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看花》读后感4篇500、600、700、1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6 23:44:18作者:百科知识库

《看花》读后感4篇500、600、700、1800字

搜集整理了读《看花》有感、看《花木兰》有感(480字)、朱自清看花读后感(583字)、雾里看花——《局外人》读后感(1770字)等500字、600字、700字、1800字左右的读后感4篇,供您参阅。

看《花木兰》有感_480字

昨天下午,我和妈妈看了电影《花木兰》。

在北魏,有个从小学习武术的女孩,名叫花木兰。她不忍心让身患重病的父亲上阵,就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她刚进军营时,就因为武艺精湛,被副营长文泰所注意。某天,胡奎的玉佩不见了,命令全体士兵脱衣搜身,正当花木兰的身份快要暴露时,她居然说是她偷的,才免去了脱衣。但她将被砍头。一场战争开始了,文泰顺势吧花木兰救了出去。而花木兰却把对手的首领给杀了,升了官。经过一次次的战斗,最后和平了,花木兰也回到了家乡,和父亲一起生活。

看完这场电影,我想到了上个星期一发生的事。

上个星期一,我的一位同学的奶奶病了,他居然请假去看望他。他为了他奶奶,跑上跑下的,一会儿去买东西给他奶奶吃,一会儿帮他奶奶按摩,一会儿干他奶奶讲讲学校的事……他奶奶都感动的哭了。他对他奶奶说:“奶奶别哭。这是我这个做孙子的职责,我这样做是非常值得的……”说完,他又去帮他奶奶做事了。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长辈,但不见得每个人都会孝敬长辈。花木兰就是一个孝敬长辈的好姑娘,好例子,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都应该向她学习,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好儿女,好孙女。

朱自清看花读后感_583字

初读《看花》,以为作者既然“不算是爱花”,便不会看花,更见不到“无人不道看花回”中的作者,在园林著名的大江北岸城市里的作者,“似乎自幼就不曾听见过 我们今天看花去 一类的话”,就不会把作者朱自清与“看花”捆在一起。

而凡事都不是生来就想或就知道的。像开花,先是种子的无人理睬;接着,嫩苗的开始;后来,骨朵的诱人;最后才是盛开的热爱。作者初次“看花”是那里夏天的早晨,卖栀子花的姑娘篮子里那一簇一簇栀子花让作者心动,“浓而不烈,清而不淡”让作者头一次领略到花的趣味。

这才入了正题,想要看花,赏花,赞花,先掐下几朵花,不免让人心生怜惜。作者心中花儿的种子,从此开始了漫长的生长过程。

长大了之后的作者,花儿种子受到了文学的浇灌,受到了心情的照射。朱自清与朋友丫君去看梅,从文中那“梅花并没有开,但那珍珠似的繁星似的骨朵,已经够可爱了。”就能看出作者的心不断被花儿的美触动着,他正在逐渐进入一个花的世界,他的心中也渐渐充满了美,与花之美融合,他的人格与花融合了,所以作者赞美“海棠的花繁的好,也淡的好,却没有一丝荡意,疏疏的高干子,英气隐隐逼人。”这难道不是朱自清本人的人格体现吗?

再次想起一开始那个丝毫不懂花的朱自清,再看看之后的品花高手,花,好像是剔除了所有缺点的人的品性,至少作者是那么认为的。

“可惜没有趁着月色看过”

会的,荷塘月色。

朱自清看花读后感_664字

朱自清的《看花》一文,一反唐人“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的感受,采用先抑后扬的笔法,从不闻花事到领略花趣,并迷恋上赏花品花,最终成为谈花赞花的高手,逐渐把读者引入如花似锦的世界,从中体验到美的情韵。

赏花在于入境和品味,没有几次三番的心的体验,是无法感知到花的真情的。本文在这一点上揭示很深。

《看花》是朱自清所写的一篇散文。文中写了朱自清本人怎样爱上看花的,写出了作者几次看花的经过。

我想:我看完这篇文章后,也许也会更加喜欢看花吧。我爸爸喜欢种花,家中阳台上栽在盆里的花有许多,因为爸爸的忙碌,我总是做了爸爸要照顾花儿的工作,帮助给花儿浇水或换泥土,因此我和作者一样爱看花。我喜欢的花有宝石花,栀子花,梅花等,但最喜欢的还是宝石花。宝石花是一种热带植物。每年春季,宝石花开出五角星似的小白花来,花蕊带点黄色,花瓣尖上缀有几点红斑。花的色泽虽不鲜艳,叶子到十分逗人喜爱。每一瓣叶子都长得厚实,饱满。米黄带有灰色的叶子上有一层白色的粉末。

朱自清先生在文中写道:但最恋恋的是西府海棠。海棠的花繁得好,也淡的好;艳极了,却没有一丝荡意。疏疏的高—干子,英气隐隐逼人。可惜没有趁着月色看过,王鹏运有两句词道:“只愁淡月朦胧影,南验微波上下潮。”我想月下的海棠花,大约便是这种光景吧。他写出了海棠花的特点,只是暗叹没趁月色仔细欣赏过,太可惜了。

花的繁没有说法;海棠本无香,昔人常以为恨,这里花太繁了,却酝酿出一种淡淡的香气,使人久闻不倦。我喜欢宝石花,因为它坚强耐旱,朴实无华。朱自清先生也不正是这样吗?

成语几次三番:番:次。一次又一次。形容次数之多。如:清·顾琐《黄绣球》第四回:“本官到任以来,就几次三番的传谕董事,出过告示。”又如: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鲁迅《朝花夕拾·滕野先生》

成语如花似锦: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如同花朵、锦缎一般。形容风景绚丽或前程美好。如: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回:“那香屏牌价嫁了周庸佑,早卸了孝服,换得浑身如花似锦。”又如:节日的广场被打扮得如花似锦,绚丽多彩。

雾里看花——《局外人》读后感_1770字

文/饱饱

又是一部很冷的小说。主人公默尔索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过完了一生,也因为这种无所谓的态度葬送了自己的生命。文中描述了几个细节包括默尔索?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5/315308.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盖兹ナ朗焙颍鞯牟槐矗悄盖椎木咛迥炅洌约鞍涯盖姿徒显翰怀械Q弦逦竦男形T谀盖紫略岷蟮诙炀秃团月昀隹吹缬埃⑸叵担挥斜硐殖龀镣吹母芯酢H缓蠛突旎炖酌沙晌撕门笥眩⑶乙蛭酌傻某鸷蓿钪浙裸露厣绷?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83091.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阿拉伯人,才引发了进监狱以及后续法官和律师对他的审判。

亲情

对于亲情,其实默尔索是爱母亲的,他怕母亲感到孤单所以将母亲送进养老院,这样母亲可以与老人们聊天派遣。对于爱情,默尔索可能也是爱着玛丽,但是玛丽问他是否喜欢自己的时候,默尔索又说说不出喜欢不喜欢这样的话语来伤害玛丽。而在友情方面,默尔索自己也不知道和雷蒙是不是好兄弟,就像“行尸走肉”一样和雷蒙一起做了很多事情,也同时因为雷蒙的原因才杀了人。在辩护律师要求默尔索向耶稣忏悔的时候,默尔索仍觉得没有必要。甚者对于自己的审判,默尔索也似乎是个旁观者,他没有办法为自己的命运审判,似乎他的命运不属于自己,他冷静的看着法官律师对自己行为的不当指责,但是仍没法辩解。那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当我们的对一切都无所谓的时候,自己的命似乎也无所谓了。或者说默尔索其实知道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中,自己的命运不是由自己审判和把握的,所以也就对一切都无所谓了。

那么,无所谓的生活态度究竟是常态还是少数?其实我认为无所谓的生活态度是社会人在“人”这个属性上的常态,但是是“社会”这个属性上的少数。其实很多人都觉得外部的一切东西都是无所谓,别人发生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要去关心,这也是经济学上理性人的一种解释。人都是自私的,我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但是由于社会的压力,我们可能连自己的利益都没法区分和满足,此时的我们更像是行走的皮囊。比如工作了5天的我们只想躺在床上休息,不愿意和别人社交。只想一个人静静地呆着。在感情方面,我们可能对很多事情也无动于衷,比如在周围人受了伤,或者不开心的时候,很多人其实都是无动于衷的。

社会人

但是人又是社会性动物,我们必须要赋予自己社交的功能。所以即使我们工作了一周,身心俱疲,但是我们仍然会安排自己在周末的时候回见朋友,或者逛街等,走到人堆里去,获得社交上的需求和满足。对于周遭人遇到的困难,我们也会极力表现出自己的爱心去帮助他们。久而久之,我们也逐渐养成了关心别人、帮助朋友的习惯。我们以“助人”为乐趣,以和朋友交往为善。这是“社会”属性赋予我们的特点,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重要的特征。默尔索的社会属性没有得到合适的展现,他表现出来的行为更多的还是在于“人”这块,或者说是人和“社会”之间的过度阶段。对于社会这种属性可有可无的阶段。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认为默尔索活的很洒脱,因为任何事情都激不起他心头的波澜,即使最重要的亲人去世也没能让他留下眼泪;他自己入狱也不足以成为他胆战心惊的理由。在常人看来“生”和“死”是两件最大的事情,但是放在默尔索身上全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波澜不惊。对生死的洒脱可能也是源于消极的社会背景。我们看到的默尔索是一个看透了世界因而非常消极的人。他认为努力了也没用,世界存在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所以不需要努力。这可能是当时一代的社会现象。但是放在我们当今社会,首先能够看透社会本质的本领已经难能可贵,其次,在看透了世界的情况下,有所为是可能产生作用的。无为不是这个社会的主题,有为可能未必产生一对一的效果,但是是存在改变的几率的。

处事态度

我们可以学习他的处事态度,尽量降低自己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度。就拿成功的人士来说,对自己专注的领域极度敏感,对不关心的领域钝化,或者说培养钝感力,是成功人士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如果我们能将默尔索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放在对自己关注的事业没有影响的领域,也不失为一件好事。现在的社会的确很浮躁,大家都为名利而生。如果我们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自己的故事,会不会觉得追逐名利实际上是一件空洞无聊的事情?那些对人生没有影响的事情,是否不必要斤斤计较?我们的人生是不是会变得更加的豁达?那反过头来我们是否应该思考,我们在世上生存,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给自己人生布局,我们是否应该过的更加有意义。

成语雾里看花: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如: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又如:白石写景之作,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成语行尸走肉: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如: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又如:在他们的心目中,任何貌似强大的侵略者,都只不过是一群徒有虚表的行尸走肉而已。——峻青《不尽巨涛滚滚来》

本文标签:读后感作文  名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