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的历史沿革

更新时间:2023-02-08 11:06:48作者:百科知识库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的历史沿革 芙蓉区地域系长沙古城的一部分。长沙地名《战国策》中已有记载。

长沙称郡始于秦。秦始皇统一中国置三十六郡,其中有长沙郡;吴芮被封为长沙王,传五代,治湘县(今长沙);长沙筑城始于吴芮。

西汉建长沙国,改湘县为临湘。汉景帝元年(前156年),封十子刘发为长沙王,筑有思母台,后世称定王台,遗址尚存。东汉改长沙国为长沙郡。三国时长沙郡隶属吴国。西晋置湘州,治临湘(即长沙),辖长沙等郡。南朝改临湘为湘州,隋改湘州为潭州,改临湘为长沙县,长沙县名始于此。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潭州置睫沙郡,唐贞观时又为潭州。唐玄宗天宝年间又改为长沙郡。五代时后梁封马殷为楚王,建楚国,都长沙;改长沙为府,为长沙称府之始。楚王六传而亡;建有马王庙,(遗址在今修业小学处),旁有马王街。

宋初复置潭州长沙郡,属荆湖南路,治所潭州(即长沙)。宋末设善

化县。元置湖广行省湖南道宣慰司,领九路三州,长沙属潭州路(后改天临路),治所长沙。明设省,为湖广布政使司,长沙为府(藩王府)。朱元璋子朱梓为潭王,建潭王府,八传而亡。东牌楼、端礼街,八角亭、走马楼、紫荆街一带均为王府宅院之内。清沿明制,康熙三年(1664年),置湖南布政使司,湖南为省,长沙遂为省会。长沙属长宝道,治所长沙,称府。长沙县、善化县隶属长沙府。省、道、府、县治所同城。长沙府治设长治路,旁有府正街、府东街;长沙县署设连升街(今属西区),善化县署设鸡公坡,旁有县正街(今属南区)。

长沙城内以东起落星田、经大观园、石乐私巷、息机园、万庆街、万福街、万寿街、皇仓街、藩城堤至落棚桥一线为界(大致为今天五一西路)以北属长沙县,以南属善化县;东区地域跨两县,分属长沙县下铺、中铺和善化县12铺、14铺。杨家山一带属善化一都、瓦屋街、姚家巷一带属长沙县明道都。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并县,善化并入长沙县,治所在长治路府署旧址。

民国三年(1914年)改长宝道为湘江道,治长沙。

民国九年(1920年)长沙县设长沙市政厅管理市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国民政府颁布《市组织法》,举办地方自治。同年十月一日,长沙市政府成立。城内分四区。城东为第一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六月一日,一区区公所成立,为市政府派出机构。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市区扩大,近郊设文艺、会春、金盆、岳麓四乡;城内四区改设八镇。一区划分为南阳镇(南阳街片)、端履锁(八角亭片)。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十一月,日军侵犯湘北,当局实行焦土

抗战;十一月十二日夜,军警烧城,市区顿成火海,史称“文夕大火”。(十二日韵母代日为“文”)市区一片废墟,东区房屋80%被毁,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市政府裁撤,区行政归长沙县管辖。同年十一月二十日,成立长沙市火灾临时救济委员会,处理善后,恢复城南,城北两镇,东区归入城南镇。

民国三十年(1941年)元月长沙县政府呈准将城南、城北两镇改为东、南、西、北四镇;民国三十一年,改镇为区。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六月,日军侵占长沙,成立日伪市政府及“维持会”;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二月成立日伪城东镇公所;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长沙光复;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一月长沙市政府派员接管日伪城东镇镇公所,并成立长沙市政府东区区公所。

1949年8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长沙和平解放。8月24日,毛赓平受市政府委派:接管城东区区公所;原区长曹啸生办理移交,人员、武器、物资、档案均造册签交,原区公所有区长、区队副各1名,干事、区丁各四名,保长、保队副、保丁各9人以及文书、档案等;自卫大队直属中队移交步枪16枝,机枪2挺,原国民党在东区统治宣告结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天,城东区人民区

公所诞生;为市政府派出机构,为科级,毛赓平任第一任区长。

1951年9月25日召开城东区首属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成立城东区人民政府,升为一级政权。

1955年6月1日,区人民政府改为区人民委员会;1960年4月,成立天心阁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与区人民委员会台署办公;1961年9月撤销天心阁人民公社,恢复区人民委员会;1966年5月16日起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区人民委员会遂陷入瘫痪;1968年9月16日,由人民解放军支左部队代表、干部代表、群众代表组成三结合领导班子,成立东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5月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东区人民政府,同时撤销东区革命委员会。

1984年4月、1987年3月先后召开区第八屠、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区政府、区法院、区检察院领导班子。

芙蓉区人民政府驻地变迁:1949年8月驻蔡锷路三保校(陈家祠堂);10月迁顺星桥10号青峰庐;次年9月迁落星田50号; 1951年9月迁青石井23号,1954年迁肇嘉坪1号; 1955年6月迁浏正街1号;1960年4月迁韭菜园68号,至今。

本文标签:专项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