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08:09:53作者:百科知识库
干姜,辛、热。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小编整理出含有干姜的处方共408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3241~3300共60个。
处方1、石莲丸处方石莲肉(去心)附子(炮裂,去皮、脐)干姜(炮)各30克
制法上三味,捣罗为末,粟米粥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胃寒哕逆。
用法用量每次用蜀椒汤送下10丸。止勿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2、加减断下汤处方党参1两,熟地1两,艾叶1两,乌鲗骨2两,干姜5钱,阿胶7钱5分,附子3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温经补血。主气血虚寒,崩中漏下,黑多红少,脐下冷痛,饮食渐减,四肢无力,舌质淡苔薄,脉迟无力。
用法用量每次5钱,水煎服。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处方3、温胃汤处方山药(炒)9克 扁豆(炒,研)9克 甘草(炙)4.5克 茯苓4.5克 白术6克 干姜(炒)3~6克 吴茱萸2.4克(开水泡用)补骨脂(炒)4.5克 肉豆蔻(去油)3.9克
功能主治治腹冷痛下泄,手足厥逆,脉微欲绝及下利清谷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阳虚寒盛者,加附子3~6克;如腹痛者,加木香0.9~1.2克;如滑脱不禁者,加乌梅2个,木香(煨用)0.9克,如肝邪侮脾者,加肉桂3~6克。
摘录《会约医镜》卷四
处方4、中满分消丸处方白术 人参 炙甘草 猪苓(去黑皮)姜黄各3克 茯苓(去皮)干姜 砂仁6克 泽泻 橘皮各9克 炒知母12克 炒黄芩36克 炒黄连 半夏(汤洗)炒枳实各15克 姜厚朴30克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健脾和中,清热利湿治热胀。腹大坚满,脘腹胀痛,口苦纳呆,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脉弦数。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5、款冬煎别名款冬花煎(《外台秘要》卷九)。
处方款冬花 干姜 紫菀各90克 五味子60克 芫花30克(熬令赤)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新久咳嗽。
用法用量先以水1升,煮款冬花、五味子、紫菀三味,取350毫升,去滓,纳芫花、干姜末,加蜜300毫升投于汤中,铜器内微火煎令如糖。每服半枣许,一日三次。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
处方6、中满分消汤处方川乌 泽泻 黄连 人参 青皮 当归 生姜 麻黄 柴胡 干姜 荜澄茄各0.6克 益智仁 半夏 茯苓 木香 升麻各0.9克 黄耆 吴茱萸 厚朴 草豆蔻仁 黄柏各15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中满寒胀,寒疝,腹中冷,心下痞,大小便不通,四肢逆冷,食入反出,虚烦躁动,下肢不收。
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空腹时热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酒、湿面、生冷、油腻等物,戒房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7、朱砂丸处方朱砂15克(细研,水飞过)牛黄7.5克(细研)麝香15克(细研)天麻15克 天南星15克(炮裂)干蝎15克(微炒)白附子15克(炮裂)干姜15克(炮裂,锉)巴豆15克(去心、皮,研,压去油)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慢惊风,四肢拘急,心胸痰滞,身体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奶汁或荆芥汤下。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五
处方8、推山丸处方苍术(酒浸,炒)120克 干姜(炮)厚朴(姜制)川椒(炒)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酒打面糊为丸。
功能主治治妇人一切走注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八
处方9、天台散处方麻黄(去节)2.1克 陈皮 乌药 僵蚕 川芎 枳壳(麸炒)桔梗 白芷 干姜 防风 羌活 天麻各2.4克.当归 续断 威灵仙 乳香 没药各3克 甘草1.8克 麝香少许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中风手足瘫痪疼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不拘时候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二
处方10、温胃汤处方厚朴 砂仁 甘草 陈皮 干姜 白豆蔻 黄耆 人参 姜黄 益智仁
功能主治治寒邪在里,胃脘痛,脉沉弦。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处方11、活络流气饮别名和中既济汤(《医宗金鉴》卷七十)。
处方苍术 木瓜 羌活 附子(生)山楂 独活 怀牛膝 麻黄各6克 黄柏 乌药 干姜 槟榔 枳壳各4.5克 甘草2.5克
功能主治治青腿牙疳。牙龈肿痛,渐至溃烂出脓血,两腿青肿,形如云片,筋肉顽硬,步履艰难,或见四肢疼痛,浮肿。
用法用量上药十四味,以黑豆49粒,生姜3片,清水800毫升,煎至200毫升,过滤温服。药滓再加水600毫升,煎至减半服。如牙疳盛,可减去附子、干姜,加胡黄连6克、龙胆草6克;如牙疳轻而腿疼重者,加肉桂6克;如寒热已退,可减去羌活、麻黄,加威灵仙6克、五加皮6克。
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
处方12、野葛散处方野葛皮7.5克 龙骨60克 干姜15克(炮裂,锉)桂心30克 栝楼30~60克(干)王不留行30克
功能主治治痈肿不能溃。
用法用量上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6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
处方13、助脾散处方干姜 草豆蔻 神曲 大麦芽 陈橘皮各60克 甘草3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每服3克,空腹时用白汤调下。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二
处方14、烧脾散处方赤芍药 干姜(炮)各20克 良姜(油炒)60克 甘草(炙)12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缓急止痛。治脾胃虚弱,久寒积冷,脘腹疼痛,呕吐恶心,不思饮食,妇人血寒气滞,腹胁撮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白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15、苓甘五味姜辛汤处方茯苓12克 甘草6克 干姜9克 细辛3克 五味子6克
功能主治温肺化饮。治咳逆。寒饮内停,咳嗽痰稀,喜唾,胸满喘逆,舌苔白滑,脉沉迟。
用法用量上药五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处方16、椒梅汤处方黄连6克 黄芩6克 干姜6克 白芍(生)9克 川椒(炒黑)9克 乌梅(去核)9克 人参6克 枳实4.5克 半夏6克
功能主治驱蛔,祛暑。治暑邪深入厥阴,舌灰,消渴,心下板实,呕恶吐蛔,寒热,下利血水,甚至声音不出,上下格拒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备注本方由仲景乌梅丸化裁而成。方中川椒、乌梅、黄连三味极辛、极酸、极苦之品,为驱蛔杀虫之主药;配黄芩助黄连以祛暑邪;干姜助川椒以驱蛔,并能温脾胃以实土;土败木乘,故以白芍以柔肝,人参以补虚;心下板实,故用枳实以破气消痞;呕恶吐蛔,故用半夏以降逆止呕。诸药合用,共奏驱蛔祛暑之功。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处方17、天麻丸处方天麻30克 乌蛇60克(酒浸,炙微黄,去皮、骨)白僵蚕22.5克(微炒)干蝎22.5克(微炒)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干姜15克(炮裂,锉)桂心22.5克 防风22.5克(去芦、头)蝉衣22.5克 川乌头22.5克(炮裂,去皮、脐)羌活22.5克 细辛22.5克 独活22.5克 麻黄30克(去根、节)天南垦15克(炮裂)羚羊角屑3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酸枣大。
功能主治治风痉口噤,腰背强直,不可转侧。
用法用量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研下1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九
处方18、温胃汤处方附子 当归 厚朴 人参 橘皮 芍药 甘草各3克 干姜4克 蜀椒2克
制法上九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胃寒气逆,腹胀咳嗽,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以水900毫升,煮取5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处方19、胡桃丸处方乳香 沉香 水香 母丁香 大茴香 干姜 杜仲(姜汁炒去丝)没药 菟丝子(酒制)破故纸(酒炒)各等分 胡桃4个(去壳)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腰痛。
用法用量黄酒送下。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20、烧脾散处方干姜(炮)厚朴(姜制,锉,炒)草果仁 缩砂仁 神曲(炒)麦蘖<炒)橘红 高良姜(锉,炒)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理气化滞。治饮啖生冷果菜,寒留中焦,心脾冷痛不可忍,及老幼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9克,热盐汤调服,不拘时。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21、羌活散别名羌活附子散(《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处方羌活 附子(炮)茴香(微炒)各15克 木香 干姜(炮)各枣许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治阴寒内盛,呃逆不止,四肢厥逆;寒厥疝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盐1捻,煎一二十沸,带热服。一服止。
摘录《苏沈良方》卷五引《灵苑方》
处方22、华盖散处方甜葶苈15克 苦葶苈15克(并用纸隔炒)茯苓 人参 细辛 干姜(炮)桔梗(锉,炒)杏仁(去皮、尖,麸炒)紫菀 款冬花 甘草(炙)陈皮各7.5克
制法上为细末,用羊肺1个(心血不透者),切细研烂,与药末拌和,再研匀,药尽为度。将药泥在土墙上,以湿纸七重盖覆,每日去纸一重,七日药就,候干刮下,再研,罗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脏气不足,痰饮内停,咳唾脓血,渐成肺痿,憎寒发热,羸瘦困顿,皮肤甲错,将成劳瘵。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温酒、盐汤或米饮调下,一日二次。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
处方23、椒梅汤处方乌梅 花椒 槟榔 枳实 木香(另研)香附 砂仁 川楝子(去核)肉桂 厚朴 干姜 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杀虫止痛。治虫痛,时痛时止,面白唇红,舌有白点。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24、苓术二陈煎处方猪苓5克 白术3~6克 泽泻5克 陈皮3克 半夏6~9克 茯苓5克 炙甘草2.5克 干姜(炒黄)3~6克
功能主治治痰饮水气停蓄心下,呕吐,吞酸。
用法用量用水250毫升煎服。如肝肾兼寒者,加肉桂3~6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25、调中丸处方人参(去芦)白术 干姜(炮)各90克 甘草(炙)4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主中焦虚寒,下利清谷,腹痛食少者。
用法用量每服1~40丸,空腹时用温水送下。
备注本方与《伤寒论》理中汤组成相同,但甘草用量减半。参阅该条。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26、家韭子丸处方家韭子180克(炒)鹿茸l20克(酥炙)苁蓉(酒浸)牛膝(酒浸)熟地黄 当归各60克 巴戟(去心)菟丝子(酒浸)各45克 杜仲(去皮,锉,制炒丝断)石斛(去苗)桂心 干姜(炮)各30克
制法上药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助阳,摄精止遗。治肾阳不足,精关不固,遗尿,遗精,小便白浊。
用法用量每服50~100丸。空腹时用盐汤或温酒下。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
处方27、紫石门冬丸别名紫石英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处方紫石英 天门冬各90克 当归 芎藭 紫葳 卷柏 桂心 乌头 干地黄 牡蒙 禹余粮 石斛 辛夷各60克 人参 桑寄生 续断 细辛 厚朴 干姜 食茱萸 牡丹 牛膝各25克 柏子仁30克 薯蓣 乌贼骨 甘草各45克
制法上二十六味,研为细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不孕。
用法用量每次用酒送服10丸,一日三次,渐增至30丸。以腹中热为度。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
处方28、复阳丹处方荜澄茄 木香 干蝎 附子 硫黄 吴萸各15克 干姜3克
制法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伤寒面青肢冷,心腹胀,脉沉细。
用法用量每30丸,姜汤送下,复以热酒投之取汗。
摘录《医学入门》卷四
处方29、野茴香膏处方野茴香222克 除虫菊根44克 白鲜皮44克 干姜44克 蜂蜜1.1千克
制法将蜂蜜倒人容器内,置沸水中溶化(水浴),搅拌除沫,将上药共研细过筛之药面,徐徐倒人蜜内,充分搅拌成稀糊状,放置成膏。
功能主治治白癜风。
用法用量每日三次,每次服15克,十天后,每次增加5克,一直加至30克(日量90克),直至痊愈。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30、紫桂丸处方桂心22克 木香15克 当归22克(锉碎,微炒)芎藭22克 人参22克(去芦头)熟干地黄30克 白术22克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白茯苓30克 牛膝30克(去苗)肉豆蔻15克(去壳)诃黎勒皮22克 干姜22克(炮裂,锉)延胡索22克 琥珀22克 椒红15克(微炒)桃仁3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风虚劳冷,四肢羸瘦,脾胃气弱,不思饮食者。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温酒送下30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
处方31、五噎丸别名食茱萸丸(《普济方》卷二O五)。
处方干姜 蜀椒 食茱萸 桂心 人参各37.5克 细辛 白术 橘皮各45克 茯苓 附子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行气开结。治胸中久寒,呕逆逆气,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丸,不知,渐加至10丸,温酒送下,日三次。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处方32、三仙散处方干姜 大附子(炮,去皮、脐)官桂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阴症腹痛,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每服9克,滚酒调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33、大胶艾汤处方阿胶6克 干地黄 芍药各9克 艾叶 甘草 当归 芎藭各6克 干姜3克
制法上八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妇人产后血崩,下血过多,虚喘欲死,腹中激痛,下血不止;跌打损伤,内伤五脏,微者唾血,甚者吐血。
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纳胶令烊,分二次服。体虚者,分三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
处方34、术附丸处方厚朴(去粗皮,姜制,炙)茯苓(去皮)干姜(洗,炮)白术(炒)各120克 半夏60克(酒泡七次)附子(炮,去皮、脐)甘草(炙)各45克
制法前五味,并锉骰子块,入大青州好枣180克,砂钵内水浸没一指许,煮水尽,取枣子去皮、核,用粗布绞取肉,再入附子、甘草一并焙干为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脾胃,消痰饮。治痰饮。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白酒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35、生化夺命汤处方川l芎6克 当归12克 干姜(炙黑)1.5克 甘草(炙)0.9克 桃仁(去皮、尖,研)11粒 肉桂0.9克(服二剂后去此味)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温经止痛。治产后阳虚血瘀,血崩血晕,形脱气促,或有汗晕厥,牙关紧闭,昏乱将绝。
用法用量上药加黑枣1枚,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稍热服。汗多,加人参6克、生黄耆6克;两手脉伏,或右手脉绝,加麦冬3克、五味子10粒;如灌药得苏,其块痛未除,当减去参、耆,只服生化汤,除块定痛。
摘录《产宝》
处方36、硫黄丸处方硫黄 矾石 干姜 茱萸 桂 乌头 附子 椒 人参 细辛 皂荚 当归各等分
制法上十二味,捣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逐寒。治阳气不足,夏月怕冷,喜温饮食,不能解衣者。
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日三服。若冷痢者,加赤石脂、龙骨。
摘录《肘后方》卷四
处方37、克痞丸处方丁香 藿香 官桂 茯苓(去皮)甘草 小茴香各15克 干姜45克 桔梗7.5克
制法上药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化饮,行气消痞。治脾胃虚寒,痰饮不化,胸膈痞闷,呕逆喘嗽,体倦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用生姜汤送下。
摘录《袖珍方》卷广
处方38、甘草泻心汤加减方处方生甘草9克,川连4.5克,黄芩9克,干姜4.5克,大枣5枚,制半夏6克。
功能主治苦辛通降,清化湿热。主湿热生虫,上下相蚀,湿热阻络,气滞血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朱仁康方
处方39、升阳燥湿汤处方高良姜3克,干姜3克,郁李仁3克,甘草3克,陈皮1.5克,黄芪1.5克,白葵花0.9克,柴胡0.9克,升麻0.9克。
功能主治补气升阳,燥湿散寒。主胞宫寒湿。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仁术便览》卷四
处方40、桃花丸处方赤石脂 干姜各300克
制法上药二味,研为细末,蜜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涩肠固下。治肠胃虚弱,寒气内侵,脐腹搅痛,下痢纯白,肠滑不禁,日夜无度。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一日三服,加至20丸。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处方41、小青龙汤处方半夏(汤洗.七钱),干姜(炮)、细辛(去叶)、麻黄(去根节)、肉桂(去皮)、芍药,各一钱半。甘草(炙.一钱),五味子(五分)。
功能主治治伤寒表证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咳嗽微喘,又治肺经受寒,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2、理中汤处方人参、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二钱。
功能主治治五脏中寒,口噤失音,四肢强直;兼治胃脘停痰,冷气刺痛。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3、姜附汤处方附子(炮.三钱)干姜(炮.五钱)
功能主治治中寒,四肢厥冷强直,失音,口噤吐沫。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八分,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4、增损理中丸别名枳实理中丸(《类证活人书》卷十八)、加减理中丸(《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人参60克 白术60克 甘草60克(炙)干姜45克(炮)枳实4枚 茯苓60克
制法上药研末,以蜜和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心中结满,两胁痞塞,胸中气急,厥逆欲绝,心胸高起,手不得近。
用法用量每服1丸,开水送下。渴者,当加栝楼;下者,当加牡蛎。
摘录《外台秘要》卷三引《崔氏方》
处方45、二姜圆处方干姜(炮)、良姜(去芦头),各等分。
炮制上件为细末,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大治心脾疼痛,宽胸下气,进美饮食。疗一切冷物所伤,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十五圆至二十圆,食后,橘皮汤下。
注意妊娠妇人不宜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6、术附汤处方附子半个(炮)白术0.3克 干姜6克(炮)甘草3克(炙)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小儿脏腑虚寒,泄泻洞利,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去滓温服。手足暖,止后服。
摘录《活幼口议》卷十九
处方47、养气汤处方干姜(炮)甘草(炙)各60克 白檀香(锉)丁香各45克 丁皮30克 胡椒6克 盐75克 人参6克 白芷3克
制法上药共研微碎,用慢火燎令香熟,乘热入瓷器中,密覆候冷,研为细末,过筛,入器中密贮,勿令泄气。
功能主治温脾暖胃,行气消食。治冷气上攻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噫气吞酸,痰逆呕吐,胸膈痞闷,不思饮食,或发霍乱;亦治噎膈。
用法用量每服3克,沸汤调服,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48、附子理中丸处方附子(制)100g 党参200g 白术(炒)150g 干姜100g 甘草100g
性状为棕褐色或棕黑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炮制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9、乌梅圆处方乌梅三百个,黄檗(炙)、细辛(去苗)、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去芦),各六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用)、当归(去芦),各四两;干姜(炮)十两,黄连(去须)十六两。
炮制上异捣,筛,合治之,以醋浸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炼蜜杵二千下,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脏寒虫动作,上入膈中,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时即呕,常自吐有此证候,谓之厥,此药主之。又治久痢。
用法用量每服十五圆,温米饮下,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0、五加皮浸酒方处方五加皮(三两)熟地黄(三两)枳壳(麸炒.一两)防风(一两)干姜(炮.一两)独活(二两)地骨皮(二两)牛膝(去苗.二两)鸟喙(炮裂.去皮脐.二两)石楠叶(二两)丹参(一两)虎胫骨(酥炙.五两)
炮制上细剉,以生绢袋盛,用清酒二斗,于瓷瓶中浸,密封七日后开。
功能主治治风,毒气攻腰脚,连骨髓,日夜疼痛。
用法用量每日三五度,温饮一小盏,常令醺醺,以瘥为度。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1、渗湿汤处方苍术、白术、甘草(炙),各一两。茯苓(去皮)、干姜,各二两。橘红、丁香,各一分。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寒湿所伤,身重腰冷,如坐水中,小便或涩或出,大便溏泄。皆因坐卧湿处,或因雨露所袭,或因汗出衣衾泠湿,久久得之。腰下重疼,两脚疼痛,腿膝或肿或不肿,小便利,反不渴,悉能主之。
用法用量每取四钱,水一盏半,枣一枚,姜三片,煎七分,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2、桃花汤处方干姜(三钱.炮)赤石脂(七钱)
功能主治治伤寒下痢脓血。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糯米一撮,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处方53、治中汤处方人参、甘草(炒)、干姜(炮)、白术、青皮(炒)、陈皮(洗.去白),各一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饮食减少,短气虚羸而复呕逆,霍乱吐泻,胸痹心痛,逆气短气,中满虚痞,膈塞不通,或大病瘥后,胸中有寒,时加咳唾,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中盏,去滓,稍热服,空心,食前。或霍乱后气虚,未禁热药者,尤宜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4、磁石丸处方磁石(烧赤,醋淬三遍)五味子 牡丹皮 干姜 黑参各30克 附子(炮)15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露头风,风毒上冲,发为内障,初起眩晕,恶心呕吐,瞳仁大或小,眼前昏黑,不辨三光,致令失明。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腹时用茶送下。
摘录《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二
处方55、枳实理中圆处方枳实(麸炒)一两,白术、人参(去芦)、甘草(炙)、白茯苓(去皮)、干姜(炮),各二两。
炮制上捣,罗为细末,炼蜜为圆,如鸡子黄大。
功能主治理中焦,除痞满,逐痰饮,止腹痛。大治伤寒结胸欲绝,心膈高起,实满作痛,手不得近。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热汤化下。连进二、三服,胸中豁然,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6、丁香煮散处方丁香(不见火)、红豆(去皮)、青皮(去白)、甘草(炙)、川乌(炮.去皮.脐)、陈皮(去白)、干姜(炮)、良姜(炮.去芦头),各四两。益智(去皮)五两半,胡椒二两。
炮制上件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脾脏伏冷,胃受寒,胸膈痞闷,心腹刺痛,痰逆恶心,寒嗽中满,脏腑虚滑,饮食减少,翻胃吐逆,四肢逆冷。但是沉寒痼冷,无问久新,功效不可俱述。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盐一捻,煎至七分,空心,食前稍热服,滓再煎,病退即止,极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7、杜仲浸酒方处方杜仲(去粗皮.炙黄)、蛇床子、当归、川芎、干姜(炮)、秦艽、附子(炮裂.去皮脐)、石斛(去根)、桂心、细辛、茵芋、天雄(炮裂.去皮脐)、川椒(去目.炒出汗)、防风(去叉)、独活,各二两。
炮制上细剉,以生绢袋盛,用法酒三斗,于瓷瓶中浸之,七日后开。
功能主治治风冷,腰脚疼痛,屈伸不得。
用法用量每温饮一小盏,常令醺醺,不得大醉。酒尽其药滓晒干,捣罗为细末,每服以温酒调下二钱。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8、白薇丸处方白薇、车前子,各三分。泽兰、太一余粮、赤石脂、细辛、人参、桃仁(去皮尖.熬)、覆盆子、麦门冬(去心)、白芷,各一两半。紫石英、石膏(研)、蒿本、栀子、卷柏,各五 分。蒲黄、桂心,各二两半。当归、川芎、蛇床子,各一两。干姜、蜀椒(汗)、干地黄,各三两。茯苓、远志(去心)、白龙骨,各二两。橘皮(半两)。
炮制上二十八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
功能主治主久无子或断绪,上热下冷,百病皆疗方。
用法用量酒服十五丸,日再,增至四十丸,以知为度,亦可增至五十丸。慎猪鸡蒜生冷醋滑驴马等肉,觉有娠则止。秘之,勿妄敷也。
摘录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处方59、温中汤处方当归(切焙.二两)、白术(二两)。人参、附子(炮裂.去皮脐)、干姜(炮)、甘草(炙)、蜀椒(去目.炮出汗)、桂心,各一两。
炮制上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治风邪所伤,肌瘦泄汗、寒中泣出。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匕,以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温服,日二。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60、生姜泻心汤处方生姜、黄芩、人参(去芦)、干姜(炮),各二钱。半夏、黄连、大枣(三枚)
功能主治治伤寒汗出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噫气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不利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