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应又改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建立了高度关联和深刻认同。
2023-02-05
更新时间:2023-02-06 18:44:18作者:百科知识库
本文整理了《曾国潘传》读后感(1573字)、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1561字)、《今天怎样做德育—点评88个情景故事》(1624字)、生气不如争气读后感(1640字)、回到原点读后感(1651字)、看不见的心读后感(1601字)等1600字左右的高中一年级读书笔记作文6篇,供您参阅。
文/谢雨岑
北宋理学家张载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堪称理学的精髓所在,而在数百年后将其贯彻至今的却是一名不喜理学但却足够伟大的清代官员。虽然他在历史上的记载不讨人喜爱,但他却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民族,他便是曾国潘。
近日读了由萧一山先生呕心沥血所创作出来的《曾国潘传》后,令我感慨万分,对曾国藩这样的人物刮目相看。此书深刻透彻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以及影响,同时也概述了以曾国藩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和主要特征。除此之外,萧一山先生还在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并重点记述了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的过程,同时还系统客观地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作用,是第一部全面评述曾国藩的历史著作。
那么曾国藩究竟何许人也呢?曾国藩在1811年出生于湖南双峰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从小热爱书文,后来只身一人进京赴考,凭自己的才华斩获进士之名并且在京师任职,年仅37岁便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留下了“十年七迁,连跃十级”的美誉。在我看来,陆游的这句“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便是对曾国藩一生最好的评价了。本是胸怀大志的一代鸿儒,却因硝烟四起的国土毅然选择了弃笔从戎。当如日中天的太平天国肆虐华夏大地之时,心怀天下的曾国藩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战斗中磨炼自我,逐步掌握了用兵的精髓所在,最终得以崛起,为平定动乱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样兢兢业业的他却被皇上所猜疑,借口曾国藩汉人身份而将已然许诺的王位贬成了“毅勇侯”,他忠实的将士门为其抱打不平,甚至一致拥戴曾国藩自立为王。熟读史书的曾国藩焉能不知“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呢?但“君为臣纲”的儒家思想已然融入了曾国藩的骨肉之中,他的内心不准许他作出这样违背道德的事情。所以在如此巨大的权力诱惑之前,他始终不忘初心,不存半分怠慢之心地服务于当朝圣上,可谓是无愧于国家了。
而曾国藩之所以能有如此令人侧目的成就都离不开他严以律己的高尚品质。而除了对自己严格之外,曾国藩对于自己的后辈更是有着诸多期望和劝诫。他所作的《家书》中不仅有着:“一家之中,勤则兴,懒则散,一国之中,廉则兴,贪则败。”这样的话语,更是有着:“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这样的教诲。他让我了解了为人处世的三个最重要的地方,一是读书之勤——唯有专注才可以有所作为,富贵功名只是过眼云烟,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修养才是最为重要的;二是为官之廉——要以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作为为人处世之道,将廉字时时自惕;三是做人之谦——天地间唯谦谨是载富之道,要时时刻刻将谦这一字牢记于心,鞭策自我。可以毫无夸大地说,他用他一生的积累教会了一代人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不得不说是曾国藩一生最大的成就,他对于国家,对于民族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他的《家书》不止是对其后辈有着深远影响,更是令我们这代人振聋发聩,警钟长响。毛主席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如此高的评价,可见曾国藩在为人处世,治学为官以及齐家治国等方面成就斐然了,让伟大的毛主席都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而中国作为拥有悠悠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无数先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曾国藩便是其中的伟大人物之一,他让我领悟到了许多人生哲理,可谓是给我的前路指明了方向,让我很是感慨。
身为一名铁警后辈,曾国藩有太多太多的精神和品质值得我去借鉴和学习。我们铁警需要秉持着“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这样的道理,不骄不傲,持之以恒,在铁警这个岗位上不懈地奋斗下去,虽然前方道路迷雾重重,但我相信谦逊和努力定会冲破重重阻碍,不负韵华,抵力前行,为我的从警梦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成语兢兢业业:兢兢:形容小心谨慎;业业:畏惧的样子。形容做事谨慎、勤恳。如:《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又如:于是宁府中人才知凤姐厉害,自此俱兢兢业业,不敢偷安。——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
成语情不自禁:情不自禁[qíng bù zì jīn],意指感情激动得无法自我控制。语出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源]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据《艺文类聚·卷四·岁时中·七月七日》引)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向光抽一缕,举袖弄双针。[典故]“禁”念作jīn时,有承担、承受的意思,“不自禁”则是承受不住、不由自主的意思,如“喜不自禁”就是高兴得无法控制,而“情不自禁”就是感情激动得无法自我控制的意思。在所引典源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中,叙述了妇女於七夕在月下乞巧,思念情人的情景。相传阴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二星相会之期,称为“七夕”。旧俗妇女此夕必备陈瓜果、鲜花、胭脂於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拥有姣美的面貌;并对月引线穿针,以期双手灵巧,长於刺绣织布,称为“乞巧”。诗中描述的女性看到七夕如影随形的月亮时,想起乞巧的传说,因此“情来不自禁”,一时感情激动,便也学着传说在月下引线穿针,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美、手艺更灵巧,以得到美好姻缘。後来典源文献里的“情来不自禁”,演变成“情不自禁”这句成语,表示感情激动得无法自我控制。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籍,它将将课堂上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进行了详尽而深刻地剖析,看过书之后我有了恍然大悟之感,有了茅塞顿开之意。
平时,我们每位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与课堂无关的“突发事件”。对此,若处理得好,则会风平浪静,海阔天空;若处理得不好,遇会招来是非,甚至会影响师生情绪,进而影响班级和学校声誉。那么,在短暂的时间内,对课堂“突发事件”,应怎样巧妙处理呢?于是我带着这样的迫切读了第一篇《飞进教室的蝴蝶》,再看了郑老师对此位教师的解决水平做的中肯的评价,忽然想到在网上也曾看到过类似的事件,发生在语文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上课时,也是有几只蝴蝶飞进了教室,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于漪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她首先让学生把蝴蝶赶走,然后让学生以蝴蝶飞进教室为题打一词牌名,同学们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时,于漪老师给出了答案:“‘蝶恋花’啊,因为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在同学们会意的笑声中,于漪老师又开始了她的讲课。当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且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时,于漪老师采取以变应变的方式,展示了教师的智慧和独到的教学本领。
我们不少老师都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总有不少学生的行为不能让教师满意:这个在讲话,那个在传纸条,张三在折纸飞机……,我们好多老师都会把每一件事都当成是对教师权威的挑战,是对教师的不尊重,所以我们遇到这些情况就会气急败坏,甚至狠批猛打,以致一节课就因一个学生的调皮而以失败结束。其实,如果我们平心静气的看,把每件事都当成是“调皮的小麻雀”的恶作剧,正确处理事情,减少负面影响,提高课堂效率,就不会输掉整堂课。也许,那些教师想通过发火让学生心生敬畏,让学生加深印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可事实证明,这样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事实上如果大事小事都发火是在向学生传递一个信号:对这事你没有办法了。本来,当学生违纪后,大多数同学内心充满了不安,如果你发火了,就抵消了学生的不安,学生也就无所谓了,所以教师在发火之前给学生一个机会说话,对教师冷静处理以及学生的心理接受都是相当必要的。
当然,对学生的课堂不良表现提出批评是必要的,但笑容和态度也很重要。笑容比皱眉头所传达的讯息要多得多。“生活中人们重视微笑的魔力,认为”你对他人微笑,他人就对你微笑”“你对生活微笑,生活就对你微笑“。我们的教学同样如此:你对学生微笑,学生就对你微笑;你对课堂微笑,课堂就对你微笑。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总是希望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很优秀。殊不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绿叶,学生必然存在差异,每个个体都有自身的特点,个性鲜明。学生的特殊性造成我们的某些教学预设无法实现,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也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再或者教学设想脱离了学生实际,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以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种种矛盾会使得教师情绪不佳,甚至大发雷霆。在这种困窘中,笔者认为,运用微笑是最好的方法。应将个人的情感升华到理性层面,把受挫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引向崇高的境界,将其强大的心理能量加以疏导,凝聚到教学工作或学习生活中。
总之,在课堂上,遇到麻烦制造者,要把握教学的大原则,不要由于个别人的违纪或特特殊情况而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因为”捣蛋分子“不怕你生气功,他巴不得你生气呢,他不怕你斥责他,也不怕你管他罚他,就怕你不生气,冷静的研究他。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第一节课中去细心关注学生们的精神世界,让孩子们的精神生命在每节课上都得以成长。最主要的还是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靠自己教学的吸引力扭转学生的注意力,靠自己教学的内在魅力抓住学生的目光与思维。
成语恶作剧:捉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动。如: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盗侠》:“僧初若不觉,凡五发中之,僧始扪中处,徐曰:‘郎君莫恶作剧。’”又如: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
成语苦思冥想:尽心地思索和想象。如:巴金《创作回忆录·关于<激流>二》:“我拿起笔从来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写得快,说我‘粗制滥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又如:设计人员在搞设计之前,不只是埋头翻资料,或者捧着脑袋苦思冥想,而是跟着余师傅上沸腾的建筑工地?——《人民文学》1976年第5期
《今天怎样做德育——点评88个情景故事》这本书,是张万祥老师用了十几年的心血,从收集的五六百条德育案例中,精心挑选了88个情景故事汇编而成的。“今天”一词突出了这些德育案例的时效性、与时俱进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维越发超前,生活方式与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同时,浮躁感、潮流意识等越来越多的现象也撞击着我们的内心,影响到我们的学生。面对今天个性十足的孩子们,面对眼前变幻莫测的问题与现象,教师——这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何能依然拨开云雾,让迷途的孩子们重新踏上希望之路,以更加饱满的精力与信心朝向自己的未来?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有的温暖,有的睿智,有的创新……仿佛在我的面前打开了一扇窗,一扇五彩缤纷的窗,在欣赏的同时,让我收获颇多。从中感悟到,做好一名班主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尊重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面对教室内来自不同家庭的性格、习惯、爱好各不相同的几十个孩子,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不管他是年龄大还是小,不管他是相貌丑还是俊,不管他的家庭是穷还是富,不管他的成绩时好还是坏,教师都应以尊重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及他们之间的差异,以平等发展的眼光进行教育。
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感受到的是温暖与信任,回报的是对教师的尊敬与爱戴,师生之间的感情是和谐的、友好的,学生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愿意倾诉自己的想法。当学生有了困惑的心理、有了错误的念头、有了冲动的举止,教师的劝解、沟通、教育才容易进入学生的内心,被学生所接受。有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做保障,就会减少班级内事故的发生,同样,也会把一些不良因素及时扼杀在摇篮中。而当学生出现意外事故时,教师尊重的态度使学生感受到的是真诚的帮助,而不是故意的羞辱与为难,有利于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
现在,学生出现的很多问题,大多是因为遭受到家长的奚落、教师的冷眼、同学的嘲笑,使学生的内心缺乏理解与关爱,致使心理阴暗,逐渐扭曲。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那么,作为教师,就请用“尊重”来温暖学生的内心,唤醒那沉睡的心灵吧!
2、善于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为,学生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个引导他们攀登高峰的引路人。”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引路人。首先教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其次,教师要拥有引导学生道德发展的智慧。学生各不相同,因此,开启心门的钥匙也应有千百种。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面对出现的问题,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或巧妙引导,旁敲侧击;或亲身体验,感同身受;或遵循心理,循序渐进……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精通儿童的心理,在时代发展的今天,还需要熟练掌握网络技能。只有教师把自己修炼成一名“多面手“,才能改革落后的德育方法,使德育教育落实到实处,引领学生健康发展。
3、反思总结。
班主任工作是门大学问,很多担任班主任工作若干年的教师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还总是束手无策,甚至有的老师因过激行为而与学生之间产生矛盾,究其原因在于平时忽视了总结与反思。张万祥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26年,他不仅善于发现德育课题,还用心做研究,写反思总结。他为自己储备了丰厚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成长为一名德育特级教师、培训专家。瞻望“张万祥老师“这颗明星,使我们认识到:德育无小事,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记录日常班级活动及突发事件,及时总结反思,梳理工作中这些实践案例的成与败,为以后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做一借鉴。教师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知道得多,才能方法活。总结,让自己的经验更为丰富;反思,让明天到工作更加出色。
88个情景故事犹如88首德育赞歌,共同谱写德育教育的新篇章。阅读、聆听,学习优秀教师们的做法;实践、创新,完善自己的德育方法。
成语感同身受: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如:清·藤谷古香《轰天雷》第二回:“再者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又如:你如果能给我解决三分之一,我真是感同身受呢!(叶圣陶《感同身受》)
成语循序渐进:循序渐进[xún xù jiàn jìn],意指按照一定的次序与步骤逐渐推进。语本唐·韩愈〈答窦秀才书〉。[源]唐·韩愈〈答窦秀才书〉(据《全唐文·卷五五一·韩愈》引)愈白:愈少驽怯,於他艺能,自度无可努力,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龉;念终无以树立,遂发愤笃专於文学。学不得其术,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皆符於空言而不适於实用,又重以自废;是故学成而道益穷,年老而智愈困。今又以罪黜於朝廷,远宰蛮县,愁忧无聊,瘴疠侵加,喘喘焉无以冀朝夕。足下年少才俊,辞雅而气锐。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於甲科;今乃乘不测之舟,入无人之地,以相从问文章为事。身勤而事左,辞重而请约,非计之得也。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爱於左右哉![典故]“循序渐进”原作“循次而进”,见於唐代文人韩愈的〈答窦秀才书〉。韩愈在给窦秀才的信中说道:你是个青年才俊,文采丰富,意气风发。凭着如此优越的条件,当朝廷广招人才时,应该可以获得一官半职,即使未遇良好机缘,“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於甲科”。也就是说,即使这样平平稳稳,一步一步地来,至少登进士第是没问题的。後来“循序渐进”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按照一定的次序与步骤逐渐推进。宋代大儒朱熹〈答邵叔义书〉一文中谈到作学问的方法时便曾说道:“读书穷理,积其精诚,循序渐进,然後可得,决非一旦慨然永叹,而躐等坐驰之所能至也。”意思就是说:作学问必须靠诚心诚意,一点一滴地累积,逐渐地深入推进,绝对不能想要一下子就成功。
趁着休息时间,再次细细品阅《生气不如争气》这本书,我懂得了许多人生的道理。前些日子,每当我遇到不懂的问题的时侯,一想起它,我就鼓起了勇气继续做。每当我最丧气的时候,一想起它,我又重整旗鼓。每当我遇到打击和挫折的时候,它仿佛就告诉我有了失败,也许你能更快长大。重新品读《生气不如争气》我觉得自己仿佛长大了一点,是思想上的长大。这次我要一点点的细阅,并且随时记录我的阅后感。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世界上没有爬不过的火焰山。也许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磨难,家庭、工作、爱情,但谁又能说他一辈子不会遇到这些呢?与其用痛苦一遍一遍地折磨自己,何不试着绕开它,去做个聪明的人,谁又想做这样愚蠢的人呢?
生活是自己创造的,心情是自己营造的,不要为小事生气,生气不如争气,引怒火做功,你能活出生命的色彩。
1、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己;
世界上的许多事你都无法改变,能够改变的只有你自己!每个人都希望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得更快乐,更如意,聪明的做法是改变自己,而非改变外界。要知道,生活是由自己创造的。当你不能改变外部世界和现状时,唯一能改变的是你自己。
……
如果你一直在努力地改变自己,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世界因你的改变而突然改变全变了样——这才是大智慧的美丽人生。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贵。时刻在心中记住这句话:“生活是自己创造的。”如果改变不了世界,不要生气,请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吧,你的生活、世界也会不一样。
2、别为小事火上心头;
人生是短暂的,生活中不要因一些鸡毛蒜皮、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耿耿于怀,为这些小事而浪费你的时间、耗费你的精力是不值得的。英国著名作家迪斯雷利曾经说过:“为小事生气的人,生命是短暂的。”如果你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那么你就不会再为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情而生气了。
3、山不过来我过去;
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否则,你就属于与自己过不去的人,就属于不聪明的人。有位哲人说得好:
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
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
决定成败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要做最好就意味着改变,许多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心,改变自己的情绪。生命是自己的画板,需要自己着色,不要用一种色彩把所有的遮挡;学会改变,才能绘出灿烂。山不过来,你就过去。
4、做自己的事,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
古人曾说:“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我们又何必过于介怀他人怎么说、怎么想呢?人的思想、环境、修养不同,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也会不同,哪能对你的所作所为统统理解呢?你只要意识到自己的理智怎么说,自己的良心怎么想就行了。即是说,只要问心无愧,就完全可以“我只对自己负责”了,即使瓜田李下之嫌也是可以不避的。
他人的评价,我们可以用耳朵去听,但绝不可以用心去徘徊。成天忧心忡忡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只能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弹指一挥间转瞬即逝,都是过眼云烟。何必计较得太多?顾虑得太?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
5、成功是靠自己创造的;
不要凡事都要依靠别人,在这个世上,最能让你依靠的人是你自己。在大多数情况下,能拯救你的人,也只能是你自己。
6、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是的,人生中,没有过不去的坎。任何困难都会过去的,咬咬牙,都会看到新的曙光迎接你的,不要在阴影中后悔和痛苦。人生没有过不去的事,只有过不去的人。
7、不在小事上耗费精力;
如果你与一个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人争执不休,就会浪费自己的很多资源,降低人们对你的期望,并无意中提升了对方的层面。
如果你想要你的人生充满快乐与成功,那么就认真权衡你该奋斗的方向吧。当你明白你要把精力放在哪里最恰当时,成功离你已经不太远了。
成语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如:《北史·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又如:但瓜田李下,嫌疑难辩,万一已拘者畏法混供,也甚怕堂讯之下,玉石不分。——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一回
成语庸人自扰:自扰:自找麻烦。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如:《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又如:他在房里踱了半圈,在门口停下,背对着郑成功,警告似地说:“不要庸人自扰。” ——华而实《汉衣冠》三
读着抒情的散文,能让我的心情放飞;读着精彩的小说,能让我的幻想放逐;当读完《回到原点》一书后,则令我百感交集,在吸收书中精髓的同时,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反思。
书里除了讲述了教育的灵魂、如何保卫孩子的童年等一些我们容易忽视的问题外,还分析当前教育所存在的普遍现象,来警醒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确实值得一读。其中有几点是我体会最深的。
首先,是林少敏与张文质在谈论到保卫童年这一话题时,认为当前学校已经是脱离了教育的本质,有功利化的行为。我觉得教育的评价是比较复杂的,所以用评比、竞赛、考试等形式去评定学校,是在所难免的;而且现在社会竞争激烈,要想学校有生存以及发展的空间,去迎合社会的要求,也是迫不得已的。但问题是我们当教育工作者的要带着良心去工作,本着教书育人的思想,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不能把学生当作是制造好成绩的机器,不要把学生当作拿奖金的“摇钱树”的话,我相信我们的教育就没有了功利关系了。
当今社会里,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现在的小孩衣食无忧,又由于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的原因,在家里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不仅生活习性比较懒惰,思想上其实也比过去的孩子缺失了许多东西。其实,这就是为功利所困的“失真”教育。现在大家都不难发现,新闻里常报道:一些青年因为口角而杀人;富二代醉酒驾驶撞人后扬长而去;一些有钱人说用钱就能解决问题等。因此我们慨叹:现在的人怎么越来越粗暴的呢?这就反思我们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方面还是否做到最好了。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在教育上不仅仅是要对学生进行刻板的学科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灵魂洗涤和精神的再塑造。
其次,在还学生自由这一问题上,也是要下工夫的。书中毫不客气地指出:人身自由是中国教育中严重受到忽视的教育自由。不能以任何遥远的目的牺牲儿童的身体利益,不能牺牲儿童的欢乐、游戏和交往的需要而把儿童放置在劳累之中。但有时反思我们自己呢,会有意无意地范下这个错误。有时是因为抓紧评讲练习的进度而拖延了下课的时间,有时是怕出危险而减少活动的时间,有时是火在当前把学生大骂一顿,有时甚至是为了掌握知识而反复地练习。所有的这些,都是在剥削着学生的自由,摧残着这幼小的生命。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认识到这些是错误的行为的话,才会懂得关爱我们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第三,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北京电视台记者马薇所举的一个国外学生莎拉的学习例子,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事例。我们现在?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6564.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贾米饕担挥锌悸呛⒆拥哪芰μ氐悖皇强悸堑阶约号氖钡姆奖悖汀耙坏肚小保骋蛔饕怠F涫迪赶胍幌拢杂谘в杏嗔Φ难此担且恢终勰ィ蛭且丫莆樟耍挂僮觥K裕惺痹谧饕挡贾梅矫嬉Щ崃榛睿实钡馗菅导世床贾貌煌愦蔚淖饕担源锏郊だЧ?/p>
但话分两头,我对书中所说的因为要培养学生个性而允许孩子动着学习的观点持保守的态度。虽然我们的课堂要求学生端端正正地坐着听课,不许乱动是有点压抑了学生的自由,但对于学生人数比较多的教学班来说,起码它能保证学生的听课率,也保证教学能按计划进行,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懂得规范的一种途径,如果允许个别好动的学生边玩边学习,由于他们的自制力不强,所以不但不能培养个性,还连基本的知识都学不进去。所以,我还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堂纪律,坐立的姿势,这是学习的基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书中所选取的文章也好,所引用的名言也好,甚至是举的例子也好,作为教学工作者,都要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孩子,教育的任务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人格的培养,还有的是人文的关怀。只有把别人的孩子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来教,才会切身地为孩子着想。
我不太懂用华丽的词语来修饰,也没有用形象的修辞来表达,只是用平淡的片言只语,来表达我读完这本书后最深的体会。作为教师,我希望带着学生,能彼此回到教育的原点——既教书,又育人;既学知识,又学做人。
成语扬长而去:扬长而去[yáng cháng ér qù],意指掉头不理,大模大样地离去。语或本《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源]《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话说一日腊尽阳回,新正佳节,西门庆贺节不在家,吴月娘往吴大妗子家去了。午间孟玉楼、潘金莲,都在李瓶儿房里下棋。……三人摆下棋子,下了三盘,李瓶儿输了五钱银子。金莲使綉春儿叫将来兴儿来,把银子递与,教他买一坛金华酒,一个猪首,连四只蹄子,……不一时,来兴儿买了酒和猪首,送到厨下。惠莲正在後边和玉筲在石台基上坐着,挝瓜了儿哩!来兴儿便叫他:“惠莲嫂子,五娘、三娘都上覆你,使我买了酒、猪首连蹄子,都在厨房里。教你替他烧熟了,送到前边六娘房里去。”惠莲道:“我不得闲,与娘纳鞋哩!随问教那个烧烧儿罢,巴巴坐名儿教我烧!”来兴儿道:“你烧不烧随你,交与你,我有勾当去。”说着,扬长出去了。[典故]“扬长而去”的“扬长”指的是掉头不理,大模大样的样子,在明代小说《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中有一段描述:一日,西门庆外出,潘金莲与李瓶儿等人在房里下棋,大家各出了点钱资,叫来兴儿买些酒和下酒菜回来。东西买来後,潘金莲吩咐来兴儿把菜交给惠莲去烧煮。来兴儿拿给惠莲,惠莲却嚷着没空,要来兴儿交给别人去做,但来兴儿完全不理会,硬是把东西放下後“扬长出去”。这里的“扬长出去”,就是指掉头不理,大模大样地离去。在许多明清小说中亦见此语,但多作“扬长而去”,如:《文明小史·第九回》:“教士道:『上头要人,你来问我要就是了。』说罢,立逼着傅知府将众人刑具一齐松去,说了声惊动,率领众人,扬长而去。”《官场现形记·第九回》:“新嫂嫂明知留他无益,任其扬长而去。”便是如此。
成语天真烂漫:天真:指心地单纯,没有做作和虚伪;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如:宋·龚开《高马小儿图》:“此儿此马俱可怜,马方三齿儿未冠。天真烂漫好容仪,楚楚衣裳无不宜。”又如:他的性情又是那样天真烂漫,笃实敦厚。——邹韬奋《经历·“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因为它是一本经济学类的小说,以一种爱情小说的角度去解释经济学的各种问题。首先,从小说的角度来说,它并没有复杂晦涩的剧情结构,书中通过两条主线——一实一虚的线索——来构成整本书的架构,虽然小说的艺术成分并不出色,甚至爱情情节也是平淡平凡,但是胜在它是以小说来介绍经济学,这种创新的形式让我对经济学更加感兴趣,而不会对嚼之无味的经济学理论感到厌恶。
故事的主角是美国一所高中的两名教师劳拉·希尔福和萨姆·戈登。女主角——劳拉出身于上层家庭,文学专业学士,讲授的是英语文学课。而男主角——萨姆却是一位经济学家。男女主角两人对经济学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萨姆以成功的观点去看待市场经济,注重市场经济中的成功者,相信自由放任的市场;劳拉却是充满了对人类的悲悯,认为市场经济中失败者由于物质主义而失败。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最终慢慢磨合,慢慢理解,两人终成眷属。另一条线索则是健康网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查尔斯·克劳斯和政府监督部门主管艾丽卡·鲍德温之间的斗争。这是爱情故事中包含的一部电视剧的剧情。健康网公司把它在俄亥俄州麦塔隆镇的一家工厂搬到墨西哥,向当地的工人支付极低的工资,又使麦塔隆镇的工人失业,麦塔隆镇随即衰落。几乎所有的人都对此事进行批评,而经济学家萨姆除外。萨姆的观点是经济学的角度,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这是完全合理的做法。
小说的开始,是萨姆和劳拉各自上的第一堂课。萨姆课上一开始便让大家在一分钟内计算“全世界的原油将会在什么时候用完。”金发女孩埃米并没有计算,只是在思考。“思考就是这门课的目的。”萨姆如此说道。“要敢于质疑,要独立思考。还要记住几条人类行为的核心法则。学会运用它们,那你就能在这门功课上领先了。正确答案是:我们永远用不完原油。”萨姆还用了无花果与石油的对比告诉我们,即使石油变得很少,到了枯竭的那天,私利的力量会促使人们有更大的动力去寻找另外一种替代品,那样“原油”就是无穷无尽的。萨姆的“原油用不完理论”在于告诉我们,永远也不要低估了私利的力量。只要有利益,只要人还存在私心,自私的人性还没改变时,一切皆有可能。这就是经济学。但是,站在人性的角度来审视经济的劳拉却是认为“贪婪的私利者让人性腐败”。她的第一节课,举出了华兹华斯的诗句——“弄来花去,虚掷精力”,来让同学们进行尽情地解释。为什么不用“赚来”,而用了“弄来”?我认为这是从人性的角度去看待金钱和利益,认为它们是一种令人厌恶的东西,“赚来”并没有“弄来”的范围广,这就说明了金钱一类的私利是可以通过许许多多不同的手段得来的,所谓之不择手段。“物质主义让我们腐化”是小说中一位同学对那句诗的理解。“弄来花去”,足以“虚掷”一个人大部分的精力。
一件事的合理与否,完全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的。经济学家们在面对工人工资低、物价变高的问题时,常常是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看待的。以劳拉那种感性的角度、文学的角度、人性的角度去看待,又是另外一番滋味。经济是一个天平。有得必有失,有利益者和被利益者。站在局外,我们似乎发现,市场的自由调控作用是那么的残酷。作为自由学派的经济学家萨姆在与劳拉争论到安全气囊和安全带的问题时,萨姆就反对头盔法和强制系安全带的法律。在他看来人们并未意识到忍受安全带带来的不舒适或支付安全气囊的费用都是值得的,人们有权去取消安全带或安全气囊。预期使用这些安全措施,不如从另外的角度去祈祷不会有事故发生,比如少出门,开车开慢点,将决定权交给车主,而不是政府统一决定。
萨姆强调制度的作用,通过制度的改革来完善自由的市场。然而劳拉则是认为“着履足无觉”,我们对物质享乐的追求,腐蚀了我们感受真实的能力。这种不同角度的争论和博弈看起来十分有趣。我经常为书中的一些新奇的观点感到无比兴奋。经济学其实就是生活学,面对着自己身边的一些不起眼的经济问题,我们又有没有想过谁对谁错呢?这是一个角色扮演的问题。
成语不择手段:择:选择。指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如:梁启超《袁世凯之解剖》:“为目的而不择手段,虽目的甚正,犹且不可。”又如:要谋生,谋生之道,则不择手段。——鲁迅《三闲集·通信》
成语许许多多:很多数量的人或物。如: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要完成这个基本任务,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又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二章:“当然,许许多多的所见所识他都还不能全部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