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数据推动教育决策的科学化?
2023-02-05
更新时间:2023-02-05 13:51:07作者:百科知识库
桡骨下端骨折,通常发生在桡骨下端2~3厘米内,多为摔倒时用手掌或手背着地支撑,使桡骨下端受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交聚而发生骨折。骨折端可无明显移位。若断端移位明显,两骨折端相互重叠,腕及手部形成正或反的如西餐用具“银叉”样畸形。腕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确诊要根据X线检查的结果。桡骨下端骨折,可依据远侧断端的移位方向而分成两种。呈正“银叉”畸形的,是在摔跌时,用手掌着地支撑而造成的,比较多见。呈反“银叉”畸形的,是在摔跌时用手背着地支撑而引起的,比较少见。
老年人挠骨下端骨折多为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很少见。老年人一旦摔伤并有腕部挠骨骨折症状,应以对角折叠的方围巾绕过颈部把受伤的前臂和手腕悬吊在胸前,立即到医院急诊。千万不要自行按摩推拿,以免加重断端移位,并给治疗带来困难。
对无移位的骨折,医生常直接用夹板固定前臂于中立位,用三角中悬吊胸前。对移位骨折,医生将根据骨折移位方向,在局麻下施行手法复位,纠正畸形。复位后一般再拍X片证实复位满意后,才用石膏托或夹板固定,待麻醉消退后即可做手指屈伸及握拳活动,以促进血运,保持手指机能。在固定后数日内,如果出现手部肿胀严重,手指麻木,指甲和皮色发紫,应及时到医院复查,以决定外固定的重新调整与否。通常在复位固定的第一周内,每二、三天到门诊复查一次。以后每周复查一次。一般在五、六周后多可解除外固定,由医生检查决定。在固定期间,应尽量保持伤侧肩部、肘部和手指的功能。去除固定后,要在医生指导下作腕部和伤肢的功能练习。老年患者常见的问题是在拆除夹板或石膏托后功能练习不足,原因是怕痛或怕练坏而再次受伤,总的说来,是对功能练习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骨折的整复、固定和功能练习是治疗骨折的三个阶段。有些老年患者不重视功能练习,结果骨折虽然早已愈合,伤腕甚至肘部和手指的功能却恢复不全,这是十分可惜的。只要骨折已经愈合,就要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恢复腕、时、前臂和手指的功能,不可怕痛。只要是主动练习(即不加外力)而不是被动练习,一般是不会练坏的。将腕部和前臂泡在热水中练习,有助于加速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