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应又改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建立了高度关联和深刻认同。
2023-02-05
更新时间:2023-02-06 15:13:33作者:百科知识库
本文整理了读《故事》有感、列那狐的故事读后感(388字)、四大民间故事读后感(388字)、《人民英模的故事》读后感(389字)、《中国神话故事》读后感(389字)、诸葛亮的故事读后感(389字)、《感动中学生的个故事》读后感(390字)、《丑小鸭》读后感(391字)、伊索寓言小故事读后感(391字)等400字左右的读后感优秀作文8篇,供您参阅。
《列那狐的故事》讲一个叫列那的狐狸,经常用阴谋做坏事,他欺凌弱小,贪吃狠毒。为了获取食物,他不惜一切代价,使森林中许多动物深受其害,连自己的舅舅也不放过。
在一次故事中,列那用了阴谋诡计,利用趁火打劫的手法,趁狮王熟睡之时,拿一根绳子把他悄悄地捆住,再躲在草丛里,用小石子把他给砸醒。等狮王怒火中烧的时候,再充当好人。就仅仅因为这样,狮王就给列那封了一个比他低一等的大将军。从这里可以看出列那阴险狡诈,为了得到好处,他搅尽脑汁。从这里还可以反衬出狮王十分无能,虽然他贵为大王,却无勇无谋,为了解除现在的危机,他没有深思熟虑,让列那活生生地从俭朴的平民变成了享受荣华富贵的大官。
读完《列那狐的故事》,我若有所思。一个阴险狡诈的狐狸,居然从以前所有人都讨厌他到取得狮王的“信任”。所以我们作为一个人,千万不要欺骗别人,要踏踏实实的做人,人与人之间应该坦诚相待,用心交往。
成语深思熟虑:深思熟虑[shēn sī shóu lǜ],意指“深思”,深远的思考。语出战国楚·屈原〈渔父〉。“熟虑”,考虑周密。语出《史记·卷七二·穰侯列传》。後用“深思熟虑”指仔细而深入地考虑。[源]战国楚·屈原〈渔父〉(据《文选·卷三三·骚下》引)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於斯?”屈原曰:“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世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於江鱼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遂去,不复与言。《史记·卷七二·穰侯列传》夫轻背楚、赵之兵,陵七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地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者也。攻而不拔,秦兵必罢,陶邑必亡,则前功必弃矣。今魏氏方疑,可以少割收也。愿君逮楚、赵之兵未至於梁,亟以少割收魏。魏方疑而得以少割为利,必欲之,则君得所欲矣。楚、赵怒於魏之先己也,必争事秦,从以此散,而君後择焉。且君之得地岂必以兵哉!割晋国,秦兵不攻,而魏必效绦安邑。又为陶开两道,几尽故宋,卫必效单父。秦兵可全,而君制之,何索而不得,何为而不成!愿君熟虑之而无行危。[典故]“深思熟虑”系由“深思”及“熟虑”组合而成。“深思”见於战国楚·屈原〈渔父〉。屈原原任三闾大夫,怀王时遭人毁谤,被放逐於汉北,於是作〈离骚〉以表忠贞之心。後被顷襄王召回,但又遭谗言而流放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渔父〉一篇描述屈原被放逐江南,游於江河傍,吟诗唱歌,神色十分憔悴,一个渔父看到他,问道:“你为什麽到这里来呢?”屈原答:“整个世界是那麽污浊,所有人都迷迷糊糊,只有我一个人是清醒的,所以被放逐到这里。”渔夫劝他说:“真正的圣人应该是可以顺应大环境的,既然世间混浊,众人皆醉,你不如就随波逐流,与世浮沉;为什麽要『深思高举』,而让自己流放到此地?”意思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必想得太深远,也不必坚持高尚的行为,以免徒增自己的痛苦。“熟虑”之“熟”为仔细、精详的意思,此一词语见於《史记·卷七二·穰侯列传》。穰侯为战国秦昭襄王的舅舅,昭襄王在位时以他为相。当时穰侯为扩张秦国领土而欲攻魏,於是派兵包围魏都大梁。魏国大夫须贾为使其退兵,前往求见,分析秦、楚、赵、魏等各国间的依存与利益关系,然後说明秦之攻魏绝对是弊多於利,要穰侯“熟虑之而无行危”,也就是希望穰侯再次慎重思考,放弃攻打魏国。後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深思熟虑”,用来说明凡事要仔细而深入地考虑。
成语与世浮沉:随波逐流,附和世俗。如:宋·司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若无人,故所至龃龉。”又如:然三官之为人,即萧萧易水,亦将羞而不流,况碌碌与世浮沉者耶!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商三官》
寒假里,我读了《中国民间故事100篇》这本故事书,书中故事富有神奇色彩,历来是人们所喜欢的,可谓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这此民间传统故事,让我感受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王小二卧冰求鲤》讲在很久以前,有一户姓王的人家很穷,母亲靠帮人缝补衣服,儿子王二小帮人放牛、打鱼、捉虾为生。有一年冬天,一连下了十多天的雪,王小二的母亲生病了,郎中面带难色说:“一定要用一斤重的鲜活鲤鱼做药引才能治好病。”于是,王小二在冰封雪地里,不能凿掉冰块,怕把鱼吓跑,只有脱掉衣服躺在冰面上要用体温把冰焐化,寒冰刺骨,王小二冻得不一会儿就失去了知觉,他的行为感动了上天,感动了神仙,神仙帮他捉到了一条鲤鱼,王小儿感过神仙后,马上回家治好了母亲的病。
王小二的爱母亲,为母亲所做的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要像王小二一样,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的好孩子,好好学习,勤奋努力,要以优异成绩报答父母和老师。
成语耳熟能详:耳熟能详[ěr shóu néng xiáng],意指听得非常熟悉,而能详尽地知道或说出来。语本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源]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据《欧阳修全集·卷二五》引)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於衣食,以长以教,俾至於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无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於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於汝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後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典故]〈泷冈阡表〉是宋朝文学家欧阳修追忆父母亲生前言行事迹写成的墓表。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过世了,由母亲辛苦把他扶养长大,所以关於父亲的生平事迹,都是母亲告诉他的。有一次说到欧阳修父亲做官时,处理刑事案件,常深更不眠,尽力为死刑犯找寻生路,以免造成遗憾。并且自分早死,交代她将来要把这番心意告诉儿子欧阳修。而他平时闲居在家教导子弟,也常用这些话,因为常常听到,所以能很详尽地转述。後来“耳熟能详”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听得非常熟悉,而能详尽的说出来。
成语家喻户晓: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意指“家喻户晓”典源作“户告人晓”,意为告诉家家户户知晓。语本汉·刘向《列女传·卷五·梁节姑姊》。後来引申为家家户户都知晓,形容事情、名声传播极广。[源]汉·刘向《列女传·卷五·梁节姑姊》梁节姑姊者,梁之妇人也。因失火,兄子与其己子在火中。欲取兄子,辄得其子,独不得兄子。火盛,不得复入,妇人将自趣火,其人止之曰:“子本欲取兄之子,惶恐卒误得尔子,中心谓何,何至自赴火?”妇人曰:“梁国岂可户告人晓也!被不义之名,何面目以见兄弟国人哉!吾欲复投吾子,为失母之恩,吾势不可以生。”遂赴火而死。《宣和书谱·卷二〇·叙论》昔者帝王坐法宫,垂衣裳,不出九重深密之地,使四方万里,朝令夕行,岂家至户晓也哉!以吾有庆赏刑威之柄,以驭之而已。[典故]“家喻户晓”原作“户告人晓”。汉朝时,刘向编了一本《列女传》,讲述古代贞烈女子的故事。其中有一篇是叙述古代梁国的一位妇人,有一天家里失火了,她的孩子和侄子都在里面。妇人跑进大火中,原想先救侄子,在慌乱中抱出一个小孩,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孩子。眼看火势愈来愈大,已经不可能再进去救人。妇人心里十分难过,想投火自尽,旁人赶紧把她拦下劝说:“你原本是想救侄子,只因一时慌乱才救成自己的孩子,又何必想不开呢?”妇人说:“话虽如此,但我又怎麽可能挨家挨户的去解释,让全国上下都知道呢?一定会有许多人不了解事?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2/323577.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榈木蚨冈鹞移模痪茸约旱暮⒆樱乙葬岫家掣赫飧霾灰宓淖锩褂惺谗崃臣耍恳以侔炎约旱暮⒆油?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3/311693.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回火场,和侄子一起死,我这个做母亲的也办不到,这样下来,还是只有一死吧!”说完就冲进屋子,葬身火海。在这篇故事中,原作“户告人晓”,指的是挨家挨户告诉大家知道。到了北宋的《宣和书谱》,有这麽几句话:“昔者帝王坐法宫,垂衣裳,不出九重深密之地,使四方万里朝令夕行,岂家至户晓也哉?以吾有庆赏刑威之柄以驭之而已。”说皇帝端坐深宫中,靠着行政机制的运作,不用挨家挨户告知就能实行政令,也是同样的用法。後来“家喻户晓”这句成语就由此演变而出,用来表示家家户户都知道,亦用来形容事情、名声传播极广。
梦,每个人都有一个英雄梦,希望能做大英雄,帮助人们罚奸除恶,得到人们的赞美和敬佩。可以谁会知道英雄背后的艰辛呢?人们只会看见英雄面前的风光,谁会知道到他用了多少的汗水多少的辛苦呢?自从看了这本书,我感触很多。让我知道到了许多道理,原来,谁都可以当英雄,只要你善良、真诚,有一颗善良的心,肯为人们付出,就会得到别人的赞美。但是他们不求回报,不求赞美。只为能替祖国进一份心力。这本书上,每个英雄们的故事,都让我敬佩、感动。有些人尽为别人的安全,牺牲自己。真是太勇敢。就如谭千秋老师来说吧,在地震时刻,他原本能逃出来的,但是他的善良不允许他只顾个人安危逃出来,他勇敢地用自己的身体,救出了三位学生。你们说,他不是我们“人民英模。”我们大声肯定地说:“是,是,是!”他的故事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流泪。希望大家能乐于帮助别人,让我们向英雄致敬,感谢你们,我们一定会向你们学习的!让祖国盛强!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中国神话故事》,里面记载了六十个神奇瑰丽的中国古代神话。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神农尝百草》这一篇。
故事讲的是:神农其实是太阳神炎帝,他有着透明的水晶肚子,可以看见肚子里的任何情况和反应,为了体验不同草药的药性,他亲自为人民尝各种草药。
一天,神农上山,看见一种绿绿的叶子,咽下去后,神农发现这种叶子能清除肚子里的杂物,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取名为“查(茶)。”
神农又看见一种小花,摘下来,尝了尝,没什么反应,可是后来,神农却流了很多鼻血。他明白了,这种花少吃对身体好,多吃会流鼻血,于是,取名为“甘草。”
后来,神农在尝一种淡黄色的小花时,肠胃断裂,他倒了下去,说:“这种草不能吃,我把它取名叫‘断肠草’。”之后,神农合上眼睛长眠了。
神农死后,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尝百草的功绩。
我们要学习神农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好品质。
成语舍己为人: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如:《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又如:爱朋友,讲义气,舍己为人,这些地方他和朱老忠有共同的地方。——梁斌《漫谈〈红旗谱〉的创作(代序)》
我喜欢看书,并且看了很多很多书,不过最让我难忘的书就是《三国演义》,这本书里有很多的故事,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这个故事很有趣,让我给你讲讲吧:三国时期,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双方在赤壁大战。在东吴,孙权的手下有一个叫周瑜的人,他才华横溢、心胸狭窄。还有一个备的手下叫诸葛亮的人,诸葛亮足智多谋,知天文,知地理。周瑜怕诸葛亮知道自己的作战计划,就想杀他。周瑜要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完不成就要杀头,别说三天,就是三十天也造不出来啊!第一天诸葛亮对他的好朋友鲁肃说:“去准备二十只船,一只船上有一千个稻草人,二十个人。”到了第三天,诸葛亮开着船到曹军那里,曹操命令士兵往船上射箭,过了一会,诸葛亮回去了,让士兵把船上的箭拔下来,数了数,十万多只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了困难不要害怕,任何难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成功。
成语足智多谋: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如: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又如: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成语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又如:他很佩服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的计谋。
前些天,我读完了一本名叫《感动中学生的100个故事》的书,觉得太感人了。
其中有一个故事对我的启发很深:有一个中国人去法国留学。放暑假的时候,他就出去打工。上班的路上,他需要坐公交车。他发现每个检票口都是开放性的,不查票。凭他的聪明劲儿,他估计了一个这样的概率,逃票而被查着的比率约为万分之三,他找到一个安慰自己的理由:“俺自己还是个学生嘛,能省一点是一点。”
他以后每次坐车都逃票,没有一次被查着。毕业后,等他找工作时,那些公司看他的能力很高,对他很欢迎,可是等查到他的数据后,婉言拒绝了。他请公司告诉他其中的原因,公司回答:“我们查了您所有的数据,发现你没有买过车票,你不可能不坐车吧?从这个数据中可以看出您很不讲信用,所以本公司不想聘用您。”
从这个故事中,我知道人要诚实守信,不要耍小聪明,诚信无价,我们都要做一个守信的人,让整个社会成为一个守信用的和谐社会。
这星期,我们学习了安徒生童话故事"丑小鸭"这篇课文。文中的丑小鸭它被鸭子咬,被公鸡啄,被看管养鸭场的那个小姑娘踢,在冬天里受苦。就因为它的相貌,它没有被怜爱,然后,受不了孤寂,它开始流浪,带着心灵的创伤逃亡。每天,在饥饿寒冷中度过,累了就靠在树旁看天,渴了就游在湖中饮水,只因为它是丑小鸭。可是,它还是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始终是对生活充满着希望的。在它遭受了无数次的挫折后,它终于从丑小鸭变成了一只美丽而高贵的天鹅。
读过《丑小鸭》的故事后,我明白应该向丑小鸭学习,学习它那种顽强和乐观的精神。明白了自己要有一份理想,一个目标,不管是遇到嘲笑还是欺侮,都不能没有灰心丧气;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怕自己笨,只要用心去做去学,要始终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的。
老师、请相信我,虽然我有时还是很调皮和好动,但是我会慢慢地改变自己,我一定会像丑小鸭一样,靠自己的努力成为最美丽的天鹅的。
成语灰心丧气:灰心:心如熄灭了的死灰;丧:失去。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如:明·吕坤《呻吟语·下·建功立业》:“是以志趋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又如:因为遭受了很大的损失,都有些灰心丧气了。——吴玉章《论辛亥革命》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伊索寓言》。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因为它通过一个个十分简单又很短的小故事,讲述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大道理。
有一个故事给我的印象最深,那就是《两只狗》这个故事。一个人有两只狗:一只猎狗,猎人教它捕食,帮助自己打猎;另一只是看家狗,帮自己看家。每次猎人回来。总是分一大份给看家狗吃。猎狗看了很不痛快,骂他的同伴:“打猎是非常非常辛苦的,可是你一点也没有帮过忙,却大口大口吃我得来的成果。”看家狗回答说:“朋友,你不要责怪我,要责怪就责怪主人吧!是他不教我干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家狗是因为主人过度娇宠,而不劳而获,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作为主人,应该教看家狗干活,让它学会靠自己的劳动与能力获得生存。同样的道理,我们大家从小可以养成自食其力的习惯。
《伊索寓言》告诉了我很多很多的人生哲理,给我了许许多多的启示;读了这本书,你也可以领悟许多道理。
成语自食其力: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来生活。如:《礼记·礼器》:“食力无数。”陈浩集说:“食力,自食其力之人。”又如:居贫,自食其力,隐田里间,以教授为业,非义不为,人敬惮之。——明·李昌祺《剪灯余话·泰山御史传》
成语爱不释手: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如: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又如:虽是不合他的路数,可奈文有定评,他看了也知道爱不释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