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0:24:22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鱼虱子
名称出处:《四川中药志》
概况异名:鱼寄生、鱼鳖(《中药大辞典》),鱼虱、鱼怪、鲤怪(《中国药用动物志》)。
基源:为缩头水虱科鱼怪属动物鱼怪、张氏鱼怪、中华鱼怪的全体。
原动物:鱼怪lchthyoxenus iiaponensis Richardson。张氏鱼怪lchthyoxenus tchangi Yu。中华鱼怪Ichtnyoxenus sinensis Shen
形态:鱼怪 雌虫长19~28mm,宽11~15mm。身体两侧有时不十分对称。头节小,呈横的椭圆形或菱形。有一对复眼。第1触角8节,第2触角9节,均短小。头节的附肢还有大颚、第1小颚、第2小颚及颚足。胸部宽大,分7节,第1胸节的前缘和第7腹节的后缘均内凹。胸部的腹面有鳞片状的抱卵板4对,构成育卵室,内含卵可多至数百粒,怀卵时,膨大如球。胸足7对,执握状,前3对向前伸,后4对向后伸。腹部较窄,舌片状,分6节,前5节短小,尾节大而呈半圆形。腹板5对,双肢型,为呼吸器官。腹部的最后一对附肢为尾肢。雄虫体长11~16mm,宽6~8mm。体形显然比雌虫体窄小,一般为两侧对称。颚足较雌体的窄长,其腹部的第2腹肢的内侧有一根棒状突起,是交接器官。雌、雄虫生活时为乳白色,固定标本逐渐变为黄色,体背遍布黑色素点。
张氏鱼怪 体呈长卵形,阔而扁,无坚甲。雌者长达30mm,宽约15mm;雄者较小,长4~10mm,宽1~6mm。头部复眼长卵形,黑色,有短触须2对,头下方有大颚1对,小颚2对。胸部发达,长而阔,共7节,前胸节包围后头部,后胸节包围腹的1、2节,胸肢共有7对。腹部痿缩成尾状,分5节,鳃足5对,成叶状,生于尾节下方。全体乳白色。
中华鱼怪 体呈长椭圆形,体幅为体长的2/3,体表光滑。头小,呈三角形,陷埋在第1胸节中。第1胸节的前缘中部深深地凹陷,侧面部分形成前侧突起包裹着头部后半。除第1胸节缺肢上板外,所有各节均有。腹节埋于最后一节胸节之后。尾足长于尾节。
生境与分布:寄生于鲤、鲫鱼的胸鳍后的特别囊内,除幼虫时期外都在囊内。生鱼怪病的鲤、鲫鱼生长迟滞,鱼体瘦弱,并丧失生殖能力。鱼怪、中华鱼怪分布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台湾、云南;张氏鱼怪分布于中国各地。
生药采集:春、秋、冬季采收。捕鱼时将寄生有鱼怪的鱼拣出,自鱼鳍部白色囊中取出鱼怪,晒干。用时以微火焙干或用60℃烤箱烘干,研粉用。
鉴别:药材呈卵圆形或椭圆形,有的皱缩,触角多脱落,并带有残存的足。长1~1.8cm,宽0.6~0.9cm。黄白色至褐色。背面有明显的节棱。质脆,气腥。
化学性质鱼怪含黑色素、磷酸钙、蛋白质。
中国动物药.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