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高中三年级优秀读后感作文大全19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6 13:44:24作者:百科知识库

高中三年级优秀读后感作文大全1900字

本文包括读我的母亲有感(1917字)、感动优秀作文(1907字)、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读后感(1947字)、读《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有感(1931字)、教育名著读后感(1929字)等1900字左右的高中三年级优秀读后感作文5篇,供您参阅。

读我的母亲有感_1900字

我在不久前的一篇文章中说过:“网络真是个非常神奇的世界。这一点,相信很多朋友一定更比我深知其的奥妙和魅力。毫无疑问,我也从中感受到了诸多快乐和惊喜。之前,我在博客上发表的《黑土地插队生涯》的文章,引来了分别四十余年的中学同班同学的留言。不久前,我在博客上发表的《董家渡路忆旧》一文,居然得到了现居住在山东、以前的一位街坊邻居的呼应。”之后,这一神奇再次应验,前两天,通过网络的搜索功能,竟然觅得了我的“表表兄弟”施立洋的博客,并因此读到了他的许多文章。

之所以称施立洋为表表兄弟,因为我俩的曾外祖母是同一人,也就是说我的父亲和他的父亲是姨表兄弟,他俩的母亲是亲姊妹。虽说是姨表兄弟,但我的父亲和他的父亲施鹏九关系非同一般,我父亲虽年长一岁,但他俩自幼一起长大,小学、初中都是同班同学,且非常要好。高中时,又一同考上了当时的省中——南通中学,高一时他俩“投笔从戎”又一起去了盐城的抗大五分校。他俩的关系绝对比亲兄弟还要亲得多。

父亲因身体的缘故,后被劝离部队退伍回家。施鹏九则一直留在部队。以后编入由黄克诚领导、与八路军南下支队合并组建的新四军三师,后该部北上进入东北根据地,以后划归第四野战军,一直跟随林彪从东北的满洲里打到最南端的广东。自林从广州进入北京后,随部队进入北京,并进入解放军总后勤部工作。文革前任解放军后勤学院政治部副主任,文革期间亦曾一度在宁夏放羊,后又回到后勤学院政治部任职。

施鹏九曾在广州工作过,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广州伯伯”。按上海话,就是“广州爷叔”,因为我们家乡管伯伯和叔叔统称为“伯伯”。“广州伯伯”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是十分高大的,一是因为他是我们亲戚中唯一的解放军军官,而且是在北京;二是因为父亲平时所讲的关于他的许多故事的影响。因此,想亲自见见他,也一直是我以前的一个愿望。

到黑龙江农村插队后,我们便有了一个“顺道旅游”的机会,自然首选的地方一定是北京。于是,在1973年的春季,便有了一次难忘的北京之行。那次北京之行给我留下的美好记忆中,除了北京的景致风情等外,更主要的是见到了除立洋之外的“广州伯伯”一家人,见到了我们一直敬仰的施鹏九叔叔,见到了没有一点“官太太”架势的婶婶,见到了立洋的妹妹小燕和弟弟小新。

北京之行非常愉快,叔叔的和蔼,婶婶的热情,使我没有一点做客的感觉。以后在上海和北京又见过几次叔叔和婶婶,每次见到他们都特感亲切。婶婶的热情,加上她一口地道的“京腔”,使得我感觉与她的每次交流,似乎都是一种享受。虽说是好多年没见到婶婶,但每次电话中听到她熟悉的声音和感受到她的热情时,心中总是充满暖意。

婶婶不仅如立洋文章中所说的精明能干好强,而且还具有端庄秀丽的容貌,以及热情待人的品质,这一点在所有的亲戚中是有口皆碑的。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那次“顺道旅游”赴京住在她家时的那些情景,婶婶的明理、大气和热情好客等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尤其难忘的是,一天婶婶还专门陪我去王府井,并在东风市场那边的一家湘菜馆请我吃了一顿午餐。

我还记得,当我与叔叔、婶婶临别前,婶婶还特地给了我一些钱。我想,她深知在艰苦农村的孩子需要有一点零花钱,因为她曾有过那样的深切体会。虽然,我悄悄地将钱放到了她家的抽屉中并留了言,但婶婶的那份发自内心的母爱我永远不会忘记!如今,读到立洋所说,婶婶长途跋涉到二龙山看望儿子,以及为儿子洗涤衣服被褥的往事,我更体会到了婶婶那份母爱的真挚和由衷。

我和立洋只见过一面,记得是在75、76年间。那次立洋到上海来,我和他等一同游玩了外滩、豫园和一大会址。虽是与立洋只见了一面,但可能是因为上辈的缘故,或者是我们都曾有过在黑龙江农村的经历,只觉得彼此之间根本无任何的生份。尤其是立洋的正气、和善、聪明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非常高兴能进入立洋的博客,尤其是读到《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后,不仅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婶婶的身世、经历和风范,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儿子对母亲的那份真情流露。阅读立洋的文章,浏览立洋网友的留言,我已分明感受到叔叔、婶婶的许多优良品格已在立洋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和传承。尽管当今世风日下,浑噩习气增多,但我还是从立洋的博文和留言中深切地感受到了拂面吹来的缕缕清风,这些显然得益于叔叔婶婶的良好家教,得益于立洋的正确为人处事,当然也一定得益于北大荒和部队的那份锤炼。

如今,叔叔和婶婶早已过了八十,但以往岁月的磨砺和如今所持有的良好心态,并未使他们表现出那种“老态”,这从每次与他们的通话中能深深感受到。这无疑是立洋兄妹等的福分,也是我们所有亲朋好友的共同福分。借此机会,衷心祝愿叔叔和婶婶身体健康、快乐长寿。

成语长途跋涉: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如: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6回:“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又如:我背痛腰酸,真像经过了长途跋涉似的,我倦得厉害。——巴金《沉默集·附录三》

成语翻山越岭:翻:翻过;越:过;岭:山岭。翻越不少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如: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子里填饱了瓤子,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又如:李准《马小翠的故事》:“想贴个春联,往往要跑几十里,翻山越岭到山下请人写。”

感动_1900字

一部影片的责任在于唤醒我们心灵深处的记忆与情愫,我想把这部影片推荐给生活当中的每一个人,让彼此收获感动,让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人一生中,能哭能笑便是一种感动。

这是一部由朴恩亨、吴达均导演,俞承浩、金香奇主演的韩国影片,这部影片导演并不追求一种大英雄注意,更不想上演一幕煽情的浪漫主义大戏,他只是走了韩国电影的一般式,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许多,人抛弃人,而狗对人却是不抛弃、不放弃,我们还可以看到人类之间最美好的情感在邪恶面前是多么一堪不击。但这部影片也可以看到:全世界都抛弃了你,而你却在我的身旁,导演更多的是通过影片唤醒我们心灵深处的感动。

灿伊带着6岁相依为命的妹妹小伊生活着,共同期待着自认为已离开他们的妈妈能够回来,有一天,灿带回来了一只狗送给了伊,伊认为这是妈妈懂得自己的心意特意为自己买的,就给狗狗取名为“心意”,实际上是哥哥为了让妹妹开心偷回来的,就这样,一家三口开始了幸福生活。一年多的时间,心意忠诚的履行着自己的义务——当灿不在的时候,保护着伊。在一个冬日暖阳里,他们来到冰面上滑跑,可却发生了意外,伊掉入了突然破裂的冰面,最后溺水而死,可灿却固执地认为是心意的错误,开始憎恨并远离心意。看着眼前的一切,灿带着妹妹心爱的书包去另一个城市寻找自己的妈妈,心意也开始了流浪的追寻之旅,在一个接一个故事发生后,灿和心意终于冰释前嫌,但最后在与邪恶抗争中,心意为了救灿不幸身亡。缘是天定,分是人为,邂逅便是缘分,在一次又一次相遇后,我们收获了巨大的感动,我们知道了幸福的力量。

2004年从《不要告诉爸爸》到2006年的《人狗奇缘》,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孩子的成长,俞承浩没有多么高超的演艺技巧,他在影片中都表现出了自己最本真内在的东西,“喜形于色”,俞承浩在《人狗奇缘》中把情感表现得如此透彻,他所带给我们的感动并非表面的修饰,而是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点点滴滴。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善良,他的懂事,他的……在家中,他是顶梁柱,任何一个画面,我们都可以看到他的懂事,他带着自己淘气的妹妹艰苦而坚强的生活着;伊发意外后,灿伤心欲绝,他是多么的入戏,那是真真正正陪伴了自己多少年的亲妹妹啊;走向社会,他具有人情味,他更是一个正直的孩子,他敢于与黑势力抗争,他更是更与担当。在整个故事中,让灿最幸福最悲伤的就是他的伙伴——心意。

这部影片的情节与矛盾安排是如此的合情合理,我很诧异世间上有如此难得的狗狗,我多么想拥有这样一条狗狗呀!影片中人与狗的画面更多的是触极了我们的道德观,在这个快餐时代,在这个尔虞我诈的社会中,忠诚显现的多么透彻,这种情感是丈量我们内心感情的直尺,它不知道主人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只知道忠诚,伊发生意外后,它不知道主人在干什么,它也不知道主人为什么踢打它。面对主任的不理会,它选择等待,面对主人的离弃,它选择追寻。我们也许会质疑狗狗的追寻之旅,比如说相隔一个城市,为什么狗狗还能找到自己的主人,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是一条线把他们连接起来,那便是一种情感的力量,那便是一种奇怪的缘分。艰难的旅途他不会放弃,他的忠诚更不会动摇,他追寻着主人的气味,漫漫长路唯情在,它沿街乞讨,它遭受着人类鄙夷的眼光。当它在一次偶然中,它发生了女主人心意的书包,它就不知疲倦的守护了一夜;当它千辛万苦找到主人时,它怯怯地站在那里看着主人,它多么具有人性,它试探性地去接触主人,一步,又一步……再提心掉胆地站在灿面前,那种诚惶诚恐的模样,我们的内心如心绞一样生疼生疼的。影片中,最让人感动的就是对狗狗的特写,那双眼睛,明亮而透彻。特别眼睛饱含热泪的画面,让我们感触颇多。影片以狗狗的第一人称拍摄的极好,无论是那种好奇还是对主人真诚的流露,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到后来它的眼睛看不见了,变得模糊了,但是在它的视线中,主人还在,他的眼中,也只有主人在。当主人遭遇危险,它拼命狂奔,我终于忍不住痛哭:心意,挺下来吧!别跑了,别跑!

在与邪恶抗争中,心意为了救自己的主人被恶人打死,打得遍体鳞伤,打得血肉模糊。可是,就算自己快死了,它的严重还是只有主人。它是一个忠诚了守护卫士。影片的最后,展现的是一幅没有的画面,樱花灿烂之时,他们永远幸福的在一起。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在灿猛然转身中结束。在微笑的画面中,我的眼泪又一次如洪水般的滑落。那也许是我们最美好的祝福吧!

这部影片是我的编导专业老师推荐给我的,感谢您,让我们收获了巨大的感动。感谢你们唤醒了我内心早已沉睡的感动,我也会学会珍惜、关爱身边的人。“我第一次因一部影片撕心裂肺的哭泣”,谢谢,谢谢你们。我也希望把这部影片推荐给大家,你们一定要幸福。

成语尔虞我诈:尔虞我诈[ěr yú wǒ zhà],意指彼此互相诈骗。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後用“尔虞我诈”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疑,玩弄欺骗手段。[源]《左传·宣公十五年》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於王之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典故]春秋时,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宋国,包围宋国的都城。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楚国一直无法攻下宋国。宋国城内粮食的供应也将近匮乏,又听说楚国将要在宋国内建造房屋,打算长期屯兵,因此宋国人民都非常害怕。宋国因此派大夫华元进入楚营,请求退兵。华元在一天夜里来到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中,威胁说:“我们宋国现在的情况,已经到了交换孩子来充饥,拿死人骨头当柴火来煮饭的地步了,尽管如此,我们宁愿战死,也绝不接受城下之盟。如果楚国能退兵三十里,那宋国对於楚国将会唯命是听。”子反听了也很惊恐,只好和宋国签订盟约,同意退兵三十里。宋国和楚国因此讲和,并以华元为人质,盟约中明白地写着:“我不欺骗你,你不必对我猜忌。”说明两国必须以诚信相待。後来“尔虞我诈”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疑,玩弄欺骗手段。典源中的“我无尔诈,尔无我虞”,用的是倒装句,它的语意其实是“我无诈尔,尔无虞我”,後来用其反意,而成为“尔虞我诈”这句成语。

成语唯命是听: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如:《左传·昭公十二年》:“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又如:那我不费俄顷的的迟疑,或许早就是唯命是听的。——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读后感_1900字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总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班主任是孩子们每天在学校接触做多的人,是孩子身边形影不离的人,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身边的孩子们。虽然我担任班主任已经有几年了,但对于怎样真正地当好一名班主任,管理好一个班级,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我还是有很多的疑惑。

读了由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主编的《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一书,看了里面收集的全国各地优秀班主任的佳作:如何做好班主任,做好班主任具备哪些条件,做一个怎样的班主任,其中既有成功的案例又有值得借鉴的具体做法;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际的指导,其中第三辑——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以儿童的眼光看儿童,让我感触颇深。

众所周知,孩子们每天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人是班主任,班主任几乎成了孩子们身边形影不离的人。一个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而不是学生的“敌人”;一个班集体,要成为学生中的“乐园”,而不是学生心中的“地狱”。要做到这一点,重要的因素在于这个班主任是否具有人格魅力,是否懂得尊重学生人格,是否善于进行“心理移位”,设身处地体察学生的心理处境,关心学生学习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及时地加以引导、表扬、鼓励,使学生逐渐对班主任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班主任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就能唤起他们的自尊心、自强心,激励他们发奋学习,战胜困难,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相反,如果班主任不信任、不尊重学生,尤其在公共场合,哪怕是无意识地用羞辱的语言去刺激学生,在学生面前,你就失去了教育的基础和权力。对善于做学生朋友的班主任,有哪个学生不喜欢他呢?当然,朋友关系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要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而不凶,宽而不松,严在当严处,宽在当宽处,一分严格之水,再掺上九分感情之蜜,才能酿成教育的甘露。

作为班主任,自然大多都会兢兢业业地工作,有时劳力费神却效果不佳,这时候,埋怨、牢骚都无济于事。班主任与学生毕竟是两代人,更何况班主任与学生所具有的学识不相同,人生阅历也不一样,各方面修养存在着差异,性格上的差异更是多种多样,诸如此类还有许许多多的不一致,当然会产生思想观点的不一致,看问题角度不一致,解决问题方式也不一致,于是,许多矛盾便产生了。此时,如果多一点理解,经常想想自己是他们那个年龄时,面对班主任的教诲是怎样一种心态,乐意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厌恶反感什么样的方式,恐怕就不会埋怨了。班主任应该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学生。没有歧视,没有偏爱,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心,能够放得下班主任的“架子”,洗去脸上的“古板”,与他们一起迎接欢笑,一同承受苦恼,这样才能真正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谁都知道“理解万岁”这个口号在当今学生中很受欢迎,这表明当今学生渴望与成年人沟通,具有填平代沟的良好愿望。一方面,班主任要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来看待,对待学生的弱点、缺点以至错误,要给予真诚、热情、严肃的批评、教育和帮助,而决不能歧视、讽刺和挖苦,否则就会伤害学生的人格和做人的尊严。另一方面,班主任应尊重学生应有的权利,要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班级各项活动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去做,如:主题班会、运动会、班干选举及班级日常工作都应听取学生意见,使学生在被尊重的同时,学会尊重别人,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如果一切都由班主任一手包办,不尊重学生的意见,不给学生各抒己见和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班主任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导致逆反心理的形成,不利于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尤其是学生在遇到失败、受到挫折时,更希望有人去理解他,这时班主任若能及时地表示关切、理解,伸出热情之手,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必然会获得比平时更难以获得的良好效应——学生对班主任的感激,进而是尊敬,师生间的情感会更加贴近。学生最不愿意与看不起他的人打交道,因此,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建立师生融洽关系中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才能做到理解学生呢?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要与学生交朋友,放下架子,改变那种“居高临下”的传统模式,进行心理换位,从学生需要和期望价值来考虑问题,而不能想当然,不能用自己当中学生时的想法来简单地代替当今中学生的想法。否则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堵塞了班主任进一步了解学生获得学生信任的道路。班主任只有与学生交知心朋友,用真情去打动学生,学生才愿意向班主任吐露心底秘密,班主任才能窥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获得教育学生的最好契机。

自担任班主任工作来,深知班主任的辛苦、琐碎,有时甚至还不被人理解,然而这份工作又是愉快的,崇高的。这份愉悦和崇高的感受来自于你真诚的付出和孩子们带给你的感动,正如不少优秀班主任所说的那样:“在学校里工作,只有当了班主任,才能真正体会到当教师的幸福。”

成语排忧解难:排除忧愁,解除困难。如:邓小平《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各级党政负责同志,要经常深入学校,倾听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呼声,为他们排忧解难。”又如:进一步发挥舆论作用,为群众尽力排忧解难。

成语形影不离:形影不离[xíng yǐng bù lí],意指形容关系密切,不能分开。语本《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後亦用“形影不离”形容关系亲密,无时无处不在一起。[源]《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於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告人曰:“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时亦然。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典故]《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论述的重点是教人把握时机。时机不对,纵使有商汤和周武王的才德也无法成就功业;反之,处在夏桀和商纣暴虐无道的朝代而没有商汤、周武王的才德,同样也无法成就功业。圣人和时机不可分离,就像一个人在日光下步行,他的形体和影子不可分离一样。後来“形影不离”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与人或与物、物与物的关系密切,不能分开。此外,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泺阳消夏录二》:“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恒相对嬉笑,不避忌人。”则用“形影不离”形容二人关系亲密,无时无处不在一起。

读《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有感_1900字

文/木子木木

偶遇龙应台《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这本书,这是她2017年在65岁时决定回归乡村陪伴93岁失智母亲期间写的一本散文。全书由2部分组成。有19封给母亲美君的家信,以优美散文的形式呈现,笔触隽永,描写细腻;书中另一个重要的部分,是龙应台从数千份历史材料中筛选出的“大河图文”(图文材料首次公开)。为了还原母亲美君的一生,她选择了35篇具有代表性的文字,有当时抗战的历史事件,也有美君自己的日记与家书。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将对母亲愧疚的爱,以及自己作为女儿,作为家长,对亲子关系进一步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表达的淋漓尽致,至情至性。

看书有个习惯,遇见喜欢的字词句都会画下来反复读,默读,朗读,直到能脱书还原句子或者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但是看到这本书,我发现我无从下手去画句号,也不知道该从哪里背起,感觉满篇都要画,整本都要背。从3个方面说说我觉得好的地方吧。

第一,排版设计,图片装帧非常漂亮。比B5小一个号的尺寸,不大不小,拿在手里正合适。插图多为自己生活中随机拍摄,干净清爽,看起来赏心悦目,文字平铺直叙又有很强的带入感。

第二,文章结构非常清楚。3—5封家信后面穿插“大河图文”材料,图片养眼,文字养心。并且图文是按照时间轴的顺序铺陈开来,穿插历史事件和背景,你并不觉得这是一本只写小家的书,有家国情怀的大气质在里面。

第三,就是我要重点说的了,文字至情至性。文章的很多地方,或引起我的思考或让我泪流满面或让我捧腹大笑,很多时候我更觉得写的就是我,文字的魅力大致如此,总是隔了几十年几百年你依然能通过文字和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让你欢笑让你哭,引起你的思考,让你忍不住再读第二遍,难道不是一本好书吗?

“虽然我为了给父亲上坟奔波,可是父亲并没有进入我的意念”我想起自己每次往返于家和单位之间时的匆匆,离开的时候大概也是这样的心情。

“我是一股风,不为一株树停啊”,想起每过一段时间都给自己复盘一次,记不清过去发生的事情,只着眼于将来和眼下的,不喜纠结的我。

“在浓的化不开的乡音里,我看见我平时端庄矜持的母亲大声欢笑,痛快饮酒,旁边一位中年男士用欣赏的,仰慕的眼光看着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回敬他的是恬静温和的笑容”,我想起小时候我妈妈带着我去她的姑姑舅舅家,他们躺在床上或者火笼边的家常小话,家人围坐,灯火可亲,即使是在点煤油灯的那个年代,柔和的风光下也照出我的妈妈幸福满足的笑容。

“如果他不读书,会和我的结果一样”我想起我的妈妈在我三次闹情绪不想上学时候的无声鼓励,没有批评责备,只是从家到学校穿过6个小时的车程去学校看我一趟,抱我一下。

“我怎么没有想到,我的美君也可以是我的女朋友呢,可以陪她喝咖啡,逛街,看电影,看书,看日出,一切和女朋友做的事情我怎么没想到呢”我想起从我离家开始住学校后,每个周末回家我的妈妈在早上起床后都先来我床上和我躺一会儿,聊一聊学校发生的事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连最开始的生理知识和性启蒙都是她交给我的,我们一起赖在床上不起,装作睡着,让爸爸起床做饭。上学,工作,结婚每一步我做的每一个重要决定,她都是一个知情的,很多时候对任何人难以启齿的小秘密我还是会告诉她。带她旅游,给她买衣服,带她逛街,陪她说话,婚后每次给我打电话时都问我老公好,我们离开后衣服床品洗净收好。我想不管是作为女儿还是女朋友,我都是合格的。

“一个人的功课,通常指的是,你用什么方式让你自己人格的整个“生态系统”更干净健全。你如何在独处时无愧天地,如何在与人相对时情理通透,如何在看待生命时,既能知觉“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又能透视微尘中的“一叶一菩提”。我的个人功课,却是在溃散的时代里如何重新找回单纯的初心。我们如何对待曾经被历史碾碎了身心的亲爱的上一代?我们如何对待无话可说、用背对着我们,但内心其实非常迷茫的下一代”陪伴是一个最简单的词,一顿饭,一句话,也是一个最复杂的词,意味着有人把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给你,时间。不管是上一代还是下一代,给予财富物质这些带不走的东西未免浅薄,人活一辈子还是自己的感知和体验最重要,如果等他们离开时候能记得我们在一起的某一刻,我觉得所有的陪伴都是值得。最宝贵的东西,给最爱的人。

“我不能假装不害怕,但我最真切的心情是感恩。我爱过,也被爱;我收获满满,也付出少许;我读书、旅行、思考、写作,跟这个世界来往,最重要的是,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我是一个有感知能力的存在,一个懂得思想的动物,单单这一点,已经是无上的恩宠和探险。”我时刻感恩,并觉得无上幸福。很多事情不能蹉跎,这一刻,就让它发生。

朝菌暮枯,夏虫秋死,花开就是花落的预备,生命就是时序的完成。

成语淋漓尽致: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如:明·李清《三垣笔记·崇祯补遗》:“(刘若愚)着《酌中志略》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又如:再就让我说,我也没姐姐说的这等透彻,这等淋漓尽致。——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

成语相辅相成:辅:辅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如:清·梁启超《初归国演说辞》:“二派所用手段虽有不同,然何尝不相辅相成。”又如:学习和复习,是用以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教育名著读后感_1900字

在阅读完《国际教育新理念》后,给我启发最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终生教育思潮。

“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心与研究方法。概括而言,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以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终身教育思潮很快就在全世界传播开来。

终身教育是指一生的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而且还包括职业教育,它是人的一生的事业。

对于教师来说,每位中、小学的教师都应该将终身教育运用到实际的教育和学习活动中去,教师都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跟上时代的变化,提高对教育和学科最新发展的了解。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

如果教师的理念、知识无法得到更新,显然也无法培养出符合现实社会发展的人才!

对于学生来说,要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建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了解终身教育对我们不断学习、不段更新已有的知识技能有很大的鼓励作用,并且学习不仅局限于书本的理论知识,而应该是全方位的学习。

教会孩子学习方法尤其重要,不仅能让他们学会某种知识,而且能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兴趣,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学习型社会。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学习型社会表现在强调了学习的终身性、学习的全民化、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

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其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生学习。平等性主要体现为在学习型社会中,人要进行终生学习,必须具有民主、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学习型社会和终生学习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在此具有了日常的生活性话语权利。

学习型社会和终生学习的实现,必须从空间上打破传统教育中学校教育居于垄断地位的终极型教育形态,实现社会各部分教育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开放,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看成是教育中的不同组成部分,同时赋予各自以不同的职能和义务。

教育不仅是在学校中进行,而是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教育氛围共同构成的大环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把三方面结合起来,共同产生积极的作用,才能将教育效果最大化。可以整合社会各方的教育资源,调动各方的教育力量,对提高教育效果,改造社会风气,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

三、多元教育智力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交往——交流智能和自知——自省认识智能。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七种智能。

单纯依靠用纸笔的标准化考试来区分儿童智力的高低,甚至预言他们未来的成就和贡献,是片面的。

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重要作用。

传统教育只重视课堂学习,忽视了社会实践。

音、体、美或者其他方面的特长,同样都是高智商的标志。用这种理论去看待学习成绩较差但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就会感到,他们很了不起,而不是什么“差生”。

长期以来,我们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杆,这对一部分更擅长动手的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素质教育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其目标在于培养成功的人格。不仅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更应该看到怎样去发展人的潜能,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认为素质教育不只是针对孩子,教师以及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也应该投入到素质教育中来;素质教育不但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好的习惯的养成上!

在这一点上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如何评价和激励传统意义上的“差生”。

布卢姆认为,学生经常表现的不及格和学习不胜任,会引起学生怀疑自己的应付能力,因此要引导他们在校外体验中寻求信任和胜任。

所以在课堂上或其他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成功感非常重要,在我们的预期效果和学生实际反映出的结果中,肯定有一定的差异。如何正确看待和缩小差异是值得我们继续探索的问题!

成语各行各业:泛指所有的人所从事的各种行业。如:邓小平《办好学校,培养干部》:“过去我们想请各行各业开个名单,提高一些人的工资,说了好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现。”又如:各行各业都出现新气象。

成语日新月异:日新月异[rì xīn yuè yì],意指日日更新,月月不同,随时都有新的变化,指时时刻刻都能更新自己的品德。语本《礼记·大学》。後用“日新月异”形容发展或进步快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或新现象。[源]《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典故]在古代的儒者,认为一个人应敦品励学才可成为身心兼修的大家。特别是对品德的涵养,更是古人所重视的。所以在《礼记·大学》中,有一段记录个人品德修养的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说:“如果能够一天使品德更新,那就能天天使品德更新,且一直持续不断地更新。”《书经》的〈康诰〉篇说这是“鼓励人民振作、自新。”《诗经》也说:“周朝虽是一个旧的国家,但在文王的治理下,却能自新品德并且德化其人民,使得国运呈现崭新的气象与发展。”因此,君子无不尽力修养自己的品德,以期能达到完善的境界,进而领导国家走向康庄富强。典源只见“日新”,後来更见结合“月异”之“日新月异”一语,用来形容发展或进步快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或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