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吴征镒

更新时间:2023-02-02 15:54:02作者:百科

吴征镒

图

吴征镒,号白兼,别名白坚。中国植物分类、植物地理学家。1916年6月13日生于江苏扬州市。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助教、教员至1946年(其中1942~1946年曾兼任中国医药研究所研究员)。1946~1949年任清华大学讲师。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1954年起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后(1979)又当选为主席团成员。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1979年兼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院长。

自1936年起从事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地理学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1964年在北京科学讨论会上,宣读了《中国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一文,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该文在充分分析了中国高等植物约3000个属的分布区类型之后,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即:“中国植物区系与东南亚植物,特别是印度支那半岛区系之间,有一个较长的和更相似的历史背景。在北纬20°~40°之间的中国南部、西南部和印度支那地区,是植物最富于特有古老科、属的地区。这些从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传下来的成分,可能是东亚植物区系的核心,而这一地区正是这一区系的摇篮,它也许甚至是北美和欧洲植物区系的发源地。”这一见解在《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Ⅰ)》(1983)一书中得到进一步论证和发挥,明确指出中国植物区系有3大历史成分,即古南大陆的、古北极的和古地中海的,而中国西南部则是这些区系成分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地区。从1956年起他还致力于中国植被分类、分区问题的研究,并联系到区系分区上来,主编出版了《中国植被》(1980)一书。

自1944年以来的40年间,曾发表30余篇论文和10余部专著,如:《云南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的初步报告》(1957、1965);《论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问题》(1979);《唇形科的进化和分布》(1982);《通过统计植物地理分析资料论西藏植物区系的起源、发展和区划》(1981);《论太平洋各大洲洲际分布的意义》(1983);《论横断山地区植物区系及其意义》(1988);《中国植物志》(1977~ );《云南植物志》(1979~ );《西藏植物志》(1983~1987)等。迄今他已发现了新属 8个,新种400个以上。

自1975年起任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植物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副主任,1987年任主编。1980年当选为美国植物学会的终身外籍会员,1981年当选为瑞典皇家植物地理学会的名誉会员。1986年又当选为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委员会主席。

本文标签:吴征镒  WuZhengyi  
上一篇:羧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