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高中三年级读后感12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7 00:05:16作者:百科知识库

高中三年级读后感1200字

本文包含寄小读者读后感(1191字)、稻盛和夫心灵管理读后感(1238字)、凭什么上北大读后感(1166字)、血酬定律读后感(1180字)、离歌读后感(1242字)、悲处痴梦—《红楼梦》读后感(1255字)等1200字左右的高中三年级读后感6篇,供您参阅。

寄小读者读后感_1200字

今天,我有幸读了冰心奶奶的《寄小读者》一书,感受深刻,受益匪浅,深深被冰心奶奶那种爱国情怀所感动。

《寄小读者》一书,与冰心奶奶是不能分开的,冰心奶奶就像是这本书的真实写照。

冰心奶奶是现时代著名作家,在她的眼中,一切事物都值得用文字去描述,她曾经说过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的确,冰心也真正做到了爱孩子、去感悟孩子的世界,《寄小读者》一书,便是最好的证明。

冰心奶奶还爱大自然,其中,她最爱的便是大海,为什么大海这么令她着迷?因为它宽阔拥有一颗可以容纳世界万物的心灵,这一点,不正是与冰心一样吗?

《寄小读者》,让我十分感动,冰心奶奶在书中,字里行间都写出了爱,短短的文字却融缩了这份爱,这,怎么不能让我感动?她对每一个人、每一个动物、甚至每一棵植物,都是充满了对它的感情,这,怎么不能让我感动?她为了孩子们,即使生病也依然坚持与他们通信,这字行间充满的都是那份浓浓的爱啊!这,怎么不能让我感动?

《寄小读者》中,几乎处处都写出了冰心对某物、某事的爱,这,怎么不能使我动容呢?看完此本书,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平时的一些所作所为:

身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爱学习,真正去体会学习的真谛,冰心带病也坚持学习,而我呢?身体健康,的却没有真正的去感悟学习。

记得那时,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些作业,其中,有许多难理解的问题。回到家,我尽情的放松,眼看时间流逝,转眼就到五点了,我才开始慢悠悠的写作业,很快,我就发现,这些题如果不认真理解是做不出来的,可我一心想着玩,那肯浪费在这上面时间哪?可是,我是班里的好学生,这样做行吗?这岂不是辜负老师与家长的一片苦心吗?但最后,我选择了前者。于是,我便粗粗看了一遍问题,看了几眼书。就大功告成了。

第二天,老师检查作业,看到我的作业的时候,老师稍稍皱了一下眉,没有说什么,我心里暗暗自喜,谁知,上课时,老师开始点评作业,“这次作业大家都完成的很好,我很欣慰,可就是个别同学,没有依照我的意思,好好地、仔细的完成这次作业,作业是学习的一部分,它并不是一种负担、一种拖累,而是一个让你走向更高境界的阶梯,对于学习,我们应该爱上它,让它真正成为,每个同学心里的一部分,对于什么,我们都应该怀有一颗爱心,不仅仅是对事物、对人,更应该是对于世界万物的每一处,爱上学习,是一件很好的事,但想要真正为做到它却很难。”

听了老师的话,我简直抬不起头了,老师虽然没有点名批评我,但是,我却对这些词、句,铭刻在心。

是啊,爱,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爱上学习,简直比登天还难,但是,冰心奶奶却做到了,即使她身患疾病,也坚持继续学习,心中拥有爱。

冰心奶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有爱就有了一切。如今,冰心奶奶已经成为了爱的关联词,她那带病坚持学习的精神,心中充满爱的品质,已经深深刻在我们大家的心中!

成语所作所为:指人所做的事。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所作所为,诸如此类,不可胜数。”又如:二弟从前所作所为,我岂不知,只是我做哥哥的,焉能认真。——清·石玉昆《三侠五义》

成语字里行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如:南朝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又如:老弟上的条陈,第一要不拘成格,字里行间,略带些古文气息,方能中肯。——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二回

稻盛和夫心灵管理读后感_1200字

这是我第一次跟着老师读书,稻盛和夫——《心灵管理》。

我平常不太会去看这类的书,觉得只是在讲大大的道理,不切实际,还不如去看小说,找点乐子。而且我一直都奉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理念,平常都不太爱读书,经常往外面跑,只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书才会很认真的去读,其他的书,有的看过了就忘记了,有的看了一半就不想看了……《心灵管理》也是闲暇的时候会看一下,但是看不久,看了几页就会做其他的事情,这也是我还没有看完书的原因之一。

书还没有读完,我就说说已经读了一部分的感受。到目前为止,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做自己”。我们不需要想别人想的,做别人做的,喜欢别人喜欢的,我们只需做好自己。通俗一点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跟随自己的内心,只要你心无歪念,而且有利他大于利己的心,你做出来的事都会是美好的,即使有时候有的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但是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别人”都是浮云。

感悟可能不够深刻,但这是我真真切切从书上学到并落实到实践上的。从小到大我都是特别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一个人,很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评价。上了大学之后,好一点,但还是会在意其他人的各种意见。举个例子,前阵子处理班级的一些问题可能不够到位,事情做得不够好,从别人那里得知班里的某些同学对我有意见,从知道这个消息那一刻起我就闷闷不乐,想着他们原来这样看我的,怎么办?怎么才能改变他们的想法?怎么才能弥补呢?就是整天想有的没的,连上课也没有心情了。一两天之后就去读书会读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问题,然后联系到要做自己,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想法。最后就联系到最近发生的事情,其实我自己已经尽力把事情做好了,真的是尽了自己的能力,我不必懊悔,结果也不是我能控制的,其他人喜欢怎么想是他们的事情,反正我无愧于心。就是这样,整个人豁然开朗,轻松多了。

最后,我对自己的两次无故缺席读书会也进行了反思。首先我必须承认自己是做错了,态度不端正,过于随意,不去读书会招呼也没有打一个,不过这周的读书会是彻底忘记了,更不用说要不要打招呼这回事。对此,我还是深感歉意的,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其次,是我对读书会的感受。去读书会就像是上课,说很重视,没有,不重视,也不是。基本固定的星期三晚上,探讨一下人生,思考学习书上教我们的东西。兴趣来时就读得津津有味,兴趣稍退就有时候开一下小差。认真的问了一下自己,读书会于我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第三,我是真真切切想跟老师做实验,但对读书不太感兴趣也是我的真实情况,老师您说不跟您读书就不能跟您做课题,这真的是给我出了难题。好好考虑了一番,我会为了能跟老师您做实验,而申请重新加入读书会,这也是为什么老师一提出每个月不能请假或者缺席两次的要求时,我会马上的答应的原因。不过我不知道老师您会不会接受我的再次申请,毕竟我的动机不纯粹,本身也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

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篇合格的读后感,我只是将最真实的自己和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体会,用不太好的文笔写出来。

成语津津有味:津津有味[jīn jīn yǒu wèi],意指形容兴味浓厚的样子。语或本明·毛以遂〈曲律跋〉。後亦用“津津有味”形容食慾盎然或食物的美味。[源] 明·毛以遂〈曲律跋〉(据明·王骥德《曲律》引)余不谙词法而酷好词致,犹忆弱冠之年,侍先君子山阴署中,获同王伯良先生研席。先生於谭秇(艺)之暇,每及词曲,津津乎有味其言之。余间举古传奇若杂剧中瑕瑜处相质,先生辄颐解首肯,谓可与言曲。先生於此道故本夙悟,加以精探逖揽,自宫调以至韵之平仄,声之阴阳,穷其元始,究厥指归,靡不析入三昧。[典故]“津津有味”的“津津”,是形容丰厚、满溢的样子。“津津”是用来形容“精熟之气”满溢的样子。後来,“津津”则又有浓厚的意思。“津津有味”这个成语,较早则见於明代王骥德的著作《曲律》中毛以遂所作的跋。文中提到的王伯良即是王骥德,其字伯良,工於词曲,为明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所着《曲律》为古典戏剧理论的经典之作。他在书中有言:“诗不如词,词不如曲。”(《曲律·卷四·杂论下》)由此可见他对戏曲的喜爱,所以毛以遂描述他:“每及词曲,津津乎有味其言之。”也就是说他只要一谈到词、曲,绝对是充满兴味,滔滔不竭。後来“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被用来形容创作或欣赏者兴味浓厚的样子。现在使用的语义更为广泛,亦可用来描写食慾盎然的样子,或直接形容食物的美味。

成语滔滔不竭: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如:《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积善歌》:“饮福受胙,舞降歌迎,滔滔不竭,洪惟水行。”又如: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

凭什么上北大读后感_1200字

昨晚偶然翻读2010年第24期的《读者》,里面有一篇贺舒婷的文章“你凭什么上北大?”,应该是她自己写自己,写得很好,也道出来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你要想学习成绩突出,刻苦、坚韧是一定需要的。

在文章里,贺舒婷拿出在她自己学习成绩第一之前的一个对比对象,“就是那个瘦小、戴一副黑边眼镜、趴在书桌上的身体有点佝偻、永远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的人。”贺舒婷排斥这样的人,认为那是一个死读书的典型,没什么了不去,自己要是也付出那么大的精力,也能拿第一。这就是对自己的激励,也是一种强化自己精神的做法!不服可以,但你必须超越,如果你超越不了那个瘦小的女孩,那自己的话就是大话了。好在贺舒婷做到了,她自己也变成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的人,成绩自然也飞升至第一,进而考取北大。

这是典型的学习成绩突出学生的三种类型中的两种,还有一种就是天生聪颖,不需太多刻苦,学习成绩突出而且很全面的学生。

或许成才的道路上还有会其他类型,但是这三种类型在学生中最普遍。

那个瘦小的女生付出了常人没有付出的刻苦,而且学习得法,老师对她也很好,她经常考第一就很说明问题!但是换一个人,也是这么刻苦,或许成绩并不突出,也考不上好大学,问题或许在于他(她)学得不得法、没活学、活用、学得有点死。我舅舅的一个男孩子就是这种类型。但是他身上的刻苦与坚韧伴随着他,虽然没考上重点大学,但工作和生活也比平常人强得多,因为他对自己要求高。

贺舒婷的心理素质不错,经得起老师的“挖苦和指桑骂槐”,心里憋着一个不服输的劲头。她代表一大批学习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的走向:那就是你如果能付出别人承受不了的刻苦,你也能成功!但是很多学生说得到却做不到,因为刻苦是折磨人的,一般人受不了。我上中学的时候,我们班上一个女生就是能经得起折磨的人,我们再怎么早到学校,都会见到她站在教室外的角落背课文,英语每次都考满分,大家都很嫉妒,但没人和她比刻苦的。

天生聪颖、不需要太刻苦、成绩却很全面的学生也有,但是这属于另类,身上不知道怎么遗传了父母身上优秀的隐性基因,在他(她)身上显性了。所以这种情况别的学生比不了,也不要和他比。确实没法比!因为他悟性太高、老师班上讲完他就会了,下课就玩。你如果下课也和他一样去玩,他成绩还是那么突出,你却下台阶一样走下坡路。我坐火车遇到这么一个学生,没参加高考就被山大挖去了。据他父亲讲:孩子从不在课下学习,不是参加学校的活动,就是组织足球队和其他学校比赛,音乐还特好、演讲也不错,盼他能在家学习就像盼太阳从西边出一样不可能。这样的孩子你比得了吗?

所以每个学生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划自己的路,老师、家长和同学都是能帮着你做规划的人。如果你规划做得好,你又刻苦、坚韧得去付出,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贺舒婷不是一个特例,会是一个群例。

成语指桑骂槐: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如: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他每日边指桑树骂槐树,百般称快。”又如: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

血酬定律读后感_1200字

首先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就觉得很好奇。血酬,什么是血酬?通过百度百科,其定义为“流血拼命所得的报酬”。我最直观的的感受,就是各种充满血腥的暴力集团通过暴力手段获得报酬。因此我决定读一读这本书。

下面我就谈谈对这本书的理解。

很容易感受到作者学养深厚,他通过研究历史来阐述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表达他的政治主张。我觉得作者的观点很符合现实社会的一些本质,即暴力最强者说了算。这里的暴力,即强势者,可以是为官者,也可以是财富的拥有者。我联想到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至今国际社会的政治格局,每一次的战争(无论是军事战争还是经济战争)都透露着暴力强权统治社会的原则。因此,暴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今中国表面上说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认为其目的当然不是为了所谓的世界和平,一方面和平发展最有利于我国的快速腾飞,另一方面和平只是假想,只有登上了强权的宝座才能够保住自身应有的利益。我认为也只有强权暴力者才有资格提出“和平”。

接着我想到了中国社会的为官者,以及中国古代不同王朝兴衰进程都可以分为三大阶段。1,所有的新的王朝建立,都是一代明君,他们或是草根,或是贵族血统,但都有一个优秀的特点,即励精图治的明君。皇朝初期的建立,贪官并不多,但已经有了苗头。贪官就是暴力者,他们从百姓那里得到了暴力的酬劳,尝到了甜头。2,先皇死后,后面的皇帝们鲜有比先皇有作为的,他们都得益于根基的牢固,于是自身修养降低,权利逐渐被有心的暴力者所得,官场暴力者在初期的甜头下愈演愈烈,官员在暴力的支持下最佳选择是压榨平民,谋取最大利益,而平民的最佳选择却是接受压迫,把可以拿出的东西来买平安,却不告状,反抗。皇帝的贪图安逸,官员的敲骨吸髓,平民的力量不足,使整个国家滑向深渊。无形中,暴力者从皇帝滑到了贪官手中。3,王朝后期百姓不甘压榨,当生命和被剥削同等地位时,大家当然会选择生命,为了得到生命这样的“酬劳”,所有人都不甘,于是反抗起义了,于是一个王朝就此覆灭,新的王朝等待建立。因此我觉得官员腐败的原因是掌握绝对暴力,平民反抗成本竟然比服从剥削还大,那么国家衰败便不可避免了。其实好多皇帝都想铲除贪官污吏,毕然天下是皇帝的,不是官员的。但皇帝不可能查得到多少情况,“山高皇帝远”,官员只要把顶头上司服侍好了,就不会有什么问题,皇帝与官员的信息差太大了。

因此我觉得监督制度是根本。以前的监察官员是不可能完全监督地方官的,但现在不同了,当今社会要想不走以往皇朝更替的情况,防止地方官贪污是关键之一。通过信息传递便捷,哪里发生事件,人民可以有低成本的反映方式,如发贴,打电话。执法人员也可以第一时间用各种交通工具赶到现场。如果还能公布官员的银行账目,那么贪污就成为了高风险的行为,官员就要三思而后行了。至于制度方面就不懂了,我相信通过信息的最大化利用将是反腐的有力手段之一。

成语顶头上司:本人或本单位的直接领导人或部门。如:邹韬奋《抗战以来·“诸葛亮”和“阿斗”搏斗》:“对于我们的‘顶头上司’,也以极诚恳的态度,商量挽救这一个文化堡垒的办法。”又如:他的顶头上司真不会做人。

成语山高皇帝远:指王法管辖不到。如: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你们山高皇帝远,干的好事,只当我姓白的不知道?”又如: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想要看份报纸都很难。

离歌读后感_1200字

《离歌》,是青春文学作家饶雪漫写的一部长篇小说,最近,我读了这部小说,十分震撼。

马卓有着悲惨的命运,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难以接受。在她一岁时,她的爸爸就被人杀害,至今都没有找到杀人凶手,随后,她的母亲也弃她而去;她只好和她的奶奶相依为命,她的叔叔只会喝酒、赌钱,别的男孩子也欺负她,甚至放狗咬她,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马卓一天天长大;在她九岁时,她的母亲又突然出现,把她带到成都来生活,这让马卓有了一丝幸福的感觉,可好景不长,她的母亲在给她买早餐时,遭人惨杀;马卓,无家可归,只好再次回到雅安雨城,奶奶的家里,不料,她的奶奶也离开了她,还遭到了她叔叔的毒打;还好,一直喜欢她母亲的一名男子阿南,领养了她,把对她母亲的爱全灌注在她的身上,对她如亲生女儿一般细心呵护……

马卓也不负阿南的期望,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天中,在高中的那三年时间,她偶遇“毒药”,并被他身上的桀骜不驯、帅气所吸引,展开了一段揪心的爱情故事,谱成了一曲悲伤的《离歌》……

上天是不公平的,剥夺了马卓所有至亲至爱的家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尽了欺辱、折磨,这是非人所能承受的,何况当时她还只是个孩子,可是上天又是很公平的,她如钢铁般的坚强,就是赐予她最好的礼物,也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慢慢磨练出来的。

比起她的坚强,我的坚强根本不值得一提。被烟头烫在胳膊上的滋味虽然从未尝过,但想想也知道那种痛苦,她,竟然一滴泪都没有滴下,也没有挣扎,只是无言地承受着。我小时候犯了错,妈妈用针扎我的手心,我没有哭,那是因为针头并没有扎进去,只是在我的手心上稍微重地点了一下。当时我看着针锋利的针头要扎进我的手心,心里都紧张的不得了,但还是强忍着马上要夺眶而出的眼泪,倔强地看着妈妈的眼睛,面无表情地接受着一切,一副不服输、坦荡荡的样子。当冰凉的针真的碰到我的手心时,心跳得很快,但我只是眉头皱了一下,手缩了一下,没有留下眼泪。我觉得我好了不起,面对这样的场景,我没有吓得流眼泪,直到现在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但是,看到九岁的马卓冷静地面对她叔叔狰狞的表情,残酷的毒打,又是踢,又是踹,又是扇,又是拿烟头烫,又是揪着头发,她的嘴角都流出了鲜血,她却一声没吭,甚至反抗!真的,那场景,很残忍,我看着这段时,眼泪就已经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心里好像很疼,何况,那是真实的疼……

她的坚强,我们是无法学到的,只有她拥有;她的坚强,我们是无法理解的,只有她懂得……

她的勇气无法用任何东西衡量,不知道这股勇气是从哪里来的,与坏人勇敢搏斗,对方拿出白晃晃的刀子,对着人质和自己,她也毫不慌乱,镇定自若地跟他们讲道理。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悲伤的,马卓和“毒药”并没有在一起,我也深深为马卓遗憾,看到结局,我流泪了,不过哭完之后,也明白,总有一个人,会默默站在你身后,呵护你,爱你,不管你怎样改变,这就是爱。

也许,我们的坚强和勇气都比不上她,但是我们有相同的性格——不服输!我们也会学着更坚强,要好好好长大!

成语夺眶而出:眶:眼眶。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如:茅盾《子夜》六:“两粒大泪珠终于夺眶而出,掉在他的手上。”又如:拿手背擦擦夺眶而出的眼泪,接着他就疯子一样冲向李扯火去。——沙汀《催粮》

成语好景不长:景:境况,光景;长:长久。美好的光景不能永远存在。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1章:“可是好景不长!中午时分,老人的病情突然加重了——肚子疼得在一堆破棉絮中滚来滚去!”又如:他们匆匆结合,总是好景不长的。

悲处痴梦—《红楼梦》读后感_1200字

文/邹奕竹

黛玉吃了一惊,心想:“好生奇怪,像在哪里见过一般!”宝玉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前世情缘,来世再报。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下世时,绛珠用尽一生以所有眼泪回报他。这段缘分,也只有宝黛二人才会知晓。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这罥烟眉似两弯青烟挂在眼顶,青攸攸的,像刚出土的兰叶,这样的眉毛在世间是难寻的,曾经有位红学家,想要在人群中找到这样的罥烟眉,天南地北,寻觅几载,都无收获,后来有人笑道:“这眉毛是诗啊,岂是平常人能找到,又怎能使凡人轻易了解呢?”

所以只有宝玉这一看相师,才能读懂这诗,去爱她,怜她。

宝玉厌恶仕宦道路,他叛逆,乖张,反对封建道德观念。宝钗,贾政都劝其熟读四书,参加科举只有黛玉从不劝说宝玉,只与宝玉一起赏花,品诗,是真正的知己。

宝玉丢玉后,终日糊涂。只听娶的是黛玉才健旺起来。成亲之时,宝玉居然像个好人一般,欲要揭去盖头,又想到:“林妹妹是爱生气,不可造次。”

后来发现娶的是宝钗,便又变得呆呆的,不知是梦境,还是现实?绛珠仙草魂归离恨天,神瑛侍者泪洒相思地,终是不复相见,仿佛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像是从未发生过一样,似梦一般。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天多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挂。

这一首是说晴雯的。

晴雯是大观园中第一美丽的丫鬟。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像极了黛玉。雨后新晴叫霁,寓“晴”字,云有彩叫雯,寓“雯”字。这就是说呀,晴雯这样的人事极为难得的,也难于为阴暗、污浊的社会所容的。

端午佳节,宝玉正因金钗儿之事,心情很是糟糕。恰巧因晴雯失手跌倒折了扇子,说了几句,惹得晴雯、宝玉不和,定要回了太太去。然而宝玉还是主动寻求和解,又说了一番对物用的态度的话。

晴雯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听撕的声音儿。”接着听到“嗤嗤”几声,宝玉在傍边笑道:“撕得好,再撕响些。”晴雯撕扇曾获世人如潮好评,红学家更是对此赞扬有加。

譬如,有文章评说道:晴雯撕扇是全节的一个亮点,在这里主子和奴仆的地位完全平等了。晴雯更是张扬率性,刚烈不阿。可正是这种不符合奴婢的性格,为晴雯的不幸埋下了伏笔。晴雯在患有重病的情况下,为了宝玉“带病补雀金裘”。后来王善保在王夫人处搬弄是非,使得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忧愤成疾,病逝鲍鱼之肆。

我认为,晴雯是幸运的,她的主子是宝玉,这使得她享受到了那个时代极其难得的平等,宝玉明白她的心思,宝玉赏识她的个性;晴雯也是可悲的,她生在了错误的时候,错误的地方,致使她沦为了封建社会的牺牲品,16岁的美好年纪却香消玉殒,怎能不悲?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大观园里有许多貌美如花的女儿,他们的青春生命里拥有美丽的灵魂和纯真的爱情。

他们在春天里绽放,在秋天里凋零,一切都在没落,红楼梦终究是场梦啊!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成语天南地北: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形容地区各不相同。也形容距离极远。如:金·元好问《迈陂塘》词:“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又如: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元·关汉卿《沉醉东风》

成语彩云易散:美丽的彩云容易消散。比喻美满的姻缘被轻易拆散。如:唐·白居易《简简吟》:“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又如: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