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11:06:47作者:百科知识库
长沙建市之前,城北一带属长沙县治理。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长沙市划分为4个区,城北属第四区,成立区公所,设4坊、16保。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第四区改名为兴汉镇。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长沙撤市后,仅恢复长沙县城北、城南两镇,兴汉镇属城北镇管辖。
民国三十一年(1943年),城北镇公所改为城北区公所。
民国三十二年(1944年1月),镇乡改区,长沙市分为内四区、外四区,城北区划出一部分至外四区的文艺区和会春区,辖区限中山路以北、兴汉门以南、经武门以西至湘江河边这一狭长地带。
1949年8月,城北区辖11保、193甲。9月,成立城北区区公所,基层组织仍沿用保甲制。
1951年9月,建立城北区人民政府。
1952年11月,开展民主建政运动,设立7个街道人民代表会议办事处。
1954年9月,撤消街道人民代表会议办事处,设立9个街道办事处,为区政府派出机构。
1955年,改区人民政府为人民委员会。
1960年,全市实行人民公社化,城北区改称清水塘人民公社,将郊区的伍黑路、综合农场并入。
1961年,又复名城北区。
1964年7月,新设浏阳河路街道办事处,全区共辖6个街道。
1968年,改区人民委员会为区革命委员会,各街道相应改为革命领导小组。
1980年11月,恢复区人民政府。
1986年,全区辖6个街道、92个居民委员会。
1992年,增设黑石渡、新河两个街道办事处。至此,全区所辖街道再无变化。直至1996年市区行政区划变化,成为开福区的主体。
1996年4月2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29号)同意调整长沙市行政区划;行政区划调整后,开福区辖原北区的望麓园、伍家岭、新河、清水塘、北站路、黑石渡、民主东路、上大垅8个街道办事处,原西区的西长街、如意街、通泰街3个街道办事处,原郊区的安福乡和长沙县的捞刀河镇及望城县的霞凝乡,区人民政府驻蔡锷北路393号。6月19日,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辖区行政区划的通知》:开福区辖原北区望麓园、伍家岭、新河、清水塘、北站路、黑石渡、民主东街、上大垅和原西区西长街、如意街、通泰街11个街道办事处,原郊区福安乡、长沙县捞刀河镇(含原沙坪乡)、望城县霞凝乡。区人民政府驻蔡锷北路393号。行政区域四至范围:东面以综合农场、捞刀河镇与长沙县星沙镇、安沙镇乡界为界;南面以五一西路至黄兴路、中山路、八一路、迎宾路、综合农场与湘湖渔场、马王堆乡、东岸乡乡界为界,与芙蓉区、天心区接壤;西面以湘江主河道中心线为界;北面以霞凝乡与望城县丁字镇、捞刀河镇与长沙县北山乡乡界为界。原郊区管辖的农、林、牧、渔场,分别划归各区管辖:开福区辖原郊区国营综合农场、红色渔场。
2000年,开福区辖13个街道、1个镇、1个乡。
2004年,开福区辖12个街道、3个镇。
2005年,开福区撤销长沙市国营综合农场,设立洪山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毛家垅社区杉树坡。
2006年,撤销西长街、通泰街2个街道,设立新的通泰街街道;撤销民主东街、望麓园2个街道,设立新的望麓园街道;撤销上大垅、黑石渡2个街道,设立东风路街道;将北站路街道更名为湘雅路街道,金霞路街道更名为芙蓉北路街道。
2013年9月,长沙市开福区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原捞刀河镇撤销,成立捞刀河街道和沙坪街道,原新港镇撤销,成立新港街道和秀峰街道,洪山街道析置为洪山街道、浏阳河街道、月湖街道。本次区划调整后,开福区共辖16个街道、1个镇。
2015年11月,根据长沙市开福区乡镇区划调整方案,将青竹湖镇和新港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青竹湖街道。本轮行政区划调整后,长沙市开福区共减少1个乡级建制,现辖望麓园、清水塘、湘雅路、伍家岭、新河、东风路、通泰街、四方坪、芙蓉北路、洪山、月湖、浏阳河、秀峰、捞刀河、沙坪、青竹湖16个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