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玉米穗腐病粒腐病

更新时间:2023-02-10 17:43:05作者:百科知识库

玉米穗腐病粒腐病

[分布与为害]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特别在收获期多雨潮湿,贮藏期通风不良,发病较重。由禾本科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Schw.)、青霉菌(Penicilliumspp.)、曲霉菌(Aspergillussp.)等侵染所引起。曲霉菌中的黄曲霉菌(A.flavusLink)不仅为害玉米,并产生有毒代谢物质,引起人和家畜家禽中毒。
[症状]主要在果穗和子粒上发病,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并出现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黄褐色霉层,即病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籽变红褐色,无光泽,不饱满,质脆,内部空虚,常为交织的菌丝所充塞。果穗病部苞叶常被密集的菌丝贯穿,粘结在一起贴于果穗上不易剥离。
[发病规律]病菌在种子、病残体上越冬,为初侵染病源。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温度在8~20摄氏度,相对湿度在75%以上,有利于病害发生。冷凉地区生育后期遇低温多雨,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实行轮作,消灭病残体。进行种子消毒。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促进早熟。注意防虫、减少伤口。充分成熟后采收,充分晾晒后入仓贮存。
2.药剂防治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侵种24小时。浸种后用清水冲洗即可播种。抽穗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重点喷果穗及下部茎叶,隔7天再喷1次。

本文标签:粮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