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埃洛拉石窟群

更新时间:2023-02-08 06:08:11作者:百科知识库

埃洛拉石窟群

埃洛拉石窟群位于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重镇奥兰加巴德西北约25至30公里处,境内有34座的石窟,其中佛教石窟12座,印度教石窟17座,耆那教石窟5座,全长约2公里。1983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埃洛拉石窟群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离奥兰加巴德不远。高高的陡峭玄武岩壁上,34座洞穴庙宇被开凿出来,一座挨一座,延伸2000多米。这些保存完好、排列有序的遗迹可追溯到公元600年至1000年,它们生动完好地再现了古印度文明。埃洛拉石窟群不仅艺术造型独特,技术水准高超,而且作为佛教、婆罗门教和耆那教的圣殿,它们是古代印度容忍、宽恕特性的精神体现。

埃洛拉石窟群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 寺庙石雕建筑的典范

埃洛拉石窟群是世界寺庙石雕建筑的典范,由十四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均雕刻在玄武岩山壁上,它们既显示出了精美的寺庙外观又表现出精巧的寺庙内部结构,不愧为最好的寺庙石雕杰作之一。这些寺庙建筑代表了从公元三百五十年至公元七百年之间三百五十年的宗教信仰发展历史,最显著的是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文化。埃洛拉石窟南部的十二个石窟表现出的是佛教文化,中间的十七个石窟反映出的是印度教文化,剩余的北部五个石窟反映的则是伊斯兰教文化。其中南部的佛教石窟雕刻艺术阐述的是高尚的、文明的、尊贵的佛教文化内涵;第六号和第十号石窟塑像共同反映的是佛教和印度教文化中印度工匠保护神维希克诺丹的故事,所描绘的是载歌载舞的侏儒欢庆的盛大嬉戏场面。十六号的克拉斯石窟可称得上是一个建筑奇迹:整个结构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不但整体是雕刻在一个巨型独石上,而且还有一个令人惊诧的事实是:雕刻师和建筑师们均以屋顶为基准从上往下开始雕刻和建造的。

神庙的装饰雕刻鬼斧神工、壮丽豪华 古印度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艺术的杰作

埃洛拉石窟群建于公元4世纪中叶至11世纪,共34座石窟,坐东面西,白南至北绵亘1500米,逶迤散落在萨雅迪利山的斜坡之上,是古印度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艺术的杰作。

佛教石窟:埃洛拉的佛教石窟共12座,编号第1至12窟。里面有寺院、佛像、讲经堂等,主要的雕像是释迦牟尼像。形式上创作沿袭阿旃陀的支提窟和毗诃罗窟,属于修行僧人的房舍。第10窟是支提窟(也就是佛殿)维什瓦卡尔马窟外观近似僧院窟,两壁雕出的石柱高约4米,柱顶横梁上刻有合土作施礼状那持花信女的雕像。窟内的舍利塔高约8米,直径约4米,四周遍雕面相庄重、脚踏莲花的佛像。正面约5米高的佛龛内有3米多高的佛陀坐像,两旁为恃莲花菩萨和密迹金刚菩萨侍平。

印度教石窟:埃洛拉的印度教石窟共有17座,编号为第13至29窟。其中主要的开凿于公元7世纪至9世纪。印度教中有许许多多的神,这里的神像也就五花八门,但最多的要数大神湿婆和毗湿奴的神像,第14窟称罗婆那伽凯。第15窟称德斯阿瓦特拉窟。第16窟凯拉萨神庙,石窟高达33米,长50米,建于公元8世纪晚期,是埃洛拉石窟中最重要的一处,人称"羔拉什庙",代表印度岩凿神庙的颠峰之作,堪称世界建筑艺术史上的一处丰碑。凯拉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的一座神山,传说是湿婆隐居的地方。这座雄伟奇妙的建筑始违于8世纪,它不是凿成的洞窟,而是把一座山凿成了一座庙宇,没有加其他任何建筑材料,前后耗时一百多年,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美居埃洛拉群窟之首。凯拉萨神庙相传是古印度拉什特拉库塔国王克利希那一世为纪念战争胜利,命令须弥山敕建了这座祀奉湿婆的神庙,以七千多名劳力,前后共费时150年,整个工程以镂空整块山岩凿成,修造过程中移走240万吨岩石。神庙的装饰雕刻鬼斧神工、壮丽豪华,代表作有《罗婆那摇撼凯拉萨山》、《阇陀优奋战罗婆那》、《舞蹈的湿婆》等。盖拉什庙分为三部分,大门、难提殿和主殿,其间又有天桥连接。大门人口两侧有巨大石像雄视四方,入门之后,便是难提殿。难提殿并不大,有8平方米大小,共分两层,殿前是雄健的神牛石雕难提,这是湿婆神的胯下坐骑,两侧有方形旗杆迎风而立。难提殿之后便是主殿,主殿长50米、宽33米、高30米,气势恢弘,壮丽不凡。盖垃什庙不但以雄伟著称,而且整体匀称的恰到好处,特别是那些呼之欲出的浮雕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千多年以前的杰作。

埃洛拉的耆那教石窟共有5座

耆那教石窟:埃洛拉的耆那教石窟共有5座,编号第30至34窟,建于9世纪至13世纪。耆那教石窟内多为裸体立像,两腿两臂缠阿着擎藤植物,长发披肩,象征耆那教苦行不渝、返朴归直之意。三种宗教在这里异彩同放,埃恪拉石简是香火不断的圣地,尽管它的历史没有阿旃陀石窟那么悠久,但其壁画和雕刻同样价值奇高,是印度古代艺术的又一字库,形式上仿印度教石窟,但规模不如其宏伟壮丽。第30窟称秋达凯拉萨,是仿制第16窟凯拉萨神庙的作品,从天然岩石中凿出佛像作品,但规模小,雕刻缺乏前期的活力。第32窟称因陀罗瑟帕,建筑雕刻最为精美华丽,在双层列柱大殿的壁龛中,雕刻有一尊高达17米的尼犍子石雕像,尼犍子即是耆那教创教始祖筏驮摩那大雄的石雕,坐于莲花台,莲花台下有金刚座,为印度耆那教第22代祖阿利湿塔米内的作品。另外两位大教长——巴湿伐那陀和戈摩达希瓦尔的雕像是裸体像,腿臂上缠绕着藤蔓,长发披肩,象征著耆那教苦行不渝的精神。

这些石雕寺庙永远值得人们留念 深远的文化影响

埃洛拉石窟群南部的德诺尔石窟集中反映的是上帝的故事,其建筑风格类似于埃勒芬特寺庙石雕。北部的石窟离克拉斯寺庙仅一英里之遥,其中的三十二号石窟雕刻有一个完整的、精巧的祭祀神灵的圣堂,在圣堂的顶部点缀有美丽的石刻花朵图案并雕刻着一幅亚克斯驯服雄师,骑在雄师背上在芒果树下嬉戏的图案,而与此轻松的场景相反的是在三十二号和三十四号石窟主要展现的是严肃的、庄重的帕若斯那特的塑像,其余的北部石窟则表现的是特若特哈巴诺斯嬉戏的场面。总之,这些石雕寺庙永远值得人们留念因为他们对有印度文化遗产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