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10 11:58:04作者:百科知识库
夏季是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季节,随着气温、水温的持续升高,鱼、虾等水产养殖动物食欲明显增强,摄食量增多,进入生长旺期。这个时期是水质易变、病害频发的危险季节,也是造成缺氧泛池、污染死鱼等突发事件的多事之秋,因此提醒广大养殖户做好“六防”工作,以促进全年水产生产的增产增效。
一防缺氧泛池
夏季由于水体上下层温差大、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养殖品种过密、天气恶变等原因,容易造成鱼类的缺氧泛池,因此,合理配备和使用增氧机是预防浮头和缺氧泛池的最好方法,增氧机具体使用方法为:晴天中午开机,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机,浮头提前开。另外,也可使用颗粒增氧剂进行化学增氧。
二防水质恶化
夏季水温高,水质变化快,加之投喂施量增加,鱼类排泄强,极易造成水质恶化,必须调节好水质。常用方法有:(1)定期加注新水:每7天~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厘米~20厘米。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整个夏季渔塘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2)定期搅动底泥:搅动底泥可促进底质不断分解,每10天~15天搅动一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水体面积的1/3,且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好,但闷热、气压低的天气时勿搅动。(3)施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每隔10-15天施用一次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益生素、EM菌、益水宝、底改净等有益微生物制剂,保持水体微生态平衡及稳定藻相。
三防病害发生
夏季高温季节,水体环境不佳,病原生物滋生,容易引起疾病发生,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有针对性进行防治。除调好水质、科学投喂外,要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和口服药物预防,一般每隔20-25天采用生石灰、二溴海因、超碘季胺盐等环保安全药物交替消毒,另外在饲料中拌入适量的大蒜素、复方新诺明、氟苯尼考、病毒星等药物,疗程为5-7天,每月1-2次。
四防饲料变质
夏季是鱼类生长旺季,饵料量约占全年饲料量的70%,科学投喂和选用营养全面的颗粒饲料可促进鱼类健康快长,而劣质、霉变的饲料以及投喂不当,可致使病害发生、水质恶化、生产成本增加。因此,要选用优质饲料,少量贮藏,科学保管,饲料储藏室要保持通风、干燥、隔热,饲料堆放应避免直接与地面接触,防止霉变,同时坚持四定(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及时捞除残饵,防止腐败污染水质。
五防汛期逃鱼
夏季台风、强暴雨较多,易形成短时间内池水暴涨,造成池水漫溢,引发养殖对象逃逸,因此,应在暴雨来临前排出池水 20厘米 —— 30厘米 ,还要加固拦鱼设施,排查修复险工患段,加强值班巡塘,及时处置险情,确保生产成果不受损失。
六防污染侵袭
夏季是渔业养殖水体易受外来污染的主要阶段,农药、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是危害水产养殖的主要污染源,经雨水冲刷和水体流通,直接威胁渔业水体环境,容易造成大批死鱼。夏收季节,也极易可能会发生麦草抛入河沟或秸秆还田后经雨水冲刷沤水入河现象,造成水体污染和死鱼事件,因此,要增强防范意识,密切关注污染源,要加强对水源水质环境的观察,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进水,并向有关部门举报。同时要向附近农户做好宣传工作,不要随意抛秆入河,秸秆还田的要推广应用快速腐熟还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