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规定》适用于()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
2023-02-04
更新时间:2023-08-07 02:11:46作者:
若是某公民的违法行为同时满足了主观、主体、客观、客体四个方面的要件就会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罪名一旦成立,那么侵犯了他人信息公民或者是单位,是极有可能会被法院量刑的。
一、什么条件下才会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方面的要件就会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1、侵犯的客体:是公民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和公民身份管理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窃取、收买等方法大肆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
3、犯罪主体:一般主体,单位可以构成本罪。
4、主观方面:故意。
二、哪些行为会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有两种行为表现方式:
1.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同时,根据信息来源的不同,又区分为:
(1)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一般情形;
(2)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从重处罚情形。
2.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其他方法”是指“窃取”以外的其他方法,比如购买、骗取等,要求获取信息手段的非法性,只要行为人没有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依据或者资格而获取相关个人信息的,即可以认定系“非法获取”,“非法获取”一般也没有得到信息主体的同意授权。
实施上述行为,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才构成犯罪。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是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形之下,将属于他人的信息提供给其他的行为,都是属于侵犯他人信息的违法行为。若是有侵犯他人的信息才获得了五千元以上的违法收入,那么此违法行为就涉嫌犯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