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镜花缘》读后感3篇1300、1500、17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7 08:03:16作者:百科知识库

《镜花缘》读后感3篇1300、1500、1700字

整理了读《镜花缘》有感、镜花缘读后感(1322字)等1300字、1500字、1700字左右的读后感3篇,供您参阅。

镜花缘读后感_1322字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书——《镜花缘》。

《镜花缘》是清朝的李汝珍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它甚至可以与《西游记》媲美。

《镜花缘》以一段天庭上的故事开头:冬日的一天,百花仙子与麻姑下棋,由于风雪太大,未及时赶回洞中,洞里的花仙们听从了人间帝王武则天的旨意,在冰雪中将百花齐放。她们殊不知,几百年前,百花仙子曾承诺,若听取了下界帝王的旨意,自甘堕落红尘。就这样,百花仙子被贬下了凡,投胎在中原唐秀才家做了女儿,取名唐小山。这位唐秀才,名叫唐敖,因厌倦了功名富贵,便同林之洋、多九公一起在外游山玩水。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游黑齿国和女儿国。三人乘船来到黑齿国,看这里的人都异常的黑,不仅身上漆黑,牙齿也是漆黑的,只有眉毛和嘴唇是鲜红的。林之洋带着货物到街上去卖,唐敖和多九公则到街上游玩。走到一个女学塾,两人停下脚步,走进去想讨杯茶喝。一个老态龙钟的儒生和两个大约十五岁,穿着紫色和红色衣服的小姑娘,热情地接待了两人。老人介绍,穿着紫衣服的姑娘叫庐红薇,穿着红色衣服的姑娘叫黎紫萱。老人请二人指点一下两位姑娘的功课,唐敖谦虚推辞,可九公却跃跃欲试,他想:两个黑不溜秋的小丫头,才读了几年书,提出的问题,哪有回答不出的道理?可是,九公这回可是栽在了她们的手里。两位姑娘提的问题,都无法从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必须博学旁通,更要有独特的见解,才能回答的出。九公越发招架不住,急得老脸发红。最后还是林之洋及时赶到,才解了围。看到这里,我明白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还有一次,三人来到女儿国。这里的女儿国可不是《西游记》里的女儿国,这里有男有女,但是,男人却要打扮成女人,女人要打扮成男人。走到街上,人人都把唐敖他们当成假扮男人的女人。唐敖和九公玩了一天,回到船上,发现林之洋尚未归来。便四处搜寻,可搜了好几天,还是杳无音讯。那么,林之洋到底去哪了呢?原来,林之洋到王宫里去卖东西,可是,国王看上了林之洋,把他封为了王妃,择日就要娶回宫中。在回宫之前,林之洋要缠好足。宫女们簇拥着林之洋,给他换上了华丽的裙子,又给他沐浴,擦香粉,带上金银首饰。随后,又有人来给林之洋穿耳,也就是在耳朵上穿洞,好带耳环。又有宫女来给林之洋缠足,林之洋拒不服从,被国王下令打二十板子,把脚吊在房梁上。林之洋生不如死,每天被缠足,痛不欲生,脚上的肉全部坏死,化成脓血,只剩下骨头。最后在世子的帮助下才逃脱。读了《镜花缘》,我觉得它和《聊斋》不无相同之处。它们讲的都是一些千奇百怪的故事,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但是,我觉得,《镜花缘》比《聊斋》还要精彩,不仅故事好看,还给予人们许多的道理。就比如林之洋被困女儿国,这里反映出作者对男女平等、女子和男人具有同样社会地位的良好愿望。但《镜花缘》也讽刺社会里的丑恶嘴脸,好比两面国,他们的后脑勺都用布遮起来,前面一张脸看起来挺和蔼可亲,但是,这张脸只对打扮得工工整整的人微笑,对于衣衫褴褛的人,却是极其冷淡。在布后,有一张无比狰狞的脸,十分恐怖。这些人十分的虚伪狡诈。我想,这样的人,别人恐怕也是这么对他的。结胸国的人胸前高出一块,只因好吃懒做。

总而言之,不做好事,即没有好报。如此精彩的《镜花缘》,请你一定也要去看看。

成语男女平等:男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平。如:清·秋瑾《勉女权歌》:“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又如:实现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使青年和儿童得到有益的学习。——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成语功名富贵:指升官发财。如:唐·李白《江上吟》:“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明·洪应明《菜根谭·应酬》:“功名富贵,直从灭处观究竟,则贪恋自轻;横逆困穷,直从起处究由来,则怨尤自息。”又如:单道着人生功名富贵,总有天数,不如图一个见的怜活。——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之一

镜花缘读后感_1512字

谈人性的黑暗

在国庆小长假期间,我阅读了一本讲述奇花异草、女子考取功名的鬼神小说。本文作者都在“炫耀”自己丰富的才学,着实有点令人“生厌”,刚开始看到这本书时,不禁会想这个作者也太“妄自尊大”了吧。直到我深入了解作者李汝珍写这本书时的背景,我才明白这是作者郁郁不得志时,对希望的寄托。他是何许人?李汝珍这个名字大家都很陌生,通过阅读此书,我对作者本人有了一些了解,并开始同情他的悲惨遭遇,他一生穷困潦倒,没有考取功名,晚年更是饭无温饱,他终究无法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这就是为何清朝时期所写的小说,大多为“炫耀”自己的才能,有才能却不得志者,往往通过写小说的形式来寄托自己放弃功名,不为金钱利益所动摇,而与“恶人”为伍的清高性格。本书亦是如此,讲述了百花仙子因自傲的性格,而被贬下凡间,托身于秀才唐敖的女儿身上。唐敖便是李汝珍的寄托,话说这唐敖,表字以亭,考取功名,本中了探花,不料因宫廷之黑暗被降为秀才,从此看淡功名与妻舅林之洋乘船云游四海,这便是作者所向往的生活。表明自己已经看淡功名,不为人间世事所干扰。

在旅行途中,他们到过许多奇奇怪怪的国家,其中不免有些神话,而作者所写的这些国家都是大有用意,所有的这些国家都象征着一类人。诸如君子国、黑齿国象征着忠义、诚信、礼让的正人君子,而白民国、淑士国、两面国,穿胸国、豕喙国、结胸国、智佳国则都是小人之辈。这与作者的人生际遇何其相似,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女儿国和两面国了。先前曾经提到过,本文是作者想表达自己理想的境界,他的理想是什么呢?是男女平等,是让女人不再受压迫。自古以来,女子都是柔弱无能的代表,孟子曾对公孙洐、张仪的思想进行批判,说的便是“妾妇之道”。不难看出这位亚圣对女流之辈也存在偏见。在当时的封建主义社会,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偏见,而李汝珍却不是这么认为的,他为什么将背景定在武则天当权的时期,他就是为了说明女子并不比男子差,包括后面的才女选拔,那一位女子对诗文名著的赏析能力并不比男子差,在当时背景的烘托下,作者别有用心的写下了途中一个传奇国度的“女儿国”。女儿国里是女人当政,女子上阵杀敌,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而男子则待在家里做饭带孩子,甚至还要裹足,这一点是与其他国度不同,角色互换是男变女,女变男,林之洋因为被国王看上而当上了王妃,被裹足的痛苦,让他明白了女人的不易。作者这一社会思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反映了人们想摆脱压迫,人人平等的共同期望,但这也只是幻想,难以实现,他寄托的不仅仅是男女平等,更是不分贵贱,人人平等的思想。

自古以来都没有绝对平等的待遇,更没有朝堂之上无利益之争,一切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人也是一样有着善恶之分。在旅行中,就有一个神奇的“小人”国,他们拥有两面不同的脸,这便是见利忘义一类人。看上去他似乎对你非常好,当你落魄了,他翻脸不认人,当衣着光鲜的唐敖站在他们面前,他们笑脸相迎,当衣着破烂的林之洋站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便冷眼相看,这就是趋炎附势之辈,在他们眼里没有才能优劣,只要你有钱,人们便拥护你,你没钱,人们就对你冷嘲热讽。正因为如此,作者看破了红尘,孤身一人走自己的路而贫困一生。像淑士一类的国家,虽嘴上说的是深明大义,其实也是贪得无厌之辈,你并不知道哪种人是真正的君子?你也不知道官场的水有多深。你所看到的并不一定是你所了解的,你是不是一个正人君子?这一切都是由你来决定。

在书中唐敖最终修成正果,百花仙子取得功名。虽然当时的朝政腐败不堪,或许人人平等,不分贵贱的愿望无法实现,李汝珍却仍然对未来的前景怀揣着希望,让我们明白无论人性怎样黑暗,不忘初心,洁身自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

成语洁身自好: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如:《孟子·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又如:他以作家、教授的身份、地位,洁身自好,有所不为,对国家的前途,忧心忡忡。——臧克家《老舍永在》

成语深明大义:指识大体,顾大局。如: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只是要娶到家来作个媳妇,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又如:那严仲子为人深明大义,我想二弟此去一定可以做些不会辱没母亲的事情。——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一幕

镜花缘读后感_1689字

读《镜花缘》之前,我曾读过《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讲述的是灵石、仙草下凡经历红尘的故事。

《镜花缘》与《红楼梦》一样,也是一部神话小说,更多的并非天庭,而在于红尘,就像现实与幻想的分分合合。虽说一切都建立在虚无的基础上,可剧情发展,人物性格及言行举止,全部都基于实物,《镜花缘》中所有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从天庭中嫦娥与百花仙子不和开始,到武则天从天庭到人间,心月狐临凡,延伸至唐敖和林之洋的海外生意,故事环环相扣有理有据,情节跌宕起伏。

初读《镜花缘》,我并没有什么感悟,也没有领略到它的含义。读到后面,我才渐渐明白,其实它似乎并没有什么含义,只是写实而已。虽然是建立在虚构上的写实,但它记录的依旧如此清晰。也许正是因为记实,所以它能够得到大家的喜爱。书中的描写生动有趣,言简意赅,让我感悟颇深,尤其是泣红亭中石碑所写,描绘得更是栩栩如生,从唐敖梦想十二名花飘零海外开始,航海之旅中果然带回了十二名女子,而剩下的则是其女儿唐闺臣在考试后结识的女子。

《镜花缘》中让我感受深刻的是第十七回“因字声粗谈切韵,闻雁唳细问来宾”,以及第十八回“辟清谈幼女讲羲经,发至论书生尊孟子”。在我看来,其中讲述了多九公认为此处蛮夷之地,不晓得孔孟之说,自以为胜券在握,便不自量力地与女子谈文,却遭到“惨败”。然而多九公身为老人,却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放不下面子将错就错的死不承认,实在令人钦佩。

《镜花缘》描写了海外风貌,但这种很好的主题并非各国游历,而是描写林之洋、唐敖在梦中所得到的十二名花飘零海外,基于神话创作的《镜花缘》带给人一种清丽脱俗的意境。泣红亭中石碑刻文,就像《红楼梦》中的“警幻仙姑赋”以及小格子里边的诗词,这正是清代文学部份现状。明末清初的《水浒传》,还有《西游记》,其中不乏诗词、神话,亦可见在当代这种讽刺现实的风格。

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神仙代表着恣意快活。在《红楼梦》中,秦可卿说的“这房子,大概神仙也住得吧”;在《西游记》中,更是妖魔鬼怪与神仙横行,赋予了神仙七情六欲;在《水浒传》中,天官星和地煞星共一百零八人下凡,皆是幻想与现实接轨。《镜花缘》亦是如此。冥冥之中,缘由天定,石碑为引,正如同《儿女英雄传》一般,也有着天庭的存在,只是在不同的书籍中他们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镜花缘》和《西游记》都是以唐代为背景,《红楼梦》则是以清代为背景,而《水浒传》则是以北宋时期为背景。《明朝那些事儿》中有写宋江造反是为了接受招安,《西游记》中有写西天取经,《镜花缘》中有写海外寻找十二名花。为什么要那么去写,是因为机缘巧合,更是因为命中注定。机缘使然,巧合形成,命中有无,实为注定。这一切又都顺理成章,在选择连接的铁轨上,命运的火车悄然启程,终点很远,但这一路上遇到的人各式各样。

《镜花缘》用不同的主线贯穿其中,演绎不同的人生。有些人的出场别开生面;有些人的出场悄然而现;有的人轰轰烈烈;有的人仅是在考完之后吟诗作对。有的人陪唐小山坐船去小蓬莱寻找父亲唐敖,于唐小山而言,也许就是有缘有分;而其他一同考试而获得名次的女子,于唐小山而言,应该就是无缘有分。而这一切似乎并不能如此评说,因为她们同为花仙子,而唐小山乃是总管百花的女神——百花仙子,所以,花仙子均与她有缘,除了十二名花的花仙子们,那些未曾一同出海漂泊的名花,到底就是有缘无分。

有时候,动物于我们而言,更为真情。它们不会像我们一样,想得太多太远太广阔。只因为唐小山,所以便要去寻找;只因为人类的一句诺言,所以便捧着石碑四处游走。不是因为责任,而是因为那是主人的吩咐。或许对于别人来说,那只是一句玩笑话罢了。对于仙人,明明只是一句玩笑,却如此认真,也正是这份认真和执着,让许多看起来荒诞不经的梦想成真。

有时“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未必是说听者杯弓蛇影、疑邻窃斧,而是别人当作耳旁风的梦想,或许可以实现的东西,只要你能抓住并去努力,终会获得成功。

不过,书已成物已定,《镜花缘》读后的寓意如何,需要自己来品味。毕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情,去看情境之中,总有不同。

成语耳旁风:同“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比不得你,拿着我的话当耳旁风,夜里说了,早起就忘了。”又如:他总是把夫人的话当耳旁风。

成语妖魔鬼怪:妖怪和魔鬼。比喻各种危害人民利益的邪恶势力。如: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家东人好傻也,安知他不是个妖魔鬼怪,便信着他跟将去了。”又如:师父,我不是妖魔鬼怪,亦不是魍魉鬼怪了?——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七回

本文标签:读后感作文  名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