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古代的十二时辰

更新时间:2023-02-06 05:22:59作者:百科知识库

古代的十二时辰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

古今

早子時24点~凌晨1点

丑01点~03点

寅03点~05点

卯05点~07点

辰07点~09点

已09点~11点

午11点~13点

未13点~15点

申15点~17点

酉17点~19点

戌19点~21点

亥21点~23点

晚子時23点~24点

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

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

刻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和福建广东的闽南语地区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点十个字”,其意即“十五点五十分”。

古时计时工具有两种,一是“日晷”,二是“漏”。日晷是以太阳影子移动,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日晷不用说了,大家应该在北京故宫里和观象台上见过。诗词中所常用的漏壶,即刻漏制记时法,最早出现于西汉,将一昼夜平分为一百个等分,也称百刻记时制。

附历代记时制:殷武丁时12段记时:白天:夙、旦、明(大采)、占、食日(大食)、日中、昃、小食、小采(上半段);夜间:小采(下半段)、会、(木+凡)、夕。

殷禀辛至文丁时16段记时:白天:夙、旦、朝(大采)、食日(大食)、日中、昃、郭兮(郭)、小食、萌小采、莫夜间:会、昏、(木+凡)、夕、寤。

秦16段记时:平旦、日出、食时、莫食、东中、日中、西中、日昳、哺时、下市、黄昏、人定、夜半、鸡鸣

秦12段记时:即十二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本文标签: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