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初中三年级精选读后感6篇12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6 14:07:44作者:百科知识库

初中三年级精选读后感6篇1200字

本文包含读孝经有感(1253字)、憩园读后感(1240字)、野性的呼唤—读《狼图腾》有感(1234字)、《勇敢的心》的观后感(1180字)、神秘岛读后感(1255字)、观《玄奘之路》有感(1198字)等1200字左右的初中三年级精选读后感6篇,供您参阅。

读孝经有感_1200字

最近参加了几次家庭伦理道德讲座,听了娄全民老师宣讲善法和孝道,深受教育和裨益的同时,得到了几本中华传统经典,看了其中一本《孝经》。读后深有感触,觉得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国民需必读此书《孝经》。唯如此才能实现人人和谐,家家和睦,户户平安其乐融融的局面,创造出一个暂新的中华民族太平盛世。

《孝经》是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与弟子曾参以问答的方式,阐述孝道及孝治意义的一本经书。《孝经》共分十八章,将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阶级,就个人的地位和职业,标示了其,实践孝道的法则与途径。

更推而广之,阐述了统治者和官吏们应以孝道治理天下,方能使天下百姓心悦诚服。可见(孝)是安身立命行道的根本,也是治理国家的大经大法。与齐家治国平天下,必须赖《孝经》明教化。这是自古以来读书人必读的一本书,所以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开宗明义章第一》这一章是《孝经》的纲领,它表明五种孝道的义理,立历代孝治的法则,定万世政教的规范,因此被列为《孝经》的首章。

这一章是说;有一天,孔子闲居在家,他的弟子曾参在孔子的坐席旁陪侍着。孔子对曾参说;“从前圣德的帝王都具有忠孝仁爱等,至高无上的美德,以及不偏不倚的行仪来治理天下,如此一来,才能顺应天下百姓的心,使百姓们能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君臣民上下一心,不会有不满怨恨的心。你知道这些至德要道是什么吗”?

曾参听到孔子的问话,恭敬地离开座位站起来,谦卑的回答说;“弟子愚昧鲁钝,怎能明白先王至德要道的意义”?孔子说;“孝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所有的教化都是从孝道衍生的。你坐下来,让我来告诉你吧。我们的身体是父母所赐给的,应该好好爱惜,不可以有任何损伤,这是尽孝的开始。进而要修身养性,实践正道,自然能名扬后世,父母的名声也会因子女的德望而光荣显耀,这样才算是孝道的完成。所谓尽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其次是忠心的侍奉君主,最后是成就本身的德业。《诗经,大雅,文王篇》第六章记载着;时时缅怀祖先的美德,继续遵行,才能使祖先的德泽永远绵延不断”。

孔老夫子在这一章里;通篇向我们讲述了《孝》的重要性,讲述了孝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无不将孝道做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和安身立命的法则。

中华民族从三皇五帝直到清王朝结束,历代帝王选贤与能,无不以孝道为尺度,来选拔任用各级官吏。因此大部分官吏都能恪尽职守,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尽忠尽孝,克己复礼。而广大百姓也能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约束和教导下,孝顺父母尊长,悌和兄弟姐妹,和睦邻里,相亲相爱。历史上出现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太平盛世,无一不是《孝道》教化的繁衍产物。

现今社会世风日下,各级政府官员腐败堕落,不知礼义廉耻为何物?民众随波逐利,弃孝悌忠信于脑后。试问还有什么伦理道德可言?痛定思疼,请各级政府官员速思良策,普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扎根每一个国民心中。创造一个其乐融融全民和谐的富强的中国。

成语选贤与能: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如:《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售修睦。”又如:选贤与能,于今虽重。——唐韩愈《除崔群户部侍郎制》

成语大大小小:指大小人物或事物等。如:邓小平《根据地建设与群众运动》:“党应用最大努力去培养大大小小的群众领袖,要知道群众领袖是最值得珍贵的。”又如:邓小平《根据地建设与群众运动》:“党应用最大努力去培养大大小小的群众领袖,要知道群众领袖是最值得珍贵的。”

憩园读后感_1200字

《憩园》是巴金先生在国外发表的获奖作品之一。他主要记述了“我”姚家的憩园里借住时,看到的憩园的新主人和原主人的生活片断。憩园的女主人和原主人杨家小孩是作者极为青睐的两个人。

女主人姚太太,年轻漂亮,每一次出场都带着微笑,一种可以温暖人,照亮人心的微笑。她是“我”的朋友的续弦妻子,是姚家小少爷小虎的后母。她善良,明辨事理,却不能自己做主。特别是对儿子小虎的教育上,知道小虎在其外婆家沾染上不良的习惯的后果严重,也作出了派车接小虎回家的行动,但面对丈夫姚先生满有把握和外婆家的排斥时,却不能据力(理)以争,每每与丈夫意见相左时,总是被丈夫一两句的好话解除不快,很快和好如初,很快再次露出阳光或是满月般温暖的笑容。

姚太太的思想算是新派人物,爱看小说和电影,但是母亲或丈夫让陪着看老戏时却从来没有表示过不喜欢。

姚太太是善良的,不仅姚家上下交口称赞,“我”食客也深深感受到她待人的真诚与和善。言语不多,温言软语却能说到别人心理,而且好还有一双黑亮的会说话的眼睛,特别是姚太太无论是高兴还是忧郁,都带着微笑。

她善良如菩萨,美丽如星空,洁净如月光。只能仰望。“我”这样住在姚家的一个朋友,用这样一处眼光来审视她的美丽善良、明辨是非的年轻女主人,没有半点的“歹意”和杂念。

我看到了她在羡慕“我”“能自由自在地往各处跑”,她是一只笼子里的小鸟,虽然羡慕别人的翱翔天空,但她还没有要飞的耍愿望和决心。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善良若水的女人,作者对她却太残酷了。

在书中,作者子是一位作家,在姚家居住的这一段日子在创作了一个车夫和瞎女人的故事。书中的“我”把他们安排成了悲剧人物,瞎女人跳水死了,那个车夫疯了。姚太太听完这故事后恳求“我”为什么不让那车夫和瞎女人得到幸福?书中的“我”答应了“为了你的缘故就让他们好好地活下去罢”。书里故事虽然满足了姚太太的这个善良的愿望。

但却“我”要离开姚家的前两天,让姚家的小少爷游泳时淹死了。然而,就在这两天里,姚家夫妇还是在巨大的悲恸中安排了对“我”饯行和送别,而且还是那么诚恳。“我”就在这时离开了憩园,尽管小虎有很多的顽劣和恶习,但他的意外死亡对厚道待友的姚先生来说痛失爱子还是太不公平了。无论文章中多处露出“我”对姚先生的不满和明言相劝,但老姚却是永远地宽宏和没在意。老姚在教育孩子有时有些无知的意思,但对待朋友上是一片坦诚,待若上宾,无可挑剔。也就是这样,作者这样的安排,让姚先生痛失引以为荣的儿子,而朋友却在这时像是一个毫不相干的人离开了一个毫不相干的环境,一幅曲终人散的画面。

剧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一直让“我”牵挂的憩园原主人,杨家小孩。倔强、早熟却悲伤。在整个故事中,泪水涟涟却又心思缜密。因父亲的不争气败坏了家产,致使他们离开了这个园子。面对父亲的无能、败坏品质和一家人悲惨的遭遇,总以爱的心思、同情的心思去理解,不管父亲做的多么不对,多么对不起一家人,他只可怜父亲。

故事的结局有点凄凉,不如人意。

成语毫不相干:指丝毫没有任何联系。如: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其实,月球并无分别,只是半个明,半个暗,盈亏圆缺,都是人眼睛现出来的景相,与月球毫不相干。”又如:不只是她,城里的所有市民谁留心这些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事呢?——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3章

成语引以为荣:以此事为光荣。如:老舍《四世同堂》七四:“他们一向规规矩矩,也把儿女们调教的规规矩矩,这是他们引以为荣的事。”又如: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永远值得引以为荣的历史和文化,但是现在确实需要发展。——《心愿》

野性的呼唤—读《狼图腾》有感_1200字

在死寂的夜里,一个声音划破长空,我知道,那是自由与野性的呐喊。——题记

有这样一种动物:贪婪,自私,但又勇敢,机智;有这样一种动物:野蛮,狂傲,但又永不屈服;有这样一种动物:没有大象的身躯,没有狮虎的气势,但却从未在马戏团见到它们的身影。这就是狼,一个充满原始野性和残酷的精灵。我之前一直把狼定位在奸雄的角色上,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从读了《狼图腾》之后,我被狼的精神所震撼,我感觉自己身躯里也有了一股原始的冲动和混沌的意念,身体里沉睡许久的狼血终于迸发出来,让我有了一种脱胎换骨的阵痛和快感。我终于明白了这样一种动物为什么可以成为一个民族的图腾和骄傲。狼,一种充满母性的的动物。只有真正和狼有过密切接触的人才会知道在狼这张阴险的脸下有一颗充满了母性的的心,它们可以为了小狼来找人类复仇,它们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来保护小狼,它们甚至可以收养自己死敌——人的后代并养育长大。这就是被定格为自私,贪婪的代名词的狼的母爱,试问,天下又有几人可以做到这样?这种原始的爱是人世间最纯真的情感。狼,一种机智的动物,额仑大草原上留下了它矫健的身影。读完此书我对狼群的智慧感到惊讶。他不会打任何无准备的仗,观察,踩点,埋伏,等待,攻击,团队协作。这一整套精密有序的方案我绝不会想到是由一个狼群可以完成的,难道真的是腾格里对狼群的厚爱吗,我想这就是世代生活在环境恶劣的草原上的狼群所训练出的生活的技巧吧。

狼,一种渴望自由的动物。不自由,毋宁死,我想这句话在狼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陈阵所收养的那只小狼,还没睁眼就被人抱进蒙古包,但狼就是狼,无论怎样都消磨不了狼身上的那股桀骜不驯的个性和对自由的渴望。一个在草原上的霸主又怎么能忍受铁链,囚笼的侮辱,还不如让自己的灵魂早日飞向腾格里,既然不能活的精彩,那就应该死的轰轰烈烈,那只小狼在临死前那划破长空的哀嚎不就是要告诉腾格里自己的雄心从未被磨灭吗?充满狼性的狼尚且如此,再试看那些身体里涌着狼血的人,成吉思汗,就是这样一个文盲皇帝竟然创造出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蒙古帝国,我想这和蒙古人把狼作为自己的图腾,兽祖,战神以及草原和草原民族的保护神有很大的关系,他们敬狼,恨狼,杀狼,在与狼的斗争中学到了狼的勇猛,机智,团结,是那古老的狼图腾给成吉思汗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和信念。可现在的人们呢,骨子里的狼性已经被几千年的农耕所消磨掉,取而代之的是羊性,任人宰割的羊,所以如此之大的中国被英国列强一攻就破。是我们天生就比他们弱吗?当然不是,是因为我们没有了狼的那股劲,我真不知道当腾格里看见中国签的那一张张丧权辱国的条约会怎么想。愤怒?悲哀?一个本充满狼性的民族竟被别人逼到家门口却还不敢反抗。这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吗?我想或许就只有充满了狼性才可以唤醒这沉睡着的东方雄狮。仰望苍穹,我仿佛听到了蒙古苍狼的声音,那一声声原始的呼唤刺破我的心脏,冲向蓝天,那一刻,我看到了我内心的狼图腾:利爪,钢牙还有那一双充满野性的刚毅的眼。

成语脱胎换骨:脱胎换骨[tuō tāi huàn gǔ],意指“脱胎”,脱去凡胎。语出唐·吕岩〈寄白龙洞刘道人〉诗。“换骨”,脱换凡人之俗骨而成仙。语出唐·吕岩〈七言〉诗其二。“脱胎换骨”原指经过修炼和服食丹药,脱去凡胎,换俗骨为仙骨。後用以比喻澈底改变,亦用以比喻作诗文虽效法别人,但不露痕迹,且能创出新意。[源]唐·吕岩〈寄白龙洞刘道人〉诗(据《全唐诗·卷八五九·吕岩》引)虎来静坐秋江里,龙向潭中奋身起。两兽相逢战一场,波浪奔腾如鼎沸。黄婆丁老助威灵,撼动乾坤走神鬼。须臾战罢云气收,种个玄珠在泥底。从此根芽渐长成,随时灌溉抱真精。十月脱胎吞入口,忽觉凡身已有灵。唐·吕岩〈七言〉诗其二(据《全唐诗·卷八五七·吕岩》引)功满来来际会难,又闻东去上仙坛。杖头春色一壶酒,顶上云攒五岳冠。饮酒龟儿人不识,烧山符子鬼难看。先生去後身须老,乞与贫儒换骨丹。[典故]“脱胎换骨”是道家修炼之法。在道家修练中,“脱胎”指修道成仙,脱去凡胎;“换骨”指换去俗骨而成仙骨。唐·吕岩〈寄白龙洞刘道人〉诗有:“十月脱胎吞入口,忽觉凡身已有灵”两句。吕岩就是吕洞宾。诗的大意是说要得道成仙,不必向山中寻长生不死药,只要就鼎炼金丹。经过十月精炼,玄珠已成丹,服用之後,渐脱凡身,转成仙胎。吕岩另有七言〈送锺离离云房赴天池会〉诗,中有“先生去後身须老,乞与贫儒换骨丹”两句,意思是说锺离此去得道上天坛(指天池会),我自己则会逐渐老去,是否可请锺离道人赐下金丹,好让自己也能换骨得道。这是“脱胎换骨”的本义。後来引申,凡是人的身心、诗文等,能脱去旧有的凡俗或格局,而改变成为美好灵妙境界的,都可称为“脱胎换骨”。

成语丧权辱国:丧:丧失;辱:使受到耻辱。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如: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一字不易地接受了璞鼎查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又如:惩办丧权辱国的官僚! ——欧阳山《柳暗花明》

《勇敢的心》的观后感_1200字

华莱士,终其一生都是一个斗士,一个为了爱情而斗的斗士,一个为了自由而斗的斗士,一个为了国家和命运而斗的斗士。他是一个让人尊敬的英雄。首先是华莱士他的成长,对他而言,真正的成长是在失去了父亲以后。之前他只不过是一个单纯的小孩而已。当他看到那个小屋里被人吊死的同胞,他只是一种震吓,一般小孩一样惊吓而已。但他父亲哥哥死后,他变得勇敢,敢于直面死亡了,面对他父亲和哥哥的遗体,他变得如此平静。再后来,他叔叔把他带走,说是人要先学会用他的脑袋才能真正的战斗,把他带去接受教育,这个是他的故事的开端,也是他生命意义上的长大了。其次是他的爱情,这部片他的爱情分成了两部分。一个就是和小时候的梅伦,一个美丽的苏格兰姑娘,一个在他父亲的葬礼后送了一枝花安慰他的人。华莱士求学有成后回来向他求婚。因为当时贵族享有初夜权的原因,他们在森林里偷偷的结婚了,这里可以体现出他的一种反抗的精神,一种本能的叛逆。但他们的爱情没有维系多久,因为梅伦的美丽太耀眼了,贵族杀了梅伦,这是苏格兰和英格兰的战斗的导火线,因为这引发了华莱士的爆发,揭竿而起,各地响应。第二段是与皇后的感情。皇后丈夫本来就是个同性恋,包办的婚姻让她感觉不到爱情的存在,根本没有感情可言。缺乏了爱情的滋润,让为爱情而起的华莱士走进了她的心灵,她自然为华莱士的豪情倾倒了。而华莱士则是在为了自由而奋身博杀,因为失去了梅伦,他一直在为了他的信念作战,皇后的美丽和善良感动了他,两颗干枯的心就这样融在了一起。再说说他的战斗,华莱士开始战斗的时候,是因为贵族杀了他的妻子梅伦,可以说是一个简单的复仇行动,但事情一开始就不能再受到控制的,尤其是领导权掌握在一个聪明人的手里。后来,他们起义得到了各地不断的支持,这让人看到了苏格兰的自由希望。一个方面是因为他们苏格兰的人受迫压太久了,再加上华莱士所学的智慧,他们势如破竹,这就很让人,特别是爱德华心慌了。想尽办法招安华莱士,最后还是利用了一个骗局把华莱士抓了。最后,在砍头台。这里是这部片的一个精华了,思想就是在这里的。行刑前,两个小丑在那里舞尽丑态,让人发笑,但也是说明了英国人的行为恰恰就是两个小丑所为。华莱士就刑,行人对这位英雄扔鸡蛋、烂菜,恰恰说明了国民的麻木和愚昧。后来在刑台上,华莱士受尽了各样残酷的折磨,下面则是一片欢呼声。华莱士就刑前,看到那个小孩在笑,可能这里也是一个希望的延续,把希望寄托给了后人。那声振馈发聋的“freedom”让人久久不能放下思想,激人不断前进。可以说,在刑台这段,是鲜明的对比让这个自由的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的。一边是斗士、英雄,一边是愚昧的国民;一边是前进中的先锋,一边是止步不前的落伍者。差距就在这里体现了,代沟在这里产生。勇敢的心是震撼人心的,因为这里有可贵的思想——自由。没有自由了你们还能干什么?也许是真的,我们也该好好思量思量。

成语淋漓尽致:淋漓尽致[lín lí jìn zhì],意指淋漓,湿透的样子。“淋漓尽致”形容语言或文章表达得非常透澈。语或出明·李清《三垣笔记·卷上·崇祯补遗》。後亦用“淋漓尽致”形容表现生动逼真。[源] 明·李清《三垣笔记·卷上·崇祯补遗》内臣刘若愚先为霍给谏维华、杨侍御维垣所纠,拟绞系狱。予於朝审时犹及见之狱中所着《酌中志略》,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然以如此博洽宏才,而迫於太监李永贞唤召,又知永贞必败而不能见几托病以去,致自罹网罗,可叹也。後竟毙於狱。[典故]“淋漓”是形容湿透的样子。唐代韩愈的〈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一诗中,有“赤龙拔须血淋漓”一句,形容血流得很多的样子。明末时的进士李清,曾在崇祯、弘光二朝为官,明亡後便归隐乡林,以着述自娱。《三垣笔记》是他记述在为官时的所见所闻,其中有一段记到熹宗时的一名太监,名叫刘若愚,颇有才学,被当红太监李永贞招揽,从事主笔为文的工作。李永贞与魏忠贤一批人,仗势干预朝政,结党营私,刘若愚心知肚明,不敢有所反抗。魏忠贤失势後,其党羽都遭诛杀,刘若愚也遭弹劾入狱。李清在作官时,偶然读到他在狱中所写的《酌中志略》,感叹他才识广博,却身不由己,最後被牵连而死於狱中,实在可惜。李清认为他这本书的价值极高,除了讲到皇宫内的大小制度外,也将当时魏忠贤与熹宗乳母客氏的骄横胡为,描写得十分生动。後来原文中的“淋漓尽致”被摘出成为成语,用来形容语言或文章表达得非常透澈,亦用於形容表现生动逼真。

成语揭竿而起:揭竿而起[jiē gān ér qǐ],意指高举竹竿作为号召、指挥群众的旗帜。本指秦末陈涉仓促起义,反抗暴秦的事迹。语本汉·贾谊〈过秦论〉。後用“揭竿而起”比喻起义举事。[源]汉·贾谊〈过秦论〉(据《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引)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秦王既没,余威振於殊俗。陈涉,罋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闲,而倔起什伯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而转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另可参考:《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典故]“揭竿而起”典源作“揭竿为旗”,出自西汉文学家兼政论家贾谊的〈过秦论〉。文中指出秦始皇统一六国後施行暴政,以致陈涉(名胜,字涉)能以一介贫贱之士,率领数百个疲累的士卒,以砍下的树枝为兵器,高举竹竿作为号召群众的旗帜,使得天下人群起响应,终于遭到灭亡的命运。後来“揭竿而起”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起义举事。在《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也引用了这一段文字。

神秘岛读后感_1200字

不知到大家看没看过凡尔纳的小说神秘岛,如果看过,那么相信你有和我一样的同感。我起初看这本书是初一,但是种种原因我并没有看完。直到我现在初三,我终于有幸拜读完了这本著作。我觉得这本书真的是非常得好,它讲述了五个人迫于当时政府的混乱,偷着乘坐一个热气球,飘到了海的上方。不幸的是遇到了风暴,气球破了。他们留落到了一个荒岛上。但是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建立起了只记得畜栏、电池、电报、住所、工具、船等等的生活用品。他们并没有死去,而是凭借着自己的力量,过上了很好的生活。后来,在他们给他们新建的船试航中,拣到了一个瓶子,里面的纸条指引他们找到了另一个伙伴艾尔通。他们团结与无意间来到荒岛的海盗斗争。但是这里是总有一个神秘的力量在帮助他们。从史密斯的神秘获救,托普被抛出水面,再到为潘格洛夫指引航向……这个力量始终在保护岛上的人。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伟大力量的拥有者,他们的守护神——原来是尼摩船长。可惜当他们找到船长时,船长已经快老去了。临死前,船长讲述了他的一生,并解答了移民们的疑问。最终与他心爱的潜艇诺迪留斯号沉入了海底。令人庆幸的是,移民们最后也回到了祖国。

我对这本书的概括,简直是贬低了这本书的价值,但是,我之所以还是说了,是因为我看完后心中总是久久不能平静。只是为了让自己好过些,才写的。我起初看这本书是因为我曾经拜读过凡尔纳先生的《海底两万里》以及《地底旅行》。很受触动,后来我渐渐的关注凡尔纳先生的其他著作,我那时才知道“凡尔纳三部曲”也就是《格兰特船长和他的女儿》、《海底两万里》、《神秘岛》这三本。我当时很高兴,因为我看过《海底两万里》后,对尼摩船长很是敬佩,更对他的船诺迪留斯号感兴趣。他的才智、勇气、性格……一切都是那么完美,那么神圣。看完那本书,我时常会想起他,就像是思念我的老朋友,我想知道他以后的事,可是谁又能满足呢?现在就不一样了,神秘岛是他的后续,我完全可以再去寻访他。可是我却没有在一开始看到他,有的仅仅是五个人:潘格洛夫,史佩兰,赫伯特,史密斯,那布。我看着陌生的名字就失去了看下去得信心,可是扣人心弦的情节又一次吸引了我。当我读到有神秘力量救了史密斯时,直觉告诉我那个力量就是我敬爱的尼摩船长,而这个林肯岛就是《海》中剃刀得那个停放诺迪留斯号的小岛。结果不出所料,可是当我读到尼摩船长出现时,他的所有水手都已经老去,仅剩他一个人,而且也已经在死亡的边缘。我的心中升起了莫名的感伤,我祈求凡尔纳先生能够在最后把尼摩船长救活,可是没有奏效,最终他和他的诺迪留斯号永沉海底了……可是他在第三部中的行为仍令我感动,救下过岛上的所有人,可是每一次都是不露面,这就是他的性格,高傲,不屈。这正是我看重的,即使在他临死时,他的眼睛依旧放射着智慧与勇气的光芒。

写到这里,我不往下写了,因为我想个大家一个时间,让没看过的人看看,看过的人在重温一下。然后我会发表我的后续。我希望大家能给我留言,使我作补充,虽然我说什么也比不上这本著作,但我希望在大家得帮助下,可以体现得更完美。

成语不出所料:事由变化,在预料之中。形容原先预料的准确。如: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回:“见你不在,我就猜着到这里来了,所以一直赶来,果然不出所料。”又如:“果然不出所料,”这样的一念闪过校长先生的心头。(叶圣陶《一篇宣言》)

成语扣人心弦:扣:敲打。形容事物激动人心。如:魏巍《东方》第二部第七章:“据说这人最不爱讲话,但那天的几句话,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感动得自己当时流下了眼泪。”又如:那种景象多么扣人心弦! ——秦牧《花城·古董》

观《玄奘之路》有感_1200字

一座座寺院奏起一声声梵音,一点点翰墨回城一部部佛经。烟雨浩渺,佛号经声,法像莲座,宝相庄严。在这万千宝刹,无尽伽蓝间,似有一位虔诚的僧人,迈着小而坚定的步伐,向璀璨的西方缓缓行去。他,就是玄奘。

当他第一次肃穆庄严地走向净土寺时,心中一定早已明了他一生的道路。稚气未脱的脸上却镶着一双坚定不移的眼睛。当他第一次向着宏大精妙的佛像行礼时,冥冥之中一定有着一盏明灯,引领着他一步又一步行在佛法的大道上。他十分清楚自己将走向哪里,追寻什么。他知道自己将在一座又一座宝刹伽蓝间穿梭往返,将佛法弘扬远大。

他一遍又一遍深究钻研,确实感理论不精,翻译不确。他决心独自踏上去往那烂陀寺的路,为大唐的佛教做出贡献。他带着行囊,牵一匹瘦小的枣红马,独自一人行至神秘的西域。他曾受到热情款待,被敬为上宾,奉为圣师;他曾受尽捉捕打劫,终逃过一劫,死里逃生。他曾在炙热荒凉的沙漠中迷失方向;他曾在冰封千里的雪山上受尽严寒。他曾费尽心思从国王的领域脱身,他曾虔诚念佛自野人的地盘出逃。万般艰险,几次诱惑,都没能使这位虔诚的僧人停下西行的脚步。西行路上,远眺西方,他看到的是光辉闪烁下的佛法真言,是风沙掩映下的西行大道。他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佛理,如一盏熠熠生辉的明灯照亮西行之路。

在那烂陀寺,他受到了极为热烈的欢迎。他师从名门,刻苦学习。他漫步过一座座高大的佛像,他游行至一处处绝美的佛地。他与高手切磋辩经,为弟子谈佛讲学。他的博学为他赢得了无上的荣誉。他常常眺望东土大唐的方向。他知道这里远不是他的终点。取得真经,弘扬佛法,造福大唐,才是他最初的心愿。

又一次辗转,他回到了故土。帝王与他以权力,金钱,劝他还俗。但他一次又一次拒绝。他心中只有最纯粹的佛法。在弘福寺,他组织译经。在晨光熹微的黎明,在薄雾初开的上午,在日上三竿的午后,在月下梢头的傍晚,他都安定祥和的端坐桌前,就着一盏荧荧的灯,小心翼翼地阅览着一片片贝叶经。他用翰墨书下千古最深的佛法,他用明灯照亮未来长远的大道。他像一颗明亮的星星照亮佛法之路。一个个深夜,他挥毫谱下佛法最美的华章。

无数次面对着明灭灯光下古奥闪烁的梵文符号,他的精力终于耗尽。那是他最后一次礼佛。他向面容端庄的佛深深一拜。他心境沉静,平静如一,一如当初第一次礼佛的虔诚少年。那一刻,他心中一定有了些什么,却又在转头的一瞬间叹息一声,尽皆放下。在青灯古佛间行走了一生的他,最终在奇妙美丽的梦境中去往西方。在生命的最后,玄奘相信,他能够成佛。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玄奘,走在自己的玄奘之路上。虽然成功的目标似乎十分遥远,只要心志坚毅,一定能完成自己的目标。有些人,可能在净土寺安于现状;有些人,可能在西行路畏难而退;有些人,可能在那烂陀洋洋自得;有些人,可能在为官场上勾心斗角……万般艰险诱惑,只有守住本真,方能成佛。

下一座宝刹,下一顶伽蓝,在远方等着我们。

成语勾心斗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如:唐·杜牧《阿房宫赋》:“各报地势,钩心斗角。”又如:在这件事上,他们最是赤祼祼地毫无勾心斗角的意思。——茅盾《虹》九

成语日上三竿: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如:《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唐·韩愈《岁华纪丽》卷一:“日上三竿。古诗云:日上三竿风露消。”又如:及日上三竿,方有旨意出来道:“朕心不快,众官免朝。”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