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蛇床子

更新时间:2023-02-03 04:02:11作者:百科

蛇床子

概况

异名:蛇朱(《本经》),蛇珠(《吴普本草》),蛇粟(《广雅》),蛇床仁(《药性论》),蛇床实(《千金方》)。

基源:为伞形科蛇床属植物蛇床的果实。蛇床属全世界约20种;中国有4种和1变种,4种入药。

原植物:蛇床Cnidium monnieri(L.)Cuss.(Selinum monnieri L.)

历史:蛇床子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证类本草》载:“图经曰,三月生苗,高三、二尺,叶青碎,作丛似蒿枝,每枝上有花头百余,结同一窠,似马芹类。四、五月开白花,又似散水(《纲目》作伞状)。子黄褐色,如黍米,至轻虚,五月采实,阴干。《纲目》载:“蛇虺喜卧于下,食其子,故有蛇床、蛇粟称。”又载:“其花碎米攒簇,其子两片合成,似莳萝子而细,亦有细棱。”以上记述与今用的蛇床是一致的。

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80cm。茎直立,多分枝,具深条棱,粗糙,中空。下部叶有短柄,叶鞘宽而短,边缘膜质,上部叶柄全部为鞘状;叶片轮廓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长3~8cm,宽2~5cm,二至三回3出式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10mm,宽1~1.5mm,具小尖头。复伞形花序直径2~3cm;总苞片6~10,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约5mm,边缘膜质,具细睫毛;伞辐8~20,不等长,长0.5~2cm,棱上粗糙;小总苞片多数,线形,长3~5mm;边缘具细睫毛;小伞形花序具花15~20,无萼齿;花瓣白色,先端具内折小舌片;花柱基略隆起,花柱长1~1.5mm,向下反曲。双悬果的分生果长圆状,长1.5~3mm,宽1~2mm,横剖面近五边形,主棱5,均扩大成翅状,每棱槽内油管1,合生面油管2。胚乳腹面平直。花期4~7月,果期6~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5卷.第2分册.224页.图版91∶6~9)

生境与分布:生于田边、路旁、荒草地及河边湿地。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原苏联、朝鲜、越南、北美及其它欧洲国家也有分布。

生药

栽培:宜向阳、湿润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地均能种植。用种子繁殖,在9~10月播种。直播,按行株距各30cm开浅穴,每穴播下种子5~6粒,或以行距30cm进行条播,每亩用种量0.5~0.75kg。播后覆草木灰或细土。出苗后,结合中耕进行间苗,点播者每穴留苗2~3株;条播者以株距20~25cm间苗。生长期中注意除草松土,用人畜粪水追肥1~2次。

采集: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将全株拔起,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枝叶杂质,筛去灰屑。药材主产于河北、山东、浙江、江苏、四川。

鉴别

性状:双悬果椭圆形,长1.5~4mm,宽1,2~2mm,表面灰黄色至黄褐色,光滑无毛,有时顶端有弯曲而叉开的花柱残基,基部常有细长果柄。分果广椭圆形,果棱5条,均显著突起成薄翅状,合生面平坦,中央略凹,通常可见2分裂直达基部的丝状心皮柄。果皮松脆,揉搓后易脱落,露出灰棕色种子。气特异芳香,味微辣,嚼之有辛凉感。以果粒饱满、灰黄色、香气浓郁、无杂质灰屑者为佳。

显微 分果横切面略呈五角形,具5条翅状果棱,合生面较宽而平整。外果皮为1列皱缩的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中果皮为数层薄壁细胞,其间杂有网纹细胞,每条果棱中部各有1外韧型维管束,并有少数纤维,果棱间各具1油管,合生面2个,扁长圆形,长径130μm左右,内含黄棕色油脂;内果皮为1列狭长细胞。种皮为1列颓废细胞,内含红棕色物质。内胚乳丰富,由多角形薄壁细胞组成,其壁稍厚,内含脂肪油及糊粉粒,糊粉粒含有细小的草酸钙簇晶;胚圆形,位于胚乳的中间,由薄壁细胞组成,内含少量糊粉粒;子叶2片。(图见《中药志》.第3册.596页.图378)

理化:取样品粉末(60目)2g,加乙醚6ml,冷浸4小时,滤过,将滤液浓缩至开,残渣用氯仿溶解至10ml,供点样用。以佛手柑内酯、甲氧基欧芹酚为对照品,吸附剂为硅胶G-1%CMC板,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1∶1),展距17.5cm,紫外灯下观察荧光。(图见《中药志》.第3册.597页.图379)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

主含香豆素。有:蛇床子素(Osthol)、蛇床定(Cnidiadin)、欧芹属素乙(Imperatorin)、酸橙烯醇(Auraptenol)、哥伦狭缝芹定(Columbianadin)、异阿魏栓翅芹醇(Isogosferol)、去甲基酯橙烯醇(Demethyl-auraptenol)、香柑内酯(Bergapten)、古当归素(Archangelicin)、台湾蛇床素(Cniforin)A、花椒毒酚(Xanthotoxol)、O-Isovaleryl-columbianetin、白芷素(Angelicin)、二氢山芹醇、异茴芹素(Isopimpinellin)、食用当归素(Elultin,OAcet-yl-columbianetin)、Cniforin B、(3′R-3′-Hydroxy-columbianadin)。此外尚含dl-乌姆塔定(dl-Umtatin)、蛇床醇(Cnidimol)A、B、香叶木素(Diosmetin)、β-谷甾醇、棕榈酸、p-香豆酸[1~5]、果实含挥发油约1.3%,主成分为蒎烯、茨烯、异戊酸龙脑酯、柠烯、β桉叶醇等数十种成分[6~11]

参考文献

[1] (日本)生药学杂志 1985;39(4)∶282。
[2] 中草药 1984;15(9)∶398(14)。
[3] 中草药 1986;17(2)∶54(6)。
[4]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1;13(3)∶45。
[5]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2;14(3)∶55。
[6] 药学杂志 1972;92(10)∶1289。
[7]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764。
[8] 南京药学院学报 1986;17(3)∶167;1985;16(3)∶10。
[9]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89;20(2)∶92。
[10] 中草药1992;23(6)∶330。

本文标签:蛇床子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上一篇:地锦草
下一篇:葫芦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