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05:33:32作者:百科知识库
亚洲地理位置的地理意义,可从数理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分析。在数理位置方面,亚洲的北部接近北极,其大陆上最北点是太梅尔半岛北端的切柳斯金角(北纬77°43′),而北地群岛北端的莫洛托夫角,更超过北纬80°;亚洲的南部伸入赤道,在大陆上的最南点是马来半岛上的皮艾角(北纬1°17′),至于亚洲最南的罗地岛则更超逾赤道而达南纬11°03′。这样,亚洲南北所跨纬度超过90°,因而使亚洲从南到北完全包括地球上从赤道带到北极带的所有气候带。
亚洲大陆从东到西也极为辽阔,其最东点为楚科奇半岛上的迭日涅夫角(西经169°40′),最西点为小亚细亚的巴巴角(东经26°03′)。亚洲东西之间占有经度达164°17′,将近全球经度的半数,东西时差达11个小时。亚洲大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相距各约8,000公里。辽阔的空间增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区域差异,为各地理要素的演化和相互作用,提供了特殊的空间条件。
在海陆位置方面,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它们的边缘海,从北、东、南三方面围绕着亚洲大陆,在小亚细亚还滨临地中海和黑海。亚洲这种临海的位置和漫长的海疆,对于海上交通、自然资源和气候类型分布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世界面积最大的陆地——亚洲大陆与面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紧密邻接,由于海陆冷却与增温的条件不同,以及海陆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遂引起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有典型的季风气候。亚洲的西部,与欧洲接壤,有很长的陆疆,且西距大西洋很远,因此亚洲大陆在气候上不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大西洋气流的影响。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这条道路是如何通过党的方针政策逐步确立下来的?探索建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初期、20世纪60~80年代、90年代,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对比各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概述各个时期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
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有哪些?它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简要概括指出,英国《权利法案》和法国《人权宣言》的核心内容有哪些…
20世纪50—70年代,西欧和东欧先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改革。试结合各自的社会背景简要归纳其内容。两种改革的后果有何不同?并分析原…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中国与法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潮和对外政策方面有哪些主要差别?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中交往中,法国对…
在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人民性”的思想是什么?简述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