果一直照着他们的意思,将来不是会更乱吗?李惟岳是一定会作乱的,任不任命都一样。”仍然坚持不允许。後来李惟岳果真集结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起兵叛乱。虽然不久後,这场乱事就被其他节度使平定,但之後又有不少节度使叛乱,使得国家好几年兵连祸结,动荡不安。王夫之认为一般人在看这段历史时,都认为德宗这种作法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源,但他却觉得并无不妥。允许李惟岳嗣位或不允许,只是两句不同的话而已,评论者只归咎德宗之不许,却没办法提应急的好法子,也只是饭後无稽之谈罢了。王夫之在书中用“迫不及待”形容当时藩镇势力已经相当庞大,不容等待从根本去解决的情形。後来“迫不及待”可能就是出自此处,用来形容情况急迫,不能再等。用於人则是形容心情急切,不愿等待。如:《孽海花·第二七回》:“战局日危,迟留一日,即多一日损失,中堂也迫不及待,已定明日请训後,即便启行。”

一只马蜂读后感_1000字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爷爷家的后院有一个马蜂窝,使得爷爷不能够开窗,生怕其中有一只马蜂闯进屋来,后来,奶奶和我一致要求捅下这个马蜂窝。中午时分,我将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将马蜂窝捅了下来,一只马蜂向我袭来,谁知躲在屋内的妹妹竟因害怕锁住了门,将我关在外边,马蜂在我眉心蜇了一个包。后来七八天才恢复。一次我又来到院子里,爷爷告诉我前几天蜇我的那只马蜂已经死了,我问爷爷那它为什么还要蜇我,爷爷说:“因为你破坏了它的家园。”我感到很惭愧。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去破坏其他生物安安稳稳的生活,反而要保护它们,使他们过得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就像天上自由飞翔的鸟儿们一样快乐。任何生命只要被你恼火了,他们就会不顾一切甚至丢弃性命地拼命向你攻击,无论你是大象还是猛虎或是狼。我们不能做伤害旁人的事,无论是一只甲虫还是小蚂蚁,它们团结的力量比一条鲸还厉害,所以我们伤害它们就是在伤害自己。

这一篇文章是我在上网时看见的。文章主要内容是作者小时候捅爷爷后院马蜂窝。下面我带你们去欣赏一下吧!

爷爷的后院小,很少有人去那,但却是鸟虫们的快乐天地,也是我儿时的一片乐土。在那里最壮观的是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一个倒垂的大莲蓬,无数的马蜂爬进爬出。奶奶总是为这个蜂窝而烦恼,可是这捅也不行,不捅也不行,这件事情一直让爷爷左右为难。

后来,我和妹妹约定好,在爷爷睡觉时我俩去把马蜂窝给捅下来。后来我将马蜂窝捅来捅去,可谁料妹妹因为胆子小,所以将我关在了门外面。最后,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的朝我扑来,我只顾挡脸,可眉心只觉得像被针扎似的剧烈的一疼。

当夜,我就发起了高烧,家里人轮番用醋、酒、黄酱……为我忙进忙出。后来过了一段日子,我的病好了,可我消肿后的几天里都不敢到通往后院的小走廊去了。

后来几天,爷爷告诉我,马蜂窝已经不见了,但是发现地上有一只死掉的马蜂,爷爷说那就是蛰我的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他,它不蛰你,它要是哲你,自己也就死了。我好奇的问爷爷:“那它为什么要蛰我?”“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爷爷说。听了这些话我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然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心里在想,那一群无家可归的马蜂,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呢?

通过这一则故事,让我深刻认识到人应该与一切有生命的事物和睦相处,不要做伤害它们的事情。

成语不顾一切:什么都不顾。如:叶圣陶《孤独》:“既然见到一点儿光,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又如:我闭上眼睛,不顾一切的向着他手里的刀迎上去。——巴金《长生塔·塔的秘密》

成语安安稳稳:形容十分安定稳当。如: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小储君倒也安安稳稳守着妆盒做护身符,则是我陈琳战战兢兢抱着个天大闷葫芦。”又如:他安安稳稳地坐在牛背上。

《红楼梦》读后感_1000字

如果五千年的文化成就是各有千秋的伟业,则《红楼梦》必是不赞一词,千秋万代的惊世巨著。

如果色彩斑斓的文化阵地是一代伟人梦想的天堂,则《红楼梦》必是其中最耀眼的一方。

如果历史遗留的文化巨著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高过一浪,则《红楼梦》必是浪涛的波峰,屹立在珠穆朗玛的顶峰,独现其风采,俯视其万物。

《红楼梦》的横空出世,使千篇巨著都甘拜下风,俯首称臣。

走进《红楼梦》,顷刻间大观园的大门为我们打开,使我们认识了温顺世故的袭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气吞声的尤二姐,敢于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以及泼辣能干的探春。

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来历和曾经繁盛的景象,也写尽了大观园里豆蔻年华的热烈,但在那个年代,“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造成了大观园里的重重悲剧:跳井而死的金钏,孤守青灯泥佛的惜春,含冤而死的可卿,青春守寡的李纨,被折磨至死的迎春,还有远嫁的探春……在封建社会的残害下,那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那纯洁如雪善良的心灵,那如天使般的笑脸,无不让人为之叹息。

而晴雯却是这重重悲剧的典型代表,她性格倔强,敢怒敢言,敢爱敢恨,她不卑躬屈膝,也绝不向封建势力低头。她说:“难道谁比谁高些……即使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气。”她谁都不愿奉承,也不想奉承,宁愿得罪别人,也不受窝囊气,可见她是多么的狂傲。

抄检大观园时,在气势汹汹的势力面前,众人无不战战兢兢,俯首帖耳。唯晴雯不然,她“挽着头发,闯了进来,豁锒一声,将箱子打开,手提箱底,往地下一倒,箱里之物都被倒了出来。”这正显示了她对权势的蔑视,但也预示着她悲惨的结局。

然而红楼梦的主旋律在于宝黛之间的爱情故事。在大家的心目中,宝玉的形象简直坏透了,他被家长们看成是“不肖的孽障”、“混世魔王”。唯有和他从小一起长大,从不向他讲那些“混账话”的。

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刁剑严相逼”下生活 的林黛玉,是她,也只有她,才是唯一的知己。社会相逼,使他们产生了爱的火花,而他们的爱情却是不被支持的,他们爱的越深,当时的社会也就会对他们伤害的越大,他们俩的弱小力量加之黛玉有病在身,怎能和社会力量相较量的。最终,他们的爱情被当时封建社会酿成悲剧,黛玉离开了大家。

读完了《红楼梦》,仿佛走进了这座深宅大院,使我们把一切美景尽收眼底,开阔了眼界。我不得不拍手惊呼:“此书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

成语气势汹汹: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如:《荀子·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又如:就在这时候,从门外闯进了一位气势汹汹中年农妇。——郭沫若《金刚坡下》

成语甘拜下风:表示真心佩服,自认不如。如:清·李汝珍《镜花缘》:“如此议论,才见读书人自有卓见,真是家学渊源,妹子甘拜下风。”又如:君神人也,吾等甘拜下风矣。——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三官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