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羌活

更新时间:2023-02-03 00:24:21作者:百科

羌活

概况

异名:竹节羌活(四川),蚕羌(青海)。

基源:为伞形科羌活属植物羌活、宽叶羌活的根茎和根。羌活属特产于中国,约4种,2种入药。

原植物:正品羌活为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Chang。少数地方用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 de Boiss.(N.franchetii de Boiss.),又名大头羌(青海)。

历史:历代本草多将独活与羌活相混。羌活始见于《本经》独活项下,列为别名。直至唐代的《药性本草》始将独活、羌活分列。《纲目》中仍将独活与羌活合并,但又谓:“独活、羌活一类二种……,西羌者为羌活……,羌活需用紫色蚕头鞭节者。”按上述羌活产地的记载,与现在羌活的主产地甘肃、青海、四川等地一致。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根茎粗壮,伸长呈竹节状。茎直立,圆柱形,中空,带紫色。基生叶有柄,叶柄长,1~22cm,基部具长2~7cm的膜质叶鞘;叶片轮廓为阔三角状卵形,3出式三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长圆状卵形至披针形,长2~5cm,宽0.5~2cm,边缘缺刻状浅裂至羽状深裂;茎上部叶简化,无柄,膜质,叶鞘长而抱茎。复伞形花序直径3~13cm;总苞片3~6,线形,长4~7mm,早落;伞辐7~18(~39),长2~10cm;小总苞片6~10,线形,长3~5mm,花多数,花瓣白色先端内折;萼齿卵状三角形,长约0.5mm;花柱2,很短,花柱基扁平状稍隆起。双悬果近长球形或球形,分果月长圆状,长5mm,宽3mm,背腹扁压,主棱扩展成宽约1mm的宽翅,但发育不均匀;每棱槽内油管3,合生面管6,胚乳腹面内凹成沟槽。花期7月,果期8~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5卷.第1分册.191页.图版100)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000~4000m的高山林缘及灌丛内。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

宽叶羌活与羌活的区别在于:小叶较宽,呈卵形,边缘仅有锯齿,不呈缺刻状裂片或羽状深裂。生于海拔1700~4500m的山坡林缘及灌丛中。分布于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湖北、四川。(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5卷.第1分册.189页.图版99)

生药

栽培:宜在凉爽湿润气候,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中栽培。耐寒,稍耐阴。用种子繁殖,于3~4月或9~10月间播种。按行株距30×25cm开浅穴点播,每穴播入种子8~10粒,亦可条播或撒播,每亩用种量2~2.5kg。也可用根茎繁殖,在收挖时将带芽的根茎分成小段,按行株距33×13cm条栽,将根茎横放沟中,覆土浇水。苗高7~10cm时间苗,穴播者每穴留苗2~3株,条播、撒播则每隔10~15cm留苗一株。定苗后,结合中耕除草,追施人畜粪水或磷肥1~2次。开花现蕾时摘除花茎,以利根的生长。

采集:春、秋季挖取根及根茎,去净茎叶、细根、泥土,晒干或烘干。羌活主产于四川、云南、青海、甘肃。宽叶羌活主产于四川、青海、陕西、河南。

鉴别

性状:①羌活根茎圆柱形,略弯曲,少数分叉,长4~13cm,直径0.6~2.5cm,顶端具茎痕;表面棕褐色至黑褐,外皮脱落处呈黄色。节间缩短,呈紧密隆起的环状,形似蚕(习称“蚕羌”),或节间延长,形如竹节状(习称“竹节羌”),节上有多数点状或瘤状突起的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有多数裂隙,皮部黄棕色至暗棕色,油润,有棕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射线明显,髓部黄色至黄棕色。气香,味微苦而辛。 ②宽叶羌活根茎类圆柱形,顶端具茎及叶鞘残基,根类圆锥形,有纵皱纹及皮孔,表面棕褐色,近根茎处有较密的环纹,长8~15cm,直径1~3cm(习称“条羌”),有的根茎粗大,不规则结节状,顶部具数个茎基,根较细(习称“大头羌”)。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味较淡。均以根茎粗壮、有横节如蚕形,表面棕色,断面朱砂点多,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 ①羌活粉末:棕黄色。1)分泌道多碎断,分泌细胞大多数狭长,常见金黄色或黄棕色条状分泌物。 2)薄壁细胞大多数呈纵长条形,多数含淡黄色分泌物及油滴,并充满淀粉粒,经水合氯醛液透化后,残留类圆形淀粉粒痕迹。 3)网纹导管直径13~52μm,网孔较密,有的纹孔梭形而大,导管分子较短,有的长54μm;螺纹导管直径7~23μm,有的螺纹加厚壁连接呈网状螺导管;另有具缘纹孔导管。 4)木栓细胞,淡棕色。断面观细胞多列,扁平外侧有落皮层细胞,充满黄棕色或棕色物;表面观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壁薄,微弯曲。 5)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12μm;复粒由2~3分粒组成。 6)块状分泌物黄棕色,大小不等,大者直径约至100μm。(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249页.图118) ②宽叶羌活粉末:灰黄色。 1)分泌道多碎断,条状分泌物少见。 2)薄壁细胞纺锤形者直径20~38μm,壁稍厚,表面有明显斜向交错纹理,有的细胞中可见菲薄的横隔;细长的细胞壁薄,直径10~27μm,细胞界限有的不明显。 3)网纹导管直径17~53μm,网孔较稀疏;螺纹导管直径8~27μm。 4)木栓细胞,淡棕色。表面观呈长多角形或类长方形,壁薄,微波状弯曲。 5)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10μm复粒偶见,由2分粒组成。(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119页.图119)

理化:①取样品粉末2g,加乙醚6ml,冷浸4小时,浸出液浓缩至干,残渣用氯仿10ml溶解,点于氧化铝-CMC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1∶1)为展开剂,展距17.5cm,置紫外光灯下检视。(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152页.图99-1) ②挥发油的薄层色谱:取样品粉末适量,用挥发油测定器提取挥发油,点于硅胶G板上,以正己烷-氯仿(3∶2)为展开剂,展距15cm,用5%香草醛浓硫酸试剂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152页.图99-2) ③香豆素类成分的薄层色谱:取样品粉末3g,加乙醚10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氯仿10ml溶解,点于硅胶CMC-Na板上,以苯-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距15cm,置紫外光灯下检视,或用浓硫酸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153页.图99-3)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忌高温干燥。

化学性质

羌活根及根茎中得到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orin)、香柑内酯(Bergapten)、甲氧基异欧前胡素(Cnidilin)、对羟苯乙基茴香酯(p-Hydroxy phenethylanisate)、羌活醇(Notopterol)、羌活酚(Notoptol)、Farcarindiol.孕甾烯醇酮(Pregnenolone)、反式阿魏酸(trans-Ferulicacid)[9]、紫花前胡甙(Nodakenin)、香柑酚(Bergaptol)、6’-阿魏酰基紫花前胡甙(6’-O-ctrans-fesuloyl-nodakenin)、香柑酚葡萄糖甙(Bergaptol-O-β-D-glucopyranoside)、前胡甙V(Decuroside V)、β-谷甾葡萄糖甙[1];β-谷甾醇(β-Sitosterol)、5-羟基-8-(1’,1’-二甲基丙烯基)补骨脂内酯〔5-Hydroxy-8-(1’,1’-dimethyl allyl)psoralen〕、异紫花前胡甙元(Marmesin)、哥伦比亚甙元(Columbianetin)、哥伦比亚甙(Columbiananin)欧前胡素(Imperatonn)[2];卡拉阿魏素(Karatavicin)[3];含挥发油2.7%,收率约1.4%,分离出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萜品烯醇-4、乙酸龙脑酯,GC/MS/DS法检出:α-侧柏烯、β-罗勒烯、γ-萜品烯、α-萜品油烯(α-Terpinolene)、α-胡椒烯(α-Copaene)、反式金合欢烯(trans-β-Farnesene)、洋芹子油脑(Apiol)、愈创木醇(Guaiol)、苯甲酸苄酯(Benzyl benzoate)[4];羌活水溶性部分含有鼠李糖、果糖、葡萄糖、蔗糖;离子交换得到17种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脯氨酸、组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另有十四烷酸、12-甲基十四烷酸、十六烷酸、4,8,12-三甲基十三烷酸、14-甲基十六烷酸、油酸、硬脂酸、二十烷酸、二十烯酸、二十一烷酸、二十二烷酸、二十三烷酸、二十四烷酸、廿五烷酸[5]

宽叶羌活地下部分分出香柠檬内酯(Bergamottin)、异欧前胡素甲氧基异欧前胡素(Cnidilin)、对羟基苯乙基茴香酯(p-Hydroxyphenethylanisate)、羌活醇(Notopterol)、香柑内酯(Bergapten)、反式-阿魏酸(transFerulic acid)、Demethylfuropinnarin、香柑酚(Bergaptol)、紫花前胡甙元(Nodakenetin)、紫花前胡甙(Nodakenin)、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glucoside)、香柑酚葡萄糖甙(Bergaptol-O-β-D-glucopyranoside)、6’-反式阿魏酰紫花前胡甙(6’-O-trans-feruloylnodakenin)[6];挥发油经GC/MS/DS法检出:己醛、庚醛、香桧烯、α-蒎烯、莰烯、β-蒎烯、月桂烯、α-水芹烯、辛醛、蒈烯-3、蒈烯-4、对聚伞花烃、柠檬烯、γ-松油烯、异松油烯、葛缕醇、萜品烯醇-4、α-松油醇、乙酸龙脑酯、β-芹子烯[7]

羌活、宽叶羌活所含化学成分基本相同[6~10],另有中药羌活有关化学成分、药理,药材鉴定等方面的综述[8]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 1993;24(10):507。
[2] 中药通报 1985;10(3):127(31)。
[3] 中草药 1989;20(8):142。
[4] 中药通报 1981;6(1):29。
[5] 中药通报 1986;11(9):556(44)。
[6] Chem Pharm Bull 1990;38(9):2498。
[7] 中草药 1985:16(8):16。
[8]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3;5(4):40。
[9] 植物学报 1988;30(5):562。
[10] 中国中药杂志 1994;19(7):421。

本文标签:羌活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上一篇:八角茴香
下一篇:鱼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