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赫山区推行本土草鱼烂鳃病的防控技术

更新时间:2023-02-10 10:40:33作者:百科知识库

赫山区推行本土草鱼烂鳃病的防控技术

烂鳃病为益阳市赫山区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病,也是近几年赫山区水生动物病情测报主要监测病种之一,对淡水鱼类危害极大,常给水产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草鱼烂鳃病是贯穿于草鱼整个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不同规格、不同季节均可发生,且发病季节长、流行广,常造成大批鱼种死亡。由于发病原因众多,如不对症施药,治疗效果会较差。本文结合当地实际,对草鱼烂鳃病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综述如下。

1、寄生虫感染引起

1.1原生动物感染引起

症状:由于原生动物的大量繁殖和干扰,使鱼的鳃部产生大量粘液,影响鱼类呼吸,因此易浮头,抗病能力差。

1.2粘孢子虫感染引起

症状:一般在鳃的表皮组织里有许多白色点状或块状孢囊,肉眼容易看到。

1.3指环虫、三代虫感染引起

症状:鳃丝显着浮肿,鳃盖微张,黏液增多,鳃丝暗灰色。我地流行较多。

1.4中华鳋感染引起

症状:鳃丝末端肿大、发白,寄生许多虫体,有“鳃蛆”之称。

2、细菌性烂鳃病

细菌性烂鳃病危害最严重,病原为黏球菌属的鱼害黏球菌。症状:病鱼体色变黑,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常离群独游,不吃食,鳃上黏液很多,鳃丝腐烂带泥,严重时鳃丝末端软骨外露,鳃盖内表皮充血,中央腐成一个圆形的小洞,俗称“开天窗”。由于鳃组织出血、腐烂和崩溃,使鱼呼吸困难,引起死亡。

3、由真菌引起的鳃霉病

症状:鳃部呈苍白色,有时点状出血或充血。此病常以暴死出现,镜检可见鳃霉菌丝。

4、由水质原因引起的烂鳃病

症状:(1)紫鳃症(褐鳃病)。由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含量偏高,造成鱼的鳃丝发紫。

(2)由于水体混浊、水体中泥浆等悬浮物过多,造成鳃丝堵塞,引起烂鳃。此病多发生于暴雨过后,因黄泥浆水流入鱼池引起。

5、白鳃病

症状:由于鱼类代谢功能障碍,引起肝、脾损伤,造血功能丧失;或者是由于鱼类患出血病,肠道、肌肉出血,导致鱼体失血过多,鳃组织缺血,形成白鳃。

6、预防措施

①彻底清塘,鱼池施肥时应施用经过充分发酵后的粪肥。②鱼种下塘前用10mg/L浓度的漂白粉水溶液或15~20mg/L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5~30min,或用2%~4%食盐水溶液药浴5~10min。③发病季节,每周在食场周围泼洒漂白粉1~2次。消毒食场,用量视食场大小及水深而定,一般为250~500g。也可进行挂篓法预防。④大黄经20倍0.3%氨水浸泡提效后,连水带渣全池遍洒,浓度为2.5~3.7mg/L。

7、防治方法

针对以上不同的发病原因,提出以下治疗方法。

7.1治疗由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方法

首先,要仔细鉴别寄生虫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杀虫药。中华鳋等寄生虫可以用常规杀虫剂杀灭,而我地较多的指环虫、三代虫、车轮虫、粘孢子虫等寄生虫要选择针对性强的专用杀虫药,感染严重者连用2次。其次,在杀虫后3天,用杀菌消毒剂全池泼洒1次,预防因虫害引起的继发性烂鳃病。

7.2治疗细菌性烂鳃病方法

采用外用加内服,综合治疗。即外用氯制剂或碘制剂对水体全池泼洒,杀灭水体中致病细菌;内服氟苯尼考(鱼瘟克星),配合使用保肝利胆及维生素C内服效果更佳。

7.3治疗由真菌引起的鳃霉病方法

保持水体清洁,不让水中有机质过多,可先用明矾澄清水质,再用强氯精或二氧化氯全池泼洒,内服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性感染细菌性烂鳃病。

7.4治疗由水质原因引起烂鳃病方法

紫鳃症主要是降解水体中过量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可以全池泼洒枯草芽孢杆菌或反硝化细菌、光合细菌,有效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含量,或通过换水,能有效缓解紫鳃病的发生。如果是由于水体中泥浆等悬浮物过多引起的烂鳃病,则可以先用明矾澄清水质,再用碘制剂全池泼洒消毒。

7.5治疗白鳃病方法

如果是由于鱼类代谢功能障碍引起的白鳃病,则首先要调理鱼体机能,内服保肝养脾护肾药物。可内服鱼用应激宁半个月,同时改善水质,保持水质良好。如果是由于出血病引起的失血过多,则可以内服恩诺沙星加维生素 C和维生素K3,1 次/d,连服3~ 5 d。

本文标签:水产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