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10 10:23:43作者:百科知识库
玉米播种到拔节这一阶段为苗期,此期病害主要有镰刀菌苗枯病、全蚀病、纹枯病、矮花叶病。
一、镰刀菌苗枯病。该病在沙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较重和重氮肥轻磷钾肥地块易发生;播种过深、出苗期延长,也相对严重。从种子萌芽到幼苗期易发,病芽种子根变褐腐烂,可扩展到中胚轴,严重时幼芽腐烂死亡。幼苗的出生根皮层坏死,茎基部呈水浸壮腐烂,可使茎基部节间整齐断裂。病苗发育迟缓,生长衰弱,严重时全株叶片黄枯或青枯。
二、玉米纹枯病。玉米纹枯病主要侵害叶鞘,也可危害叶片、果穗及苞叶。发病严重时,能侵入坚实的病秆,但一般不引起倒伏。纹枯病最初从基部叶鞘感病,以后侵染叶片及向上蔓延。发病初期,先出现水渍状灰绿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由灰绿色逐渐变为白色至淡黄色,后期逐步变为红褐色云纹状斑块,湿度大时病斑上常出现很多白色霉层,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大发展,叶片萎蔫,植株像开水烫过一样呈绿色腐烂而枯死。纹枯病菌丝生长温度10—38℃,最适温度为26—31℃,若温度低于20℃,又遇干旱年份均不利于病菌的生长。
三、玉米矮花叶病。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感染发病的受害最重,抽穗后发病较轻,主要由蚜虫传播。玉米3叶期即可出现症状,病苗最初在心叶基部叶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或斑驳,沿叶脉排成断续的长短不一的条点,随着病情发展,症状逐渐拓展至全叶,在粗脉间叶肉失绿变黄,叶脉仍保持绿色,因而形成黄绿相间的条纹症状,尤以心叶最为明显,随着玉米生长叶片变黄、变硬、变脆,病株多不能抽穗,少数病株虽能抽穗结实,但穗小籽粒少而秕,有些病株不形成明显的条纹,而呈花叶斑驳,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矮化。
四、全蚀病。苗期和成株期都可发病,但主要是以苗期侵染为主,苗期虽根部发病,但由于玉米的次生根不断再生,地上植株表现症状不是很明显,只是表现相对苗黄苗弱、生长较慢,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五、防止措施。镰刀菌苗枯病和全蚀病选抗病品种,用50%的多菌灵30克或5%的“威力锌”15克混合液叶面喷施,对局部苗弱的应重点喷施根部。间隔5-7天喷一次,连喷两次为宜。矮花叶病、纹枯病防治可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用1.5%植病灵浸种;适当密植,拔除田间病死植株;用植病灵和叶面营养肥混喷或50%井冈霉素200毫升喷施,消菌灵、托布津对玉米纹枯病防治效果也较好。以降低健株再感染率,促进病株恢复生长;合理施肥,中耕除草,培土保墒,铲除田间、地边杂草,及时灌水,适时播种。