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应又改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建立了高度关联和深刻认同。
2023-02-05
更新时间:2023-02-07 04:02:44作者:百科知识库
搜集整理了读《卖火柴的小男孩》有感、卖火柴的小男孩读后感(252字)等200字、300字、400字左右的精选读后感3篇,供您参阅。
今天,我读了《卖火柴的小男孩》这个故事,故事里介绍了:在十八世纪,英国一个有钱的绅士,在深夜回家的路上,被一个小男孩拦住了,请求帮他买一包火柴,但是绅士没有零钱。在小男孩的再三请求下,小男孩拿了绅士一个英镑去换零钱,过了很久,绅士都等不到他回来。第二天,小男孩的弟弟把零钱还给绅士,绅士才得知小男孩为了换零钱被马车撞成重伤,绅士被小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承担起来。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我们必须从小养成诚信的好习惯,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实事求是,不说谎,不虚伪,说到做到。
成语实事求是:实事求是[shí shì qiú shì],意指做事切实,加求真确。语出《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河间献王刘德》。[源]《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河间献王刘德》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繇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於儒者。山东诸儒(者)〔多〕从而游。[典故]“实事求是”是东汉班固在《汉书》里用来形容河间献王刘德的话。刘德是西汉景帝的第三个儿子,被封为河间王,卒谥献,故後人称之为河间献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焚书後,古代书籍几乎毁灭殆尽,刘德经常派人向民间访求,因此蒐集到不少先秦时代的珍贵古书,与朝廷藏书量不相上下。他尊崇儒术,勤於修习礼乐,治学严谨,所以班固称许他道:“修古好学,实事求是。”到了唐代,学者颜师古曾注解“实事求是”说:“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由此,我们知道,刘德在做学问时,必定依据掌握到的事实为根据,以获取正确的结论。後来“实事求是”演变为成语,就用来指做事切实,加求真确……
成语不相上下: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如:唐·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又如:以愚观之,晋楚互为雌雄,不相上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
大家都听过卖火柴的小女孩吧,但是没听过卖火柴的小男孩吧,现在我就告诉大家吧。
事情是这样的: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位绅士从一个小男孩那里买了一包火柴,小男孩说是去换钱,但是半个多个小时了他都没回来绅士以为自己被骗了就走了。第二天,又一个小男孩过来找绅士,原来,他是昨天那个小男孩的弟弟,他说‘’:昨天那个小男孩是我的哥哥他被车撞了只剩下了几个便士,他让我一定要还给你,绅士马上跟着弟弟去找哥哥,他病的很重,快要死了,绅士答应哥哥要照顾好弟弟的,哥哥安心的闭上了眼睛。
哥哥真是谦虚,我们应该多多向他学习,学习他的谦虚。
今天我看了《卖火柴的小男孩》我非常感动。
故事是这样的。在爱丁堡,一个穿着又薄又破的单衣的小男孩对两位大人说:今天我看了《卖火柴的小男孩》我非常感动。
故事是这样的。在爱丁堡,一个穿着又薄又破的单衣的小男孩对两位大人说:“先生,请买一盒火柴吧!”“不,我们不需要。”可怜的孩子又恳求了一遍,为了使他不再纠缠,其中一位先生答应买一盒。可是掏钱的时候,发现没有零钱。于是小男孩又恳求道:“我可以跑去给你找零钱。”于是那位先生给了他一先令,他跑掉了。等了很久也没见他回来,那位先生便猜想可能上当了。晚上他的弟弟找到他,并把零钱交还了回来。说:“珊迪不能来了,他刚才受了伤,医生说他会死的。”那位先生去看了珊迪,原来他在换钱回来的路上被马车撞了。他们兄弟俩是孤儿,珊迪现在最担心的是他的弟弟。那位先生答应照顾他的弟弟,然后珊迪就死了。
我感觉不论何时何地,诚实和善良的心地,都好比一根燃烧的火柴,照亮我们的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