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10 10:01:09作者:百科知识库
一、夏玉米的播种期管理技术:
1、施肥:亩施氮磷钾复合肥30-40公斤+大掌柜中微量元素肥料5公斤+果力士(枯草芽孢杆菌)200克,注意播种时调整好肥料与种子的距离,不能与种子直接接触或离得太近,防止烧苗。
2、种子处理:目前优良玉米品种大多为包衣种子。如果种子没有包衣,用种衣剂6%戊唑醇种衣剂5毫升(或2%戊唑醇种衣剂10毫升),包衣2.5公斤玉米种子,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和苗期病害。
二、夏玉米前期田间管理技术:
1、及时浇水 查苗补苗:在玉米播种后(或播前)及时浇水,提高墒情,促进出苗。在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又壮,实现“苗期站好队,拔节齐步走。”
2、化学除草:根据玉米出苗和田间杂草发生情况,选用不同类型的除草剂,具体选择如下:
(1)灭生性除草剂的应用:针对小麦收割后杂草多的玉米田,可在玉米播种前亩用20%百草枯200毫升,兑水均匀喷雾,一定要注意喷匀喷透,不要重喷漏喷。如果在玉米播种后喷药,要做到前边播种,种完后尽快喷药,最晚不可超过播种后48小时。
(2)封闭型除草剂的使用:在玉米播种后,防治田间杂草尚没出土,亩用72.4%高阿150-200亳升、40%了草300毫升兑水2-3桶,进行地表均匀喷雾,使药剂在地表形成一个封闭膜,将杂草封锁在土中,此种类型的除草剂效率高,可有效封闭大部分阔叶及尖叶杂草,但由于近年机收麦田面积不断扩大,田间麦茬高、麦糠厚,农民用水量不足等原因,此类除草效果越来越不理想。因此在使用此类除草剂时一定要注意几点:
A、用水量一定要大,至少每亩2桶水。
B、早晚喷药,最好是在傍晚太阳快落山时喷药,充分用好晚上田间露水这一“水”,保证药液渗透麦糠、麦秸,在地表展布渗匀,形成一个良好的封锁层。早晚喷药不但封闭除草效果好,而且对玉米苗安全,克服了温度高时喷药易对玉米幼苗造成灼伤的不足。
C、土壤墒情要好,最好在喷药前浇一水或喷药后浇水,以提高除草效果。
(2)苗后除草:如果玉米出苗后3至7叶期,玉米田间有杂草,可选用苗后除草剂进行防除,亩用38%玉茭隆90克或20%玉施隆100毫升,兑水均匀喷雾。这类除草剂使用技术要求较高,所以在喷药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A、严格按说明要求用药,不能随意加量;
B、避免高温用药,尽量选在下午5点后用药;充分利用好晚上温度低、湿度大的自然条件,让杂草充分吸收药液,提高除草效果,此时用药对玉米苗比较安全,不易出现药害。
C、在玉米苗3-5叶药,可全田喷雾,超过5叶后,喷药时尽量放低喷头,避开玉米心叶,进行“绕着棵子喷”,如用药方式不正确,极易造成玉米药害。
D、不可与有机磷类杀虫剂混喷,在喷药前后七天内玉米也也不可喷施有机磷类农药,防止出现药害,如果田间发生害虫,每桶水加20%可比特20克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20毫升进行喷雾。
E、甜糯玉米品种、爆裂玉米品种、玉米自交系及某些玉米品种对苗后除草剂敏感,在这些品种田不可喷施。
F、不要用弥雾机或进行超低量喷雾施药,防止造成玉米药害。
(4)苗后行间定向除草:由于生长前期雨水多,或前期除草效果不理想,玉米8叶后田内还有杂草发生,且草龄较大,宜用20%百草枯行间定向喷雾杀死杂草,喷药时在喷雾器喷头上带好防护罩,压低喷头,尽量避免喷到玉米植株上造成药害。
3、间苗定苗:玉米出苗后应及早间苗,适时定苗。特别是点播玉米,种子集中、苗距小,必须通过间苗、定苗留取壮苗。通常在三叶期间苗,每穴留两棵苗。
五叶时定苗,最好在晴天下午进行,此时病苗、虫咬苗及弱苗,经日晒后易萎蔫,便于识别。
4、防治二点委夜蛾:二点委夜蛾属磷翅目害虫,是近几年发现并鉴定的新害虫,主要以幼虫咬食根茎部,造成倒伏或死苗。成虫有趋光性和昼伏夜出习性,白天隐藏在玉米下部叶背或土缝间,卵多产于玉米苗基部或附近土壤,卵期3-5天,孵化后的幼虫躲在玉米根际的碎麦秸下或2-5毫米的表土层危害玉米苗,少则一株有虫1-5头,多则20头以上,在玉米3-5叶期蛀食玉米茎基部形成3-4毫米圆形或椭圆形孔洞,造成植株心叶萎蔫枯死;玉米8-10叶期,咬食玉米主根和次生根,造成倒伏,严重者枯死。幼虫有假死性,受到惊吓成“C”形,还有转株危害习性,该虫在田间分布不匀,喜聚藏匿于麦秸和麦糠下,麦秸覆盖密度大的地块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
(1)毒饵诱杀:亩用4-5公斤炒香的麦麸,与30%根据地200毫升加水适量,拌成毒饵,在傍晚顺垄撒施于玉米苗周围,第二天早上地表可见死虫子。
(2)药剂喷淋:亩用48%盖乐本40-60毫升兑水2-3桶,喷洒于玉米棵子周围。
(3)随水施药:发生严重的玉米田,亩用48%盖乐本0.75-1公斤,随水灌入田中。
5、防治粘虫:粘虫又叫五色虫、行军虫、剃枝虫,是一种食叶害虫,以幼虫危害玉米叶片,咬食成缺刻,大发生时能将茎叶吃光,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粘虫具有暴食性和迁飞性,是全国重大农业害虫,2012年在河北省和东北春玉米区严重发生。防治方法:每桶水加48%盖乐本20毫升或金高克15毫升均匀喷雾,每亩用药液2桶以上。
6、防治玉米病毒病: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粗缩病和矮花叶病毒病两种,是蚜虫和灰飞虱类昆虫传播的病毒病,近几年玉米粗缩病发生日益严重,给玉米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要搞好病害的发生,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及时清除地头田边及田间的杂草,尤其是多年生杂草,压低蚜虫基数,破坏蚜虫的生存环境,减少初侵染源;二是对已感染发病的玉米植株应该拔除,避免植株间再侵染;三是用药防治,在苗期每桶水加0.5%香菇多糖 25克 +爱多收6毫升+10%吡虫啉 10克 均匀喷雾,抑制病毒病的发生,还有治虫壮苗的综合效果,每亩用药液量30公斤。
7、防治好瑞典蝇和蓟马两种小害虫:
近年来在玉米苗期经常受到两种小害虫—瑞典蝇和蓟马的危害,造成玉米叶片边缘干枯,叶片上有黄白条纹,有的受害后没有心叶,植株明显降低,或后期心叶腐烂形成“烂心”。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专家称为“小害虫,大危害!”,防治方法:苗期用10%吡虫啉等内吸性杀虫剂喷淋心叶,杀死躲藏在玉米心中的瑞典蝇或蓟马,喷淋时每桶水加爱多收6毫升,可起到杀虫又壮苗的功效。
8、防治玉米苗枯病:苗枯病病株矮小,生长缓慢,叶片呈失水状灰绿色,随后叶鞘撕裂,叶片由下向上黄化干枯,严重时导致死苗,造成缺苗断垄。被害株种子根和根尖变褐,侧根褐色水渍状,次生根少,中胚轴变褐腐烂,严重时发生缢缩断裂,茎基部水渍状腐烂。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每桶水加1%申嗪霉素 8克 +爱多收6毫升喷淋茎基部,亩用药液2-3桶。
9、防治玉米纹枯病:纹枯病可侵染玉米根、叶鞘、茎节、叶片、果穗和苞叶。在苗期侵染根系和茎基部导致病部变褐坏死,地上部叶片边缘出现云纹状斑,可引起苗枯。成株期多从基部叶鞘发病,一开始病斑呈水渍状、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逐渐扩大或汇合成中央灰褐色或黄白色、边缘深褐色云纹状斑块。病菌可从叶鞘处向里发展侵入茎部,重者引起茎部腐烂倒伏,也可沿叶鞘蔓延到果穗、苞叶,并侵入籽粒、穗轴,引起穗腐,严重者整株枯死。防治方法:发病初期每桶水加20%井岗蜡芽水剂 18克 均匀喷雾。重点喷茎基部。
10、防治地下害虫:除金针虫、蝼蛄、蛴螬等常见危害玉米的地下害虫外,近几年又有两种新地下害虫上升为主要危害对象—耕葵粉蚧和麦根蝽象。
(1)耕葵粉蚧:以雌成虫及若虫在近地面的叶鞘内及根茎部刺吸玉米的汁液,呈现白粉絮状聚集危害,受害玉米初期叶鞘发黄,叶片从叶尖、叶缘开始发黄,自下而上逐渐卷曲、干枯,生长缓慢;重者使植株短小细弱,根部有许多小黑点、肿大,根茎部变粗、茎基部发黑,根尖变黑腐烂,严重时不能结穗,甚至整株死亡。防治方法:亩用2.5%地达颗粒剂1600克—2400克,与10-15公斤细土拌匀制成毒土,在玉米田均匀撒施,撒施后浇一水。
(2)麦根蝽象:又叫根土蝽、根蝽象、地臭虫等。成、若虫以口针剌吸玉米根部,受害植株发育矮小,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叶缘干枯,中间变黄,上部叶片发黄,严重时植株不结穗甚至枯死。
一般减产20%~30%。防治方法:亩用2.5%地达成颗粒剂1600克—2400克,与10-15公斤细土拌匀制成毒土,在玉米田均匀撒施,撒施后浇一水以提高防效。
11、防治玉米倒伏:由于玉米是高秆作物,夏玉米生长的7、8、9月份正是河北省降水的集中期,温度高,玉米生长速度快,加上这三个月风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因此在生产中必须重视玉米的防倒伏。亩用高玉保防倒增产剂一套(1+1型或1+1+1型),在玉米8-11片可见叶时,田间均匀喷雾,注意“喷壮不喷弱,喷高不喷低”,每套只兑一桶水喷一亩地,不许重喷漏喷,玉米一生只喷一次。喷施高玉保不但能有效降低玉米穗位,增强秸秆韧性,防止倒伏,还能减少玉米秃尖,提高产量。
三、夏玉米中期的田间管理:
1、玉米中期追肥:在大喇叭口期,底肥不足的玉米田根部追施尿素20公斤。
2、玉米中期浇水:拔节至抽雄期;籽粒至蜡熟期,这两个时期是玉米需水的高峰期,决定玉米产量的形成,水分不足时要及时浇水,涝时要及时排水。
3、主要的虫害的防治:
(1)玉米螟:主要危害玉米心叶,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丢心防治效果最佳。防治方法,用顺手丢或5%辛硫磷颗粒剂进行心叶点施,亩用500克。
(2)玉米蚜:以成、若蚜刺吸植物组织汁液,引致叶片变黄或发红,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植株枯死。玉米蚜多群集在心叶,主要为害雄花和上层1—5叶,下部叶受害轻,影响光合作用,降低粒重,并传播病毒病造成减产。防治方法,每桶水加40%敌氧60毫升进行喷雾。
(3)褐足角胸叶甲:主要以成虫危害玉米叶片造成网状孔洞,严重时吃光玉米叶片残留叶脉,影响产量。防治方法,每桶水加48%盖乐本20毫均匀喷雾。
4、玉米主要病害:
(1)玉米丝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是土壤传播为主、苗期侵染的病害。土壤带菌和混有病残组织的粪肥是主要侵染源。种子表面带菌虽然可以传病,但侵染率极低,是远距离传播的侵染源。病菌侵染的最适时期是种子萌发到出苗期。此时若遇到低温干旱,则延长了种子萌发到出苗的时间,加大了丝黑穗病菌的侵染机率。病株苗期症状表现矮小、丛生、心叶扭曲呈鞭状,心叶沿叶脉由下而上产生褪绿黄条斑,基部节间缩短变粗。成株期雄穗受害后,花器变形增生或部分花序被害,雄花变成黑粉。果穗被害后,整个果穗变成一团黑褐色粉末和很多散乱的黑色丝状物,被苞叶包裹,后期苞叶破裂,黑粉散落地下。
防治方法:A、选择抗病的品种;B、可用6%戊唑醇种衣剂5毫升(或2%戊唑醇种衣剂10毫升,包衣玉米种子2.5公斤,防治效果显著。
(2)玉米瘤黑粉病:又叫玉米灰包,是近几年发生较重的一种病害,可发生在玉米的各个生育期,并侵染植株的所有地上部如茎秆、果穗、雄穗、叶片幼嫩组织,产生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瘤状物。膨大的瘤状物初为白色,渐变为灰白色,随着瘤状物的迅速长大,外表逐渐变暗,有时带紫红色,质地变硬,内部充满大量黑粉。当瘤状物外表的薄膜破裂后,散出大量的黑色粉末。上面的丝黑穗病仅发生在玉米的果穗和雄穗部位,而玉米瘤黑粉病可以发生在叶片、茎秆及果穗和雄穗上的任何部位,成熟瘤内均为黑粉所占据。防治方法:一是发病严重的玉米田不进行秸杆还田,以减少侵染源,二是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1.5-2公斤处理土壤。
(3)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发生严重的一种病害,初侵染病斑为水渍状褪绿小斑点,成熟病斑中间隆起,内为褐色粉末状休眠孢子堆,叶片上病斑连片呈垂直于中脉的病斑区和健康组织相间分布的黄绿条带,这点是区别于其他叶斑病的主要特征。叶鞘、叶脉上病斑较大,红褐色到紫色,常连片致维管束坏死,随后叶片由于养分无法传输而枯死。病菌以孢子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随气流或风雨传播到玉米植株上,条件适宜时萌发侵入细嫩组织引起发病。防治方法,在玉米拔节后,每桶加斯欣净(戊唑醇多菌灵)20毫升均匀喷雾,亩用药液量2桶以上。
(4)弯孢菌叶斑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也可侵染叶鞘和苞叶。病斑初期为水渍状淡黄色半透明小点,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或梭形淡黄色病斑,中央有黄白色或灰白色坏死区,边缘淡红褐色或暗红褐色,外边有褪绿斑晕圈。抗病品种的病斑较小,多为褪绿点状斑,无中央坏死区,感病品种的病斑较大,可以多个病斑相连,呈片状坏死,发病严重时造成叶片枯死,病株结实率低,果穗瘦小,籽粒不饱满。防治方法:发病初期每桶加80%A式多菌灵20克均匀喷雾,亩用药液量2桶以上。
(5)玉米灰斑病:主要侵染叶片,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斑点,逐渐沿叶脉方向扩展并受到叶脉限制,形成两端较平、长方形、灰色或黄褐色的病斑,田间湿度高时病斑两面产生灰黑色霉层。严重时病斑相连造成叶片枯死。在抗性品种病斑多为点状斑,病斑周围有褐色边缘。防治方法:发病初期,每桶加80%A式多菌灵20克或斯欣净(戊唑醇多菌灵)20毫升均匀喷雾,亩用药液量2桶以上。
(6)玉米圆斑病:病斑初期为水渍状、浅绿色或浅黄色小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或长条形,病斑中央浅褐色,边缘褐色,略具同心轮纹,果穗受侵染后,籽粒和穗轴变黑凹陷、籽粒干瘪而形成穗腐,圆斑病以菌丝体在田间散落或果穗、叶片、叶鞘及苞叶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田间发病的初侵染菌源,7~8月份高温多雨、田间湿度大时,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降雨少、温度低的年份发病轻,发生轻重与栽培地势、茬口、土壤耕作状况、播期、土壤肥力、施肥时期、种类和数量等关系十分密切。地势低洼、重茬连作、施肥不足等则发病严重,适时晚播可错开高温多雨季节,比早播发病轻。防治方法:发病初期每桶加80%A式多菌灵20克或斯欣净(戊唑醇多菌灵)20毫升均匀喷雾,亩用药液量2桶以上。
(7)玉米大斑病:主要侵害玉米叶片、叶鞘,苞叶上也有发生。主要发生在玉米抽雄后,一般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蔓延到上部叶片。叶片上最初呈现水渍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展形成与叶脉平行的长梭形病斑。病斑中央黄褐色或青灰色,边缘褐色,上生黑色霉层,严重时病斑汇合形成大条斑,叶片乃至整株变黄过早枯死。在一些抗病品种上梭形斑较小,为黄褐色或灰绿色,外围有明显的黄色褪绿晕圈。影响植株光合作用,造成籽粒灌浆不足,导致产量降低。
一般年份大斑病减产5%左右,病害严重发生年份,感病品种的损失高达20%以上。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每桶水用斯欣净(戊唑醇多菌灵)20毫升或80%A式多菌灵20克均匀喷雾,亩用液量2-3桶。
四、夏玉米玉米后期的田间管理:
提倡“两晚”技术,即适当晚收玉米、晚种小麦,使玉米更加成熟、增加产量。判断玉米是否达到成熟标准,看玉米单一子粒红、白临界线,子粒红色越红,淀粉积累越高,千粒重越重,整体产量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