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初三精选读后感6篇13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6 05:20:22作者:百科知识库

初三精选读后感6篇1300字

整理了五星大饭店读后感(1323字)、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1263字)、永不言败的读后感(1290字)、拖延心理学读后感(1352字)、百家讲坛读后感5篇(1342字)、蓝调江南读后感(1297字)等1300字左右的初三精选读后感6篇,供您参阅。

五星大饭店读后感_1300字

我很庆幸自己在即将走向社会的时候读了《五星大饭店》这本书,因为它对时下的年轻人太有教育意义了。

读完整本书之后,不难发现“真实”是贯穿整本书的一个中心词,也是书中主人公可望不可及的信仰。

男主人公潘玉龙原本是一个思想单纯,性格正直淳朴的年轻人,坚信自己可以凭借实力创造辉煌的未来。然而,当他离开大学校园,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才发现这纷繁复杂的社会有多么可怕。

女主人公汤豆豆是潘玉龙的邻居。她热爱舞蹈,并与4位同样热爱舞蹈的男孩组成了“真实”舞蹈组合,一同参加全国舞蹈组合比赛。汤豆豆性格刚烈率真,她希望凭借组合的自身实力赢得比赛的胜利。然而,他们的经纪人却在忙着寻找能帮他们买下比赛名次的赞助商……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究竟还剩下几分真实?是否每个原本纯洁无邪的灵魂终究会被世俗这把刀磨去棱角?

在读《五星大饭店》的时候,我好几次都忍不住落泪。虽然《五星大饭店》只是一部小说,然而书中的情节却频繁地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潘玉龙为了能在短时间内攒到为母亲治病的钱,最终抛弃了自己的信仰,投奔向那个自己根本不爱的韩国千金小姐金志爱。而汤豆豆则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沉默地纵容了在选秀比赛中为“真实”舞蹈组合买下冠军名次的赞助商,最终与一家香港娱乐公司签约。原来,现实才是真正的“真实”,再固执的人,都得在现实面前妥协……也许,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潘玉龙和汤豆豆才能在那首名叫《真实》的钢琴曲中遥望那已渐渐远去的信仰。

读完《五星大饭店》以后,我百感交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曾经为了“真实”这两个字抛弃了自己的理想。

小时候,我梦想能成为一名歌手,因为我喜欢音乐,只有当我站在人前唱歌的时候,我才能找到自信。

1996年,9岁的我在一个少儿合唱团里当小演员。每个星期我都要参加非常正规的声乐训练,和合唱团里的其他成员一起学习如何发声、如何识乐谱,甚至参加形体表演课程。一段时间过后,我们合唱团开始在湖南经济电视台和湖南卫视台的综艺节目里表演,在各种大型商业活动的现场表演,甚至去唱片公司录唱片……我一直很努力,很多为合唱团成员授课的音乐教师都对我的唱功赞赏有加,然而我却始终得不到参加大型演出的机会。因为,那样的机会,只属于那些父母在电视台有“背景”的成员。

有一次,合唱团要选一些成员参加一部儿童音乐剧的表演,我自然不在演员列表之内。然而,我非常渴望能参加这部音乐剧的演出,所以我拿出了自己最大的勇气向合唱团的团长和音乐剧的导演推荐自己。我对他们说,哪怕是要我在舞台上扮演一棵不出声的树我也愿意。然而,他们还是拒绝了我。导演满脸堆着虚伪的笑,对我说:“实在是没有办法,你个子太高了,怎么适合演这种儿童音乐剧啊?即便是大树的戏服你也穿不下啊……”那一刻,我心灰意冷,生平第一次了解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要实现梦想,光凭实力还远远不够……

那时的我毕竟年幼,以为那些不公正的事只是在文艺界泛滥,所以我毅然将当艺人的梦想丢弃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逐渐增多,我才发现每个领域都有每个领域的“潜规则”,不足为奇。身处在这样的世界,我们也许只能像《五星大饭店》里的年轻人那样,以“现实就是真实”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吧。

成语可望不可及:及:接近。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如:王朔《橡皮人》:“锦绣之地远去,虽历历在目可望不可及。”又如:面对这可望不可及的尤物,他的心动了。

成语历历在目:历历在目[lì lì zài mù],意指清楚明白地呈现在眼前。语本唐·杜甫〈历历〉诗。[源]唐·杜甫〈历历〉诗(据《全唐诗·卷二三〇·杜甫》引)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无端盗贼起,忽已岁时迁。巫峡西江外,秦城北斗边。为郎从白首,卧病数秋天。[典故]“历历在目”原作“历历在眼”。“历历在目”之“历历”,意为清楚明白,分明可数,如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即是此种用法。在唐·杜甫〈历历〉诗中,则有“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之句。杜甫(西元712~770)字子美,号少陵,有“诗圣”之称。他曾经历唐朝的开元盛世,後又因安史之乱,过着坎坷流离的生活。晚年时,他在诗中追想开元盛世的种种,虽然已经过了多年,但仍旧记忆深刻,好像“历历在眼”,非常清楚明白地呈现在眼前。後来“历历在目”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於表示清楚明白地呈现在眼前。出现“历历在目”的书证如宋·楼钥《攻媿集·卷五三·西汉会要序》:“开卷一阅,而二百余年之事,历历在目。”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_1300字

寒假生活,让我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是多么的令人羡慕,我们是教师,也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清除电脑中的垃圾文件时,发现了这本电子书——《教师人文读本》,还是大学时下载的。便打开慢慢品味当年的感觉,读过这本书后,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

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大学中学习的很多数学理论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课改为我们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成语风马牛:风:放逸,走失。指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如: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盗侠》:“唐责之:‘某与公风马牛耳,不意盱眙相遇,实慕君子,何至驺卒不若也。’”又如:至于释迦牟尼,可更与文艺界风马牛了。——鲁迅《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

成语问心无愧:问心:问问自己。扪心自问,毫无愧色。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 》:“君无须问此,自问自心,问心无愧,即阴律所谓善;问心有愧,即阴律所谓恶。”又如:林冲那时候却觉得在“刀枪无情”的理由下伤害了那汉子的生命,原是冠冕堂皇,问心无愧。——茅盾《豹子头林冲》

永不言败的读后感_1300字

我在《永不言败》中,读出了俞敏洪老师的执着。俞老师在书中说到:我们在执着于世界的任何事物或感情之前,比须首先学会放弃。我们要放弃并非像佛教所说的那样的置眼。而是要把它们放在一个恰好的位置上,使我们能够获得恰当的享受,而不是被它们所征服,让我们能够正确的看待财富而不是为她们所迷惑,以至于拼了性命也要去追求它们。看完这个以后我想我们应该去坚持对的东西,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

这种精神,是一种认真的精神。毛泽东曾经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新东方人就是讲究认真二字的,他们懂得“能否认真地把一件事情做完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基本标志。”“凡是我们认真做的事情,都是能让我们有所进步的事情。”

这本书给我的第三点启发是:经验和教训。俞老师在书中说到: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给人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人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小时候学过一个故事:螃蟹好吃既是前人留下的间接经验,也是通过我们自己品尝所得出的间接经验。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却是冒了极大的风险,吃了没事就得到螃蟹能吃的经验。经验可以间接的得到,但教训通常是通过切身体会才能得到的。和经验相比,得到教训的代价常常更加昂贵,因此也更加让人难忘。

这种精神,是一种敢于竞争的精神。当今的时代,竞争愈来愈激烈。“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一刻都没有停止过,作为人类的一员,不管是否愿意,你都在参与竞争。”正由于新东方人悟出了这一点,他们不仅敢于面对竞争,而且主动参与竞争。竞争给新东方注入了活力,竞争给新东方带来了发展和希望。

另外,我还感受到的是“标准”二字的重要性。俞老师在书中说到;世界上除了硬性的标准如法规制度之外,还有很多软性的标准,其中最难确立的标准是做人的标准。我想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实践、学习。遭受失败和挫折,然后才能明白做人该如何做,做事该如何做,才能知道有些为人处世的价值观和标准是我们必须永远不能放弃的。

最后,俞老师通过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失败背后往往都会有机会的存在。俞老师在书中说到:一个人可以在生命的磨难和失败中成长,正像在腐朽的土壤上可以生长出鲜活的植物。土壤也许腐朽,但它可以为植物提供营养;失败固然可惜,但它可以激发我们的智慧和勇气,进而创造更多的机会。只有当我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失败和挫折,我们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变的成熟。所以我想,以后我会遇到失败和挫折,都将成为生命中的无价之薄。值得我们在记忆深处永远记住。

这种精神,是一种充满自信的精神。俞老师说得好,“只要新东方存在着、发展着,我所面临的困难和痛苦将会无穷无尽。”但是,新东方永不言败。“只要保住‘新东方‘三个字’就保住了新东方的未来。”这样充满自信的话,让人多么感动。

读完俞敏洪老师的《永不言败》,真是受益匪浅。其中无处不散发出的真诚的新东方精神让人深为感动。面对生命中的挫折,我们只有将它打败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的生命才会有意义。拥有永不言败的信念,我们便拥有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让我们以永不败作为我们人生北辰。在激流中勇进,在逆境中崛起。并应该有这样的豪情:“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成语切身体会:指自身遇到的经验。如:王朔《过把瘾就死》:“很多诸如‘认贼作父’、‘不稂不莠’等成语我都是那时学会准确运用的,并对‘闻风丧胆’、‘不打自招’之类的成语有了切身体会。”又如:只有切身体会的经验才是真实而深刻的。

成语闻风丧胆:丧胆:吓破了胆。听到风声,就吓得丧失的勇气。形容对某种力量非常恐惧。如:唐·李德裕《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又如:打得敌人闻风丧胆,弃尸累累。——魏巍《东方》第五部第一章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_1300字

在翻开《拖延心理学》之前,本人一直对自身在习惯养成、工作效率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拖延深恶痛绝,并对自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拖延症患者”深信不疑,且颇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思,深恐将不断为此生以及此生中的若干年甚或几个星期的碌碌无为而追悔莫及,于是便一厢情愿地将治愈希望寄托在了广受推崇的《拖延心理学》这本书上。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细读之下,方知拖延这个问题竟然博大精深。它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反映,更是心理和大脑共同作用力之下的产物。正如书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倘若细究起各自拖延的根源,还会扯出诸如:早年记忆、对成功和失败的各种恐惧、模糊的自我认识以及家庭的态度等等,这些我们自己都不太愿意去触及的深层次感受仰或真相。

当读到对各类“拖延行为模式的法庭大调查”这一章节时,书中提到:拖延会激起类似自责或者厌恶这样的情感反应,但是……它很可能同时也在帮你躲避其他更为焦灼的情感。这突然就让我想到了自己在写稿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拖延。那时候,总会一边反复计算已完成字数和最后交稿期的距离,一边为自己无法按部就班却总在不断往后拖延,而无比自责和懊恼;那时候,自己简直就像掉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在拖延,一方面又在焦虑和自责中痛苦度日;那时候,即使现在想起来,自己也会禁不住起上一身鸡皮疙瘩。

如今,是本书启发我找到了个中答案。那时之所以那样,是因为在拖延中写稿和在写稿中拖延的我,无论有多么令人厌恶,也比不上作品完成后却得不到认可或不能发表的那种挫败感更令人痛苦。所以,那时候的拖延源自于我对失败的惧怕,担心得不到认同和肯定会就此失去自身价值(本书指出,这种就个人表现论个人价值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继而推论出,这可能跟我成长于一个具有怀疑倾向的家庭中有关。当然,探讨这些并非是为了逃避或者指责又或者抱怨什么,何况即使这样也根本于事无补。我要说的是,在这个对自身艰难的探索过程中,自始至终,你都要怀抱真诚和勇气,否则,很难发现真正有用的东西。

所幸,经过彻底反省分析,虽然拖延症的对治简直称得上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本人总算不是无可救药。书中所提出的一些拖延处理技巧,也确实具体而实用。例如,确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我要在今天睡觉前完成这篇读后感。而不是:我要停止拖延;再例如,利用接下来的15分钟我要打扫房间。即使打扫房间又无聊又辛苦,但我起码可以忍受15分钟,而且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15分钟,才能完成一件事;还有,要为困难和挫折做好心理准备。也许最近投出的一篇稿子,又没有出现在编辑公布的过稿名单中,但这并非我个人价值和能力的反映,我只需开始着手下篇的写作就可以了。

起码《拖延心理学》给了像我这样,受拖延顽疾拖累的“拖延者”一个希望,只要有意愿改变,只要有志征服,只要全心投入且反复实践,总有一天,我会心甘情愿接受犒赏。这些犒赏,也许来自于我如愿完成的一篇文稿,也许得益于我花数十年持续经营的生活,甚至多亏我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为健康所带来的珍贵回报……总之,连一向追求完美的我(据说大多数拖延者都有完美主义的倾向),都不得不佩服自己为开启新生活所经历的这一切了。这一切,包括拖延,但拖延已不再是一种失败。只有不敢去经历,才是真正的失败。

成语深恶痛绝: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如:《孟子·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又如:不象他对于墨家那样的真心的深恶痛绝。——闻一多《杂文·善于儒、道、土匪》

成语一厢情愿: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同“一相情愿”。如: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晏殊以为柳胜韩,李淑又谓刘胜柳,所谓‘一厢情愿’。”又如:有人说:‘你这是一厢情愿,石敢同意去吗?’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百家讲坛读后感5篇_1300字

看了这期的《百家讲坛》真是感触良多。也让我们获益良多,记忆深刻。这期讲的“信”让我想起了书上的《期行》。而且钱教授也讲了这个故事。

现代人的怀疑越来越多,信任却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呢?也就是因为“利益”这两个字了吧!

在诚信的背后藏着人的道德品格。但有人却因为“利益”抛弃了这高尚的东西。

街头巷尾都可以看见的小商贩,他们的不诚信相信你们也遇到过——什么缺斤少两,什么以次充好。这不正是遭人唾弃的吗?就是在这种小事上却联系着更重要的问题——诚信。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篇关于诚信的文章。讲的是一个小男孩买苹果的故事。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买了两斤苹果,可当他埋头掏钱时,小商贩却从已经称好的苹果中拿出来一个。没想到小男孩离开不久后又回来了。正当商贩以为他是回来讨回那个苹果时,情节却来了个大反转。原来是小男孩发现商贩多给他找了一元钱,特意将钱送回来了。这篇文章通过小男孩和商贩的对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小男孩的行为不正是我们认为遥不可及又不愿为之的诚信吗?

其实诚信是源自你内心的选择,是别人无法决定和控制的。

“言而有信”“一诺千金”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要做到却是很难。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承诺,不是一味追求名利和金钱。而是一个诚信的人。

我仿佛看到了男孩高大的背影,元方明礼诚信的心和华歆不想失信于人的神情。这不就是温馨世界,真诚交流的表现吗?

百家讲坛读后感5篇(二)

我是《百家讲坛》一名忠实的小“坛友”,收看这个节目已经两三年了。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个节目增长了我的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使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最近一期节目是河南大学的王立群教授讲的“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有人说秦始皇是一个暴君,暴虐无道,也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名垂青史。听了王教授精辟的讲解和独到的见解,我对秦始皇有了新的认识,也了解了许多这位“始皇帝”鲜为人知的故事。

世人对秦始皇的功过评说不一。他有许多伟大的功绩,像众所周知的灭六国、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统一车轨、修建驰道和水路等等。并且秦始皇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一次,秦始皇派兵攻打楚国,由于没有听取老将军王翦的意见,而是派遣了没有经验的李信,李信大败而归,秦始皇事后非常后悔,便亲自去王翦家认错,请王翦亲征伐楚。这件事反映出秦始皇知错就改的品质和他宽厚的胸襟气度。

当然秦始皇犯的错误也不少,他增加税赋,刑法严苛,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甚至听信术士的邪说歪道,大兴土木建造宫殿,使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他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虽然保卫了领土,并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遗迹,却也埋葬了无数的生命,家喻户晓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就是百姓们对秦始皇暴政的控诉。

王立群教授还告诉我们,“焚书坑儒”这个典故也是有争议的。“焚书”应该是指焚烧经书,“儒”并不是指儒家的读书人,而是算命的人,也就是“焚经书,坑术士”,这是后人对秦始皇的误解。除此之外,我还知道了与秦朝有关的“奇货可居”、“指鹿为马”、“图穷匕见”等成语的由来,真是令我受益匪浅。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个节目呢?那么每天中午12点45分,我们就相约《百家讲坛》吧!

成语奇货可居:奇货可居[qí huò kě jū],意指收藏奇珍异品,等待高价出售。比喻利用某种专长或有价值的东西以谋利。语出《史记·卷八五·吕不韦列传》。[源]《史记·卷八五·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於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子楚,秦诸庶孽孙,质於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典故]据《史记·卷八五·吕不韦列传》载:战国时有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吕不韦,他虽然事业有成,但深感商人社会地位太低,所以萌发了从政的雄心。当时,秦安国君有一个儿子名叫子楚,他被送到赵国当人质。由於秦国屡次攻打赵国,所以赵国对子楚很不礼遇,生活用度也不宽裕,经济拮据,日子过得很不称心。当时吕不韦正好在赵都邯郸做生意,看到子楚的特殊背景和处境,认为“奇货可居”,於是就去求见子楚。吕不韦对子楚说:“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子楚听後笑着说:“您还是先光大自己门庭,然後再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您有所不知,我的门庭是有待您的门庭光大後才能光大啊!”子楚心知吕不韦所说意思,便和他促膝深谈。吕不韦告诉子楚自己的计画:秦昭王死後,安国君得立为秦王,如果安国君华阳夫人能立子楚为继承人,那麽子楚就可争到太子之位。後来吕不韦的计画果然成功了,子楚被立为太子,继位为国君,於是拜吕不韦为丞相。吕不韦果然因为子楚这个奇货,而得到了数不尽的名与利。後来“奇货可居”就用来比喻利用某种专长或有价值的东西以谋利。

成语水深火热:水深火热[shuǐ shēn huǒ rè],意指处在深水热火中。比喻处境非常艰困、痛苦。语本《孟子·梁惠王下》。[源]《孟子·梁惠王下》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於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典故]战国时燕国内乱,齐国乘机攻打燕国,燕国边防毫不抵抗,结果大败。这时有人劝齐宣王占领燕国,也有人劝他不要占领。齐宣王觉得吞并燕国是天意,但孟子对他说:“这不是天意,而是民心!如果您吞并燕国,燕国人民喜悦快乐,那麽您就吞并它,就像武王伐纣一样。如果您吞并燕国,燕国人民不喜悦快乐,那麽您就不要吞并它,就像文王时,因为纣还有贤臣,所以文王不伐纣一样。今天以万乘大国去征伐另外一个万乘大国,对方人民所以捧着食物、饮水前来迎接,必定是渴盼来军能解救他们於水深火热中。假如来军不但不能解救他们,反而使他们陷入更大的痛苦中,我看他们逃都来不及了,怎麽还会来欢迎来军去占领他们的国家?”後来“水深火热”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演变出来,比喻处境非常艰困、痛苦。

蓝调江南读后感_1300字

捧读了《蓝调江南》以后,我却深刻地认识了这一片我本该最熟悉的魅力之土。

这是一本记录苏南常熟小城镇的散文集。那是作者儿时亲历的江南,一个比我脑海里的故乡更具水乡特色的江南,一个饱含风土人情、充满文化气息、干净而朴实、自然又别具味道的江南。也许她曾在我的梦中出现,告诉我其实早已是她的一部分,和她一起创造、延续这种独特的美。这种感觉使我突然迫不及待地想更了解她,于是我跨过目录上那扇古朴木门下栖着小猫的门槛,拨开门帘,走进一句句秀丽的文字和一幅幅精彩的插图中。

在我眼里,是少年金曾豪在借用自己成年的笔,细细诉说眼前所见和脑中所想,引领读者成为另一个和他并肩而立的朋友,一同去体会飘散着淡淡浪漫、弥漫着浓浓水气的江南生活。那些句子也许并不是一个在乡间奔跑玩闹的少年能完全读懂的,但却是能真真实实地反映这样一个少年的心的。因为它们那么准确而又那么真切,还带着些吴地方言。不论是描写茶馆中好似真老虎的老虎灶,还是勾画沈兴的绝招“八音刀”,也不管是叙述鲜香诱人的巷口小吃,还是抒发对小羊“白雪”的悲喜感情……

仅仅一句“馋死人”、“鲜得人掉眉毛”,我就似亲眼见到了一个贪吃可爱的男孩子扒着灶头流口水的样子;对敲装了蚕子信封邮戳姑娘的愤恨之情叫人看了和他同惋惜,又禁不住为这种傻气笑出声来;动物的描写更是活灵活现,真挚感人,我依旧清晰地记得读到船上的狗“四条腿忙着,看上去却是静止的”时愉悦的心情,也记得读到失去白雪后那句“人就是这么慢慢长大的”时一种说不出的压抑和悲伤。没有亲身经历过,没有细腻的观察,怎么能用最普通最朴实最干净最生活的词句叫人一起笑一起哭呢?这些事琐碎、平常、微小,可不知怎么的,就瞬间变得只能用生动、亲切、有趣来形容了。

让我感兴趣的,还有出自严效州先生画笔下的那些插图。

细腻的白描,有些许版画的味道,一步到位、看似随意的笔触洒脱又严谨,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人和动物的神态、姿势、动作,周围的草木,江南特有的物和景,全都准确而精致。这是真正融入了绘图者绘画功力和对文字充分理解的书籍插图——瞧那说书台下神色各异的听书者,“树德堂”柜台后标着清晰药名的密密集集的中药抽屉,卖梨膏糖的“小热昏”诡异又让人发笑的妆扮和手势,网船上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物品,灶头边发生的四个经典镜头,稳稳站在水中、载着独角牛和他的主人、托起一轮红日的石桥……还是那句相似的话,没有亲身经历过,没有细腻的观察,怎么能用最普通最朴实最清晰最坚定的线条叫人观来就是文、读来像首诗呢?

插图、装帧和文字应该是融合一体,相映成趣的。

书中各篇文章的插图,被处理成最简单的黑白两色,在每篇开始的地方,截一小部分,整个反相,留出了大片的黑,从书的折口延续到切口。每一篇就像一个回忆、一个梦,等待读者从黑暗朦胧中开启,然后变成如同现实一般,在水雾萦绕的白天里发生,真实而生动。装帧设计者周晨的那种感觉和那种技巧,不得不让人钦佩。页码在切口居中竖排、大写、带圈,奇数页被设计成阴刻的感觉,偶数页则相反,与插图的安排相呼应:到底是梦,还是现实?究竟只是回忆,还是其他?古朴而梦幻,这就是江南吗?

成语活灵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如: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再说王氏闻丈夫凶信,初时也疑惑。被吕宝说得活龙活现,也信了。”又如:他忽然把个乐正子又请出来,说的活灵活现,倒也有个意思。——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

成语风土人情:风土:山川风俗、气候等的总称;人情:人的性情、习惯。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如: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又问了问褚一官走了几省,说了些那省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又如:我们这村上的人,一个个如此模样,难怪风土人情如此颓败。——清·颐琐《黄绣球》第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