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失落的秘符》读后感6篇500、900、1000、1100、1200、14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6 01:46:42作者:百科知识库

《失落的秘符》读后感6篇500、900、1000、1100、1200、1400字

本文包括读《失落的秘符》有感、《失落的秘符》读后感(549字)、失落的秘符读后感(989字)等500字、900字、1000字、1100字、1200字、1400字左右的精选读后感6篇,供您参阅。

《失落的秘符》读后感_549字

共济会、金字塔、环点符、古代奥义、失落的真言……当这一切一一出现在你眼前时,你就会发现,你根本无法拒绝这样一个奇妙无比又充满诱惑和刺激的世界,就是这样一本书,足以改变整个世界……

第一次知道丹布朗是因为《达芬奇密码》,那时我还在上初二,一开始我就被他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紧张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热血沸腾的我只用了一个星期便读完了整本书——那是我第一次这么快地读书,我折服了,真想不到世界上居然还有这种天才,真想不到原来悬疑小说还何以这般博大,包含宗教、科学、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知识,而且写得滴水不漏、入情入理却又出人意料,让我不禁感叹自己的无知。

我本以为我读书的速度不会再快,可当我读完他的新作《失落的秘符》后我才发现,我只用了不到3天时间,43万字,听起来吓人读起来却异常的快,就在不知不觉中。

书读之后,感慨万千。科学与宗教,原本几乎敌对的两股势力,竟然能如此紧密的融合——每个人都是神、造物主,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原来真正的真理竟如此简单——合众为一。

现在终于明白了作者为什么仍要使用兰登这个角色,这一系列事件已经够离奇了,除兰登之外不可能再有人有魄力和勇气面对这些谜题和挑战,担负起拯救全人类的重任。而那些永恒的智慧和信仰,从未曾遗失,他们被埋藏在深处,等待着人类的发现……

成语不知不觉: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如:明·赵弼《两教辨》:“遂使昏愚之徒,听其妖诞,舍正从邪,醉生梦死,不知不觉。尧舜三代以前,未闻有此教。”又如:他的残忍和狠毒,时而不知不觉地在老人面前显露出来。——曹禺《王昭君》第二幕

成语入情入理:入:合乎。合乎常情和道理。如:清·壮者《扫迷帚》第三回:“心斋侧着耳朵,觉得此段议论,入情入理,不禁连连点首。”又如:何尝不说得入情入理,但是事实上那里有人听他的呢!(清·陈天华《狮子吼》第五回)

《失落的秘符》读后感_934字

在读《失落的秘符》之前,我就已拜读过丹·布朗的大作《天使与魔鬼》以及《达芬奇密码》,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出乎意料的谜底至今历历在目。而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又再一次感受到丹·布朗总有本事永远保持新鲜,让读者如痴如醉。

极值得推崇的一点就是作者将他渊博的知识一同融入了小说中,选材均取自真实存在而又鲜为人知的科学知识以及神秘组织的神秘过往,天马行空地想象的同时又进口逻辑。从《光明篇》到超弦理论,从意念科学到共济会金字塔,一个个新奇的领域在面前展开,为人们一层层解开谜底的同时又为这个世界蒙上一层层的面纱,诱人探索。

如果说丹·布朗对科学的热爱源自其数学教授父亲,他对宗教的研究可能就得益于宗教音乐家母亲了。从小在这种科学与宗教相互依存的环境里长大,令丹·布朗的思维方式多变而有深度。在书中作者通过一个又一个隐喻告诉我们,“我们是自己的神”,人的灵魂和神灵一样高贵,我们的大脑有超乎自己想象的潜能,只是释放潜能的钥匙还没被人类所控。但与此同时,他有对宗教给出了新的更令人着迷的解释。在所罗门兄妹的一段精心设计的对话中,我们惊奇地发现原来那么多前沿的科学知识竟可以在宗教经典中得到印证。我们不得不承认对这个世界而言我们永远都是无知的,即使被认为近代人类的巅峰智慧可能也早已被遥远的过去预料到了。

到最后,那付出无数鲜血,被无数人苦苦追求的传言蕴含“古典奥义”,改天换地的伟大力量,不过是一本圣经。

培根说过,有伟大信仰的人,生活永远放射着光茫。

人的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崇高的信仰是从爱的熏陶中萌发的,和谐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信仰的根本意义就是能够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这种精神可以说是人生价值的追求,而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信仰支柱的基础之上的。

信仰也包含着对未来美好理想的追求。信仰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的可能性。没有信仰的人,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去对抗命运的狂风暴雨

丹·布朗在书的最后还精心设计了一个丢勒魔方,解读出来正是:Your mind is the key。这也是作者留下的一个启示。一切的秘密的钥匙,都在你的思想里,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

成语历历在目:历历在目[lì lì zài mù],意指清楚明白地呈现在眼前。语本唐·杜甫〈历历〉诗。[源]唐·杜甫〈历历〉诗(据《全唐诗·卷二三〇·杜甫》引)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无端盗贼起,忽已岁时迁。巫峡西江外,秦城北斗边。为郎从白首,卧病数秋天。[典故]“历历在目”原作“历历在眼”。“历历在目”之“历历”,意为清楚明白,分明可数,如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即是此种用法。在唐·杜甫〈历历〉诗中,则有“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之句。杜甫(西元712~770)字子美,号少陵,有“诗圣”之称。他曾经历唐朝的开元盛世,後又因安史之乱,过着坎坷流离的生活。晚年时,他在诗中追想开元盛世的种种,虽然已经过了多年,但仍旧记忆深刻,好像“历历在眼”,非常清楚明白地呈现在眼前。後来“历历在目”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於表示清楚明白地呈现在眼前。出现“历历在目”的书证如宋·楼钥《攻媿集·卷五三·西汉会要序》:“开卷一阅,而二百余年之事,历历在目。”

成语天马行空:天马行空[tiān mǎ xíng kōng],意指天马,指天帝所乘的神马。“天马行空”,形容神马奔驰。语本《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後用“天马行空”比喻文才气势豪放不拘,亦用於形容浮夸不着边际。[源]《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沬流赭。志俶傥,精权奇,籋浮云,晻 上驰。体容与,迣 万里,今安匹,龙为友。[典故]汉武帝时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诏司马相如等作〈郊祀歌〉十九章,用来祭祀天地、宗庙等,典源所收为第十章〈天马〉。根据《汉书·卷二二·礼乐志》记载,这首诗作於元狩三年,汉武帝因为在渥洼水得到一匹西域大宛所产的良马,传说是天帝所乘的神马子孙,而取名为“天马”。诗中描述天帝赐与的天马,奔驰时一副意气昂扬洒脱不拘的样子,而且速度快到像在天上飞一般。後来“天马行空”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文才气势豪放不拘。多用於诗文书法方面。例如明·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於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即以“天马行空”来形容萨天锡的才思。亦用来形容浮夸不着边际。

失落的秘符读后感_989字

哈佛大学符号学家罗伯特·兰登意外受邀,于当晚前往华盛顿美国国会大厦做一个讲座。就在兰登到达的几分钟内,事情发生了匪夷所思的变化。国会大厦里出现了一只人手,三根手指成握拳状,伸直的拇指和食指直指天穹,每根手指上都有具特殊符号学意义的诡异刺青。兰登根据戒指认出这是他最敬爱的导师彼得·所罗门――一位著名的共济会会员和慈善家的手,也辨识出这个手势与其上的刺青结合在一起是表示邀请的一种古老符号,旨在将受邀者引入一个失落已久的玄妙智慧世界。兰登意识到彼得?所罗门已被人残忍地绑架,他若想救出导师,就必须接受这个神秘的邀请。

罗伯特·兰登就此猝不及防地被拖入了一个惊人的谜团。是严格遵守自己的承诺,还是先搭救危在旦夕的朋友?是配合中情局号称涉及国家安全的调查,还是协助共济会完成关乎人类福祉的重大使命?兰登屡次陷入选择的困境。然而时间紧迫,他不得不抽丝剥茧,一步步解开这个有关人类文明的最大秘密……

所有的事情来自于家庭的暴力,中国的老话富不过三代,也体现在了所罗门家族里,彼得所罗门的悲剧在于没有教育好孩子,这是整个故事的开始。

但是不管怎么说,所罗门家族的习惯还是好的,在孩子18岁的时候就给一部分财产让孩子继承,这个是中国人应该学习的,即便是他的孩子没有教育好。

整本书的追求,其实树立追求的一直是大家都在面对的,只是我们没有把它放到一个高度,用自我的观念来衡量了整个社会,所谓失落的秘符,你说他是圆点环也好,是真正的圣经也好,其实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真善美。佛说,你就是佛·圣经里的如其在上,如其在下,在作者的语言里,已经表达了,其实上帝就是你,合众归一,如果大家都是上帝,而你不把自己当作上帝,那么岂不是你也会对待上帝一样,社会也就和谐了。如果你是上帝,你又该如何对待大众,你只有努力为大家谋福利,这应该是西方一直在遵守的道德准则。

这本书总体上来说,写的还不错,从某种程度上,让我们了解了西方的价值观以及价值体系。关于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方面,有很多人会关注这一块,以及美国的爱国者法案,其实在我们国家虽然没有这个法案,但是肯定是这样做的。

丹·布朗的小说一向精彩地让人拿起书就舍不得放下。虽然套路性很强,但我还是心甘情愿地被他忽悠来忽悠去。不过这次没有被完全忽悠到,读到一半时已经猜出来了杀手的身份和埋藏的宝贝,但我还是读完了以便印证自己的猜测。

成语匪夷所思: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如:《周易·涣》:“涣有丘,匪夷所思。”又如:孙莱山入枢廷,是在意中,乌少云则匪夷所思了。——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成语猝不及防:猝:突然,出其不意。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既不炳烛,又不扬声,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又如:人踉跄趋入,竟至程都督前,跪将下去,程都督猝不及防。——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七回

失落的秘符读后感_1107字

又是一个属于丹·布朗的经典之夜。

华盛顿国会大厦的圆形大厅,“神秘之手”出现了,五指端分别文着皇冠、星、太阳、灯笼、钥匙的刺青,残留着血迹,这是一只刚刚离体的真人之手。

被邀约到来的哈佛学院符号学教授罗伯特·兰登认出了这只手上硕大的共济会戒指,这是一只他无数次相握的手,它属于史密森学会秘书长彼得·所罗门。有人绑架了所罗门,并要挟兰登来寻找通向古代失落的智慧之神秘入口。

如其在上,如其在下。

兰登是符号密码的解码专家,他发现了手掌上的符号:SBBⅩⅢ,在国会大厦地下室,恐怖的共济会“反思室”里,骷髅、腿骨、长柄镰刀、沙漏、盐、硫磺、蜡烛等等这些特定的死亡符号,阴森恐怖,而且,在墙洞里发现了传说中的“共济会金字塔”。

又一位神秘人出现,大厦建筑师从安全局的人手里救出了兰登和彼得的妹妹凯瑟琳·所罗门,在暗道中躲进国会图书馆。“未完成的金字塔”终于与纯金尖顶石合璧,然而无法破译那些稀奇古怪的铭文,通过1514的提醒,从十六世纪德国雕塑家阿尔布雷特·丢勒的名画《抑郁症I1514》中,画上神秘的幻方解读出的文字是:真一神。但这是毫无意义的词句。

在安全局的追捕下,兰登和凯瑟琳逃往华盛顿国家大教堂寻求庇护,盖洛韦主教通过环点符、玫瑰十字架启示,真一神不过是艾萨克·牛顿的变体。“一切展露与三十三”,金字塔底呈现新的字迹:奥秘隐藏于团会之中富兰克林广场八号

欲为黑暗之神献身的绑架者献身,制服了兰登和凯瑟琳,得到了兰登的终极解读,解码工具是“富兰克林八阶幻方”,失落的真言就在圣殿堂之下。

凶手迈拉克精心筹划的献祭的时刻来临了,“失落已久的古老文饰在身,亲生父亲的左手下刀,我就此献祭自己”。间不容发的时刻,兰登和救驾的直升机同时杀到。

彼得确信金字塔上昭示的是千真万确的真实地图,失落的真言大地是什么?在第一束阳光照射到华盛顿的时候,第一照亮了华盛顿纪念碑尖顶石东侧的铭文:LausDeo(赞美上帝)。

丹·布朗华盛顿之夜十二个小时的惊秫之旅终于在曙光中走进尾声。

我特别喜欢丹布朗对古建筑和宗教历史的深层解读,在许多历史谜团中,剥茧抽丝,寻找遗落于浩瀚历史长河的璀璨文明。最吸引我的是知识的密解,其次才是魅影飘忽的惊秫情节。在小说最后对信仰的阐述和见解,也大长作为人类一员的豪迈之气。

显然,对共济会金字塔铭文的解读,即最后一个包袱,读完不免还是有些失望,一切皆又走入虚空,并非是实际揭示古代奥义的最后的秘符,显然逊于《达芬奇密码》中对圣杯的诠释,及《天使与魔鬼》对反物质在夜空中的骇人展现。

对于《失落的秘符》,它是最令我们期待的,而它也绝对值得我们等待!

成语千真万确:形容情况非常确实。如:应修人《金字塔银宝塔》一:“这个南乡人,还说这个新闻是千真万确的。”又如:我是从何营长的小公馆里得来的。营长的姨太太已经避到县里去了。还是雇的王麻子的船,千真万确! ——茅盾《子夜》四

成语剥茧抽丝:比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如:朱光潜《艺文杂谈·谈对话体》:“疑难是思想的起点与核心,思想由此出发,根据有关事实资料,寻求关系条理,逐渐剥茧抽丝,披沙拣金。”又如:这整个过程,犹如剥茧抽丝,写得很细致,很有层次。——《人民日报》1974.11.2

《失落的秘符》读后感_1182字

读完了悬疑大师丹·布朗的新小说The Lost Symbol,中文版《失落的秘符》也已经出版。丹·布朗的小说一向精彩地让人拿起书就舍不得放下。虽然套路性很强,但我还是心甘情愿地被他忽悠来忽悠去。不过这次没有被完全忽悠到,读到一半时已经猜出来了杀手的身份和埋藏的宝贝,但我还是读完了以便印证自己的猜测。

这本书跟《达芬奇密码》和《天使与魔鬼》一样,主角是哈佛教授符号学专家兰登。故事几乎像电视剧《24小时》一样紧张刺激,兰登要在一天之内破解某些符号挽救好友的生命安全和国家安全。

这个小说延续了此前《天使与魔鬼》和《达芬奇密码》的主题,仍然探讨宗教和科学的问题。看来丹·布朗是跟基督教和天主教耗上了,呵呵。不同的是,这次他更加大胆,几乎公开跟所有的宗教叫板。他几乎在告诉读者,所谓的神就是我们人自己的灵魂。我们的大脑有着超出我们想象的潜能,只不过我们人类还没有掌握释放潜能的钥匙。还援引念力科学(Noetic Science)的研究成果佐证这一点。呵呵,估计我们刚刚过世不久的钱老会比较赞同这个观点。

在英文版的封底的左下角有一块由16个字母组成的方格(square)如下:

Y U O E

M S T D

I I N H

R E K Y

利用新书中丢勒的魔方(Magic Square)提供的顺序把这16个字母重新组合之后,可以得出这样一句话 Your mind is the key(不知道怎么翻好,你的智能是钥匙?)。这可以说是作者的结论吧。刚才网上查了一下中文译本的封底可惜却没有了这个16字方格。看来译者和出版社没有吃透这本书中最关键的魔方。不过,也不好为难他们,因为翻译本身就是件很难的事。要想在翻译中保证100%地传达原文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

个人觉得这部小说情节设计还不错,依然可以看出丹老头渊博的学识和超出常人的逻辑组织能力,绝非平淡无奇。难能可贵的是他依旧延续了《达芬奇密码》的写作风格,写的虽然是小说,但是小说背后要说的“秘密”,却是经过了大量调查研究而得出的结论。这种调查研究不见得被主流科学家或宗教或社会所接受,但却符合逻辑,经得起基本的逻辑推敲。换言之,他的写作不是天马行空、故弄玄虚,没有把读者当弱智耍。

但是考虑到丹老头花了6年时间研究撰写,再加上《天使与魔鬼》和《达芬奇密码》那超凡脱俗般地精彩纷呈,俺不得不说俺读完这部新书是有些失望的。寥寥的几个破解密码的情节散落在500多页的书里面,显得水分太多,而结尾保护秘密之人刚刚受到了巨大打击竟然还有闲情逸致来解密更让人感觉有些荒唐。不过作为消遣打发时间的小说,这本书已经很不错了。浅显易懂的文字、曲折离奇的情节,保证你像电影一样大呼过瘾。为了保护您的好奇心,俺就不作更多的剧透了。

喜欢这本书的筒子们如有疑问欢迎评论探讨本书情节及如何解码。

成语难能可贵:难能:极难做到。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如:宋·苏轼《荀卿论》:“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又如:乃墨子于小故一条已能如此,是亦难能可贵矣。——章炳麟《诸子学略说》

成语浅显易懂:浅显:浅近明显。道理或寓意浅显,容易理解、明白。如:宽严相济其政乃安,这本是浅显易懂的道理,可王士俊之流就偏要曲解,想以不孝之名加罪于朕。——二月河《乾隆皇帝》二十七

失落的秘符读后感_1399字

寒假读了《失落的秘符》这本小说,光看书名也许没什么人知道它,但这本书的作者正是写了《达芬奇密码》的丹·布郎,而且这本书的主人公罗伯特·兰登也就是《达芬奇密码》的主人公。在之前看了《达芬奇密码》和《天使与魔鬼》这两本都是以兰登为主角的小说,所以我很有兴趣继续看《失落的秘符》这本书。

和以往的风格一样,丹·布郎总是可以把科学与宗教这看似截然相反但又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两个元素结合在一起,而故事往往发生在短短的几十个小时之内,就已经能让我们读者领略符号学的魅力。

《失落的秘符》亦是如此。哈佛大学符号学家罗伯特·兰登意外受邀,于当晚前往华盛顿美国国会大厦做一个讲座。就在兰登到达的几分钟内,事情发生了匪夷所思的变化。国会大厦里出现了一只人手,三根手指成握拳状,伸直的拇指和食指直指天穹,每根手指上都有具特殊符号学意义的诡异刺青。兰登根据戒指认出这是他最敬爱的导师彼得·所罗门——一位著名的共济会会员和慈善家的手,也辨识出这个手势与其上的刺青结合在一起是表示邀请的一种古老符号,旨在将受邀者引入一个失落已久的玄妙智慧世界。兰登意识到彼得·所罗门已被人残忍地绑架,他若想救出导师,就必须接受这个神秘的邀请。

接下来便是解密的过程,兰登众人先是在彼得被砍下的手掌里发现了“SBBⅩⅢ”的字样,接着按照指示来到了国会大厦下层地下室的SBB13,发现了一个石头制造的共济会金字塔,而在彼得先前托付给兰登的石盒中发现了一个纯金制造的金字塔尖顶石。金字塔、石盒和尖顶石上都有铭文,是解开共济会守护的古代奥义以及拯救彼得的关键。兰登凭着自己丰富的符号学知识以及解密过程中的灵光一闪,从石盒上的“1514AD”字样发现石头金字塔上的铭文是通过阿尔布雷特·丢勒的名画《忧郁症Ⅰ》中的四阶幻方解密的,从石头金字塔上得到的答案想到要将金字塔尖顶石放入沸水中,从金字塔尖顶石被煮沸后显露出来的新铭文联想到要用富兰克林八阶幻方去得出最后答案。彼得·所罗门也被成功救出。

而最后得出的答案让人感觉很难接受——共济会所守护的古代奥义,指的就是圣经。作者想表达的是,人类自身就拥有很大的潜能,不必去追寻什么上帝,因为人类本身就是强大的造物主,只是人类自己还不能发觉这一点。确切地说,是每天都念着圣经却不能发现这一点,共济会就是守护着这一点——圣经也存在着密码,能参透者便能从中获得强大的力量。

而如开篇所说,丹·布郎总是能把科学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在这本小说中,他还提到一门名为意念科学的学科(这门学科真实存在),它提出,人的思想、灵魂、信仰等精神层面的东西也具有其质量甚至能量。这也与这本小说的主题相符合,人类的精神可以改变这个世界(前提是加以训练),人类便是自己心中的神明,只是当人类发现这一点后,也许会带来好处但也能带来毁灭。所以共济会守护着他们的秘密,在等待适合的一天让真正强大的智者去揭示奥秘、改变世界。

虽然说这只是一本小说,书中所提不能尽信,但能从书中得到启示或者共鸣,那这便是一本好书。人类的心理力量是很强大的——这是我从前便相信着的一点。只要自己的信念足够坚定,即使它不能实质性的改变世界,但它肯定能指引你的双手去开创自己的道路。

读完《失落的秘符》这一本书,撇开一切情节不谈,我起码又学会了一点(也可以说是加深了这一点想法),那就是:坚信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也许它就是改变自己的世界的关键所在。

成语千丝万缕:千条丝,万条线。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如:宋·戴石屏《怜薄命》词:“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拧不住一分愁绪。”又如:长叹罢罗帕频掩,都揾尽千丝万缕。——元·无名氏《一枝花》

本文标签:读后感作文  名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