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夏玉米中后期管理技术

更新时间:2023-02-10 11:24:52作者:百科知识库

夏玉米中后期管理技术

夏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高产作物,目前玉米生长已进入中后期,为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夏玉米丰产丰收,现提出如下技术意见:

  一、加强穗期肥水管理。在玉米一生当中,穗期阶段对矿质养分的吸收量最多、吸收强度最大,是玉米吸收养分最快的时期,也是一生当中最重要的施肥时期。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可有效促进果穗小花分化,实现穗大粒多。在今年玉米植株穗分化时间缩短的情况下,抓好穗肥的施用对于实现玉米丰产意义尤为重大。穗肥以速效氮肥效果为好。可根据地力、苗情等情况来确定施肥量,一般每亩可追施尿素20~25公斤或碳酸氢铵50~65公斤。追肥方式可在行侧开沟或在植株一旁开穴深施,最好结合灌溉或在有效降雨期间施用,切忌在土壤表面撒施,以防造成肥料损失。

  二、抓紧搞好褐斑病的防治。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相对湿度大、降雨较多的天气条件,适宜发病温度为23℃~30℃,秸秆还田地块发生偏重。发生褐斑病的地块可用烯唑醇、粉锈宁、退菌特等药剂进行喷叶防治。

  三、加强对玉米螟的防治。玉米螟在抽雄之前一般藏身于心叶内,抽雄以后则开始钻蛀茎秆、果穗等。因此,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时期是在大喇叭口期,可用辛硫磷、毒死蜱等颗粒剂灌心进行除治。抽雄以后可根据虫情预报用赤眼蜂等进行生物防治。

  四、防止吐丝期干旱。在玉米一生当中,吐丝期对干旱的反应最为敏感、耗水强度最大,是玉米一生当中的需水“临界期”。干旱发生的时间距离吐丝期越近,对产量造成的影响也越重,减产幅度越大。吐丝期干旱主要是影响玉米植株正常的授粉、受精过程,影响籽粒灌浆,使秃尖增多,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因此,在生产当中要特别注意抽雄至吐丝期田间不能出现干旱,要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灵活掌握开花期灌溉。

  五、酌情追施花粒肥。在抽雄至吐丝期间追施的肥料为花粒肥。花粒肥的主要作用是在籽粒灌浆开始后补充植株养分,防止后期植株早衰、促进籽粒灌浆、提高千粒重。花粒肥以速效氮肥为宜,追施量不应太多,以“补”为主。花粒肥主要适用于高产田,一般每亩可追施尿素10~15公斤,在玉米行侧深施或结合灌溉施用。

  六、突出抓好后期的晚收增粒重技术。我省夏玉米种植区热量资源紧张,玉米生长发育和籽粒灌浆时间短,籽粒灌浆期一般仅有35天~40天。籽粒灌浆时间短、千粒重低限制了我省夏玉米产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生产当中,夏玉米收获时间普遍偏早,部分地区在9月25号左右开始收获,籽粒乳线位置仅1/3至1/2。收获偏早使籽粒千粒重偏低,影响产量潜力的发挥。收获时间每推迟一天,千粒重平均每天提高2~3克,籽粒产量平均每天增加5~6公斤/亩。因此,在不影响下茬小麦正常播种的前提下,应尽量推迟玉米收获时间。该项技术不增加任何成本投入,不影响下茬小麦播种,且增产效果显著。

本文标签:粮食作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