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货币战争》读后感5篇

更新时间:2023-02-07 10:28:30作者:百科知识库

《货币战争》读后感5篇

整理了读《货币战争》有感、《货币战争》读后感(2222字)、读货币战争的读后感(2780字)、货币战争批判读后感(2882字)等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作文5篇,供您参阅。

《货币战争》读后感_2222字

粗读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整体感受有两大点:

一、是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头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头的世界历次重大经济、政治、社会运动中的角色以及给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证明了金融资本的逐利的本质,分析了金融资本利用世界货币的涨与跌制造通货膨胀剥夺广大民众财富的种种手法!

《货币战争》讲的是从十九世纪欧洲银行家一步步发展壮大到操控政治、经济的走向,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故事。比如那些财团操纵美国国会成立了私有的美联储,使得美国政府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当政府需要发行货币则必须将美国公民未来的税收抵押给美联署向其贷款,而为此要支付庞大的利息。美联储要做的只是印钞票、再坐收利息。(政府没有权利发行货币)此外,几大财团还联合引爆两次世界大战,操控石油价格以获取石油美圆,操控各种国际组织如IMF、世界银行,掠夺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和财富,乃至引发多次经济危机。几大财团就是通过合伙抬高一国的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制造巨大的金融泡沫,达到一定高度后再抽身出来打压价格,引发泡沫崩溃,导致此国公司和民众的大量破产,再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大量优质资产,从而控制一国的经济,获取巨大的利益的。现在小学生都知道国际关系就是利益关系,美国政府是受财团控制。所以这书对我来讲有着多颠覆事实的影响!

书中的源头指向罗斯柴尔德家族及其他金融寡头对于金权的极端占有欲,而其想法的实行是依借于其一呼百应的影响力而达成的,如果这种经济体制的内涵如此明显的不堪,为何仍有一代代的精英愿意投身于其中?世界走向的改变是否仅凭极少数人的思想行动?如果没有周边的气候条件,仅凭风眼的力量飓风就能形成并蔓延么?当人们恐慌于极少数人掌握世界的极端不公正时,其实每个人也正促进着这种不公正,在利欲攻心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相互残杀,不惜代价。不过是为了毫无必要地满足过分贪婪的欲望。欲望和恐惧卷起狂澜,黑暗的飓风由虚无而起,似受了魔鬼的庇佑般,周围的一切虽反应各异,却无不最终以各种形式成为其中,使它所向披靡、愈生愈烈巨大的漩涡将吞噬任何遏制的努力,甚至使它们成为它的一部分,世界疯狂的膨胀,却无法将它所带来的危机感置于自身的欲望之上,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出现或许本是历史的必然,恶浪已起,海啸只是迟早的事。

二、宋先生利用历史的分析,说明了亚洲金融危机与上世纪日本经济低迷、衰退的金融之迷,重点分析世界金融资本操作手法,并提出中国面临的危险。

书中描述为建立公平的经济体制,搏击俱乐部里Jack最终炸毁信用大楼,只有单纯的梦想家会这么做,这就像藤蔓缠绕住住所,我们只想一把火烧了它们,而暴力摧毁得更多是物质,永远会有贪婪的余孽在暴力的空隙中滋生最终使整个革命变质毁灭。等待细水长流的社会本质蜕变永远成不了解决当下问题的办法,直面的抵制相当于开门迎敌,难免有被同化的危险,但既然有人已认识到危机,无论怎么做,我们所能确定的就是不放弃任何的努力。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自己的低廉的劳动力和引进外资,成为了世界制造地,外汇储备一路飙升,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增大,而在近几年中国的股市与房市也是异常火暴,国际资本“热钱”在中国两市场上的推波助澜,使中国面临被世界金融寡头“剪羊毛”的危险。

在世界银行家的眼里,没有道德、没有伦理、没有人类的尊严,有的仅仅是为了高高在上所欲望的权利。当社会不存在货币,以“共产”存在时,银行家们将会失去他们的地位。

另看“剪羊毛”资本家给发展中国家投资、大量贷款、外资入股,其目的无外乎两点:世界能源环境的地域转移、早就资本泡沫。环境转移很简单将高污染高耗能的生产线全部嫁接到发展中国家;资本泡沫在于其给其贷款的同时收取大量利息,收购廉价的物品,进行贸易差“剪刀差”牟利、创造繁荣与衰退的经济谋杀……

个人认为:打击这些金融财团最好的办法是恢复金本位的货币制度。所谓金本位,是指以黄金储备为货币发行的依据,并且持币人可以用固定的兑换率随时换取等值黄金。注意,在金本位制下,只有黄金的价格是固定的(即兑换率),而非其他商品的价格也是固定的,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也就反映了它们相对于黄金的比价变化。不过,对于同样实行金本位的多个国家来说,由于其本币的单位含金量是固定的,相互间的汇率当然也就固定了。因此,金本位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及方便进行国际交易和结算。这样,国家才不会被迫的增大货币供应,引发流动性过剩导致金融泡沫。这样的货币体系会导致货币具有更强的购买力,而对经济危机具有一定的免疫,国际银行家就不能通过制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来剪老百姓的羊毛了,这样受益的还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辛苦积攒的财富也不会被外国财团以低价轻易的掠夺。

但是按照宋先生的逻辑,重新确立金本位制就可以稳定货币价格,但很难相信这些金融炒家会希望确立金本位,减少他们炒作市场制造危机的空间。而且,即使确立金本位,贵金属市场本身会不会遭受炒作?存在很大的问疑。所以黄金是万能的吗?我看是未必。关键还是要把以货币制定权为核心的经济决策权真正归于人民,归于占这个世界绝大多数的无产者和一般有产者,而不是极少数的极端有产者。

中国作为少数能够自己发行货币,掌控货币发行权利的国家,如何面对过银行家们的阴谋屠杀,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剪羊毛”早在上次东亚经济危机中中国侥幸逃过一劫,以后呢?人人都在谈论索罗斯,可知在索罗斯背后的真正黑手?

成语细水长流:细水长流[xì shuǐ cháng liú],意指“细水长流”典源作“小水长流”,细、小同义;长、常义近。谓水流细而能常久流动,比喻力量微小而能持之以恒,终有所成。语本《佛遗教经》。後亦用“细水长流”形容节约使用财物,而长久不缺。[源]《佛遗教经》汝等比丘,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是名精进。[典故]“细水长流”原作“小水常流”。不论是做事或求学,人们通常会犯上两个大毛病,一是躁进,一是懈怠。躁进则不从根本下工夫,妄想一步登天,如此根基不稳,日後很容易就会产生动摇。懈怠就是身体和精神的懒散放逸,一曝十寒,不论做什麽事都难有成就。在所引典源《佛遗教经》中,佛陀在入涅盘前最後向诸比丘说法,劝他们修行时要持之以恒地精进,不可贪多求快,也不可懈怠懒散,要像细小的溪水一样持续不断地淌流,而能穿透坚硬的岩石,如此去行,终有一天可以修成正果。後来“细水长流”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力量微小而能持之以恒,终有所成。或形容节约使用财物而能长久不缺。

成语高高在上: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如:《诗经·周颂·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又如:有着理智的青年朋友们眼看部长高高在上,“三青团”爪牙虎视眈眈,也只有沉默装傻而已。——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二章

《货币战争》读后感_2236字

一个对金融一窍不通的人,显然是从一开始就被深深震撼住了。

书中出现了众多的金融领域的专业术语,尽管初读起来有些晦涩难懂,但作者仍凭借较通俗的语言将其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一点难能可贵。相信这不仅是诚意上的问题,也是技术上的问题。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不以一名学者的身份,从专业领域对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进行阐述与分析。

下面来浅谈一下我对此书的感受。

可以说,之前在历史课上学到的和生活中了解到的很多东西,在一定程度上跟这本书所描述的状况有很大出入。这也就是我不仅仅是被银行家们的高超手法所震撼的原因。

例如说,当年美国的南北内战及林肯总统随后遭到不明人士暗杀,原先的教科书采取了全面地和抽象地论述大的原则和意义,对林肯为解放美国黑奴所作出的贡献给予肯定,并且描绘了当时美国的社会情况:北部和南部在经济结构上存在很大不同,双方就是否废除奴隶制展开了激烈的争辩,联邦地位岌岌可危,随时可能四分五裂。

这样看来,一切似乎都能解释清楚。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南北双方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协调的结果,而林肯也理所当然地被不遗余力维护奴隶制的南方狂热分子所枪杀。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至少在书中所描述的是另外一番触目惊心的景象。

银行家们策动了这场战争并大发一笔横财,虽然林肯以较圆满的方式结束了内战,并且发行了无任何金银实物作抵押的“林肯绿币”来抵制向银行家们借高利贷,但他最后仍被恼羞成怒的银行家们及众多利益集团联手策划从历史中抹除。

也就是说,发生在美国本土最大规模战争的南北内战,其真凶竟是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首的国际银行家。而战争的根本原因也并非如外界传言般简单,说到底是经济利益纠纷,而非单纯的政治利益纠纷。

通读此书,发现作者介绍的不仅仅是各种金融术语以及冗杂操作流程,还有那些层出不穷的经济危机、经济事件。更多的是将整一个人类文明的近代历史以货币的形式串联起来。从滑铁卢战役开始罗斯柴尔德家族掌握了英国的经济命脉,到 1997 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泰铢的大幅度贬值。这其中有很多事件揉杂了诸多政治因素,但说到底还是利益使然,各种成分复杂的利益,各种隐藏在迷雾后的利益。永远不为世人所知。

不过这就牵扯到了另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我在读此书时这种思考也一直萦绕在脑际。

既然文章开头说过,银行家们不会被世俗的东西迷惑。他们的眼中没有荣誉,没有公民意识,不懂得何谓奋斗,何谓爱国。他们的心中只有永远的贪婪与利益。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沆瀣一气欧美的银行家们能够团结在一起呢?他们想要的就是垄断国家的货币发行权进而控制整个国家的经济脉络;他们也会绞尽脑汁地用一石三鸟之策逐步肢解一国经济,再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优良资产;他们所控制的公司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

那么,他们自己呢?

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朋友”也赚个盆满钵满,难道他们心中就没有萌生一丝这样那样的想法吗?也许有人会替这群剪羊毛的人辩解,说二虎相争必有一伤,何况是多虎相争呢?勾心斗角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倒不如大家团结起来对付真正的“敌人”,有钱大家一起赚个够,相互之间还可以有个照应。

这样一来就矛盾了,银行家们眼中可是不会有“团结”二字的呢。如果有团结的话,他们在战争期间不就有大的团结意识即荣誉感和爱国意识吗?要知道当德国在一战失败后需要通过大量资金进行国内重组时,有些银行家居然通过超级通货膨胀大发一笔难国财。实在是逾越了人类道德的底线。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二战时德国人视犹太人为目中钉,杀死了多达 600 万的犹太人。想想看,犹太银行家所制造的通货膨胀最厉害时一片面包卖到了几亿马克,工人们的工资一天发两次,必须在一个小时内花完。这就使得那些原本兢兢业业的中产家庭瞬间破产,甚至变得比工人们还穷。待到这些中产阶级翻身时,报仇在他们眼里便成了理所当然,甚至是必然。

金本位、布雷森体系、私有中央银行、“剪羊毛”、经济刺客、货币发行权、国际清算银行、罗斯柴尔德家族、沃伯格家族、私有化贿赂化、资本市场自由化、市场定价、自由贸易、国际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环境银行……抛开那些疑问以及震撼来说,《货币战争》仍是一本适合金融门外汉读的扫盲手册。= =

网上有些评论坦言,这个书有诸多纰漏。倒不是错别字一箩筐,而是作者的有些金融观点并不为人们所认同。所以说在金融方面有很深造诣的人就大可不必为此书而劳心费神了,毕竟做专业严谨的学术研究和为普及知识而出版的书并不能相提并论。而作为普通读者的一员,我也会尽量地有选择性地接受知识,而且相信日后我会有机会对书中提及的事件以及相关概念有跟进一步的认识。

“这是我一口气读完的书。我希望这本书中的故事都真实可信,因为他们印证了我历经多年形成的一个观念,即谁控制了货币谁就能支配一切。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讲的故事纯属臆想,因为这样我们便可以坚守住以往的信仰,即人类大致生活在一个诚实的世界中,没有被一小撮国际银行家玩弄于鼓掌”,张宇燕先生的后半句话我非常认同,如果银行家达到了能翻云覆雨的地步,那么军事和政权的意义何在?主权国家的意义何在?一小群人企图通过这样的手段控制全世界,这种想法不仅遥远,而且显得有些荒诞。

谁也不知道以后的世界会变成怎么样,也许银行家们的野心真的实现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是通过货币来实现的。

所以说,货币真的很神奇,也很伟大。

我所认识的那个“好似商品的孪生兄弟”,显然太渺小了。

成语岌岌可危:岌岌可危[jí jí kě wéi],意指岌岌,危险的样子。“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语本《管子·小问》。[源]《管子·小问》桓公曰:“我欲胜民,为之奈何?”管仲对曰:“此非人君之言也,胜民为易。夫胜民之为道,非天下之大道也,君欲胜民,则使有司疏狱而谒有罪者偿,数省而严诛,若此则民胜矣。虽然,胜民之为道,非天下之大道也。使民畏公而不见亲,祸亟及於身,虽能不久,则人持莫之弑也。危哉!君之国岌乎!”《孟子·万章上》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於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尧老而舜摄也,〈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勳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典故]岌岌,是危险的样子,如《孟子·万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便是形容天下的情势已经十分危急。管仲(?~西元前644)字仲,春秋齐国颍上人。初事公子纠,後事齐桓公为相。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尊周室,攘戎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桓公尊为“仲父”。相传他着有《管子》一书,内容包含儒家、道家、法家、兵家、阴阳家、杂家等言论,无所不有。在〈小问〉篇中,桓公问管仲,想要压伏人民,应该如何做?管仲回答︰“身为一个国君,不应该想要胜服於民,因为胜民之道并非天下之王道。如果想要压伏人民,那麽只要用严刑峻法,人民自然就会被压伏了。但是这样只能让国家暂时安定,却无法维持长久。”因此管仲认为采胜民之道的结果,将是“危哉!君之国岌乎!”,造成国家的动荡不安,请桓公三思。”後来“岌岌可危”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非常危险。在《韩非子·忠孝》中,则引作“当是时也,危哉,天下岌岌!”

成语翻云覆雨:翻云覆雨[fān yún fù yǔ],意指翻过手来是云,覆过手去是雨。形容人世反覆无常。语本唐·杜甫〈贫交行〉。後亦用“翻云覆雨”形容人玩弄手段或比喻男女间床笫之事。[源]唐·杜甫〈贫交行〉(据《全唐诗·卷二一六·杜甫》引)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典故]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博大雄浑,因此有“诗圣”之称。杜甫虽然做过左拾遗、工部员外郎等官,但在政治上始终不得志,中年後过着坎坷流离的生活。〈贫交行〉就是在贫困时所作,感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第一句“翻手作云覆手雨”,说时人翻过手来是云,覆过手来是雨,形容人心无常。富贵时人人巴结,落魄时无人理会,已经没有像春秋时的管仲和鲍叔牙那样相知相交的深厚情谊了。後来“翻云覆雨”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常用来形容人世反覆无常,如:宋·黄机〈木兰花慢·问功名何处〉词:“世事翻云覆雨,满怀何止离忧。”後来衍申出玩弄手段之意,如元·乔吉《扬州梦·第四折》:“你不合打凤牢龙,翻云覆雨,陷人坑阱。”到了近代,又有用以比喻男女间床笫之事,如《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当下三人捏手捏脚,一直领到宜笑姐自己房中。连餐花姨也留做了一床,翻云覆雨,倒凤颠鸾,自不必说。”。

读货币战争的读后感_2780字

《货币战争》——07年风靡中国的一本书。形形色色的中国大众,都被这本讲述金融史的畅销书搅得寝食难安。看完之后,我也是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

《货币战争》让我看到了,谁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国际媒体成天炒作身家500亿美元的比尔盖茨,可罗斯柴尔德家族却少有人知晓。它究竟拥有多少财富?这是一个世界之谜,保守的估计是500000亿美元。而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们很多人竟然不知道有这个家族。这么一个有钱的家族,却低调的如中国古代先哲那样:大隐隐于市。这是一个多么智慧的家族。

《货币战争》让我了解了,美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在美联储这样一个私有银行手里。我一直以为美联储是美国政府的,英格兰银行是英国政府的。因为,这些银行都履行着国家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当然是由政府控制的。但《货币战争》告诉我,是我错了!这些银行都是直接或间接由私人控制的私人银行。而美国总统似乎更可怜,在电视上风光无限。实际上,他们每一个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似乎完全受控于银行家。如果他们在政策上触动了银行家们的根本利益,闹不好会丢了性命。美国历史上共有七位总统因此而伤亡,其伤亡率比二战时诺曼底登陆时美军一线部队的伤亡率还要高。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为数不多的由政府直接发行货币的国家。如果有人提出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政府先确定来年的财政预算,改由私人银行来发行人民币,政府用来年的税收作为担保。这就意味着国家的财政永远是“赤字财政”,政府永远为银行“打工”。中国人民就需要当心了。曾有一个精彩的比喻:老板把自己的家产作抵押向银行借贷,然后把钱借给保姆,保姆再买下老板的资产,这样老板以这种糊涂的方式,把自己卖给了保姆!保姆比喻与国际银行家和美国政府的关系有神似之处。

《货币战争》让我知道了,银行家们是一个没有国籍,没有人性,只认识金钱的野兽,不惜一切代价获得自己的利益。世界第一、二次大战的爆发似乎全是银行家们在作祟,是他们挑动战争的爆发,左右着战争的结局,希特勒的上台也是银行家们风险投资的结果。银行家不仅扶植政治家,另外还收买御用经济学家为他们的“理论”宣传,创造舆论。凯恩斯与格林斯潘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两位,早期这两位仁兄都是支持金本位的,但是很快他们就转变他们的态度,成为了非金本位的急先锋。

银行家们就像一群狼一样,用泛着蓝光的眼睛盯住这个世界,这些人也同样想剪中国的羊毛。中国是一只肥羊,据说上海房价的上升主要是因为境外40亿美元的资金进入。另外,美国压迫中国人民币升值也是这些金融寡头在操纵的。

《货币战争》让人明白了什么比政权更重要:那就是货币发行权。世界上很多精明的铁腕政治家多次试图改变这种由私人银行家掌控国家经济命脉的局面。但是,和国际银行家相比,政治家显得是那么的脆弱和不堪一击。例如,1963年6月4日,肯尼迪总统签署了11110号总统令,试图从美联储手中夺回货币发行权。该总统令足以从根本上动摇美联储的“千秋大业”。同年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身亡。案发后,包括凶手在内的十多位知情者先后暴亡。约翰逊总统上任后,在1964年3月签署命令,中止11110号总统令。……这其中的种种巧合是纯属偶然还是互为因果,恐怕只有当事人才说得清楚了。

这些私人控制的中央银行决定着国家的货币发行,左右着国家的利率涨跌,控制着国家的通涨和紧缩,影响着战争的胜负……在控制这些银行的国际银行家眼中,谁控制国家、谁控制政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控制了国家的货币发行权,全球主要的国际银行家一联手,哪个国家的政府都会不寒而栗,也包括貌似强大的美国!

这一点,本人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货币发行受不受制约,而不是由谁发货币。如果政府不受制约,狂发债券,不仅直接发行货币,还操控汇率,管制利率,同样没人能管的住。这样将会给一国的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货币战争》让人洞悉了货币战争的残酷。谈到战争我们总会想到残酷的杀人,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战争的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隐蔽。货币战争的结果可能将一个国家多年来付出的辛苦瞬间给拿走。比如,1997年的东南亚危机,日本的金融危机都是货币战争的经典案例。在《金融战败》一书中,作者吉川元忠认为就财富损失的比例而言,日本1990年金融战败的后果几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后果相当。

由于国际化的发展,通货膨胀也国际化了,这就引发了财富在国家之间的再分配,这种再分配就不得不关注。由于这种再分配是在国家之间发生的,用“战争”来描述可以说是在恰当不过的了。这就是他们用所谓的“剪羊毛”运动。以极低的价格收买这个国家的核心优质资本,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利,同时控制这个国家的核心命脉。货币战争就是这样一种形式,而且逐渐演变为一个主要的方式。他的作用将更可怕,杀伤力更强。

《货币战争》最后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不为很多人重视的命题:我们中国怎么办。当今世界货币体系现状可以起一个性格鲜明的名字“美元霸权”。如果把全球看成一个国家,美国就如同历代王朝的皇帝一样。他印几张纸出来,就能四处买东西。他如果穷兵黩武,全球驻军,就滥发货币,通货膨胀则由全球人民来承担。但是这种美元霸权体系不是那么容易推翻的,因为霸权货币体系的背后,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完善的教育和合理的制度。欲控制世界,必先控制金融;欲控制金融,必先操控货币。这是个必然的行规,而对后来者和新人,却成了秘密。

我国那些专业人士同世界银行家们相差几百年的道行。很遗憾在受中国保护的国有行业名单中,唯独没有应当受到保护的金融业。中国的现行法律还很不健全,说不定哪天我们就会被那些银行家们黑掉,先辈们辛辛苦苦的基业毁于一旦,一下回到解放前… 都说中国流动性过剩,就有专家指出“中国不是钱多得不得了,没地方去了,而是那么一点儿有限资金,流不到该流到的地方。”中国必须面对自己的现实国情。从长远发展角度看,中国更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是发展实业,要真实投资,而不是搞投机买卖。中国的金融决策者,必须具备两种能力:一种是能对别人玩儿的阴谋有所警惕,另一种是你得有阴谋的能力,去和别人玩儿!”未雨绸缪,才能稳坐钓鱼台。

诚然,《货币战争》编著有些混乱,读起来像演义,有的论据甚至相互矛盾。但是,瑕不掩瑜。这本书警示了走在金融逐渐开放道路上的国人,面对波谲云诡的全球金融变动,要多提一些假设和多做点思考。毕竟是这本书,让我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金融理论不仅仅是躺在教科书里面的内容,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情。不光是政府需要考虑、企业甚至是我们这些老百姓也需要考虑和警示的。

加强金融的防范,保证金融的安全,对这个国家真的很重要。自由是强者的游戏规则。对于弱者就是被宰割的命运。《货币战争》从金融领域的角度为广大中国人提供一个好的切入点,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

成语千秋大业:长久的、伟大的功业或事业。如:清·陈确《平水东岳庙谢别先生》:“千秋大业真吾事,临别叮咛不敢忘。”又如:认为北京城在二三日内必定不攻自破,然后传檄而定江南,千秋大业从此奠定。——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六章

成语不寒而栗: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如:《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又如:岂果脂粉之气,不势而威?胡乃肮脏之身,不寒而栗。——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

货币战争批判读后感_2882字

《货币战争》读后感最近看了一本书《货币战争》,听说这本书当下很是流行,而且又有不少人推荐,于是开始看了。越看就越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于是一口气看完了。看完之后很是激动,觉得这真是一本好书。《货币战争》主要是介绍了从十七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家是如何通过夺取货币发行权而掠取人民财富的,并揭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如:林肯、肯尼迪等美国总统死亡的原因,美联储其实是私有的中央银行等。而这些信息足以让人瞠目结舌,开始我也是被这些令人震惊的文字所吸引。如果说作者希望以此来吸引读者的话,那么他的确做到了。但冷静下来之后,仔细想想,觉得其实还是有很多问题并不象书中所说的那样。不过这本书还是给了我很多启示,所以有必要批判地读这本书。

书中其实有许多疑点。比如:此书开篇就说罗斯查尔德家族是如何神秘以致于没几个人知道,又说他如何富有,如果按每年5%的收益率来算,他现在的财富已经超过50万亿美元。但我在网上搜索罗斯查尔德时,发现其实他并没有那么神秘,甚至还有罗斯查尔德家族的网站,新生儿唇裂。而他不为人所知的原因是他经营的资产并没有摩根或高盛那么庞大和有影响力。当然,这也许是象书上所说的那样,只是个假象,罗斯查尔德喜欢躲在幕后。但作者计算罗斯查尔德财富的方法却是绝对错误的。因为他的资产并不是存银行,怎么可以按一个固定的收益率来算呢?难道他的资产只赚不赔吗?就算是存银行,利率也不可能不变,银行也可能会倒闭啊。不过这并不要紧,因为不论是罗斯查尔德、摩根还是洛克菲勒,他们都是国际金融家的代表,我们只要知道国际金融家对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就行了,至于到底谁才是他们的领袖并不是关键。

书中的语言很吸引人,有点象小说。但这就使得这本书不太严谨了。不过这也没关系,毕竟这本书不是什么学术著作。

这本书最核心的观点就是黄金才是财富的最终代表,应当恢复金本位制。书中描写国际金融家们不惜一切地获得货币发行权,就是为了通过利用货币发行权制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来攫取人民的财富,而黄金就是他们最大的敌人。因为黄金产量比较稳定,可以比较稳定地表示商品的价值,在金本位制下也不会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书中对国际金融家行径的描述的确让人深感信用货币的弊端,在金本位制下就不会有这些悲剧了。但是大家都知道,黄金价值稳定是因为它的产量稳定,不象信用货币那样可以随意发行。而它的这个有点也正是它致命的缺点。黄金的产量跟不上现代经济的发展,这样必然造成通货紧缩,而通货紧缩显然会引起经济衰退。书中只对金本位制的优点歌功颂德,而对其缺点却只说“这只是人们主观的感觉”,这就太不严谨了。

当然《货币战争》也给了我许多启示,让我能新的他角度去看问题。比如,书中描述了国际金融家操纵政治,控制经济,这使我明白其实政治是实现经济目的的手段,不能孤立地看待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在看待政治问题的时候还要考虑它背后的经济问题;而经济问题有往往夹杂这许多政治的因素,对待经济问题是还需要探求它背后的政治因素。另外就是,寡头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当政治家们粉墨登场时,幕后总是闪烁这各种寡头的影子。

我过去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类似于联合国一样的中性的国际组织,但看完《货币战争》后我逐步看清其实质。倒不是我偏信作者的一面致辞,而是通过与事实对照得出的结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欧美发达国家控制的,打着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旗号,实际上却是帮助欧美发达国家掠夺发展中国家财富的走狗,宝宝穿多少衣服。他们通常的手段是这样的:先由欧美发达国家诱骗发展中国家向其借款,有了外资注入后,这些发展中国家开始了经济繁荣。但这些国家往往采取了粗放型发展模式,漏洞很多。当这些国家出现经济泡沫时,西方国家便突然紧缩银根,收回贷款,制造通货紧缩,造成经济衰退,并使其陷入债务危机。这时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对由发达国家控制的哼哈二将出马了。他们表示愿意提供贷款以帮助受灾国家度过难关,但必须接受十分苛刻的政治和经济条件,包括低价出售本国核心资产(电力、通信、能源、自然资源等)、完全开放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贸易自由化,而且贷款的利率极高。如果接受了这些条件,然后西方资本一拥而上,低价收购这些国家的优质资产,这时这些国家几乎就沦为了西方的经济殖民地。俄罗斯和东欧改革时的经济动荡、南美洲的经济衰退,以及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他们的“杰作”。这也是为什么当中国愿意向非洲国家提供不带附加条件的贷款时,西方国家的反应会那么强烈——这明显是挡了他们发财的道了。

关于我国开放金融市场的问题,作者也有可取的观点。作者认为金融市场不是一般的商品市场,是货币这一特殊商品的市场。说它特殊是因为货币是所有行业必需的,是经济的血液,而金融业就是现代经济的心脏。所以在开放金融市场时绝对应该谨慎。

我国加入WTO后,开放金融市场是必然的,而且时间人家也给我们定好了,无痛分娩是怎么回事。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就不必说了,体制也好,法律也罢,金融人才也好,管理水平也罢,没有一样能与国外的金融大鳄们相比的。那么自身先天不足的条件下要与狼共舞,就不能完全按狼的游戏规则玩,因为那些国际惯例和国际规则都是欧美发达国家制定的,是对他们有利的而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如果完全按他们的游戏规则玩,我们只有死路一条。有效的办法就是另起炉灶,你玩你的,我玩我的,建立对自己有利的规则。这不是我夜郎自大,是因为我国强大的国力做保证,要知道没有中国参加的全球化对谁都没好处,这就是我们的底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完全有能力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就算在制定新的国际规则之前,我们也可以阳奉阴违中国人是深谙此道的,比如在打击盗版方面,中国政府一再声明要严厉打击,但市场上盗版商品却大行其道。我们同样可以用这种办法来对付那些对我们不利的国际惯例。这样说你可能会觉得我太无赖了,但事实上商场如战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没有好坏,只有成败。千万不要善良的希望双赢的局面,因为通常情况下都是损人利己或损己利人。

作者还提出在中国建立金本位制,并发行以黄金储备为基础的“中国元”。其实这件事蒋经国1949年在上海就做过,当时他是为了挽救濒临崩溃的国统区经济,而且开始还卓有成效,但因为与四大家族的利益相矛盾而被蒋介石停止了。我虽然不赞成作者恢复金本位制的观点,但比较同意“把人民币发展成为国际主要结算货币之一”的主张。

一国的货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是一国国力的表现,也应当与国力相称;同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有利位置又对一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要建立以美元为世界货币的世界货币体系。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也是大势所趋。但这不是中国当前就能办到的事,因为中国的国力、金融市场的健全程度,国内社会情况等都不够成熟。但随着美国的衰弱,美元的地位的下降,人民币的崛起既具备了可能性也具备了必要性,只要中国能保持继续发展的势头,人民币的崛起指日可待。

成语先天不足:先天:人或动物的胚胎时期。原指人或动物生下来体质就不好。后也指事物的根基差。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小弟闻得仙人与虚合体,日中无影;又老人之子,先天不足,亦或日中无影。寿麻之人无影,不知何故?”又如:但是,剧本中若只出现几个店员,总显得有些先天不足。——老舍《我怎么写〈春华秋实〉剧本》

成语歌功颂德:歌功颂德[gē gōng sòng dé],意指歌颂功绩和恩德。语本《史记·卷四·周本纪》。[源]《史记·卷四·周本纪》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踰梁山,止於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於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於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典故]周朝传至古公亶父时,才正式建国,立国号周。他重修后稷、公刘的大业,积累德行,施行仁义,国人都非常爱戴他。戎狄中的薰育族来侵扰,想要夺取财物,古公亶父不反抗就给他们。随後又再度侵扰,想要抢夺土地和人口,人民都很愤怒,想奋起抵抗。古公说:“民众拥立君主,是要让他为大家谋利益。现在边疆民族前来侵犯,目的是为了夺取我们的土地和民众。民众跟随我或是他们,并没有什麽区别,如今民众因为我的缘故去打仗,要我牺牲别人的父子兄弟,却做他们的君主,实在不忍心。”於是就带领部属离开豳地,到岐山下居住。豳地的人民也都扶老携幼,全跟着古公来到岐下。邻国听说古公的仁义,也有许多人来归附他。因此古公就变革戎狄的风俗,营造城郭,建筑房舍,把民众分成几个邑落定居下来;又设立各种官职以办理事务。人民谱歌作乐,以歌颂他的功德。後来“歌功颂德”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歌颂功绩和恩德。

《货币战争》读后感_3039字

听说这本书的时候是在高三。那时候打算读一下的,可是同学说这本书可能专业知识很多,我会读不懂,所以就放下了。到了大学,自己居然学了经济专业,心想是时候读这本书了。于是借着寒假这段充裕的时间,把这本书读了一遍。这算是我读这本书的初衷吧。

说实话,这本书我读的不是很懂。很多专业的名词概念,都需要去上网查找,读起来很困难。但是依然很高兴,通过这本书,然我得到了许多知识,了解了许多我从未想到过的事实,也促使我反思自己和思考现实。

从前别人一问“世界首富是谁?”大脑的第一反应就是比尔·盖茨,在感慨身家过百亿的他是如此之富有时,从未想到过,其实还有那么多富可敌国的银行家们,躲过媒体的眼睛而“大隐于市”。罗斯柴尔德家族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从老罗斯柴尔德开始到如今这个家族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然而严密的家族控制和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于是外界对这个家族还是知之甚少。到底这个家族收敛了多少财富,没人能清楚的知道。然而让我最为惊讶的是,这个家族是如此的会赚钱,而且两个多世纪里经久不衰。从老罗斯柴尔德为英国皇室作代理到“罗氏五虎”征服欧洲,使我们能够从侧面了解到一些关于他们经商技巧。第一,对金钱充满无限的欲望和征服世界的野心。第二,早于市场得到信息。为了能够得到第一手可靠的信息,罗斯柴尔德家族早在战前就非常有远见的建立起了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他们构建起数量庞大的秘密代理人网络,这些人被派驻欧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交易中心和商业中心,各种商业,政治和其他情报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维也纳和那不勒斯之间往来穿梭。这个情报系统的效率,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任何官方信息网络的速度,其他商业竞争对手更是难以望其项背。第三,擅长交际技巧,擅找“垫脚石”。在所罗门—罗斯柴尔德到奥地利的维也纳拓展欧洲新张地区的银行业务时,他就成功的结交了当时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名震欧洲政坛的意大利外长梅特涅。在梅特涅的帮助之下,罗斯柴尔德家族顺利与意大利王室结成了密切的商业关系。第四,家族通婚防止财产稀释。据统计,在一百多年的历史里,罗斯柴尔德家族内部通婚18次,其中16次是在表亲(堂兄妹)之间。以上只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经商技巧的很少的几点。在两百多年里,时代变迁,世事变幻,然而这个家族始终能够长盛不衰,其中必然有许多值得人们思考的东西。虽然它“隐姓埋名”于世,但是在当今的世界,许多大企业,重要工程等的背后都有这个家族的影子,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内森—罗斯柴尔德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不在乎什么样的英格兰傀儡被放在王位上来统治这个庞大的日不落帝国。谁控制着大英帝国的货币供应,谁就控制了大英帝国,而这个人就是我。”内森的这番志得意满的话正是我读这本书的另一个心得。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其他方面的发展,无论是文化还是工业的发展都需要经济作为支撑。银行家们通过对金融的控制,进一步控制政治等其他领域。经济既然有如此之大的力量,难怪那么多的银行家想要控制经济。对金权充满欲望的银行家们的野心当然不会仅仅局限于欧洲。为了得到更多的金钱,使尽各种手段,甚至不惜策划战争和金融危机,全然不顾他人死活,冷酷至极。

然而银行家的们又是怎样控制一个国家的呢?我想英格兰银行的成立能够说明这个问题。1694年现代银行——英格兰银行正式成立,这个银行的核心理念是吧国王和王室成员的私人债务转化为国家的永久债务,用全民税收作抵押,由英格兰银行来发行基于债务的国家货币。这样一来,国王就有钱去打仗或享受了,政府也有钱办事了,银行家能够放出巨额贷款并且得到客观的利息收入,只有人民的税收作为抵押。然而要命的是,这样的一种银行机制把国家货币的发行与永久国债死死锁在一起。要增发货币就要增加国债,而还清国债就等用于摧毁了国家货币,市场上将没有货币流通,所以政府也就永远不可能还清债务。通过类似于英格兰银行这样的中央银行,银行家们就可以将发行货币的大权牢牢抓在手里,能够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就等于控制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发行国债不仅能使银行家们获得大笔的利息收入,更能得到非常高的信誉。现在西方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正被这样的银行体系控制着,正如美国那样。美联储其实相当于美国的中央银行,成立于1913年,这个系统主要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储备银行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等组成。它的主要职能是1、制定并负责实施有关的货币政策;2,对银行机构实行监管,并保护消费者合法的信贷权利;3,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4,向美国政府,公众,金融机构,外国机构等提供可靠的金融服务。联邦储备银行区域由国会组建的作为国家的中心银行系统的操作力量的12个联邦储备银行,在全国划分12个储备区,每区设立一个联邦储备银行分行。每家区域性储备银行都是一个法人机构,拥有自己的董事会。会员银行是美国的私人银行,除国民银行必须是会员银行外,其余银行是否加入全凭自愿而定。在外人眼中,美联储俨然是一个归属政府的机构。读了《货币战争》后,才知道美联储其实是一个天大阴谋的得逞。美联储既不是“联邦”,也没有“储蓄”,也不是银行,它是一个用来剥削美国人民的工具。美国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须将美国人民的未来税收(国债)抵押给私有的美联储,由美联储来发行美联储券即美元。而那些躲在美联储背后的银行家们实际上已经控制了美国的金融命脉,工商命脉和政治命脉。例如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就是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扶持之下占领了美国石油的。

那些掌握金权的银行家们或通过扶持代理人来间接控制一个国家的工业等的重要部门行业,或直接在相关企业中控股从而控制该行业。

读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感到愤怒。那些银行家们丝毫没有人性可言,未得到更多的金钱不惜发动战争,炮火之中多少人失去生命,多少人失去家园。没有国家,没有立场,他们在乎的只是黄金。当人民的生活变好时,手头有多余的货币时,他们有变着法子想要将人民手里钱搜刮走。通过货币发行的调节,人为地制造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让多少人一夜之间失去了自己的房子和储蓄。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四年时间里南北双方参战人数多达300万人,占总人口的10%,死伤无数,大量财产毁于战火,这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创伤到14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没有完全平复。战争因废除奴隶制而其,然而奴隶制问题真的就是战争的真正原因吗?这本书给了我们另一种答案。政治冲突的背后是经济利益的较量!这种经济利益的较量表面上是南北集团的经济利益差异,实际是国际金融势力为分裂新生美国而玩弄“分而制之”的策略。为了挑起美国内战,国际银行家们进行了长期缜密而周详的计划在美国独立战争后,英国的纺织工业和美国南方的奴隶主阶层组建建立起密切的商业联系,欧洲金融家们看准了机会,称势秘密发展起一个将来可以挑起南北战争的人脉网络。国际银行家们早就做好了准备,在策划战争过程中,他们两边下注。枪声一起,无论谁输谁赢,因国家战争而负的债就会成为银行家们的美餐。而且战争过后,城市的战后重建有需要一大笔资金,而因战争而财库空虚的美国,也不得不伸手向银行借钱。无论如何,胜利的总是那些银行家,而受苦的始终是底层的劳苦大众。在银行家们的阴谋前,大多数都是处在一种被动的无知的状况中。不禁苦笑,难道所谓的经济规律就是少数掌控局面的人人为地“定期安排”?!而一些能够理解其中秘密的,又敢于站出来说话的人却因为势单力薄而不能与之抗衡。

成语望其项背:项:颈的后部。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如: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又如:他已窥破喜奎和小雀儿的深情密爱,万万不是本人所能望其项背。——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二十七回

成语大名鼎鼎:大名鼎鼎[dà míng dǐng dǐng],意指鼎鼎,盛大貌。“大名鼎鼎”形容人的名气声望很大。语或出《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源]《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黄胖姑心上很晓得这个说头的来历,而且同他也有往来;因为想赚贾大少爷的钱,只得装作不知。又假意说道:“大爷你既有这样门路,那是顶近便没有了。为甚麽不去找找他呢?”那贾大少爷道:“动身的时候,原问过老人家,老人家道:『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所以我来问你,到底他如今怎麽样?”[典故]“鼎”是古代用来烹煮食物的金属器具,也是古代礼仪中的重器。夏禹时,以九州贡金铸成九鼎,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徵国家政权的传国宝器。“鼎”因此引申有分量极重之意,“鼎鼎”,即是形容盛大的样子。晚清小说《官场现形记》中有一段话:“老人家道:『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指这个人名气如此之大,京城里没有人不晓得的,就是用“鼎鼎”来形容一个人的盛名。後来“大名鼎鼎”就被用来形容人的名气声望很大。

本文标签:读后感作文  名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