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数据推动教育决策的科学化?
2023-02-05
更新时间:2023-02-05 13:51:02作者:百科知识库
随着人口的老化,帕金森氏病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这是对老年人的一种威胁。帕金森氏病具有三个主要特征: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减少。
帕金森氏病又叫震颤麻痹,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进行性变性,主要病变是基底节的黑质与兰斑变性、伴有黑质色素消失及神经细胞减少,以及程度不等的神经胶质增生。由于以上病变,使在纹状体神经末梢处分泌的多巴胺。
减少,而乙酰胆碱相对增强,正常情况下两者是平衡的,因此出现震颤麻痹,也称帕金森氏病。本病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帕金森氏病,发病率最高,其原因不明,以黑质变性为主,在帕金森氏病患者中占约10~15%有家族史。继发性帕金森氏病,多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和基底节血液供应障碍引起。其次是病毒感染,因病毒集聚于黑质与兰斑而致神经细胞变性。还可由某些药物(如利血平、抗抑郁剂、吩塞嗪类、尤其是氯丙嗪)所促发。少数因一氧化碳、锰、汞、二硫化碳等中毒而引起。个别的脑肿瘤、结核球、脑炎、脑外伤等病所致的帕金森别。氏综合征,与帕金森氏病症状一致,仅病因有所区别。
本病病程进展缓慢。静止性震颤,最早出现于肢体远端,多从一手开始,逐渐波及同侧上下肢与对侧上下肢,重者手部震颤如搓丸样。肌肉强直自始至终存在,在被动运动时肌呈“铅管样”强直,肌张力增高,呈断续地停顿而称作“齿轮样”强直。病人站立时呈屈曲姿势,双膝略为弯曲,躯于前屈,走路时步伐小,身体向前倾,起步缓慢,但当起步后则越走越快,称作“慌张步态”,缺少摆动的联合动作,不能突然上步或转弯。运动减少及缓慢,面部表情呆滞,极少瞬目,缺乏表情而呈“面具脸”,手不能做精细动作,有写字过小的症状。
关于帕金森氏病的防治,很早就有人认为,该病是不可逆的,预后较差。所以要尽量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对继发性帕金森氏综合征,必须尽快找到病因,及时有效地对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消除病因,以早日恢复健康。医学界人士长期以来都很关注帕金森氏病的研究,一百多年来,治疗帕金森氏病主要是应用抗胆碱能和抗组胺类药物,近三十年开展了手术治疗,对一侧震颤麻痹的疗效可达80~90%,但符合手术条件的病例不到10%。近二十多年来,由于神经系统生物化学的进展,左旋多巴、美多巴等药物的问世,为帕金森氏病的治疗打开了新局面。采用多巴胺替代疗法,补充多巴胺,可弥补纹状体中多巴胺之不足,改善症状,这种治疗须长期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左旋多巴、美多巴不能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利血平、苯妥因钠、维生素B6等同用。但左旋多巴可与多巴脱羧酶抑制剂联合应用,从而减少左旋多巴的剂量。因左旋多巴有一定副作用,如出现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心血管系统症状(直立性低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神经精神症状(不安、失眠、抑郁、幻觉、不自主运动),血像减低等现象时,应注意调整剂量,必要时停药。对严重肝、肾、心功能不全,消化性溃疡,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精神病,青光眼及孕妇不宜应用。安但、东莨菪碱、开马君等抗胆碱药物的副作用有视力模糊、口干、无汗、不宁、恶心、呕吐等,青光眼患者慎用或不用。抗组胺药物有苯海拉明、非那更等,可作辅助用药。还有金刚烷胺,具有抗病毒作用,可用于疑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帕金森氏综合征。
近来国内外学者主张用大剂量β-肾上腺能阻滞剂,采用心得安治疗原发性震颤麻痹,也取得一定疗效。总之,治疗帕金森氏病的药物品种繁多,药物副作用也多,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干预下酌情慎用。另外可辅以体育、头针、音乐、经络给氧、按摩、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以协助尽快康复。
51;什么是“老年性痴呆”,怎样防治?
当人生步入老年以后,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人体内各脏器的功能亦随之衰退。其中老年性痴呆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多见于70岁以上的老人,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有人报道,60~69岁发病率为2%,70~74岁为2.6%,75~79岁为6.1%,80~84岁为13.7%,85岁以后约为27.8%。痴呆老人多见于脑卒中(脑出血、脑血栓形成,俗称中风)后遗症,其次是高血压。据日本东京都调查认为:痴呆老人中有脑卒中后遗症者占45%,高血压者占34%,半身不遂者占30%,还有嗜睡或者忽睡忽起的占60%,大小便失禁占40%。
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老年人大脑血管系统的动脉硬化,引起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显著减少并发生变性,使脑组织逐渐萎缩,故属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一种慢性变性疾病。值得注意的是,此病的半数左右是由于社会因素而诱发的,老人健康欠佳,经济不能独立,与他人关系不能和睦交往时,容易产生异常心理,陷入优郁状态,逐渐形成痴呆。本病往往逐渐起病,表现为慢性精神异常,可以伴有谵妄。老年性痴呆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记忆力衰退。初期以近事遗忘为主(近记忆力衰退),即对新发生、才做过或才遇到的事情容易忘记,例如自己刚放好钱财物品,旋即遗忘存放的地点;虽已吃完饭但对他人却说未吃,反而怪罪子女不孝,造成家庭不睦。然后患者的理解力、判断力和计算能力也逐渐下降,往往离家不知锁门,外出后不识归途,拿了扫帚而不扫地,走进房间不知自己要干什么等现象。此外,患者在早期表现中,性格和感情也有很大变化,往往变得孤僻、主观、固执、多疑,对别人不关心,对周围事物没有兴趣,容易激怒,言语重复啰嗦,常为一点小事与儿孙争吵不休。有些患者甚至发生错觉、幻觉等症状。病情发展严重时,久远的往事也可遗忘(即远记忆力衰退),比如忘记自己的出生地、姓名、甚至朝夕相处的亲人都辨认不清,患有上述症状的患者若不及时进行诊治,平均在五年内将会发生严重的痴呆。
对于老年性痴呆,国内外至今尚无特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但办法还是有的,原则上尽量减轻病程中发生的各种症状,延缓病情的发展。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对不同病情进行早期而适当的治疗,同时还要治疗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人除了应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之外,不应忽视“运甲大脑”,因为经常运用大脑除了可以保持头脑灵敏度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延缓脑细胞的衰老,维持脑组织之正常生理功能,有效地防止老年痴呆的过早出现。因此老年人,应该有意识地经常运用自己的大脑,可以经常读书、看报、思考一些问题。平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并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性格有选择地参加一些活动,如种花、绘画、钓鱼、养鸟、书法、下棋打扑克、听音乐、健美操等活动,保持心情愉快。这样,神经机能和全身各器官的活动才能更好地协调、平衡,对内、外各种致病因素才能有较高的抵抗力。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应注意少食高胆固醇的食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改善脑细胞代谢、扩张血管的药,如脑益嗪、复方丹参、心痛定、维生素E等。
总之,应该调动主、客观因素,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防止老年性痴呆症过早出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