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河南南阳宛城区的历史沿革

更新时间:2023-02-08 07:33:19作者:百科知识库

河南南阳宛城区的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周宣王时为申伯封地,称申伯国。

春秋时楚灭申建宛邑,始称宛,战国属韩。

周报王四十三年(前272年)始置宛县,为南阳郡治所。

西汉因秦旧制,新莽改南阳郡为“前队”(队音逆),改宛县为南阳县。

东汉复西汉旧制。称宛县,仍为南阳郡治所,北周并宛县于亡陌,称上宛。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上宛为南阳县。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置宛州,领有南阳县,武德八年(625年)宛州废。

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置申州,南阳为治所。

元升申州为南阳府。

明、清仍设府,南阳县为府治。

近代时期

辛亥革命时,南阳县籍同盟会员徐万年、王鹤年在武昌起义中首义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

1913年,白朗(河南人,他领导反对袁世凯称帝的起义,在全国影响很大)起义时,南阳县人民响应义军攻克南阳。

现代时期

1919年,南阳青年学生积极响应“五四”反帝爱国

运动,掀起势如潮涌的革命浪潮,虽然遭到国民党反动分子南阳县镇守吴庆桐的镇压,但是爱国主义思想迅速在全县广泛传播。南阳县商会要求商号停止购销日货的决定,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1923年4月,河南省立五中(南阳市一中前身)、英资专修学校、县立一高小、学生联合会、教育会、商会等学校或团体冒雨集会游行,散发传单,并致电北京政府要求保我疆土。

1925年,南阳城内各校学生一致举行罢课,发动成立南阳沪案后援会。

宛城区建置较早.民国3年(1914年)废南阳府,改属南汝道。后道废属省。

民国21年(1932年)属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至1948年11月南阳县解放。

1949年3月成立南阳县市人民民主政府,属河南省南阳地区专区辖。同年11月22日县、市分设,建立南阳市。

当代时期

1960年6月16日南阳县并入市。

1961年7月26日县、市重新分设。

1994年,南阳市新设宛城区和卧龙区。宛城区辖原南阳市的新华、东关2个街道办事处和环城乡,原南阳县的白河、瓦店、官庄3个镇和新店、红泥湾、高庙、茶庵、溧河、汉冢、黄家岗、金华8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东关街道办事处建设路;卧龙区辖原南阳市的梅溪街道办事处和七一、靳岗、卧龙3个乡,原南阳县的蒲山、漳河、石桥3个镇和小寨、潦河坡、谢庄、安皋、王村、青华、陆营、英庄8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梅溪街道办事处七一路。南阳市辖原南阳地区的桐柏县、方城县、淅川县、镇平县、唐河县、南召县、内乡县、新野县、旗社县、西峡县和新设的宛城区、卧龙区。

2012年8月17日,河南省民政厅(豫民行批[2012]5号)批复:经省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南阳市宛城区官庄镇的牛庄、田李庄2社区和龚营、岳庄、小高、忽桥、田店、前营、小尹庄、大尹庄、宗坡、何上寨10建制村析出,设立赤虎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办公地址设在田店村。

宛城区辖4个街道、3个镇、5个乡:东关街道、新华街道、汉冶街道、仲景街道、瓦店镇、红泥湾镇、黄台岗镇、溧河乡、汉冢乡、金华乡、茶庵乡、高庙乡。区人民政府驻东关街道建设路。

本文标签:专项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