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4:02:13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葫芦茶
名称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概况异名:宝剑草、螳螂草(《泉州本草》),麻草(《闽东本草》),龙舌癀(《福建中草药》)。
基源:为豆科葫芦茶属植物葫芦茶全草。葫芦茶属全世界3种,中国1种。
原植物:葫芦茶Tadehagi triquetrum(L.)Ohashi[Desmodium triquetrum(L.)DC.],又名牛虫草、白劳舌(广西),田刀柄、剑板茶、咸鱼草(广东)。
历史:本品始载于《生草药备要》。《岭南采药录》云:“叶如葫芦,秋老结子作穗,四时采之”,其描述与本品相似。福建、广东、广西历代本草均多有记载。近代医药界对本品理化性质、化学成分、临床及药理等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已收入《中国药典1977年版》。
形态:直立灌木或亚灌木,高1~2m,嫩枝四棱形,被短硬毛,后脱落。托叶披针形,长1.3~2cm,叶柄长1~3cm,两侧具0.4~0.8cm的宽翅;小叶纸质,狭披针形,呈卵状披针形,长5.8~13cm,宽1.1~3.5cm,先端急尖,基部圆或浅心形,上面无毛,下面中脉被疏柔毛,侧脉8~14cm,下面网脉明显。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5~30cm,被贴伏丝状钩毛;花2~3朵,簇生于节,苞片锥形或狭三角形,长0.5~1cm;花梗长0.2~0.8cm;花萼宽钟形,长约0.3cm,萼筒长0.15cm,上部裂片三角形,近2裂;花冠淡紫色或兰色,长0.5~0.6cm,长于萼,旗瓣近圆形,先端微凹,翼瓣倒卵形,具耳,龙骨瓣镰状弯曲,瓣柄与瓣片近等长;2体雄蕊;子房被毛,胚珠5~8cm,花柱无毛。荚果长2~5cm,宽约5cm;密被黄白色糙毛;荚节5~8cm,近方形。花果期6~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图2621)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400m以下,荒坡、山地、林缘或路边。分布于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等省。
生药采集: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除去粗枝,晒干。药材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鉴别:全草,茎多已折断,长约30cm,粗约0.5cm,老茎红褐色,细茎红棕色,三角状,棱上被粗毛。叶片红棕色,革质,叶柄具翅,与叶片相连。气香,味微甘。以叶多、色青带红、无粗梗者为佳。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全草中含无羁萜(Friedelin)、表无羁萜醇(Epifriedelinol)和豆甾醇(Stigmasterol)[1]。另外叶中含鞣质7.1%~8.6%,二氧化硅0.5%~2.32%,氧化钾1.3%~3.0%[2]。
[1] CA 1990;112:73883f。
[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