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16:11:18作者:百科知识库
按诊,也是中医切诊的一部分内容,按诊和脉诊总称为切诊。
按诊,就是医生用手在病人的体表或患病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确定疾病的部位和分辨寒热虚实的一种诊断方法,又称为触诊。
《素问·调经论》记载:“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之,按之则痛。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诊断疾病方面,确实起了很大作用。但可惜的是,由于脉诊普遍受到重视,而按诊由于封建礼教的影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在长期临床工作中,确实感到按诊同样十分重要。对于确定疾病的部位,病变的性质,皮肤的寒热,水肿的程度,以及癥瘕积聚等,都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现代医学在这方面发展更为迅速,几乎成为诊断的必用方法。
目前按诊在临床上,多用于诊尺肤、四肢,诊腹部,诊虚里等几个方面。
(1)诊尺肤、四肢:尺肤,就是上肢远侧端内侧面的肌肤,即从尺泽穴至手指一段称之尺肤部。该部位触诊比较方便。诊尺肤主要分辨肌肤的寒、热、润泽干燥、有汗、无汗等。尺肤部热者多为热邪亢盛,尺肤部凉者多为阳虚阴盛,或热深伏于里,不达四肢的热厥证。如初按热甚,久按热反转轻得多属热在表;久按热更甚者,多为热在里。尺肤部润泽的津液未伤,尺肤部干燥或肌肤甲错如鱼鳞者多为津液受损或津枯液耗,内有瘀血等。
按诊在辨别肿与胀方面更为重要。病人感到肿胀,皮色发亮,按之无明显凹陷,或随手即起的多属气胀。对此必须采用理气的方法治疗,气行则胀消。如病人感到肿胀,按之有凹陷,不能随手而起,严重者按之如泥的为水肿,是水液代谢失常,停留肌肤的病理表现。对此必须用利水的方法,使多余水液排出体外。
对关节炎患者,触诊疼痛部位,对分辨属寒属热也很重要,一般而言,关节局部发凉的多属寒痹,局部有热感的多属热痹。
(2)按胸腹:按胸部主要为诊虚里跳动。所谓虚里即左乳下内侧部,在左第四、第五肋间处,实指心尖搏动部位。用手按之,如跳动异常或节律不整者,常表示心脏有疾。如跳动急促,来去不匀,多见于心气不足或心阳虚衰。有的不用手按,即能望见其动应衣者是脏气衰微,宗气外泄的表现。诊虚里有时也作为死亡的判定方法之一,按之已不跳动,伴有神志活动消失,这是死亡的见证,这为“心藏神”提供了理论根据。
按脘部主要分辨痞证与结胸。脘部即“心下部”,胃居其中,如病人感到心下部阻塞不通,如按之软而不痛的(大多数如此)为痞证;如按之硬满而痛或手不可近者可为结胸证;心下坚硬大如盘,边如旋杯,为水饮病。按脘部还用来区分胃痛属虚属实。胃痛喜按,按之痛减,多属虚证。胃痛拒按,多属实证。
按腹部,除辨别腹痛属虚属实外,还可以用来辨别腹水的有无。腹胀满,叩之如鼓的属气胀,叩之音实,触诊又有波动感或水声的属水臌,有腹水形成。
腹内有肿块,按之坚硬不移或痛有定处的为癥为积,其病在脏,多属瘀血证。如肿块时聚时散,痛无定处的为瘕为聚,其病在腑,多属气滞证。积聚多指大腹部肿块,而小腹部肿块多称为癥瘕,如妇科肿瘤等。
腹部触诊对诊断肠痈有重要价值,右下腹部疼痛拒按,按之痛甚的多属肠痈。
另外,按俞穴也为诊治内脏疾患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