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高一读书笔记6篇12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6 05:45:05作者:百科知识库

高一读书笔记6篇1200字

搜集整理了幼儿教师面向教育的个体读后感(1161字)、MyHeroCenderly—我的英雄,辛德勒(1222字)、生命列车读后感(1167字)、读老三篇有感(1198字)、世间最美的坟墓读后感(1250字)、为自己减刑读后感(1258字)等1200字左右的高一读书笔记6篇,供您参阅。

幼儿教师面向教育的个体读后感_1200字

暑假里,拜读了李希贵老师的《面向个体的教育》,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教育的宗旨是让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一个孩子从6岁进校园,到12岁离开小学,他在学校能获得什么培养什么,知识和思维,习惯和能力,而这一切是通过什么样的路子呢?课堂学习、生活实践、死记硬背、试题累加、社团浸染,教师在其中扮演的是讲授和练习的角色。很多教师知道学习是有规律的,成长有特点,个体是有差异的,知道学习的有效规律,且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我们所面对的个体问题呢?所以我们要学习有关儿童成长的心理生理知识。

一直以来,我们喜欢站在教的角度设计课堂,按照教学进度确定学习任务。其实,我们应该首先理清学生的学习过程,让“教”先退避在一边,把“教”先剥离出来,设身处地弄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起承转合,何处山重水复,何时柳暗花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师应该是鼓舞着,让学生始终有不竭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该是欣赏着,让学生在欣赏的目光下,变得自信阳光;教师应该把学生捧在手心,让学生像是躺在妈妈的怀里;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攀上属于自己的峰顶,让学生一次又一次体验成功。

当然,应该亲近的远不止被冷落的教材,成功的教学应该更加开放。打开教师的窗子,扯一块西山的苍翠;推开学校的大门,与学生一同跨入时代的高铁;链接信息高速,世界就在校园。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舞台,只有我们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广大、多元的学习舞台时,他们的未来才值得期待。

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应该是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如果我们能够把更多听课的时间用到老师们关于课堂设计的讨论之中,也许发生在课堂里的教学会有着老师们更多的智慧。

一个老师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细小的美和生动的情节,那他或她的学生也学会了在传递中去爱生活。

一个老师爱教育,那他便会带着对职业的崇敬和神圣来对待职业中的每一个孩子,孩子既是我们工作的对象,更是和我们同走幸福职业路的伙伴,一个问题学生的存在就意味着我们有提升功力的机会了,教师应该是领着薪水做慈善事业的人。

一个老师爱学科,在他眼里,他是为学科而存在的学习者,那么他的孩子所感受的就是学科的魅力和神奇。

一个老师爱学生,他知道,学生是一朵朵来自不同家庭的花苞,早开晚开不开都是个体的存在,他们在这个土壤上,不是来遭受歧视和统一的修剪,他们需要的是适合自己呼吸系统的氧气和水分,承认个体差别,才会有个体教育的眼光。

“我深切地感受到,当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焕发自我潜能,发挥自我价值、成为最好的自我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赢了”。这是李希贵校长的管理体会,我想,《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定会让我们换一种理念、换一个思路,换一个视角来看我们的孩子,放大教育的的智慧和力量,为创建让孩子们向往的理想学校而努力。

成语设身处地:设身处地[shè shēn chǔ dì],意指假想自己处在他人地位或情况中。语本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第二〇章》。[源]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第二〇章》《礼记·中庸》:“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巨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朱熹·集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典故]在《礼记》的〈中庸〉篇中有一章是鲁哀公向孔子问政的记载,其中有一段孔子的答语是:“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这整段的意思是说:“凡是治理天下国家有九种经常不变的纲领,那就是:修养己身,尊重贤人,爱护亲人,礼敬大臣,体恤众臣,爱民如子,招徕百工,安抚远人,怀柔诸侯。”宋朝朱熹替“体群臣”的“体”所作的注解是:“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意思就是:设想自己处在他人的地位或情况中,来明察他们的内心。後来“设身处地”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假想自己处在他人地位或情况中。

成语山重水复:指山峦重迭,水流盘曲。如: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又如:其或为山重水复,幽径相通,明月青松,清冷欲绝也。——清·戴名世《〈意园制义〉自序》

MyHeroCenderly—我的英雄,辛德勒_1200字

当苏联解放了俄国,控制在希特勒手下的犹太人被解放,十二点的钟声敲响,犹太人恢复了自由,罪恶的纳粹党接受他们所应得的报应,当那些纳粹党人高呼希特勒万岁的时候,脚下的凳子被踢翻,绳子勒进他们的一寸寸皮肤,以绞刑的方式结束他们的生命,却难以赎罪,那六百万犹太人的性命。辛德勒也是纳粹党,没错,他有着所有富豪都有的脾性,抽烟,喝酒,好色,见到漂亮女人就难以思考,可他仍是我的英雄,MyHeroforever.

辛德勒名单我看了很多次,也是唯一一部我重复看的电影,看一次哭一次,不是矫情,里面的一个个画面触动人心里最柔软的那片地方,记忆犹新的是那个小女孩,在黑白的电影里,出现了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她躲过了那浩荡的人群,跑到一间破落的阁楼里,洋娃娃一样的脸显示她这个年纪该有的纯真,她躲在床下,本以为她可已就此逃过一劫,可是当纳粹党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将活埋的尸体从地下挖出,统一焚烧,漫天飞的都是那些惨死人的骨灰,一架不起眼的小推车上有一抹鲜亮的红色,就是那个小女孩,红色的呢子大衣,卷卷金黄的头发,可那张洋娃娃般的脸,却被血和泥沙所混合的固体掩埋,心猛地一揪,无论藏得有多隐蔽,不论是多么小多么可爱的孩子,都逃不过死亡的阴霾……

当犹太人被迫脱下衣服,赤裸裸的在操场上跑着,接受残酷的服刑。

当集中营里滚滚冒着吃人的蒸汽……

当翻开每一块地板都有人躲藏的时候……当人的生死掌握在他们的手里,他们肆意挥霍,甚至犹太人都已经麻木,自己的族群越来越少,整整六年的杀戮,六百万的犹太人惨死在纳粹党的枪下,每年平均一百万,平均每天都有近万人丧生,犹太民族似乎就此消亡,但留下了一支,辛德勒犹太人,辛德勒花了一生积蓄从纳粹指挥官手里买下了一千一百人的生命,为这个民族延续的生的希望,打字员曾说,这份名单是生的希望,是最好的大义,周围的虚框,是一片蔚蓝的大海,他们会安全的在这片大海中生活,最后辛德勒因为战争期间是纳粹党,并且为了犹太人的生命,做起了军火生意,被通缉成了罪犯,当他离开工厂的时候,他反而是深深的忏悔,他一生没有杀过任何一人,却看过无数人在他眼前丧生,他后悔,自己的车可以换十条人命,自己的胸针起码可以换两条人命,忏悔的不该是他,而是那些残暴的指挥官,那些杀人如麻的纳粹士兵,工人的联名信,希望他不幸被捕的时候的可以减轻处罚,犹太人联名为他熔铸的戒指上写着犹太人古老一句话“当你救了一个人的时候,就等于救了一个世界”辛德勒后来去世了,病重而亡,留下了两件物品,一个是他的墓,一个是在犹太人的和平路旁种的一棵小树,至今仍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年都有他所救的犹太人的后裔来祭奠他,在他的墓碑上放一块石头,围成了一圈,就像当年的名单周围的花纹一样,周围是蔚蓝的大海,一切都会幸福的。

在波兰境内,六百万犹太人被屠杀,如今,波兰境内只有六千名犹太人。

孰是孰非,自由历史评定

但我们的英雄不该被遗忘,这是这个世界和文明延续的恩人。

成语记忆犹新:犹:还。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象刚才发生的一样。如:宋·刘克庄《后村全集·跋章南举千藁》:“仆曩官健上,多识其士,友去之数十年,犹记忆如新相知;今屈指故交存者十无一二。”又如:恭王因为皇帝的告戒,记忆犹新,在这些加官进爵的事上,要避把持的嫌疑。——高阳《玉座珠帘》下册

成语杀人如麻:杀人如麻[shā rén rú má],意指所杀的人如乱麻一般多。形容杀人极多。语或本《史记·卷二七·天官书》。[源]《史记·卷二七·天官书》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因以张楚并起,三十年之闲兵相骀藉,不可胜数。自蚩尤以来,未尝若斯也。另可参考:《汉书·卷二六·天文志》[典故]“麻”是一种植物,经常扭结纷乱,因此多用来形容事物的繁多,如“密密麻麻”。《史记·卷二七·天官书》中记载战国末年,秦国向东扩张,并吞六国,之後又驱逐外族,连年征战下,“死人如乱麻”。就是指秦国发动战争而死亡的人数,像乱麻一样多得数不清。後来则有“杀人如麻”这句成语,形容杀的人像乱麻一样多。如唐·陈子昂〈谏刑书〉二首之一:“遂使兵部尚书樊子盖专行屠戮,大穷党与,海内豪士,无不罹殃。遂至杀人如麻,流血成泽,天下靡然思为须霺。”後世也有用其他容易生长且数量很多的植物来形容,如“蒿”、“草”等,像宋·苏轼〈朱亥墓志〉:“世之勇夫,杀人如蒿。及其所难,或失其刀。”以及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七》:“刘暴性,杀人如草。”均指杀的人如蒿、如草般地多,也是形容杀人极多的意思。

生命列车读后感_1200字

《生命列车》是部反应社会现象的电影,讲述了迷信农民张顺坚持让二英子回家生孩子,两人逃出医院,踏上提速的列车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看后让人久久无法释怀……

我很少看影视作品,因其中有太多的夸张虚假,远非导演所说的所谓的“影视艺术”。但我的观点并不是否认所有的电影,影视界也不乏优秀的作品,如《暖春》就让我感动了很久很久。既然看完了《生命列车》,索性就信以为真吧!

如果故事通篇是真实的话,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有成功的部分,取材于现实,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能生动、形象的反应社会中得种种现象,给人以教化、警醒。但它不成功的地方在哪里呢?

我曾看过片子的简介,有这么一段话,生命宝贵,情感无价,对生命的尊重,上至政府,下至普通百姓,是我们共同的关注……列车长对家人的爱和对乘客们的关心确实感动了我,我也相信,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他们恪尽职守,有着高尚的职业情操和道德情操,服务于人民。而林局长也历经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做出的抉择也挽救了二英子和婴儿的性命,体现出了官员对于普通百姓生命的重视,其品质也属难能可贵。但一个林局长能代表整个政府吗?简介中提到的“上至政府”是不是就有以偏概全,阿谀奉承之意呢?

我没有阶层思想,只是想从大的方面看待问题。电影制作的本意无非是想表达出社会全体对于生命的重视,体现出人性光辉的一面,其次再是展现出人性丑陋的一面,让人引以为戒!

从电影开篇中,一个小护士职业情操的败坏就让观众有了淡淡地怒意,其后在列车上农民工多次的无理取闹,视生命如草芥;学生的信仰的丧失,自甘堕落;医生道德情操的丧失,起初不救人于水火;用搞笑的手法来描述老人们的无知无能;还有站长的小官僚主义等片段更是让人怒火中烧。这些现象是否属实我已无从考证,但我相信现实生活中绝没有如此糟糕。导演的本意真是高深莫测,难道观众带着这么强烈的反面情绪,还能静下心去体会社会对生命的重视这层含义吗?还能体会到社会中存在的浓浓情意吗?

这些“丑陋的现象”有颠倒黑白,反客为主之意,着实令人琢磨不透。我倒宁愿相信这是导演运用的反讽的手法,来修饰林局长和列车长等人的伟大,那么这就成了一部赞美伟人的电影。本意是要表达“上至政府,下至普通百姓”对生命的关注和他们的深深情意也就成了泡影。

如果可以静下心来去观看,去思考,一个人的迷信造就了一场闹剧,全社会的人都付出了自己的行动,尤其是保家卫国的战士们,他们的情意谁都偿还不起,只有容我们日后报效社会,奉献社会。

看完整部片子,我没有只被林局长、列车长和战士们等人绽放出的人性的光辉所感动,更多的是义愤填膺之词和批判之语不绝于脑。对于本片反应出的种种社会问题我做出了深思,坚持以身作则,真爱生命,报答社会,但对于此片的制作手法和导演想要通过此片表现出的社会现象的构想不敢苟同!

成语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如:《汉书·严延年传》:“吏民莫能测其意深浅,战栗不敢犯禁。”又如:他说话常故弄玄虚,使人感到高深莫测。

成语义愤填膺: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如: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珏斋不禁义愤填膺,自己办了个长电奏,力请宣战。”又如:畿辅士民,屡遭虏骑蹂躏,莫不义愤填膺,恨之切骨。——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

读老三篇有感_1200字

“老三篇”为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和《纪念白求恩》。这三篇著作包含着毛泽东同志及我党最简明最基本的思想,它的指导意义及鼓舞振奋人心的作用至今不容忽视的。

国庆节来临之际,让我回想起中国的历史,中国的领袖人物——毛泽东。今天我重温了“老三篇”,让我懂得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要牢记“老三篇”的精神。

《愚公移山》通过古代中国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畏惧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朴素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正是弘扬了这种浩然之气,在建设新中国的征途上才为我们树立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典范。

愚公移山贵在精神,愚公觉得两座山挡住了道路,为了方便大众,他信念坚定,迎难而上,移山开道,后来感动了神灵,搬走大山,如果愚公当时空有坚定的信念,没有恒心和毅力,那么移山就是空谈。

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做事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念,更要有的是付出行动,坚持不懈,百日如一日地去做。迎难而上,困难便会迎刃而解,有的人习惯在温室里成长,满足于优越条件,只想坐享其成,害怕吃苦,害怕生活的重担压肩,在通往理想与成功的道路跋涉的确是痛苦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不怕苦,苦一时;害怕苦,苦一世。愚公就是以他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扫清了道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怕困难,那么困难将会越积越多,难以解决,就像小洞不补,大洞难补的道理。

《为人民服务》指明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一切的工作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多少年来我们的党员和领导干部把人民群众视为衣食父母,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才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为人民服务应牢记在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心中,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如果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就丧失了根基,什么事都干不成。

时代变了,任务变了,工作重点转移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的宗旨没有变,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没有变,也不应该变,不可能变。“三个互相”(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更应该牢记心间。

《纪念百求恩》对共产党人提出的最高要求,教导我们如何做人,是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理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还是做一个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人。

重温“老三篇”,首先给我的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老三篇”的基本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三个代表”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而“老三篇”的基本思想,就是完全砌底为人民服务。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都要继承老一辈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

“老三篇”奏响的是一曲气壮山河、响砌云霄的共产党人的正气歌。重温“老三篇”,对于反腐倡廉,对于我们经受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两大考验,有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企业,对于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来说都以“老三篇”的精神来做人做事,我们将创建更美好的广西信发。

成语振奋人心:振奋:振作奋发。使人们振作奋发。如:峻青《火把赞》:“啊,火把,这饱经革命风暴的胶东老根据地的乡亲们手中高举的火把,是那么炽热,那么明亮,那么振奋人心。”又如:我们得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成语漠不关心: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如: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五回:“人家竞相传抄,什袭以藏,而子孙漠不关心。”又如:好比看古代或是异国的故事,漠不关心。——叶圣陶《英文教授》

世间最美的坟墓读后感_1200字

托尔斯泰之墓朴素而宁静,唯有那肃穆伴随左右,带给人强烈的震撼感,也给人以心灵上的洗礼。作者一进入这片树林,就被一片肃静所包围。同样,全文被肃穆的氛围所笼罩,句句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为之感动,思绪万千。本文朴实无华,却字字蕴含深情,反映了一代伟人托尔斯泰朴素平易的高尚品格和伟大的人格力量,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深切怀念及赞美之情。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从不认为自己伟大;平凡者之所以平凡,是因为他总认为自己不平凡。托尔斯泰曾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用自己的朴素为自己构筑了这“世间最美的坟墓”,用自己的热情为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一颗颗闪耀的明珠。在人生的道路上,许多人满足了,骄傲了,便停留在原地,成为了一个个默默无闻的基层工作者;而另一些人则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他们认为自己还太过于平凡,于是,其中的一些成了社会精英。当我们面对小小的成功之时,是否能静下心来,寻找自己的不足?又是否能改正错误,制定更高的计划与目标呢?成功不等于永远的成功,成功是另一阶段的开始,而不是人生路的终结。如果是小小成功就骄傲自大,轻视一切,如果是稍许胜利就自负轻敌,高估自己,那么鲁莽行动的后果必定是无功而返,夸夸其谈的终点必定是遭人唾弃。相反,谦虚的美德最受人敬仰。一个人若有了谦虚,则处处谨慎,也就处处彬彬有礼。这样,做起事来得心应手,也受人景仰。成熟的麦穗上颗颗饱满,却低下头向大自然致敬,这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竹子节节高,却虚怀若谷,这也是告诉我们要谦虚。谦虚是做人的品德,也是社会间的生存法则和成功秘诀。有了谦虚,人才有了发展空间;有了谦虚,人才能时时刻刻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可以说,谦虚是成功的必备要素。

隐藏于树林间的托尔斯泰墓给予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几乎没有任何装饰,除了那几十朵傲放于土丘上的鲜花;它也不需要装饰,唯有那几棵陪伴左右的,托尔斯泰亲手栽下的杉树,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伟大的精神不需要装饰,它早已在天地间熠熠生辉。当人们盲目追求财富,或又抱怨房价下跌导致房屋贬值的时候,那些为人类奉献终身的人却还在伏案工作,不管生活有多么艰苦,他们依然奋斗在工作岗位上。我要说的是,精神远比物质更重要。一些人拥有几亿的资产,生活上小小的不顺心能让他备受煎熬;有些农民在家种地为生,日子却过得幸福美满。站在尘世间眺望,伟大的人物都有着伟大的精神,金钱乃身外之物,过分追求甚至会毁了一个人的终生。古往今来,能给人以强烈震撼的,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永垂不朽的,唯有精神。伟大的精神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精神是一个人的灵魂,它能使灵魂得到升华。在时间的磨砺中,留下来的是思想的点点星火,传递的是精神的火炬。精神是无法覆灭的。千万年来,它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是文化探索的坐标,是指引人类走向未来的灯塔。千百种精神汇聚成一条奔腾的河流,伴随着岁月的脚步,承载着人类的梦想,前进着。

成语得心应手: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如:《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又如:挟了七八万现款的冯云卿就此走进了公债市场,半年来总算得心应手,扯起息来,二分半是有的。——茅盾《子夜》

成语虚怀若谷:虚怀若谷[xū huái ruò gǔ],意指心胸宽广如山谷能容纳万物。◎语本《老子·第一五章》。後用“虚怀若谷”形容为人谦虚,能接纳他人的意见。[源]《老子·第一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若冬涉川,犹若畏四邻,俨若客,涣若冰将释,敦若朴,混若浊,旷若谷。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能弊复成。《老子·第四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善。[典故]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楚国人,字伯阳,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相当於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他主张无为之说,後世以为道家始祖,諡聃。老子的思想可归结於“道”,“道”就是宇宙万物运作的规律,虽然道什麽都没有做,但却能让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因此老子主张人们的行为,应该取法於“道”,强调人心的自然与自发,不应该受到过分干涉,并且应该消除战争,扬弃奢靡,引导人心回到真诚朴质的生活形态与心境中。他着有《老子》一书,分为上下两篇,分别为道篇和德篇,故《老子》又称为《道德经》,全书仅五千多字,但内容广泛,由养生修身,乃至治国用兵,均有极为精辟的论述。在《老子·第一五章》中,老子形容古代的有道之士,高深得令人无法完全理解,如果想要勉强来描述,可以说他谨慎小心得像要渡过冬天的河水,警觉戒备得像要防守四邻的窥伺,拘谨恭敬得像个宾客,和蔼可亲得像冰块融解,敦厚质朴得像块未经雕琢的素材,浑然融合得就像激浊的江水,心胸开阔得像空旷的山谷。像这样的人,不会骄傲自满,所以才能够去除旧有的弊端,不断地更新进步。典源又见《老子·第四一章》。“上德若谷”是表述不同等级的人听到了同样高深的道理,会有不同的反应。修养最高深的人会去努力实践,修养中等的人半信半疑,修养低下的人则一笑置之。这是因为“道”的呈现往往是出乎常理之外的,正如最高尚的道反而好像最低下的山谷,所以一般人才听了不容易体会。後来“虚怀若谷”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为人谦虚,能接纳他人的意见。

为自己减刑读后感_1200字

余秋雨先生的《为自己减刑》满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让人警醒。在我孤寂愁闷的时候,它为我解开愁结,当我的心灵成为荒漠的时候,它会成为一股清泉,给我带来希望。

余老在文章中提到两种人:一位是监狱中的朋友,把服刑时间当作学习时间。挤出时间学习英语,出狱后带出一本六十万字的译本,准备出版,刑期因而缩短。另一位是不喜欢自己职业的汽车售票员,每天懒洋洋地招呼乘客,爱理不理地售票。使公共汽车成了这位售票员的监狱。"而这位售票员却不知道自己的刑期有多久。余先生说:"真正进监狱的人毕竟不多……很多人明明没有进监狱却把自己关在心造的监狱里,不肯为自己减刑,自我赦免。环顾四周多少匆忙的行人,眉宇带着一座座监狱在奔走。老友长谈,苦叹一声,依稀有锒铛之音在叹息中盘旋。",余老的妙招是:“舒一舒眉,为自己减刑吧。除了自己,还有谁能让你恢复自由?”

对有的人来说,一个仇人也是一座监狱,那人的一举一动都成了层层铁窗,天天为之而郁闷忿恨、担惊受怕。有人干脆扩而大之,把自己的嫉妒对象也当作了监狱,人家的每项成果都成了自己无法忍受的刑罚,白天黑夜独自煎熬。这段话何其精彩!

换个心情,换个角度,你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美好!萧瑟的冬天却向我们传递着春的信息。没有冬天的孕育,哪来春的芬芳。是啊!当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我们不妨退一步想想。有人把教师当作职业,其目的是赚取工资,但工资却少的可怜,甚至不如粘地板砖的工人。有人羞于承认自己是教师,认为教师这个字眼令人抬不起头,却还在从事着教育工作。有人把当教师看作服刑,却离刑满释放还很遥远。那么,这些人真得是在为建造一座监狱,在折磨着自己。我们工资不高,这是事实,但是哪一个行业的服务对象是如此的纯洁,教学工作中又有多少乐趣呢?我们是在花园里耕耘的花匠,是塑造美的园艺师,边工作边欣赏,该有多少快乐。

眼看着别人一个个评上了高级职称,工资刷唰向上涨,在一线工作了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教师,心理不平衡。本身教学能力强,只因文章论文没发表,优质课评不上,依然是初级职称,月工资千把元。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一味的沮丧,甚至于终日唉声叹气,又何必为自己建一座心灵的监狱,惩罚自己呢?我们改变不了现实,但我们能改变对生活的态度,能改变自己的心情,自己的天空自己做主,何苦那样残酷地惩罚自己呢?

我虽然经历过挫折,经历了失败,从教近20年依然是初级教师。但我能快乐地工作,拥有良好的心态。我在精心地经营自己心灵的花园。享受工作,享受学生的调皮;享受儿女的缠人,享受生活的烦琐;享受因清贫带来的生活的泰然。

人生之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人都拥有梦想,我们追求梦想,超越自己。但美梦并非都能成真!面对失败,我们不悲观,不沮丧。因为,失望中蕴含着新的希望。愿天下所有的教师朋友,都能让自己的精神生活充实起来。快乐地度过每一天。何必白天黑夜独自煎熬呢?千万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用无谓的烦恼为自己建造一座心灵的监狱。

除了自己,没有谁能让自己恢复自由。为自己减刑,快乐度过每一天吧!

成语唉声叹气: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如: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终日价没心没想,哀声叹气。”又如:我看你脸上一团私欲愁闷气色!这会子又唉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成语担惊受怕: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如:《水浒传》第三五回:“你们若要做夫妻,每日同一处,不担惊受怕,我却有一条妙计,只是难教你。”又如:担惊受怕的一晚,就是我生平最甜蜜的一天。——欧阳予情《屏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