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06:18:06作者:百科知识库
罂粟(别名罂子粟、罂粟米、象谷囊、卸米、囊子、卸米子、粟米。),甘;平,健脾开胃;清热利水。主泄泻;痢疾;反胃,小编整理出含有罂粟的处方共21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21~180共60个。
处方1、万金饮处方陈皮(去白)、甘草(半生.半炙)、罂粟壳(去蒂.盖.半生.半蜜炙),各等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内受风寒,或饮食生冷,伤于脾胃,呕吐泄泻,胁肋胀满,肠内虚鸣,及肠胃受湿,脓血相杂,下如豆汁,或下瘀血,里急后重,日夜无度,饮食减少,渐至瘦弱,并能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先用沸汤泡盅热,又于碗内盛重汤,坐盏在内,却抄药末在盅内,用沸汤泡至七分,盏上用盏盖之,良久,纱绵滤去渣,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秘传斗门散处方黑豆(炒.去皮)十二两,干姜(炮)四两,罂粟壳(蜜炒)半斤,地榆(炒)、甘草(炙),各六两;白芍药三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八种毒痢,脏腑撮痛,脓血赤白,或下瘀血,或成片子,或有五色相杂,日夜频并。兼治噤口恶痢,里急后重,久渴不止,全不进食,他药不能治者,立见神效。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同煎至七分,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地榆散处方石榴皮、莲蓬(去茎)、甘草(炒)、罂粟壳(去瓤.蜜涂炙),各等分。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泄泻不止,或下鲜血,或如豆汁,或如豚肝,或脓血相杂,赤多白少,腹痛后重,遍数频并,全不入食,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一盏,通口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水煮木香圆处方当归(洗.去芦)、诃子(炮.去核)、木香(不见火),各六两;青皮(去白)、甘草(赤),各二两四钱,罂粟壳(去瓢)二两八钱。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赤白,脓血相杂,里急后重,或脏腑滑泄,日夜无度,或积寒久冷,脐腹疼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水八分盏,煎至六分,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痢圣散子处方当归(去芦)、干姜(炮),各二两;黄柏皮(去粗皮)、甘草、枳壳(去瓤)、御米(即罂栗子.性与壳同)、罂粟壳(去蒂.盖),各四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远年日近,赤白休息等痢。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薤白二条,擘碎,同煎至八分,去渣,食前稍温服。老人、小儿加减服食。
注意忌生泠、油腻之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6、细辛五味子汤处方北细辛(去苗)、半夏(洗七次),各一两;甘草(炙)、乌梅(去核),各一两半;五味子、罂粟壳(去蒂.盖),各三两;桑白皮(炒)二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肺经不足,胃气怯弱,或冒风邪,或停寒有饮,咳嗽倚息,不得安卧,胸满迫塞,短气减食,干呕作热,嗽唾结痰,或吐涎沫,头目昏眩,身体疼重,语声不出,鼻塞清涕,头面脚膝,时带虚浮,痰咳不止,痛引胸胁,不问新久,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二盏半,生姜十片,煎至一盏,用纱帛滤去滓,温服。留二服滓,并作一服,再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7、斗门散处方干葛(去皮)半两,地榆(去芦)、甘草(炙),各二两;干姜(炮)、当归(去芦),各一两;黑豆(炒.去壳)、罂粟壳(去瓤.蜜炙),各四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八种毒痢,脏腑撮痛,脓血赤白,或有五色相杂,日夜频并,兼治噤口恶痢,里急后重,大渴不止,酒痢脏毒,全不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8、粟壳饮处方罂粟壳 枳壳 白芍药 陈皮 当归 甘草 诃子 木香 人参 白僵蚕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涩肠止痢。治久痢滑脱不禁。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二
处方9、纯阳真人养脏汤处方人参、当归(去芦)、白术(焙),各六钱;肉豆蔻(面裹.煨)半两,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八钱;白芍药一两六钱,木香(不见火)一两四钱,诃子(去核)一两二钱,罂粟壳(去蒂.盖.蜜炙)三两六钱。
炮制上件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肠胃虚弱,冷热不调,脏腑受寒,下痢赤白,或便脓血,有如鱼脑,里急后重,日夜无度,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全不思食,及治脱肛坠下,酒毒便血,诸药不效者,并皆治之。此药的有神效,不可具述(一本不用肉豆蔻)。
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老人、孕妇、小儿暴泻,急宜服之,立愈。如脏腑滑泄夜起,久不瘥者,可加炮了附子三、四片,煎服。
注意忌酒、面、生冷、鱼腥、油腻。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0、人参清肺汤处方地骨皮、人参(去芦)、阿胶(麸炒)、杏仁(去皮.尖.麸炒)、桑白皮(去粗皮)、知母、乌梅(去核)、甘草(炙)、罂粟壳(去蒂.盖.蜜炙),各等分。
炮制上俰咀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肺胃虚热寒,咳嗽喘急,胸膈噎闷,腹肋胀满,迫塞短气,喜欲饮冷,咽噫隐痛,及疗肺痿劳嗽,唾血腥臭,干呕烦热,声音不出,肌肉消瘦,倦怠减食。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乌梅、枣子各一枚,同煎至一盏,滤去滓,温温食后,临卧服。两滓留并煎,作一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1、斗门散处方干葛(去皮)15克 地榆(去芦)甘草(炙)各60克 干姜(炮)当归(去芦)各30克 黑豆(炒,去壳)罂粟壳(去瓤,蜜炙)各12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毒痢,脓血赤白,或有五色相杂,日夜频作,腹中撮痛;兼治噤口痢,里急后重,大渴不止;酒利脏毒,全不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12、清膈散处方麻黄30克(去节)阿胶30克(炒)罂粟壳30克(蜜炙)乌梅肉30克 杏仁15克(去皮、尖)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痰嗽。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临卧时温服。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一
处方13、神仙救苦散处方罂粟壳15克(醋炒为末,再以铜器炒过)槟榔15克(炒赤,研末)
制法上二味,每用等分。
功能主治治小儿赤白痢下,日夜百行不止。
用法用量赤痢,蜜汤下,白痢,砂糖汤下。
摘录《本草纲目》卷二十三引《全幼心鉴》
处方14、人参定喘汤处方人参(切片)麻黄(去节)甘草《炙》 阿胶(炒)半夏曲各30克 桑白皮 五味子各45克 罂粟壳(蜜炙,刷)60克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入人参片拌匀。
功能主治治肺气不足,久咳不止,上喘气急,喉中涎声,胸满气逆,坐卧不安,饮食不下;及小儿久病,肺气喘急,喉中涎声,胸隔不利,呕吐痰沫。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入生姜3片,同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处方15、梅煎散处方赤芍药 黄连 甘草各30克 罂粟壳9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热止痢。治小儿暑毒下痢,烦渴肚疼,发热。
用法用量三岁小儿每服3克,用水100毫升,乌梅1个,煎至3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六
处方16、复元散处方贝母 百合 阿胶(炒)枇杷叶(蜜炙,去毛)桔梗 罂粟壳(炒)各3克
制法为末。
功能主治治麻疹喘急,鼻孔干黑如煤。
用法用量用桑白皮煎汤下3克。
摘录《麻科活人全书》卷一
处方17、托里定痛散别名托里定痛汤(《医宗金鉴》卷六十二)。
处方当归身 熟地黄 乳香 没药 川芎 白芍 肉桂各3克 罂粟壳(去筋膜,蜜炒)9克
功能主治治痈疽溃后,血虚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一
处方18、罂粟汤处方艾叶(去梗)、黑豆(炒.去皮)、陈皮(去白)、干姜(炮)、甘草(炙),各二两;罂粟壳(去蒂.蜜炙)四两。
炮制上件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或饮食生冷,内伤脾胃,或饮酒过度,脐腹?h,泄泻肠鸣,下痢或赤或白,里急后重,日夜频并,饮食减少,及肠胃受湿,膨胀虚鸣,下如豆汁,或下鲜血,并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前。小儿量岁数,加减与之。
注意忌生冷、油腻,毒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9、固肠散处方陈皮(炒)二十两,木香(不见火)一两,肉豆蔻(生用)、罂粟壳(去蒂.盖.蜜炙),各三两;干姜(炮)、甘草(炙),各二两半。
炮制上件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内受寒气,泄泻注下,水谷不分,冷热不调,下痢脓血,赤少白多,或如鱼脑,肠滑腹痛,遍数频并,心腹胀满,食减少力,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酒一盏,生姜二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温服,不计时候。如不饮酒,水煎亦得。
注意忌酒、面、鱼腥等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0、神圣散处方罂粟壳 乌梅肉 干姜 肉豆蔻各15克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虚寒泻痢,日久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00毫升,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一引《海上名方》
处方21、参芎汤处方人参 川芎 甘草(炙)白术 白茯苓 北芍药 白豆蔻仁(炒)当归(酒浸,焙)黄耆(蜜炙)肉桂(去皮)各15克 罂粟壳(蜜炙)五味子各3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虚寒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3片,大枣2枚,用水23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五
处方22、御米饮子别名御米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宝庆新增方)。
处方罂粟壳15克 人参7.5克 厚朴30克(去粗皮,锉,姜汁炒熟)白茯苓15克 干姜7.5克(炮)乌梅3个(连核用)甘草15克(炙)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久患痢疾,或赤或白,脐腹疠痛,里急后坠,发歇无时,日夜无度,及下血不已,全不入食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淮枣3枚,同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年老体弱及小儿减半。若痢下赤多,加黑豆30粒,腹痛,加木香。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四
处方23、养脏汤处方木香 白芍药各3克 诃子肉9克 人参 白术 当归各9克 甘草(炙)肉桂各12克 罂粟壳(去筋蔓,蜜炙)30克
功能主治治寒热失调,久痢久泻,里急后重者。
用法用量上药锉碎。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六
处方24、人参清肺汤处方地骨皮 人参(去芦)阿胶(麸炒)杏仁(去皮、尖,麸炒)桑白皮(去粗皮)知母 乌梅(去核)甘草(炙)罂粟壳(去蒂盖,蜜炙)各等分
制法上药嚼咀,研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肺胃虚寒,咳嗽喘急,胸膈噎闷。腹胁胀满,迫塞短气,喜欲饮冷,咽噫隐痛,及肺痿劳嗽,唾血腥臭,干呕烦热,声音不出,肌肉消瘦,倦怠食减。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乌梅、枣子各1枚,同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及临卧时温服。两滓留并煎作一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处方25、养中汤处方半夏曲(炙)24克 甘草(炙)肉桂(去粗皮)各15克 罂粟壳(去蒂、盖,蜜炙)7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中止咳。治肺胃受寒,咳嗽有痰,胸满短气,语声不出,昼夜不止,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4片,同煎至105毫升,通口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处方26、地榆散处方石榴皮 莲蓬(去茎)甘草(炒)罂粟壳(去瓤,蜜涂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泄泻不止;或下鲜血,或如豆汁,或如豚肝,或脓血相杂,赤多白少,腹痛后重,遍数频并,全不入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通口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27、地榆散处方赤芍药 茯苓(去皮)各180克 地榆(炒)干葛各250克 罂粟壳(蜜炒)360克 当归(去苗)90克 甘草(炙)120克 干姜(炮)6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调和脾胃,涩肠止痢。主下痢已久,赤多白少,脐腹绞痛,里急后重,口燥烦渴,小便不利;或下痢纯白,或下血紫黑,肠滑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温开水调下。小儿视年龄大小,每服1.5~3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28、参连丸处方艾叶(用糯米糊拌,焙,取细末)45克 干姜(炮,取末)60克(同艾末用米醋900毫升,慢火熬成稠膏)宣黄连45克(锉如豆大,用吴茱萸45克同炒紫色,拣去吴茱萸不用)木香45克(别用黄连45克为粗末,用水600毫升,慢火煮尽水,去黄连不用,将木香薄切,焙干)酸石榴皮(炒)白茯苓(去皮)地榆 百草霜(别研)当归(洗,焙)各45克 龙骨39克(火煅通红)赤石脂39克 诃子(煨,去核)30克 阿胶60克(蛤粉炒)罂粟壳60克(蜜炙)
制法上为细末,将前项艾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肠胃虚弱,冷热不调,泄利肠鸣,日夜无度。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陈米饮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29、罂粟膏处方罂粟花15朵(无花,以壳代之)麻油120克 白蜡9克 轻粉(研细末)6克
制法将罂粟花用油煎枯,过滤,入白蜡熬化,待四周将凝时,下轻粉末,搅匀。
功能主治治汤火伤,皮肉损烂,痛苦焮热,起泡流水。
用法用量用时取少许,化开搽患处。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处方30、加味芍药甘草汤处方生白芍50克,炙甘草50克,元胡15克,罂粟壳15克。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主劳伤筋脉,气血不运,经遂不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陈玉明方
处方31、木香散处方木香15克(用黄连15,克,各锉,同炒)甘草30克(炙)罂粟壳15克(生姜15克,打碎同炒)
制法上研细末,加麝香少许研匀。
功能主治治诸痢。
用法用量每次6克,用陈米饮送下。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四
处方32、断下汤处方罂粟壳(炙)14个(去瓣)草果1个(不去皮,炒)白术3克 甘草(炙)1.5克 茯苓3克
制法上锉为散,作一剂。
功能主治主下痢赤白。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7片,大枣7个,煎至300毫升,分二次空腹时服。若下痢纯赤,加黑豆27粒;下痢纯白,加炮干姜3克。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
处方33、天浆散处方罂粟壳(蜜炙)5枚 乌梅半枚 甘草半寸 干姜1块(炮)酸石榴皮1片(如钱大)
功能主治治下痢腹痛,脓血相杂。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温服,不拘时候。白痢,去甘草,赤痢,去干姜。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34、神应丸处方黄连60克(一半生用,一半炒熟用)吴茱萸(净)60克 罂粟壳30克(去筋、木,十分净,炒黑色)木香60克
制法上为细末,用胨仓米粉同好米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水泻肠鸣腹痛,赤白痢,休息痢。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米饮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引《瑞竹堂经验方》
处方35、万灵汤处方罂子粟(炒赤)250克 甘草(炙,锉)30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赤白泻痢,腹部疼痛,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每服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临卧空腹时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处方36、槐连四物汤处方当归1钱,川芎1钱,赤芍药(炒)1钱,生地黄1钱,槐花1钱,黄连(炒)1钱,御米壳(去蒂,蜜炙)5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清热坚肠。主产后热滑血痢,脐腹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注意此止涩之剂,非滑勿投,慎之。
摘录《济阴纲目》卷十四
处方37、痢圣散子别名圣散子
处方当归(去芦)2两,干姜(炮)2两,黄柏皮(去粗皮)4两,甘草(爁)4两,枳壳(去瓤)4两,御米(即罂粟子)4两,罂粟壳(去蒂、盖)4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远年近日赤白休息痢。
用法用量圣散子(《医部全录》卷二六二)。
注意忌生冷、油腻之物。
摘录《局方》卷六(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处方38、款花清肺散处方人参1两,甘草(炙)1两,甜葶苈(生)1两,白矾(枯)1两,款冬花1两,御米壳4两(醋炒),(一方加乌梅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咳嗽喘促,胸膈不利,不得安卧。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款冬花清肺散”。
注意忌油腻物,亦忌多言语损气。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二
处方39、川芎散处方川芎1两,当归1两,生地黄1两,伏龙肝1两,龙骨1两,芍药1两,蒲黄1两,御米壳(去蒂,蜜浴,炒焦)4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妇人崩漏带下,诸方不效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用温酒或米饮调下。
摘录《施圆端效方》引延津王子安方(见《医方类聚》卷二一○)
处方40、缓肠汤处方人参(去芦)1两,白术1两,当归(去芦并土)1两,白茯苓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制)1两,白芍药1两,炙甘草1两,阿胶(蛤粉炒,去粉)2两,黄耆(蜜炙)2两,陈粳米(炒)2两,御米壳3两(蜜炙)。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蛊利。下血如赤水豆汁,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枣1个,同煎至5分,去滓,空腹食前温服,1日3次。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一
处方41、调中散处方人参1钱,白茯苓1钱,白术1钱(煨),木香1钱,御米1钱,扁豆1钱,藿香1钱,诃子2个(煨),甘草1钱,石莲肉1钱(1方加丁香,枳壳,荜澄茄,肉豆蔻)。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下痢纯白;吐泻,气虚不食,头汗不止;胃气虚弱,呕吐腹胀;盘肠气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陈米饮或甘草汤送下;如和气,紫苏木瓜汤送下;吐泻,气虚不食,头汗不止盐汤送下;胃气虚弱,呕吐腹胀,陈皮汤送下;盘肠气痛,木瓜盐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六引《傅氏活婴方》
处方42、款花贝母散处方款冬花、人参、半夏(姜制)、知母、贝母、甜葶苈(炒)、御米壳(蜜炒)、乌梅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喘嗽虚弱。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加生姜5片,煎至7分,食后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三
处方43、丁香和胃丸处方御米壳7个,生姜7片,丁香7个,灯草7根,甘草7根,枣7个,柏苓儿7个,
制法先将各味为末,后将枣、姜同捣千杵,水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赤白痢。
用法用量每服1丸,赤痢,甘草汤送下;白痢,干姜汤送下;五色痢,甘草、干姜汤送下,食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经验秘方》
处方44、断痢散处方肉豆蔻2两半(炮),丁香2两半(炮),干姜2两半(炮),甘草1两(炙),陈皮1两,诃子(去核)1两,御米壳(去蒂,蜜浴炒)3两。
功能主治泻痢,腹痛久不愈。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半,水1盏,加乳香1粒,粟米100粒,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霍乱吐泻,水冷服。
摘录《施圆端效方》引大名王国祥方(见《医方类聚》卷一四一)
处方45、换肠丸处方御米壳1两(去隔蒂,碎,微炒,净秤),木香1两,诃子皮1两,白芍药1两,甘草(炒)1两,当归(去芦头,炒)1两,人参1两,白术1两半,白茯苓(去皮)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泄泻不止,及诸下痢之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水1盏煎化,食前稍热服。
摘录《御药院方》卷七
处方46、换肠丸处方当归(切,焙)半两,青皮(去白)1分,木香1分,陈皮(去白)7钱,诃子皮7钱,甘草(炒)4钱,豆蔻4钱,御米壳(蜜浴,炒)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小儿樱桃大。
功能主治大人、小儿泻痢脓血,腹中(疒丂)痛,困倦减食,里急后重,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丸,姜汤化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施圆端效方》
处方47、真方圣散子处方御米壳3两(捣碎,醋炒黄色),肉豆蔻(面裹煨,去面)1两,赤石脂1两,乌鱼骨(去皮)1两,甘草(炙黄)1两,楝丁香1两,诃子皮1两,干姜(炮)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固养脾胃,温中,止心腹痛。主男子妇人脾胃受湿,中脘停寒,吃物频伤,心胸满闷,胁肋膨胀,肠鸣虚痞,小腹坚痛,脐下强急,或大便不调,米谷迟化,里急后重,下痢脓血,或下五色,或便如鱼脑,或如豆汁,或有鲜血,或如烂肉相似,日夜无度,久而不愈,嗜卧怠堕,虚羸,肢体沉困,寒热时作。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水1盏,入乳香少许煎5-7沸调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七
处方48、固肠散别名御米散
处方木香半两,黄连半两,御米壳1两半(蜜炙),象豆(藏白矾烧)半两,诃子(面裹煨,大者)半两,石榴皮(酸者,涂蜜炙黄)半两,柿蒂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血痢,下如鱼脑浆,或似豆汁,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空心米饮调下。
摘录《鸡峰》卷十四
处方49、大圣金真散处方御米壳半斤(炒),甘草1两(炙),干姜半两(炮),当归1两,酸石榴皮1两(炒),陈皮(去白)1两,白茯苓(去皮)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一切寒热,赤白痢疾,溏泻。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小儿半盏,加乳香同煎至7分,食前服。
注意忌油腻,生冷,毒物。
摘录《宣明论》卷十
处方50、定肺散处方知母半两,贝母2钱半,人参2钱半,枯矾半两,乌梅肉半两,御米壳(炒)2两,白术2钱半。
功能主治肺痈。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水煎服;生姜汤点亦得;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噙化亦得。
摘录《赤水玄珠》卷七
处方51、大圣丸处方御米壳(蜜浴,炒)2两,甘草(炒),芍药半两,川芎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腹痛泄痢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大圣散”。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引《局方》
处方52、当归散处方御米皮、干姜、当归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血痢。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米饮调下。
摘录《鸡峰》卷十四
处方53、和胃散处方御米壳(去蒂,蜜浴炒)3两,南青皮(去白)1两,车前子(炒)1两,甘草(生)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冷热不调,泻痢脓血,腹痛后重,水谷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2钱,煎橘皮蜜汤调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施圆端效方》
处方54、安肺散处方麻黄(不去节)2两,甘草(炒)1两,御米壳4两(去顶,炒黄)。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咳嗽无问新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乌梅1个,煎至7分,去滓,临卧温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二
处方55、定肺丸处方款冬花、紫菀、知母、贝母、人参、甘草(炙)、桑白皮、御米壳、麦门冬、百部、马兜铃、五味子、乌梅肉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肺痈。
用法用量每用1丸,噙化。
摘录《赤水玄珠》卷七
处方56、鸡鸣丸处方半夏、贝母、杏仁(去皮尖)、苦葶苈、桔梗、陈皮、北五味、旋覆花、紫苏子、甘草、阿胶(炒灰)、人参、御米壳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诸般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乌梅1个,大枣3枚,煎汤,食远嚼药吞下。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六
处方57、八仙散处方天麻1钱(热汤泡洗),人参1钱,白术1钱,白茯苓1钱半,御米1钱(炒去油),糯米(姜汁浸7次),扁豆1钱(炒),陈皮1钱,莲肉(去心)1钱,藿香叶1钱,甘草1钱(炒)。
制法上为细末,如常调匀。
功能主治一切身冷,瘛疭,四肢弱,吐泻不食,精神困慢,面色青黑,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用盐汤调下,或盐米饮调下,不拘时候;如吐泻,霜梅汤调下;慢惊者,冬瓜仁、陈皮煎汤调下,入盐少许。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一引《傅氏活婴方》
处方58、白术圣散子处方御米壳2两(蜜炒),当归、肉豆蔻、缩砂、石榴皮、诃子、干姜(炮)、陈皮、白术、甘草、芍药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泻痢久不愈,并妇人产后痢。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大盏,入乳香少许,同煎和滓服。
摘录《宣明论》卷十
处方59、当归四圣散处方当归(切,焙)2两,芍药2两,御米壳(蜜炒)4两,甘草(炒)1两,茯苓半两,黄耆3两2钱(如无,地榆同用)。
功能主治一切下痢,脓血频并,脐腹绞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施圆端效方》
处方60、立效散处方乌梅肉、御米壳、白矾、甘草(炙)、夜叉头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泻。
用法用量每服2钱半,空心米饮汤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