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含有玉蜀黍的处方(一)

更新时间:2023-02-09 06:23:39作者:百科知识库

含有玉蜀黍的处方(一)

玉蜀黍(别名玉高梁、番麦、御麦、西番麦、玉米、玉麦、王蜀秫、戎菽、红须麦、薏米包、珍珠芦粟、苞芦、鹿角黍、御米、包谷、陆谷、玉黍、西天麦、玉露秫秫、纤粟、珍珠米、粟米、包粟、苞麦米、苞米),味甘;性平,调中开胃;利尿消肿。主食欲不振;小便不利;水肿;尿路结石。小编整理出含有玉蜀黍的处方共168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60共60个。

处方1、金银花汤

处方银花62g,菊花62g,黄连9g,土茯苓31g,玉米仁15g,防风15g,蝉蜕9g,甘草9g。

功能主治急性湿疹。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上部,加川芎;中部,加桔梗;下部,加牛膝;两上肢,加桂枝;阴囊湿疹久不愈者,加附子、麻黄、细辛、山药;凡流水不止,奇痒甚者,加全蝎、蜈蚣、白鲜皮。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2、护身汤

处方玉米1两,金银花1两,土茯苓1两,肉桂3分,黄柏2钱,车前子3钱。

功能主治杨梅疮,服败毒之药,龟头生疳,烂落,连茎亦烂。

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10剂愈。

摘录《青囊秘诀》卷下

处方3、利胆退黄汤

处方茵陈30g,败酱草30g,板蓝根30g,玉米须30g,金银草60g,郁金12g,栀子10g。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利胆疏肝。主阳黄。

用法用量热偏重而便秘腹痛,加生大黄9g;衄血,加鲜茅根60g;胁痛,加延胡索9g;湿偏重而头重身倦、腹痛便溏、苔白腻者,去栀子,加薏苡仁30g、藿香9g、茯苓12g。

摘录《古今名方》引熊寥生方

处方4、肠痈溃烂汤

处方人参1两,玉米1两,白术1两,山药1两,玄参1两,甘草3钱,金银花4两,山羊血1钱。

功能主治大肠生痈溃烂,右足不能伸,腹中痛甚,便出脓血,肛门如刀之割,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水煎服,服药时冲入山羊血。

各家论述治痈疽以扶胃气为第一义,而少加败毒化脓之味,则正气不伤而火毒易散也。此方全在救胃,而败毒祛脓已在其中矣。妙在金银花虽是治毒之品,而仍乃滋阴之药,为疮家夺命之将军,乃至仁至勇之师,又得参、术以助其力,则散毒尤神。山羊血止血消浊,且善通气,引诸药直入痈以解散之,乃向导之智者也。合而治之,则调合有人,抚缓有人,攻剿有人,安得不奏功如神乎?自然胃气大开,化精微而输于大肠也。

摘录《青囊秘传》卷下

处方5、脾肾双补汤

处方桑寄生30克,玉米须30克,生龙骨3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首乌24克,川芎9克,淫羊藿9克,杜仲9克。

功能主治平肝滋肾潜阳。主肾阴阳两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邓铁涛方

处方6、消炎利胆茶

处方玉米须 蒲公英 茵陈各30克 白糖适量

制法将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加水1000克,煎后去渣,加白糖适量。

功能主治利尿利胆,清热消炎,健胃利胆。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温服。每日3次,每次250克。

摘录《经验方》

处方7、胆石通消糖浆

处方郁金15克,木香15克,黄芩15克,茵陈26克,川楝子9克,虎杖30克,玉米须20克。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清热利湿,调畅气机。主气郁湿阻。

用法用量将木香打成粗粉,提取有效成分。另将余药经整理后混合煎汁,共煎2次,每次务使水面高出药材,经煮沸20分钟(指沸后时间),过滤。滤液合并静置沉淀24小时,再吸取上清液浓缩至一定量,加入蔗糖煎沸使溶解,出料前5分钟加防腐剂,过滤。滤液与木香提取液混匀,分装于100毫升,每次饭前15分钟服33毫升,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停药1周后进入下1疗程。冷和平方。

摘录《冷和平方》

处方8、瓜皮赤豆汤

处方冬瓜皮 西瓜皮 白茅根各20克 玉米须15克 赤小豆200克

制法先把赤小豆放入砂锅内,加入温水适量,浸泡1~2小时;再把冬瓜皮、西瓜皮、白茅根、玉米须一同放入泡赤小豆的砂锅内再加些冷水,煎沸后改用小火再煎半小时即可。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适用于小儿急性肾炎所致的小便不利、全身水肿。

用法用量以上为1日量,煎成后去渣,分作3次,温热饮用,直至水肿消退。

摘录《现代实用中药》

处方9、胡萝卜玉米渣粥

处方玉米渣100克 胡萝卜3~5克

制法先将玉米渣煮1小时,后将胡萝卜洗净切片放入再煮待萝卜熟后即可。

功能主治消食化滞,健脾止痢。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食积腹痛、久泄久痢。

用法用量空腹服,每日2次。

摘录《民间方》

处方10、玉米粉粥

处方玉米粉 粳米各适量

制法将玉米粉加适量冷水调和,将粳米粥煮沸后入玉米粉同煮为粥。

功能主治降脂,降压。对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及血液循环障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高脂血症病人常服也有效。

用法用量可供早晚餐温热服。

摘录《食物疗法》

处方11、玉米须炖猪肉

处方玉米须30克 猪瘦肉120克 精盐 味精适量

制法将玉米须洗净,猪瘦肉切成薄片,一起放入陶瓷罐内,加水500克,上蒸笼蒸,至猪肉熟透,加精盐、味精即成。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清血热,治崩。适用于血热型崩漏。

用法用量每日2次,趁热服。

摘录《民间方》

处方12、清肝汤

处方川芎15克,川牛膝15克,地骨皮15克,菊花20克,地龙10克,夏枯草30克,玉米须30克。

功能主治平肝清热,通络止痛。主肝火上扰清空。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龚志贤方

处方13、益肝清症汤

处方党参9克,茯苓9克,制大黄9克,栀子9克,阿胶9克,地鳖虫6克,桃仁6克,龙胆草6克,玉米须30克,炮山甲粉1.7克(另吞)。

功能主治健脾清肝,通络消痞。主肝气郁结,气滞血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姜春华方

处方14、槐连四物汤

处方当归1钱,川芎1钱,赤芍药(炒)1钱,生地黄1钱,槐花1钱,黄连(炒)1钱,御米壳(去蒂,蜜炙)5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清热坚肠。主产后热滑血痢,脐腹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注意此止涩之剂,非滑勿投,慎之。

摘录《济阴纲目》卷十四

处方15、痢圣散子

别名圣散子

处方当归(去芦)2两,干姜(炮)2两,黄柏皮(去粗皮)4两,甘草(爁)4两,枳壳(去瓤)4两,御米(即罂粟子)4两,罂粟壳(去蒂、盖)4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远年近日赤白休息痢。

用法用量圣散子(《医部全录》卷二六二)。

注意忌生冷、油腻之物。

摘录《局方》卷六(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处方16、款花清肺散

处方人参1两,甘草(炙)1两,甜葶苈(生)1两,白矾(枯)1两,款冬花1两,御米壳4两(醋炒),(一方加乌梅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咳嗽喘促,胸膈不利,不得安卧。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款冬花清肺散”。

注意忌油腻物,亦忌多言语损气。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二

处方17、川芎散

处方川芎1两,当归1两,生地黄1两,伏龙肝1两,龙骨1两,芍药1两,蒲黄1两,御米壳(去蒂,蜜浴,炒焦)4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妇人崩漏带下,诸方不效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用温酒或米饮调下。

摘录《施圆端效方》引延津王子安方(见《医方类聚》卷二一○)

处方18、缓肠汤

处方人参(去芦)1两,白术1两,当归(去芦并土)1两,白茯苓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制)1两,白芍药1两,炙甘草1两,阿胶(蛤粉炒,去粉)2两,黄耆(蜜炙)2两,陈粳米(炒)2两,御米壳3两(蜜炙)。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蛊利。下血如赤水豆汁,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枣1个,同煎至5分,去滓,空腹食前温服,1日3次。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一

处方19、调中散

处方人参1钱,白茯苓1钱,白术1钱(煨),木香1钱,御米1钱,扁豆1钱,藿香1钱,诃子2个(煨),甘草1钱,石莲肉1钱(1方加丁香,枳壳,荜澄茄,肉豆蔻)。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下痢纯白;吐泻,气虚不食,头汗不止;胃气虚弱,呕吐腹胀;盘肠气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陈米饮或甘草汤送下;如和气,紫苏木瓜汤送下;吐泻,气虚不食,头汗不止盐汤送下;胃气虚弱,呕吐腹胀,陈皮汤送下;盘肠气痛,木瓜盐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六引《傅氏活婴方》

处方20、款花贝母散

处方款冬花、人参、半夏(姜制)、知母、贝母、甜葶苈(炒)、御米壳(蜜炒)、乌梅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喘嗽虚弱。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加生姜5片,煎至7分,食后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三

处方21、丁香和胃丸

处方御米壳7个,生姜7片,丁香7个,灯草7根,甘草7根,枣7个,柏苓儿7个,

制法先将各味为末,后将枣、姜同捣千杵,水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赤白痢。

用法用量每服1丸,赤痢,甘草汤送下;白痢,干姜汤送下;五色痢,甘草、干姜汤送下,食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经验秘方》

处方22、断痢散

处方肉豆蔻2两半(炮),丁香2两半(炮),干姜2两半(炮),甘草1两(炙),陈皮1两,诃子(去核)1两,御米壳(去蒂,蜜浴炒)3两。

功能主治泻痢,腹痛久不愈。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半,水1盏,加乳香1粒,粟米100粒,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霍乱吐泻,水冷服。

摘录《施圆端效方》引大名王国祥方(见《医方类聚》卷一四一)

处方23、换肠丸

处方御米壳1两(去隔蒂,碎,微炒,净秤),木香1两,诃子皮1两,白芍药1两,甘草(炒)1两,当归(去芦头,炒)1两,人参1两,白术1两半,白茯苓(去皮)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泄泻不止,及诸下痢之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水1盏煎化,食前稍热服。

摘录《御药院方》卷七

处方24、换肠丸

处方当归(切,焙)半两,青皮(去白)1分,木香1分,陈皮(去白)7钱,诃子皮7钱,甘草(炒)4钱,豆蔻4钱,御米壳(蜜浴,炒)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小儿樱桃大。

功能主治大人、小儿泻痢脓血,腹中(疒丂)痛,困倦减食,里急后重,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丸,姜汤化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施圆端效方》

处方25、真方圣散子

处方御米壳3两(捣碎,醋炒黄色),肉豆蔻(面裹煨,去面)1两,赤石脂1两,乌鱼骨(去皮)1两,甘草(炙黄)1两,楝丁香1两,诃子皮1两,干姜(炮)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固养脾胃,温中,止心腹痛。主男子妇人脾胃受湿,中脘停寒,吃物频伤,心胸满闷,胁肋膨胀,肠鸣虚痞,小腹坚痛,脐下强急,或大便不调,米谷迟化,里急后重,下痢脓血,或下五色,或便如鱼脑,或如豆汁,或有鲜血,或如烂肉相似,日夜无度,久而不愈,嗜卧怠堕,虚羸,肢体沉困,寒热时作。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水1盏,入乳香少许煎5-7沸调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七

处方26、固肠散

别名御米散

处方木香半两,黄连半两,御米壳1两半(蜜炙),象豆(藏白矾烧)半两,诃子(面裹煨,大者)半两,石榴皮(酸者,涂蜜炙黄)半两,柿蒂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血痢,下如鱼脑浆,或似豆汁,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空心米饮调下。

摘录《鸡峰》卷十四

处方27、大圣金真散

处方御米壳半斤(炒),甘草1两(炙),干姜半两(炮),当归1两,酸石榴皮1两(炒),陈皮(去白)1两,白茯苓(去皮)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一切寒热,赤白痢疾,溏泻。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小儿半盏,加乳香同煎至7分,食前服。

注意忌油腻,生冷,毒物。

摘录《宣明论》卷十

处方28、定肺散

处方知母半两,贝母2钱半,人参2钱半,枯矾半两,乌梅肉半两,御米壳(炒)2两,白术2钱半。

功能主治肺痈。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水煎服;生姜汤点亦得;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噙化亦得。

摘录《赤水玄珠》卷七

处方29、大圣丸

处方御米壳(蜜浴,炒)2两,甘草(炒),芍药半两,川芎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腹痛泄痢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大圣散”。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引《局方》

处方30、当归散

处方御米皮、干姜、当归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血痢。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米饮调下。

摘录《鸡峰》卷十四

处方31、和胃散

处方御米壳(去蒂,蜜浴炒)3两,南青皮(去白)1两,车前子(炒)1两,甘草(生)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冷热不调,泻痢脓血,腹痛后重,水谷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2钱,煎橘皮蜜汤调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施圆端效方》

处方32、安肺散

处方麻黄(不去节)2两,甘草(炒)1两,御米壳4两(去顶,炒黄)。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咳嗽无问新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乌梅1个,煎至7分,去滓,临卧温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二

处方33、定肺丸

处方款冬花、紫菀、知母、贝母、人参、甘草(炙)、桑白皮、御米壳、麦门冬、百部、马兜铃、五味子、乌梅肉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肺痈。

用法用量每用1丸,噙化。

摘录《赤水玄珠》卷七

处方34、鸡鸣丸

处方半夏、贝母、杏仁(去皮尖)、苦葶苈、桔梗、陈皮、北五味、旋覆花、紫苏子、甘草、阿胶(炒灰)、人参、御米壳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诸般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乌梅1个,大枣3枚,煎汤,食远嚼药吞下。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六

处方35、八仙散

处方天麻1钱(热汤泡洗),人参1钱,白术1钱,白茯苓1钱半,御米1钱(炒去油),糯米(姜汁浸7次),扁豆1钱(炒),陈皮1钱,莲肉(去心)1钱,藿香叶1钱,甘草1钱(炒)。

制法上为细末,如常调匀。

功能主治一切身冷,瘛疭,四肢弱,吐泻不食,精神困慢,面色青黑,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用盐汤调下,或盐米饮调下,不拘时候;如吐泻,霜梅汤调下;慢惊者,冬瓜仁、陈皮煎汤调下,入盐少许。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一引《傅氏活婴方》

处方36、白术圣散子

处方御米壳2两(蜜炒),当归、肉豆蔻、缩砂、石榴皮、诃子、干姜(炮)、陈皮、白术、甘草、芍药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泻痢久不愈,并妇人产后痢。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大盏,入乳香少许,同煎和滓服。

摘录《宣明论》卷十

处方37、当归四圣散

处方当归(切,焙)2两,芍药2两,御米壳(蜜炒)4两,甘草(炒)1两,茯苓半两,黄耆3两2钱(如无,地榆同用)。

功能主治一切下痢,脓血频并,脐腹绞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施圆端效方》

处方38、立效散

处方乌梅肉、御米壳、白矾、甘草(炙)、夜叉头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泻。

用法用量每服2钱半,空心米饮汤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

处方39、加减益气汤

处方黄耆5分,人参5分,白术1钱,陈皮1钱,当归7分,白芍药1钱,升麻3分,甘草(炙)3分,泽泻5分,砂仁5分,木香3分,白豆蔻3分,地榆5分,御米壳(醋炒)3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痢疾日久不愈,不能起床虚弱者。

用法用量水2盏,煎至8分,滤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40、加剂四物汤

处方川芎、当归、白芍、生地、槐花、黄连、御米壳各等分。

功能主治下痢。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八引《保命集》

处方41、安肺散

处方款冬花1两,五味子1两,乌梅肉1两(焙微黄),紫菀茸1两,甘草(炒)半两,御米壳(去蒂,蜜炒)4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涎喘嗽,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2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每日2次。痨嗽,加人参2钱。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三

处方42、白果汤

处方半夏3钱,麻黄3钱,款冬花3钱,桑皮3钱,甘草3钱,白果21个,黄芩1钱5分,杏仁1钱5分,苏子2钱,御米壳1钱。

功能主治哮喘痰盛。

用法用量水煎,分2服。

摘录《证治汇补》卷五

处方43、诃皮散

处方御米壳1钱,诃皮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痢,大孔不闭。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三瀼堂本)作“英诃散”。

摘录《嵩崖尊生》(锦章书局本)卷九

处方44、加减当归地榆散

处方御米壳(蜜炒)2两,当归(焙)1两,地榆半两,黄连(拣净)半两,芍药半两,甘草(炒)半两。

功能主治冷热不调,气毒恶毒,湿热肠垢,毒痢休息,膏痢腥秽,干呕不食,肌热,小便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日2次。气毒痢,加黄连、当归1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施圆端效方》

处方45、安神散

处方御米壳(蜜炒)1两,人参1两,陈皮(去白)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远年近日喘嗽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1钱,临卧煎乌梅汤调下。

摘录《宣明论》卷九

处方46、地榆散

处方地榆2两(炒),御米壳4两(蜜炒),陈皮1两(浸洗,去白),藿香1两(洗去土),黄连1两,甘草1两(炙),苍术1两(米浴浸3日,炒)。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五色痢,里急后重,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大盏,煎至8分,去滓,通口服,并2服滓再煎作1服,共3服。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二

处方47、六神散

别名温脾散

处方御米壳(蜜炒)1两,青皮(去白)半两,乌梅肉半两,干姜(炮)半两,陈皮(去白)半两,甘草(炙)半两,(一方无乳香。一方无干姜)。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泻痢赤白,腹痛不可忍,痢久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乳香1粒,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1日2次。赤痢冷服,白痢热服,花痢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

处方48、加减补中益气汤

处方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白芍(炒)、泽泻、木香、砂仁、白豆蔻、地榆、御米壳(醋炒)3分。

功能主治下痢赤白,脓血相杂,腹痛里急后重,昼夜无度,日久不愈,不能起床,不思饮食,疲劳之甚,或服寒凉峻利太过者。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49、九仙散

处方人参1两,款冬花1两,桑白皮1两,桔梗1两,五味子1两,阿胶1两,乌梅1两,贝母半两,御米壳8两(去顶,蜜炒黄)。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钱,白汤点服。嗽住止后服。

各家论述《中医方剂学》:本方主治久咳不愈,以致肺气耗散,肺阴亏损之证。久咳不已,伤肺伤气,用人参以补气,阿胶以补肺;喘则气耗,用五味子之酸收,以敛耗散之肺气;益以乌梅、罂粟壳敛肺止咳;复用款冬、桑皮、贝母止咳平喘,兼以化痰;桔梗载药上行。合用具有益气、敛肺、止咳之效。凡咳嗽经久不愈,气耗阴亏,咳喘自汗者,本方较为合适。若痰涎壅盛,或外有表邪者,切勿误用,以免留邪为患。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二引太医王子昭方

处方50、六神散

处方御米壳(蜜炒)1两,青皮(去白)半两,乌梅肉半两,干姜(炮)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泻痢,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乳香1粒,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1日2次。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施圆端效方》

处方51、遇仙立效散

处方御米壳(去蒂、盖,炒黄)川当归(洗)甘草各60克 赤芍药 酸榴皮 地榆各15克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涩肠止泻,和血止痛。治恶痢,便下赤白,脓血相杂,里急后重,脐腹绞痛,或下五色,或如鱼脑,日夜无度,或噤口不食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温服。小儿量岁数加减,以愈为度。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腥臊等物。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52、如神救苦散

处方御米壳(去顶囊.蜜炙.一两) 陈皮(去白.五钱) 虎骨(酥炙.二钱半) 乳香(研.二钱半) 没药(研.二钱半) 甘草(炙.二钱半)

功能主治治左瘫右痪,风湿痹,走注疼,无问男子女人远近,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八分,连滓服。如煎药,一顺搅之。

注意忌鸡猪等肉。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3、万灵丸

处方草乌(去皮脐.挫.盬炒)、细辛(去苗)、赤芍药、五灵脂、地龙(去土.炒)、防风(去芦)、黄蓍(去芦)、海桐皮、骨碎补(去毛),各一两。黑狗脊、青皮(去白)、牛膝(酒浸)、何首乌、蔓荆子、御米子(炒),各二钱。紫荆花(三钱),白附子(炮.去皮)、巨胜子、川乌头(炮.去皮脐)、苍术(米泔浸),各一两。黑牵牛(半两、为末)、山茵陈(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脏虚寒,耳鸣腰痛,筋骨酸痛。

用法用量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4、痢圣散子

处方当归(去芦)、干姜(炮),各二两;黄柏皮(去粗皮)、甘草、枳壳(去瓤)、御米(即罂栗子.性与壳同)、罂粟壳(去蒂.盖),各四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远年日近,赤白休息等痢。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薤白二条,擘碎,同煎至八分,去渣,食前稍温服。老人、小儿加减服食。

注意忌生泠、油腻之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5、安神散

处方御米壳(蜜炒)30克 人参 陈皮(去白)甘草(炙)3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喘嗽。

用法用量每服3克,煎乌梅汤调下,临卧服。

摘录《宜明论方》卷九

处方56、如意通圣散

处方当归(去芦)陈皮(去白)麻黄(去节)甘草(炙)川芎 御米壳(去顶、膈)丁香各等分

制法上药用慢火炒令黄色。

功能主治治行痹,走注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如腰腿走注疼痛,加虎骨、没药、乳香;如心痛,加乳香、良姜;如赤眼,加草龙胆、黄连。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四引《集验》

处方57、九仙散

处方人参 款冬花 桑白皮 桔梗 五味子阿胶 乌梅各30克 贝母15克 御米壳24克(去顶,蜜炒黄)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久嗽气血两虚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开水调下。嗽止则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二

处方58、乳香盏落散

处方御米壳(去蒂)120克 柴胡(去苗)桔梗(去芦)甘草(炒)陈皮各3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偏正头痛,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灯草3克,煎至100毫升,去滓,食后服。

备注本方名乳香盏落散,但方中无乳香,疑脱。

摘录《卫生宝鉴》卷九

处方59、遇仙立效散

处方御米壳(去蒂.盖.炒黄)、川当归(洗)、甘草,各二两;赤芍药、酸榴皮、地榆,各半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诸般恶痢,或赤或白,或浓淡相杂,里急后重,脐腹绞痛,或下五色,或如鱼脑,日夜无度,或噤口不食。不问大人、小儿、虚弱,老人、产妇,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空心温服,小儿量岁数加减,以瘥为度。

注意忌生泠、油腻、腥臊等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60、诃子皮散

处方御米壳(去蒂萼,蜜炒)橘皮各1.5克 干姜(炮)1.8克 诃子(煨,去核)2.1克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涩肠固脱。治肠胃虚寒泄泻,米谷不化,肠鸣腹痛,脱肛不收;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白多赤少,日夜无度。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和滓,空腹时热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本文标签: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