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10 13:45:00作者:百科知识库
由于大量无序捕捞和水环境恶化等原因,自然水域中黄颡鱼产量越来越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近年来各地进行其人工养殖。但黄颡鱼苗种培育成活率较低,制约了黄颡鱼养殖的大面积推广。笔者比较了四种饵料对黄颡鱼稚鱼体长增长的影响,以期为该鱼的苗种培育提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用鱼及其养殖试验用黄颡鱼稚鱼全部为我单位自繁出膜5天的鱼机体长8.5~10.0毫米。养殖用水为曝气3天以上自来水,pH值7.5~8.5,溶氧量在6毫克/升以上。试验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澈,每天交换1/2~1/3养殖用水,每日8∶00、18∶00投喂两次,每次投喂量以略有剩余为宜,及时清除容器内残饵和粪便。
2.食物种类及试验方法为了保证养殖过程中饵料来源的方便性,本试验选择了浮游动物、水蚯蚓、人工配合饲料、熟鸡蛋黄等四种饵料。其中浮游动物来源于养鱼池塘,120目筛绢网捞取,洗净后备用;水蚯蚓采自污水沟渠;人工配合饲料为自配,蛋白质含量45%。试验中记录稚鱼初始体长,每天从各组中分别随机取10尾鱼,测其体长。本试验还观察了黄颡鱼稚鱼对四种不同饵料的消化时间。
二、结果与分析1.黄颡鱼苗开口饵料试验鱼为水温28℃条件下孵化所得,鱼苗在第3天开始摄食,此时卵黄囊消耗大半,口开启,消化道贯通,喂食后可见腹腔内有深色的食物团。在出膜后开口摄食至试验开始的时间内,投喂浮游动物作为开口饵料。试验鱼体长8.5~10.0毫米,平均9.3毫米。
2.不同饵料投喂后鱼体长的增长试验分别采用四种饲料投喂黄颡鱼稚鱼,考虑水蚯蚓个体较大,在试验初投喂剪碎后的水蚯蚓投喂。在试验前3天,稚鱼摄食以被动滤食为主,四种食物的投喂效果差异较小,但以水蚯蚓(前3天鱼体平均体长分别为:
1.012毫米、1.267毫米、1.383毫米。以下同)和人工配合饲料(1.008毫米、1.277毫米、1.361毫米)效果稍好;浮游动物(1.038毫米、1.222毫米、1.351毫米)和熟鸡蛋黄(1.022毫米、1.283毫米、1.342毫米)效果稍差。在试验的第8~9天则以水蚯蚓效果最好(1.690毫米、1.735毫米),浮游动物次之(1.684毫米、1.695毫米),人工配合饲料(1.534毫米、1.614毫米)和熟鸡蛋黄(1.486毫米、1.522毫米)较差。第15~16天,水蚯蚓效果最佳(1.959毫米、2.056毫米),人工配合饲料次之(1.941毫米、1.997毫米),浮游动物(1.917毫米、1.991毫米)和熟鸡蛋黄(1.868毫米、1.961毫米)较差。
3.黄颡鱼稚鱼对四种饵料的消化时间黄颡鱼稚鱼对四种投喂饲料的消化时间差异较大:天然饲料的消化时间较长,其中消化浮游动物的时间为8小时10分钟,水蚯蚓在7小时50分钟的时间内消化完全:人工饲料消化时间相对较慢,本试验的两种人工饲料的消化时间差异不明显,人工配合饲料的消化时间为5小时20分钟,熟鸡蛋黄为4小时56分钟。
三、讨论在试验开始的前一周时间内投喂天然饵料的黄颡鱼稚鱼体长增长最快,人工饵料组稍低,但两者差异不明显。究其原因,在苗种培育的开始时期,鱼苗以被动摄食为主,在食物种类上,天然饵料可能更接近黄颡鱼的营养需求(干水蚯蚓物质中含粗蛋白48%,脂肪24%)。在试验的第二周末,由于水蚯蚓形体细,适合黄颡鱼主动捕食的摄食习性,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试验还发现摄食水蚯蚓的黄颡鱼稚鱼在较短时间内即能达到饱食状态,且个体越大,摄食强度愈大。稚鱼摄食食物颗粒较小的浮游动物和熟鸡蛋黄的时间较长,且蛋黄饵料明显不能适应鱼种的中后期稚鱼摄食的需要,鱼体生长速度有明显下降的趋势。配合饲料比水蚯蚓相对稍差,而对投喂配合饲料的稚鱼在试验前期生长缓慢,后期加快,可能是由于鱼苗对其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在黄颡鱼苗种培育的前期投喂蛋黄饵料和浮游动物是可行的,同时可掺杂部分配合饲料,这对苗种培育后期采用配合饲料投喂和成鱼养殖阶段的配合饲料使用将是极为有利的。从消化的时间长短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配合饲料的消化时间仅次于蛋黄,位于第2位,因此在黄颡鱼苗种培育的生产实践中早期使用配合饲料和熟鸡蛋黄宜采用每日3次的投喂方式,而使用水蚯蚓和浮游动物时每日两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