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站信号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15:04:13作者:百科知识库
红脚鲣鸟(学名:Sula sula,英文名:Red-footed Booby)是鲣鸟科鲣鸟属的鸟类。
红脚鲣鸟是鲣鸟科下的一种大型海鸟。全长约70至137厘米的翼展。两翅狭长,带黑褐色。尾巴短小呈楔形。喙部粗壮,灰蓝色及圆锥形,喙缘锯齿状。脚红色,四趾向前,趾间蹼发达。这种鸟有两种不同的羽毛色种,分别是白色种及棕色种。红脚鲣鸟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及澳大利亚等温带及热带地区附近的海岛上。在80年代前在西沙群岛有分布,后因过度捕猎及巢穴被毁已近乎绝迹。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文学名:红脚鲣鸟
拉丁学名:Sula sula
英文俗名:Red-footed Booby
命名作者:Linnaeus, 1766
中文目名:鲣鸟目(Suliformes)
中文科名:鲣鸟科(Sulidae)
中文属名:鲣鸟属(Sula)
繁殖区:热带海洋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527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鹈形目 Pelecaniformes → 鲣鸟科 Sulidae → 鲣鸟属 Sula → 红脚鲣鸟 Sula sula
体长约为63-74厘米,体色既清新典雅,又鲜艳夺目。身体的羽毛洁白无暇,仅有部分飞羽为黑色。头部和颈部有黄色的光泽,头顶上缀有少许红色,嘴粗壮,长直而尖,近似圆锥形,上下嘴缘均呈锯齿状。嘴的颜色为淡蓝色,基部为红色。眼睛为黑色,眼周、脸部和喉部裸露无羽,其中眼周和脸部为淡蓝色,喉囊为肉色或红色。翅膀狭窄,长而尖,尾羽共有14枚,呈楔形,非常适合在海面上掠水凌空。一双红色的脚上,具有发达的脚蹼,又使它在水中畅游时得心应手。
黑白色或烟褐色鲣鸟。以红脚白尾为其特征,具浅、深及中间3种色型。浅色型:体羽多白色,初级飞羽及次级飞羽黑色。深色型:头、背及胸烟褐色,尾白。所有色型均具红脚及粉红色的嘴基。亚成鸟全身烟褐色。 虹膜-褐色;嘴-偏灰,嘴基粉红,嘴基裸露皮肤蓝色,嘴下裸露皮肤黑色;脚-亮红色(为识别特征),但所有色型的幼鸟脚均为黄灰色。
于海上无声,仅在巢时发出叫声。
红脚鲣鸟在热带地区的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的岛屿上繁殖,全世界共有3个亚种,中国仅有西沙亚种,不作长距离迁徙。分布于西沙群岛一带,是当地最常见的一种海鸟,常成千上万只栖息于西沙群岛最东部的东岛上。
分布范围:热带洋面。
分布状况:繁殖于西沙群岛,于中国南海为地区性常见种。冬季有时至东南沿海,在香港及台湾东南部的海上有记录。
红脚鲣鸟是典型的热带海洋鸟类,主要栖息于热带海洋中的岛屿、海岸和海面上。飞翔能力极强,也善于游泳和潜水,在陆地上行走也很有力。栖息时大多在岛屿的灌丛间或乔木枝上,将头部缩在两肩之间。因为脚较为短小,所以在海滩或礁岩上行走时显得笨拙而有趣。在夜间,它有较强的趋光性,所以有时会被灯光引诱到轮船的甲板上或者岛上居民的花园里。每天清晨便飞到海上觅食,傍晚再飞回栖息地,很有规律,所以每当渔民不仅可以根据它飞行的方向和集群的场所来寻找鱼群的位置,撒网捕鱼,还能在海上迷失航向时,沿着它飞行的路线来确定返航的方向,所以都亲切地称其为“导航鸟”。
捕食
主要以鱼类为食,特别是鲅鲛鱼,也吃乌贼和甲壳类等。它的喉部疏松呈囊袋状,所以可以吞食体形较大的鱼,并能长时间地贮存。红脚鲣鸟的分布区正是台风频吹的地带,而且台风季节较长,每当台风袭来,便无法再到海上去觅食,这段时间就主要依靠喉囊中贮存的食物来维持生活,有时还?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1/244487.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黄壤吹椒课莞浇炊惚芸穹绲拇迪:旖碰淠裨谛列量嗫嗖蹲降绞澄镏螅闯3T獾骄⒛竦嚷佣嵝阅窭嗟耐蝗幌鳎黄确牌约旱牧曰裎铮灾劣谛纬闪耸芫蟊憬聿恐娴氖澄锿鲁隼吹南肮摺S捎诨竦檬澄锊灰祝运棠图⒍龅谋玖旌芮浚梢园敫鲈伦笥也唤场Lǚ绻螅忝咳粘な奔涞卦谠独肼降氐目罩蟹上琛⑴绦上枋本辈可熘保叛鱿蚝蠓剑凡课⑽⒊峦洌ㄗ⒌卣觳旌C嬗闳夯疃榭觯呕圆丁3扇悍上璧氖焙颍昂笈懦勺萘校惺甭晕⒊省癡”字形,沿着波浪形路线翱翔。如果发现猎物,则从离海面20-30米高处的空中将双翅向身体一收,以迅猛的姿势,激速地一头扎入水中,将猎物在水下捕获,然后再次飞回空中。
红脚鲣鸟在海岸和海岛上繁殖,时间因地区不同而有异,常常从3月开始,一直到初秋才结束。常成群在一起营巢,置巢于小乔木上或厚密的灌木丛上,有时在同一棵树上就有好几个巢,离地面的高度不到60厘米,偶尔也有营巢于岩石上的。巢很大,但非常简陋,呈平台状或盘状,由一些树枝、野草及海草等支搭铺垫而成,直径约有70厘米。雄鸟和雌鸟共同营巢,雄鸟主要负责材料的搬运,雌鸟则主要负责营建,有时它们也利用旧的巢,稍加修葺,即可产卵。每窝产1枚卵,偶尔也有产2枚的。卵为白色,表面粗糙,如同涂着一层石灰。卵的大小为62×41毫米。孵卵由亲鸟轮流承担,孵卵方式十分有趣,不是象一般鸟类那样伏卧在卵上,而是将卵踩在脚下,通过脚上脉管化的皮肤向卵传递体温。孵化期为42-46天。孵化时亲鸟将它的一双大蹼足放在卵上,身体的重量主要靠跗跖来支撑,天气很热的时候亲鸟则不需要孵卵,反而要站在卵的旁边,利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强烈的阳光,以保持恒定的温度。孵卵期间如果遇到干扰,亲鸟就会迅速起飞,向着来犯者猛冲过去,同时将粪便象雨点一般喷射开来。为了躲避军舰鸟的袭击,红脚鲣鸟只好成群结队地去海上觅食,在返回的时候,则在正常的飞行中突然“急刹车”,在刹那间回到自己的巢中,以迷惑追逐它们的“强盗”。雏鸟需要经过亲鸟共同用胃中半消化的食物喂养才能长大,3个星期以后就能同亲鸟一起到海上去飞翔,5个月后就能飞到大海深处,独立生活。
CITES濒危等级: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7
IUCN濒危等级: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6
IUCN濒危等级: 未列入 生效年代: 2003年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作为食物被捕猎:乱捕滥猎和毁巢取卵致使红脚鲣鸟在西沙群岛几乎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